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桃夭柳媚 |
形容女子年青貌美。 |
三国·蜀·毛文锡《赞浦子》词:“锦帐添香睡,金炉换夕熏。懒结芙蓉带,慵拖翡翠裙。正是桃夭柳媚,那堪暮雨朝云。” |
| 眠花宿柳 |
比喻狎妓。 |
《金瓶梅词话》第一回:“终日闲游浪荡,一自父母亡后,专一在外眠花宿柳,惹草招风。” |
| 咏桑寓柳 |
咏的是“桑”,而实际说的是“柳”。比喻借题传情。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 |
| 柳陌花街 |
旧指妓院或妓院聚集之处。 |
元·朱庭玉《祆神急·闺思》套曲:“多应浪游年少客,千金将笑买,柳陌花街。” |
| 柳圣花神 |
喻指风流女子。 |
明·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一折:“[俺]本是个柳圣花神,又不犯寡辰孤运,将俺那爷娘恨,错配了婚姻,虚度青春尽。” |
| 柳宠花迷 |
形容媚人的春景。 |
明·张凤翼《红拂记·拜月同祈》:“蛾眉,锁不住绿肥红瘦,柳宠花迷。” |
| 柳亸花娇 |
柳丝柔垂,花朵娇妍。比喻女子貌美。 |
清·嬴宗季女《六月霜·负笈》:“身本是,柳亸花娇一女娃;身本是,翠绕珠围一宦家。” |
| 柳暗花明 |
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 柳暗花明的故事 |
唐·武元衡《摩河池送李侍御之凤翔》:“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楼歌洒换离颜。”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 颜骨柳筋 |
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同“颜筋柳骨”。 |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此书颜骨柳筋,无一笔不合法。” |
| 柳眉倒竖 |
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 |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女子不听犹可,听了之话,只见她柳眉倒竖,杏眼圆睁;腮边烘两朵红云,面上现一团煞气。” |
| 柳营花市 |
旧指妓院或妓院聚集之处。 |
元·汤式《小梁州·扬子江阻风》曲:“他迎头儿便说干戈事,待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说甚呼燕子,唤莺儿。” |
| 拈花弄柳 |
比喻玩弄女人。 |
元·高明《琵琶记·瞷询衷情》:“绿鬓仙郎,懒拈花弄柳,劝酒持觞,眉颦知有恨,何事苦相防?” |
| 柳弱花娇 |
形容女子苗条妍美。 |
宋·李冠《蝶恋花·佳人》词:“贴鬓香云双绾绿,柳弱花娇,一点春心足。” |
| 桃腮柳眼 |
形容初开的桃花和新绿的柳叶妩媚多姿。 |
朱自清《阿河》:“我再到韦君别墅的时候,水是绿绿的,桃腮柳眼,着意引人。” |
| 柳亸莺娇 |
柳丝垂,莺声娇。形容春景之美。 |
唐·岑参《暮春虢州东亭送李司马归扶风别庐》诗:“柳亸莺娇花复殷,红亭绿酒送君还。” |
| 眠花藉柳 |
比喻狎妓。同“眠花宿柳”。 |
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选姿》:“予一介寒生,终身落魄……而敢谬次音容,侈谈歌舞,贻笑于眠花藉柳之人哉!” |
| 问柳寻花 |
①玩赏春景。②后人以“花”、“柳”比喻妓女,故指狎妓。 |
唐·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元戎小对出郊外,问柳寻花到野亭。” |
| 桃红柳绿 |
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
唐·王维《田园》诗:“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
| 墙花路柳 |
墙边的花,路旁的柳。比喻不被人尊重的女子。旧时指妓女。 |
明·高明《二郎神·秋怀》套曲:“风流。恩情怎比,墙花路柳?记待月西厢,和你携素手。” |
| 攀花折柳 |
比喻狎妓。 |
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则为我攀花折柳,致令的有国难投。” |
| 傍花随柳 |
形容春游的快乐。 |
宋·程灏《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 柳眉剔竖 |
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 |
《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潘金莲]登时柳眉剔竖,星眼圆睁,叫春梅打着灯,把角门闩了,拿来大棍把那狗没高低只顿打。” |
| 眠花卧柳 |
比喻狎妓。同“眠花宿柳”。 |
《金瓶梅词话》第七回:“我见此人有些行为欠端,在外眠花卧柳,又里虚外实。” |
| 吟花咏柳 |
犹言吟风弄月。 |
太平天国·洪仁玕《军次实录》:“本军师于军次中、案箧内,每见诗卷,多是吟花咏柳。偶披览之,即于怀肠相悖。” |
| 柳暖花春 |
指花柳荣茂,春意正浓。 |
