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蝇声蛙躁 |
苍蝇、青蛙无休止地叫。比喻低劣的、无病呻吟的诗文。 |
清·钱谦益《〈范玺卿诗集〉序》:“今也生乎百世之下,欲以其蝇声蛙躁,追配古人,俪然以李杜相命,浸假而膏唇拭舌,訾议其短长,蜉蝣撼大树,斯可为一笑已矣。” |
| 青蝇吊客 |
死后只有青蝇来吊。比喻生前没有知己朋友的人。 >> 青蝇吊客的故事 |
《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裴松之注引《虞翻别传》:“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 |
| 蚁附蝇集 |
形容趋附者之多。 |
明·沈德符《野获编·兵部·武臣好文》:“山人辈作队趋之,随军转徙,无不称季馨词宗先生,蚁附蝇集,去而复来。” |
| 蝇头蜗角 |
苍蝇头,蜗牛角。比喻微小的名利。 |
宋·赵师侠《水调歌头》:“蝇头蜗角微利,争较一毫芒。”宋 ·刘清夫《玉楼春》词:“蝇头蜗角都休竞。万古豪华同一尽。” |
| 蝇飞蚁聚 |
比喻人众多杂沓,聚集一处。 |
《隋书·高祖纪上》:“申部残贼,充斥一隅,蝇飞蚁聚,攻州略地。” |
| 以肉驱蝇 |
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
明·张居正《答南学院周乾明》:“令人不解宽义,一切务为姑息弛纵,贾誉于众,以致士习骄侈,风俗日坏,间有一二力欲挽之,则又崇饰虚谈,自开邪径,所谓以肉驱蝇,负薪救火也。” |
| 蝇攒蚁聚 |
比喻人众多杂沓,聚集一处。同“蝇飞蚁聚”。 |
《天雨花》第十五回:“今据尔等言明白,不过为此些些小事情,本来都是良百姓,只为着心坚奉佛神,要杀教主一个人,是以蝇攒蚁聚这般行。” |
| 蝇营狗苟 |
比喻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象苍蝇一样飞来飞去,象狗一样的不识羞耻。 >> 蝇营狗苟的故事 |
唐·韩愈《送穷文》:“蝇营狗苟,驱去复返。” |
| 以冰致蝇 |
致:招引。用冰块引苍蝇。比喻事情必难实现。 |
《吕氏春秋·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蝇,虽工不能。” |
| 蝇头小楷 |
像苍蝇头一般大小的楷体汉字。 |
清·钱泳《履园丛话·画学·画中人》:“年八十余,尚能作蝇头小楷。” |
| 蝇集蚁附 |
犹蝇营蚁聚。比喻不顾谦耻,趋炎附势,到处钻营。 |
《明史·阉党传·崔呈秀》:“暮夜乞怜者,莫不缘呈秀以进,蝇集蚁附,其门如市。” |
| 蝇营鼠窥 |
像蝇一样营营往来,像鼠一样四下窥伺。比喻到处钻营,贪婪无耻。 |
明·吴承恩《贺学博未齐陶师膺奖序》:“手谈眼语,譸张万端,蝇营鼠窥,射利如蜮,吾见驵侩之于市井也,而今布之学校矣。” |
| 蝇头微利 |
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
宋·苏轼《满庭芳》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
| 臭肉来蝇 |
腐臭的肉招来苍蝇。比喻自己的思想作风有问题,就会招致坏人的引诱。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僧问慧然:‘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曰:‘臭肉来蝇。’” |
| 蝇随骥尾 |
苍蝇附随在骐骥的尾巴上,便可腾飞千里。比喻依附于贤能或有名望者,必能得益。 |
语出《后汉书·隗嚣传》:“数蒙伯乐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得以绝群。” |
| 青蝇之吊 |
死后只有青蝇来吊。比喻生前没有知己朋友的人。 |
《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裴松之注引《虞翻别传》:“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 |
| 青蝇点素 |
青蝇:苍蝇,比喻进谗言的人;素:白色的生绢。苍蝇玷污素练。指小人用谗言诬害好人。 |
《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汉·王充《论衡·累害》:“清受尘,白取垢;青蝇所汙,常在练素。” |
| 以鱼驱蝇 |
鱼腥能招来苍蝇,用鱼驱赶苍蝇,苍蝇更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南朝·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下》:“以鱼驱蝇,蝇愈至。” |
| 托骥之蝇 |
喻指追随贤能之后而得以显名的人。 |
《后汉书·隗器传》:“帝报以手书曰:‘慕乐德义,思相结纳……数蒙伯乐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得以绝群。’”李贤注:“张敞书曰:‘苍蝇之飞,不过十步,自托骐骥之尾,乃腾千里之路。然无损于骐骥,得使苍蝇绝群也,’见敞传。” |
| 蝇营蚁聚 |
像苍蝇样往来飞逐,像蚂蚁般纷纷聚集。比喻不顾谦耻,趋炎附势,到处钻营。 |
明·梅鼎祚《玉合记·卜居》:“朝列,蝇营蚁聚还竞扰,这余膻怎污颊,算自有峰头玉版,鼎中金屑。” |
| 蝇声蛙噪 |
苍蝇、青蛙无休止地叫。比喻低劣的、无病呻呤的诗文 |
