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郑和远航有何历史意义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2、概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出发点,最远到达地区和意义
- 3、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和到西洋什么
-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范围意义
- 5、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解析:郑和下西洋是政治行为,B是其客观影响,D是西方航海的目的。
明朝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从1405到1433年,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早半个多世纪。
按照教科书来说,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在南洋建立起天朝朝贡体系,没有探索海路和加强贸易的目的,扩大统治范围教科书上没说,因此应该选C。
郑和下“西洋”的动机和目的:宣扬明朝国威(政治目的);扩展朝贡贸易(经济目的);寻找失踪的建文帝;出海目的是为迎佛牙,加强同各国的联系。
我觉得应该选A,主要是为了“耀兵异域”,“教化异族”,使海外诸国“宾服中国”,同时还担负着沟通中国同海外经济贸易的任务。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出发点,最远到达地区和意义
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路线:江苏刘家港出发,经东南亚、南亚、西亚,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意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目的:为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时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到达地区: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第五次下西洋 1417年6月(永乐十五年五月)出发,随行有蒲寿庚的后代蒲日和,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1419年8月8日(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回国。
时间:1405——1433;次数:七次;到达地区:马来群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 半岛、非洲东海岸.意义(作用):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航海家。
从1405年到1433年,刘家港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郑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下西洋时间: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 下西洋的目的: 郑和船队是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明 *** 派遣郑和船队下西洋显然是从当时国家利益(包括皇帝的意志)和国家需要出发。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和到西洋什么
郑和下西洋目的 ①宣扬明朝国威(政治目的);②扩展朝贡贸易(经济目的);③寻找失踪的建文帝;⑤出海目的是为迎佛牙;⑤加强同各国的联系。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宣扬明朝国威(政治目的);扩展海外贸易(经济目的);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郑和下西洋 目的:宣扬国威;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时间:1405年——1433年。比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早半个多世纪。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范围意义
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明朝国威,还有一说法是,明成祖为了寻找可能流亡海外的建文帝(军事目的)。意义: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加强了中国明朝 *** 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2、郑和下西洋 目的:宣扬国威;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时间:1405年——1433年。比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早半个多世纪。
3、目的:为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时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到达地区: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历史意义: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厚往薄来。
5、.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 负面意义 郑和下西洋可以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但不能不计成本。七次下西洋给明朝财政造成巨大经济负担,随着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必然随之悄然结束。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很多种说法,扬明朝天威 寻找建文帝 打通到欧洲的海上贸易航线,发展和扩大海外贸易。实现海内外大一统的太平盛世。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宣扬明朝国威(政治目的);扩展海外贸易(经济目的);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宣扬明朝国威(政治目的);扩展朝贡贸易(经济目的);寻找失踪的建文帝。出海目的是为迎佛牙。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