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全文及译文

今天给各位分享金刚经全文及译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金刚经全文及译文珍藏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应作如是观的原文是什么?

1、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2、原句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自,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金刚经》(鸠摩罗什译)偈子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华严经》卷二十五载:“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伪诳诈,假住须臾,诳惑凡人”。

4、原文:须菩提 。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只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 。

5、出自佛教经书《金刚经》,意思是:应该以此看待众生。原文: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只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

何谓“得成于忍”?

1、但这一关确实很难过,所以佛祖一再的告诫我们 「一切法得成于忍」。

2、所以忍辱波罗蜜,要能忍忘辱,直至不但忘辱,亦且忘忍,逆来顺受,反加度脱,无我始得成矣。不能忍,安能无我,惟无我,所以得成于忍,此成佛精进坚强之本领,全经五千余言,只疏此十字,是如来佛的精要语。

3、【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忍:忍辱;忍辱是大乘菩萨所修“六度”之一。做到知一切万法无自性,达到无生无灭的安忍境界这很难。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出自哪里?

1、“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出自后秦时期鸠摩罗什所翻译的《金刚经》,直译是:应当象这样去安住,去降伏自己的心。如是,意为如此,这样。 事物的本来面目。“实事求是”一词,就是说要如是(如实、客观)的做事。

2、“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句话出自《金刚经》,意思是我们如果心安住了,“应住”也就是住在我们应该住的地方,那就不起烦恼了。如果你不能够安住,不能住在自己心所应该住的地方,那么你就会起烦恼。

3、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

无诤三昧,最为之一是什么意思?

1、诤:直言劝人改正 错误 ;昧:昏暗, 糊涂 。没有什么 争论 ,什么都 马马虎虎 。 成语出处: 《金刚经》:“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之一,是之一离欲阿 罗汉 。

2、那么这个“无诤三昧”:“无诤三昧”就是没有胜负心了,没有斗争心了;没有斗争心,入到这种的定,这叫无诤三昧。

3、谓住于空理而与他无诤之三昧。在佛弟子中,解空之一之须菩提最通解空理,故于弟子中所得之无诤三昧,最为之一。金刚经(大八七四九下):「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之一,是之一离欲阿罗汉。

4、简单地解释是:三昧:就是禅定;无诤:就是没有任何违缘 ---就是一种阿罗汉才能达到的无分别无执着无比平和的禅定境界。仅供参考!请看法师们的《金刚经》讲解,了解详细含义。

5、无诤的意思是:不分别。《金刚经》云:“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之一,是之一离欲阿罗汉。”无诤是佛教徒修行中的重要事项之一。不只部派佛教于此有详细的阐述,到大乘佛教时,也有进一步的发挥。

6、无诤三味应为“无诤三昧”。三昧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梵语。翻译为正定的意思,就是说离诸邪乱、摄心不散。无诤,就是不分别的意思。合而言之,就是无分别心达到了离诸邪乱、摄心不散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