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流落江湖 |
形容穷困潦倒,漂泊异乡。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6回:“言之不尽,自从父亲亡故之后,时乖运蹇,一向流落江湖。” |
| 三江五湖 |
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称。 |
战国·鲁·尸佼《尸子》下卷:“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反。” |
| 气吞湖海 |
犹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
清·查慎行《送田间先生归桐城兼寄高丹植明府》诗:“气吞湖海豪犹昔,老阅沧桑骨已仙。” |
| 陂湖禀量 |
比喻度量宽广恢弘。 |
《后汉书·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
| 江湖医生 |
假称有医学知识的人或卖药的流动小贩,指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5回:“你不过是个江湖医生。” |
| 相忘江湖 |
指鱼在江湖里彼此相忘。形容彼此间无急切的需要而相互忘记,各不关心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 湖海飘零 |
飘零:飘泊。居无定所,四处飘泊 |
|
| 江湖艺人 |
在街上表演吟唱、讲故事、舞蹈、变戏法和哑剧等艺术而谋生的人 |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一章:“那功夫不知是跟哪个江湖艺人学的,打起架来,三五条汉子近身不得。” |
| 湖吃海喝 |
放肆地大吃大喝 |
|
| 放浪江湖 |
放浪:放纵不受拘束;江湖:指四方。在江湖上无拘无束地生活 |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一折:“翱翔天地,放浪江湖。” |
| 跑江湖 |
指旧时以卖艺、算卦、相面、卖药等为职业,来往各地谋求生活 |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17章:“可是由于他和跑江湖的各式人等都有来往,在荒乱年月也不敢得罪他。” |
| 老江湖 |
指在外多年,很有阅历,非常世故的人。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50回:“须知我也是个老江湖,岂肯上你的当?” |
| 身在江湖 |
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 |
《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
| 身在江湖 |
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
《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
| 龙去鼎湖 |
指帝王去世。 |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 |
| 闯荡江湖 |
指奔走四方,在外谋生。 |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60回:“老英雄马元章在外面闯荡江湖数十年,永远不跟绿林人搭过伴。” |
| 浪迹江湖 |
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处。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3卷:“某不能甘于寒苦,且浪迹江湖。” |
| 鹅湖之会 |
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 |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
| 湖光山色 |
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
宋·吴自牧《梦梁录·五代人物》:“杭城湖光山色之秀,锺为人物,所以清奇特,为天下寇。” |
| 鼎湖龙去 |
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龙去”。 |
唐·杜甫《骊山》诗:“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 |
| 江湖骗子 |
指闯荡江湖靠卖假药、算命等骗人谋生的人或招摇撞骗的人。 |
王仲方《序》:“近几年来,发生了不少诈骗事件,出现了一些各式各样的骗子,其中有政治骗子、经济骗子、文化骗子和江湖骗子。” |
| 襟江带湖 |
襟:衣襟。带:衣带。形容江河湖泊之间相互萦绕交错,如同衣襟和衣带一样。 |
唐·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