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小红军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马背上的小红军,以及马背上的小红军概括主要内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革命烈士的小故事(100字左右)

小兵张嘎: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中国 *** 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 *** 追认的女烈士。1939年加入中国 *** 。

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解放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

杨根思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

在革命胜利前夕,小萝卜头被敌人残忍杀害。重庆解放后,小萝卜头宋振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是共和国、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他的英名将永远被后人铭记。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长征故事:《草地夜行》、《马背上的小红军》、《七根火柴》、

1、红军长征故事1:《金色的鱼钩》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指导员的嘱托,想尽办法钓鱼煮野菜汤,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鱼钩”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2、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广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二,三,四…?”’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

3、《草地夜行》,作者王愿坚。文章记叙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一天夜里,一位老红军为帮助一个小红军赶上队伍而陷进泥潭,最后壮烈牺牲的故事。文章表现了老红军的高贵品质和小红军的思想发展变化。《丰碑》,作者李本深。

4、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

5、关于长征的故事有:飞夺泸定桥,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草帽计,吃水不忘挖井人,草地夜行,血战湘江,湘江战役,通道会议等等。

6、主要讲了在革命时期,一位老班长不顾自己的安危,用那闪烁着金光的鱼钩,来捉鱼,要把几位革命小同志带出草地。可是,他自己,却牺牲在了草地上。体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与大无畏精神。

...丰碑》,《草地夜行》,《马背上的小红军》这几篇文章

“快出草地了。但许多事情都是越到最后越难,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嘛!”陈赓同志深情地回顾着往事,他说一生中,只是这时承认过“难”字。那是个霜雪纷飞的深秋,太阳早偏西了。

倔犟的小红军 课文简说 小红军”在长征途中以顽强的毅力忍受饥饿,他在和陈庚同志行军中,宁愿自己饿死,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不骑陈庚的马,不要陈庚的青稞面。

《草地夜行》,作者王愿坚。文章记叙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一天夜里,一位老红军为帮助一个小红军赶上队伍而陷进泥潭,最后壮烈牺牲的故事。文章表现了老红军的高贵品质和小红军的思想发展变化。《丰碑》,作者李本深。

《草地夜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讲述在过草地时,老红军为了帮助一个小战士赶上队伍而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动人事迹。

马背上的小红军 一次,陈赓与贺炳炎同志谈起一件在他心头装了一辈子的事。 他说:“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时,一件事,使人一辈子不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