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鼠肚鸡肠 |
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大体。 |
明·烟霞散人《斩鬼传》:“鼠肚鸡肠,一包粪也存不住,要你何用。” |
| 鼠雀之辈 |
蔑视他人之词。指鄙陋卑微之徒。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3回:“量鼠雀之辈,何足汗刀!” |
| 鼠窃狗偷 |
象老鼠少量窃取,象狗钻油偷盗。指小偷小摸。 |
《史记·刘敬书孙通列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尔,何足置之齿牙间。” |
| 鼠首偾事 |
坏了事情。比喻人办事没决断,就象胆小的老鼠,在出洞时头在洞口伸伸缩缩一样。 |
|
| 鼠目獐头 |
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脑袋象獐子那样又小又尖。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 |
《旧唐书·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
| 鼠腹蜗肠 |
鼹鼠的肚子,蜗牛的肠子。比喻所求有限或气量狭小。 |
《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
| 捉鼠拿猫 |
拿:抓住。捉住老鼠和猫。比喻能制服敌手。 |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若论我腹中的兵书,委的有神鬼不测之机,有捉鼠拿猫之法。” |
| 鸮鸣鼠暴 |
鸮鸟鸣叫,老鼠肆暴。比喻恶人气焰嚣张。 |
明·夏完淳《周公论》:“鸮鸣鼠暴,竟为酷祸,所谓犹豫之失也。” |
| 掷鼠忌器 |
犹言投鼠忌器。 |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卓遣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赍诏书喻绍,绍使河内太守王匡杀之”裴松之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班与匡书云:‘《刘向传》曰:掷鼠忌器。器犹忌之,况卓今处宫阙之内,以天子为藩屏……” |
| 鸱张鼠伏 |
比喻时而嚣张,时而隐蔽。 |
《明史·贵州土司传序》:“蛮人鸱张鼠伏,自其常态。” |
| 梧鼠之技 |
比喻技能多而不精,于事无益。同“梧鼠五技”。 |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南海圣人’,多方善疗,而梧鼠之技,不过于五,亦有时而穷矣。” |
| 相鼠有皮 |
相:视。看看老鼠尚且还有皮。旧指人须知廉耻,要讲礼义。 |
《诗经·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通“义”);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
| 雀鼠之争 |
指强暴侵凌引起的争讼。 |
《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
| 目光如鼠 |
形容人眼神奸滑。 |
鲁迅《两地书 致许广平112》:“虽然他的目光如鼠,各处乱翻,我有时也有些觉得讨厌。” |
| 鼠牙雀角 |
鼠、雀:比喻强暴者。原意是因为强暴者的欺凌而引起争讼。后比喻打官司的事。 |
《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
| 偃鼠饮河 |
比喻所需极有限。 |
《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
| 鼠盗狗窃 |
像鼠狗那样奔窜偷盗。同“鼠窃狗盗”。 |
《北齐书·薛掓传》:“杲鼠盗狗窃,非有远志,宜先讨颢。” |
| 貊乡鼠壤 |
旧指民风浇薄、宵小横行的地区。同“貊乡鼠攘”。 |
|
| 鼷鼠饮河 |
比喻欲望有限。 |
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
| 蛇头鼠眼 |
形容人的面相丑恶,心术不正。亦作“蛇眉鼠眼”。 |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忽听见门声一响,早有一个蛇头鼠眼,满脸胡须,又矮又胖的丑汉子走进来。” |
| 鼠臂虮肝 |
犹言鼠肝虫臂。指或为鼠臂或为虮肝,指人世变化无常。 |
清·钱谦益《仙坛唱和诗》:“生尝畏世谙谈虎,术不逢时学豢龙。鼠臂虮肝更何有,从今一一听天工。” |
| 以狸饵鼠 |
