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斯大林模式,以及斯大林模式执政时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斯大林模式
- 2、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3、斯大林模式与罗斯福新政异同
- 4、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多角度。
斯大林模式
1、叶书宗认为,所谓“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定下来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注:叶书宗:《苏联的革命和建设》,上海社科联,1996年版,第210页。) 理论体系说。
2、基本介绍: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 它形成的标志为苏联1936年宪法的通过。
3、由于前苏联是在斯大林取得领导权后开始全面执行计划经济,由于斯大林还从理论上对计划经济进行了概括,并使其成为苏联乃至于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工业化的指导思想,所以,通常人们把计划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
4、区别在于,斯大林模式是以国家力量主导和推动经济发展的进程;而罗斯福新政中,国家力量仅仅是起到弥补自有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缺陷的一种辅助性手段,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力量依然是自由市场经济。
5、斯大林模式更大的缺点就是高度专权,没有民主性。主要表现在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权力高度集中;民主制度不健全,法制不完备,以人治代替法制;官僚主义盛行,行政机构臃肿等。
6、所谓斯大林模式,即指苏联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体制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1、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2、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对于国家的管理,政治上高度集权,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下级绝对服从上级,干部不由选举产生,而是由上级或者中央直接任命,任期终身制,而且干部决定一切,不容商量。
3、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表现在政治、经济两方面。
4、积极影响)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5、再次,它从农民身上取走太多;忽视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进而影响到轻工业生产和消费品的供应。第四,斯大林和他之后的苏联领导人,强行把这一模式硬搬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斯大林模式与罗斯福新政异同
同:都把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1分)区别:社会制度不同(或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
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加强国家干预经济,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影响是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社会稳定,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并有助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罗斯福新政是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出台的。资本主义生产存在固有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就决定了资本主义经历周期性出现危机。
斯大林体制 内容表现: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斯大林模式的实质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评价:(1)积极影响: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缺少国家统一调控的能力,所以场面才会失控,而罗斯福行政是对于经济危机是刚好对症下药。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多角度。
1、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模式的一系列弊端日益暴露出来。
2、积极影响: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之一位,世界第二位。
3、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巩固了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为国战争的胜利。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4、斯大林模式比较成功的解决了在资本主义包围和战争威胁中,一个经济和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很好的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难度很多的课题,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