清·钱谦益《序》:“今也生乎百世之下,欲以其蝇声蛙噪,追配古人,俪然以李杜相命,浸假而膏唇拭舌,訾议其短长,蜉蝣撼大树,斯可为一笑已矣。” |
| 如蝇逐臭 |
象苍蝇跟着有臭味的东西飞。比喻人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或一心追求钱财、女色等。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七回:“那媳妇却倒伶俐,又兼有几分姿色,看着贵儿无能力,便每日家打扮的妖妖调调,两只眼儿水汪汪的,招惹的赖大家人如蝇逐臭,渐渐做出些风流勾当来。” |
| 讬骥之蝇 |
喻指追随贤能之后而得以显名的人。 |
|
| 苍蝇碰壁 |
壁:墙壁。比喻坏人走投无路,处处失败 |
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小寰球,有几只苍蝇碰壁。” |
| 蝇附骥尾 |
骥:千里马。苍蝇因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指普通人因沾了贤人的光而名声大振 |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
| 蝇攒蚁附 |
犹蝇营蚁聚。比喻不顾谦耻,趋炎附势,到处钻营。 |
《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那子春平时的一起宾客,闻得他自长安还后,带得好几万银子来,依旧做了财主,无不趋奉,似蝇攒蚁附一般,因而撺掇他重妆气象,再整风流。” |
| 蜗名蝇利 |
蜗名:像蜗牛角那样小的名声。苍蝇头般的小利,蜗牛角样的微名。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 |
金·刘志渊《行香子·李会首问道》词:“妙道勤求,乐以忘忧。要蜗名蝇利心休。” |
| 飞蝇垂珠 |
垂:挂下。眼前像有群蝇飞动,串珠垂挂。比喻眼睛昏花 |
《旧唐书·白居易传》:“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 |
| 蝇声蚓窍 |
犹言蝇声蛙噪。 清 钱谦益 《<孙幼度诗>序》:“ 幼度 之詩,有光熊熊然,有氣灝灝然……非猶夫衰世之音,蠅聲蚓竅,魈吟而鬼哭者也。”参见“ 蠅聲蛙噪 ”。 |
|
| 蝇利蜗名 |
蜗名:像蜗牛角那样小的名声。苍蝇头般的小利,蜗牛角样的微名。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 |
宋·卢炳《念奴娇》:“回首蝇利蜗名,微官多误,自笑尘生袜。” |
| 蜗利蝇名 |
蜗牛角样的小利;苍蝇头般的微名。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 |
金·王丹桂《春从天上来·赠首阳山李志朴》词:“既悟尘缘,罢爱海恩山,蜗利蝇名。” |
| 青蝇点璧 |
指小人用谗言诬害好人。同“青蝇点素”。 |
明·张居正《答司成姜凤阿书》:“昔在词林,宿承休问,中见青蝇点璧,每切不平。” |
| 蝇头小利 |
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
宋·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
| 朝蝇暮蚊 |
早上的苍蝇晚上的蚊子。比喻坏人横行 |
唐·韩愈《杂诗》:“朝蝇不须驱,暮蚊不可拍。” |
| 苍蝇附骥尾 |
骥:千里马。苍蝇附在千里马的尾上。比喻依靠他人的名望而出名 |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司马贞索隐:“苍蝇附骥尾而致千里,以譬颜回因孔子而名益彰也。” |
| 蜗角蝇头 |
蜗角:蜗牛的触角;蝇头:苍蝇头。比喻获利甚微,不足挂齿。 |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
| 苍蝇不抱没缝的蛋 |
形容自身不正,坏事才会找到头上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苍蝇不抱没缝的鸡蛋’,虽然这柳家的没偷,到底有些影儿,人才说他。” |
| 老虎头上打苍蝇 |
比喻胆大妄为,自己找死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20回:“问他有脑袋没有?谁敢在老虎头上打苍蝇。” |
| 老虎头上扑苍蝇 |
比喻自己找死。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老虎头上扑苍蝇,怎的?落得做好好先生。” |
| 蝇附骥尾而致千里 |
苍蝇因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而跑了千里的路程。普通人因沾了贤人的光而名声大振。 |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
| 白璧青蝇 |
白璧:洁白的玉,比喻清白的人。青蝇:比喻佞人。比喻善恶忠佞。 |
唐·陈子昴《胡楚真禁所》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
| 苍蝇见血 |
苍蝇一见到血,就拼命吮吸。比喻十分贪婪。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他两个正是旷男怨女,相见如饥虎逢羊,苍蝇见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