狸:猫;饵:诱。捉老鼠用猫作诱饵。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
《商君书·农战》:“我不以货事上而求迁者,则如以狸饵鼠尔,必不冀矣。” |
| 捧头鼠窜 |
抱着脑袋,象老鼠似地逃窜。形容仓皇逃跑的狼狈相。 |
《汉书·蒯通传》:“常山王奉(捧)头鼠窜,以归汉王。” |
| 狐潜鼠伏 |
像狐狸和老鼠一样潜伏、藏匿。形容胆怯躲藏的样子。 |
明·张景《飞丸记·公馆言情》:“山居草宿,狐潜鼠伏,将略胜孙吴,军势振颇牧。” |
| 穷鼠啮狸 |
啮:咬;狸:狸猫。无路可逃的老鼠也会咬猫。比喻受人欺压,虽然敌不过,也会拼死抵抗。 |
汉·桓宽《盐铁论·诏圣》:“死不再生,穷鼠啮狸。” |
| 蝇营鼠窥 |
像蝇一样营营往来,像鼠一样四下窥伺。比喻到处钻营,贪婪无耻。 |
明·吴承恩《贺学博未齐陶师膺奖序》:“手谈眼语,譸张万端,蝇营鼠窥,射利如蜮,吾见驵侩之于市井也,而今布之学校矣。” |
| 十鼠同穴 |
比喻使集中在一起,一网打尽。 >> 十鼠同穴的故事 |
《三国志·魏书·鲍勋传》:“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奸,当令十鼠同穴。” |
| 鼠入牛角 |
比喻势力愈来愈小。 |
《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玢》:“奈何吾子孙不肖,后世如鼠入牛角,势当渐小尔!” |
| 鼠窜狗盗 |
像鼠狗那样奔窜偷盗。 |
《隋书·高祖纪》:“历阳、广陵、窥觎相继,或谋图城邑,或劫剥吏人,昼伏夜游,鼠窜狗盗。” |
| 投鼠之忌 |
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同“投鼠忌器”。 |
明·沈德符《野获编·宫闱·今上家法》:“闻上初见弹台疏,圣意不择,特以贵妃故,有投鼠之忌。” |
| 雀角鼠牙 |
雀、鼠:比喻强暴者。原意是因为强暴者的欺凌而引起争讼。后比喻打官司的事。 |
《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
| 梧鼠五技 |
梧鼠:即“鼯鼠”,为鼣鼠之误;五技:据说鼫鼠有五种技能。比喻技能多而不精,于事无益。 |
《荀子·劝学》:“腾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
| 首鼠两端 |
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右动摇不定。 >> 首鼠两端的故事 |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
| 鼠穴寻羊 |
比喻没有功效的做法。 |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四卷:“余笑曰:‘此之谓鼠穴寻羊,蜂窠唱戏,非以诗学教人之道也。’” |
| 鸟骇鼠窜 |
形容惊恐逃窜。 |
宋·曾巩《救灾议》:“彼知己负有司之禁,则必鸟骇鼠窜,窃弄锄梃于草茅之中,以扞游缴之吏。” |
| 抱头鼠窜 |
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 抱头鼠窜的故事 |
《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
| 鼠窜狼奔 |
形容狼狈逃跑的情景。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果然老百姓扶老挈幼,鼠窜狼奔,都奔东平府来。” |
| 鼠偷狗盗 |
像鼠狗那样奔窜偷盗。同“鼠窃狗盗”。 |
清·无名氏《陆沉痛》楔子:“遍地腥膻,直弄得江翻海扰,鼠偷狗盗,大劫何日了?” |
| 鼠目麞头 |
麞,同“獐”。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同“鼠目獐头”。 |
|
| 鼠窃狗盗 |
象老鼠少量窃取,象狗钻油偷盗。指小偷小摸。 >> 鼠窃狗盗的故事 |
《史记·刘敬书孙通列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尔,何足置之齿牙间。” |
| 鼠肝虫臂 |
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 >> 鼠肝虫臂的故事 |
《庄子·大宗师》:“以汝为汝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
| 梧鼠技穷 |
梧鼠:即“鼯鼠”,为鼣鼠之误。比喻才能有限。 |
《荀子·劝学》:“腾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
| 以狸至鼠 |
比喻事情不能成功。同“以狸饵鼠”。 |
|
| 鼠啮蠹蚀 |
指鼠咬虫蛀。 |
|
| 鼠啮虫穿 |
指鼠咬虫蛀。 |
|
| 鼠撺狼奔 |
形容狼狈逃跑的情景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北京城内百姓黎民一个个鼠撺狼奔,一家家神号鬼哭。” |
| 蠖屈鼠伏 |
蠖:尺蠖;伏:俯伏。形容卑躬屈膝向人讨好的样子 |
宋·孔平仲《续世说·奸佞》:“注至,蠖屈鼠伏,佞词泉涌。” |
| 鼠目寸光 |
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
清 蒋士铨《临川梦》:“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吓赞。” |
| 贼头鼠脑 |
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一回:“八戒道:‘哥啊,我晓得。你贼头鼠脑的,一定又变作个甚么东西儿跟着我听的。’” |
| 麞头鼠目 |
麞头削骨露,鼠眼小睛圆。形容人的寒贱相。后亦多用以形容人的面目猥琐、心术不正。《旧唐书·李揆传》:“初, 揆 秉政,侍中 苗晉卿 累薦 元載 爲重官。 揆 自恃門望,以 載 地寒,意甚輕易,不納,而謂 晉卿 曰:‘龍章鳳姿之士不見用,麞頭鼠目之子乃求官。’” 宋 陆游 《梦入禅林有老宿方升座或云通悟禅师也》诗:“塵埃車馬何憧憧,麞頭鼠目厭妄庸。” 清 钱谦益 《题相士倪生卷子》诗:“塵埃若欲知卿相,先看麞頭鼠目公。” |
|
| 饮河鼹鼠 |
比喻指所需求或所得极有限的人。 |
语出《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明·李昌祺《剪灯余话·洞天花烛记》:“饮河鼹鼠愧盈腹,止鲁鶢鶋惭厚享。” |
| 痴鼠拖姜 |
痴:无知;拖:拉。比喻人不聪明,还自找麻烦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按俗语说便叫作‘卖盆的自寻的’;掉句文便叫作‘痴鼠拖姜,春蚕自缚’!” |
| 梧鼠学技 |
形容在学习中贪多而学得不精 >> 梧鼠学技的故事 |
|
| 蛇鼠横行 |
比喻恶人得势、胡作非为 |
|
| 蛇行鼠步 |
步:步行。形容谨小慎微 |
清·新广东武生《黄萧乔回头》:“虽小道亦有可观,但我见贤弟蛇行鼠步,鬼鬼马马,无文无气。” |
| 老鼠见猫 |
比喻十分惧怕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月英见了焦氏,犹如老鼠见猫,胆丧心惊,不敢不跟着他走,到家又打个半死。” |
| 十鼠争穴 |
穴:动物的窠巢。比喻坏人聚集互相争斗 |
《梁书·元帝纪》:“侯景奔窜,十鼠争穴,郭默清夷,晋熙附义。” |
| 蚁膻鼠腐 |
蚂蚁喜欢吃腥膻的食物,老鼠喜欢吃腐败的食物。比喻趣味低下 |
明·唐顺之《寄高上尚书》:“其高者则激昂于文章气节之域,而其下者则遂沉酣濡首于蚁膻鼠腐之间。” |
| 人鼠之叹 |
感叹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悬殊。 >> 人鼠之叹的故事 |
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
| 鼯鼠之技 |
鼯:鼠名,形似松鼠,毛多褐色,尾巴很长,前后肢之间有薄膜,能从树上飞降下来,住在树沿中,昼伏夜出。比喻丑陋低下的才艺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黔驴之技,技止此耳;鼯鼠之技,技亦穷乎。” |
| 老鼠尾巴 |
比喻条件很差,力量很小 |
陈立德《前驱》:“却被她一把揪住了脑后的那条花白的细辫子,像抓住了一条就想逃走的老鼠尾巴。” |
| 猫儿哭鼠 |
比喻假慈悲,伪装同情 |
吴组缃《一千八百担》:“你这些怜惜佃户的话,都是猫儿哭鼠。” |
| 相鼠之刺 |
相:视;相鼠:《诗经》的篇名。看看老鼠尚且还有皮。指人须知廉耻,要讲礼义 |
清·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鸟兽》:“人惟有礼,庶可免相鼠之刺;若徒能言,夫何异禽兽之心。” |
| 器鼠难投 |
器:用具。躲在器物旁边的老鼠难以捕捉。比喻坏人有了庇护就难以惩治 |
明·郑若庸《玉玦记·投贤》:“君言且英雠,他辙鱼方困,器鼠难投,小哥不要反了面。” |
| 鼠屎污羹 |
比喻加进了不好的东西,从而破坏了原来美的事物。 |
宋·孙觌《跋吴省元真赞》:“吴公前辈盛德,予宿昔所敬慕,制一偈自赞,皆佛菩萨语,启诵三过,欲下一句而家有识真者,恐得鼠屎污羹之诮。” |
| 狗捉老鼠 |
比喻做外行事或多管闲事 |
赵树理《传家宝》:“叫我看来是狗捉老鼠,多管闲事。” |
| 鼠技虎名 |
只有老鼠之流的雕虫小技敢冒老虎的威名。指当权者作威作福欺压百姓。 >> 鼠技虎名的故事 |
夫至于挟鼠技,冒虎名,立民上者皆鼠辈。 《雪涛小说》 |
| 鸢堕腐鼠 |
鸢:俗称老鹰。比喻骄奢必败 |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谚曰:‘鸢堕腐鼠而虞氏以亡’,何谓也?” |
| 庙垣之鼠 |
庙:王宫的前殿;垣:矮墙。宫墙里的老鼠。比喻帝王身边得势的小人 |
《新唐书·魏元忠传》:“君侧之人,众所畏惧,所谓鹰头之蝇,庙垣之鼠者也。” |
| 首鼠模棱 |
首鼠:踌躇不决;模棱:含糊。形容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
明·吾丘瑞《运甓记·太真绝裾》:“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若首鼠模棱,负恩不报,汗颜人世者,非夫矣。” |
| 虎头鼠尾 |
头大如虎,尾细如老鼠。比喻做事起始时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
明·谢榛《四溟诗话》:“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 |
| 三蛇七鼠 |
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
清·翟灏《通俗编·禽鱼》:“一亩之地,三蛇七鼠。” |
| 鼠雀之牙 |
指争讼之事。 |
元·柯丹邱《荆钗记·奸诘》:“学生失于龙蛇之辨,改有鼠雀之牙,抚已多惭,见公甚愧。” |
| 虫臂鼠肝 |
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 |
《庄子·大宗师》:“以汝为汝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
| 蛛丝鼠迹 |
蜘蛛的细丝,老鼠的痕迹。比喻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90回:“七绝一诗,拖起婚姻,有蛛丝鼠迹之妙。” |
| 乘车入鼠穴 |
乘:坐。坐着车子进老鼠洞。比喻根本办不到的事情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未尝梦乘车入鼠穴,捣齑瞰铁杵,皆无想无因故也。” |
| 鼠腹鸡肠 |
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大体。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31回:“不是这说贼三寸货强盗,那鼠腹鸡肠的心儿,只好有三寸大一般。” |
| 老鼠过街 |
比喻害人的东西,大家一致痛恨。 |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 |
| 鼠屎汙羹 |
比喻加进了不好的东西,从而破坏了原来美的事物。 |
|
| 社鼠城狐 |
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做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而托焉,薰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晋书·谢鲲传》:“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
| 狗鼠不食汝余 |
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 >> 狗鼠不食汝余的故事 |
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至山陵,亦竟不临。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
| 两鼠斗穴 |
比喻敌对双方在地势险狭的地方相遇,只有勇往直前的才能获胜。 >> 两鼠斗穴的故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
| 掘室求鼠 |
挖坏房子捉老鼠。比喻因小失大。 |
《淮南子·说山训》:“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龋,桀跖之徒,君子不与。” |
| 狼奔鼠偷 |
形容坏人到处扰乱。 |
清·梅曾亮《朝议大夫台湾府盖君墓志铭》:“公在商州六年,贼出入陕西久,无所掠利,锐欲窥河南甚,狼奔鼠偷,情状捷出。” |
| 胆小如鼠 |
胆子小得象老鼠。形容非常胆小。 >> 胆小如鼠的故事 |
《魏书·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 |
| 狐凭鼠伏 |
象狐狸、老鼠那样潜伏在里面。 |
《广东军务记·三元里平夷录》:“逆夷务狐凭鼠伏,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 |
| 孤雏腐鼠 |
孤独的鸟雏,腐烂的老鼠。比喻微贱而不值得一说的人或事物。 >> 孤雏腐鼠的故事 |
《庄子·秋水》:“于是鸱得腐鼠,剜鹐过之,仰而视之,曰:‘吓!’”《后汉书·窦宪传》:“国家弃宪,如孤雏腐鼠耳。” |
| 狼贪鼠窃 |
如狼那样贪狠;似鼠那样惯窃。常形容敌人贪狠卑鄙。 |
明·于谦《出塞》诗:“瓦刺穷胡真犬豕,敢向边疆挠赤子。狼贪鼠窃去复来,不解偷生求速死。” |
| 狐奔鼠窜 |
比喻非常狼狈的逃窜。 >> 狐奔鼠窜的故事 |
宋书·《索虏传》:“或有狐奔鼠窜,逃首北境,而辄便苞纳,待之若旧,资其粮仗,纵为寇贼。”《英烈传》第二十一回:“诸部士卒,俱各狐奔鼠窜退去。” |
| 进退首鼠 |
进退不定;犹豫不决。首鼠,踌躇。 |
宋·陈亮《与应仲实书》:“又思此别相见定何时,进退首鼠,卒以其所欲求正于仲实者而寓之书。” |
| 马捉老鼠 |
比喻瞎忙乱。 |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马捉老鼠》:“方言‘马捉老鼠’,盖讥人粗撞不了事也。” |
| 狗偷鼠窃 |
像鼠狗那样的盗贼。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同“狗盗鼠窃”。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无赖之人也。” |
| 城狐社鼠 |
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作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 城狐社鼠的故事 |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而托焉,薰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晋书·谢鲲传》:“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
| 罗雀掘鼠 |
原指张网捉麻雀、挖洞捉老鼠来充饥的窘困情况,后比喻想尽办法筹措财物。 >> 罗雀掘鼠的故事 |
《新唐书·张巡传》:“至罗雀掘鼠,煮铠弩以食。” |
| 狗头鼠脑 |
比喻奴才相。 |
《黑籍冤魂》第六回:“要说这林则徐,却不像那些狗头鼠脑的官员,要算我们中国的杰出人物。” |
| 孤豚腐鼠 |
比喻微贱而不值得一说的人或事物。同“孤雏腐鼠”。 |
清·钱谦益《春秋论二》:“成济,奴隶小人,昭视之,孤豚腐鼠耳。” |
| 狼奔鼠窜 |
狼群鼠辈到处流窜。形容人四处奔跑逃窜。 |
明·沈鲸《双珠记》第十四出:“忽闻访察怕如雷,狼奔鼠窜,无由忏悔。” |
| 过街老鼠 |
比喻人人痛恨的坏人。 |
清 翟灏《通俗编 兽畜》:“《慎子》:‘一兔过街,百人逐之。’按,流俗有过街老鼠语,似承此而讹。” |
| 老鼠过街 |
比喻害人的东西,人人痛恨。亦作“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 |
| 奉头鼠窜 |
奉:捧。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
《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
| 狗逮老鼠 |
比喻做外行事或多管闲事。同“狗拿耗子”。 |
柳青《狠透铁》五:“你狗逮老鼠多管那闲事做啥?” |
| 狼眼鼠眉 |
形容人相貌凶恶。 |
|
| 狗盗鼠窃 |
像鼠狗那样的盗贼。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 |
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今明主在于上,法令具于下,安得有反贼乎?此真狗盗鼠窃耳!” |
| 官仓老鼠 |
官仓:放公粮的地方。比喻有所依恃的恶人。 |
唐·曹邺《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也不走。” |
| 掉头鼠窜 |
转过头来像老鼠一样逃窜。形容狼狈逃窜。 |
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他怎肯网开三面漫相遮,教我掉头鼠窜无宁贴。” |
| 鸱鸦嗜鼠 |
比喻嗜好各不相同。 |
《庄子·齐物论》:“民食刍豢,麋鹿食荐, 且甘带,鸱鸦嗜鼠,四者孰知正味。” |
| 稷蜂社鼠 |
谷神庙里的马蜂,土地庙里的老鼠。比喻倚势作恶手的人。 |
《韩诗外传》卷八:“稷蜂不攻而社鼠不熏,非以稷蜂社鼠之神,其所托者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