唐·李郢《为妻作生日寄意》诗:“谢家生日好风烟,柳暖花春二月天。” |
| 桃蹊柳陌 |
指春景艳丽的地方。亦作“桃蹊柳曲”。 |
唐·刘禹锡《蹋歌词》:“桃蹊柳陌好经过,镫下妆成月下歌。” |
| 柳陌花巷 |
陌:街道。指游乐的地方。也指妓院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21回:“柳陌花巷快乐一辈子也是死,执固板样拘束一辈子也是死。” |
| 攀花问柳 |
比喻狎妓。同“攀花折柳”。 |
明·陆采《明珠记·写诏》:“殷勤领命到荒山,心事未相关;攀花问柳,勾莺引燕,方寸心间。” |
| 柳昏花暝 |
暝:日暮。形容暮色中花柳的朦胧景象 |
宋·史达祖《双双燕·咏燕》词:“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 |
| 柳衢花市 |
旧指妓院或妓院聚集之处。 |
元·汤式《一枝花·劝妓女从良》套曲:“你毕罢了柳衢花市笙歌阵,我准备着凤枕鸳帏锦绣裀。” |
| 柳营试马 |
柳营:军营。比喻带兵的将领纪律严明。 >> 柳营试马的故事 |
|
| 柳緑桃红 |
形容美丽的春景。 明 无名氏 《大劫牢》第四折:“試看這柳緑桃紅……青山緑水,寳馬香車,游人共喜。”《飞龙全传》第一回:“柳緑桃紅,共映春光明媚;青塵紫陌,誰聞禁火空齋。” |
|
| 章台杨柳 |
比喻窈窕美丽的女子。 >> 章台杨柳的故事 |
唐韩翃有姬柳氏,以艳丽称。韩获选上第归家省亲;柳留居长安,安史乱起,出家为尼。后韩使人寄柳诗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 |
| 桃红柳緑 |
形容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色。 元 贯云石 《小梁州·春》曲:“春風花草滿園香,馬繫在垂楊,桃紅柳緑映池塘。”《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今日雖是到 興娘 新墳上,心中懷着悽慘的,却是莊郊野外,桃紅柳緑,正是女眷們游耍去處。” 阮章竞 《漳河水》诗:“正碰上是桃红柳绿的时候。” |
|
| 桃柳争妍 |
妍:美。桃花与柳树竞媚比妍。形容春日景色美不胜收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一路上春光明媚,桃柳争妍,不觉欣欣喜喜。” |
| 杨柳宫眉 |
细长秀美如柳叶的宫妆画眉。借指美女。 |
元·刘致《朝天子·同文子方邓永年泛洞庭湖宿凤凰台下》:“杨柳宫眉,桃花人面,是平生未了缘。” |
| 柳巷花街 |
旧指妓院或妓院聚集之处。 |
宋·黄庭坚《满庭芳·妓女》词:“初绾云鬟,才胜罗绮,便嫌柳巷花街。” |
| 柳眉星眼 |
形容女子细长的眉和明亮的眼。 |
《全元散曲·斗鹌鹑·元宵》:“正当年,柳眉星眼芙蓉面,绛衣缥缈,麝兰琼树,花里遇神仙。” |
| 颜精柳骨 |
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同“颜筋柳骨”。 |
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精柳骨,散落人间,宝为神物。” |
| 章台之柳 |
章台:长安章台下街名。指妓女或不洁之妇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章台之柳,虽已折于他人;玄都之花,尚不改于前度。” |
| 问柳评花 |
比喻狎妓。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5回:“这些少年,正是斗鸡走狗、问柳评花的一干游侠纨绔。” |
| 折柳攀花 |
折:断。比喻男子狎妓 |
元·周德清《蟾宫曲·别友》:“茶也无多,醋也无多,七件事尚且艰难,怎生教我折柳攀花?” |
| 觅柳寻花 |
觅:寻找。欣赏春天的景色。也指狎妓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0卷:“那儿子却是风流博浪的人,专要结识朋友,觅柳寻花。” |
| 柳绿桃红 |
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
唐·王维《田园》诗:“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
| 阶柳庭花 |
阶:台阶;庭:庭院。台阶前的垂柳,庭院中的鲜花。指美好的庭院景致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 |
| 柳媚花明 |
媚:美好,可爱。绿柳成荫,鲜花怒放。形容春天的美景 |
明·朱有燉《神仙会》第一折:“结此生欢娱境,倚玉偎香,柳媚花明,美景良辰,行乐意同情。” |
| 花光柳影 |
鲜花焕彩生光,柳绿垂条弄影。形容春天的美丽景色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花光柳影,鸟语溪声。” |
| 柳下借阴 |
比喻请求别人的庇护。 |
《淮南子·人间训》:“武王廕暍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 |
| 指槐骂柳 |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上是骂乙 |
老舍《四世同堂》:“然后,指槐骂柳的仍对两位小姐发言,而目标另有所在……” |
| 摧花斫柳 |
摧:摧残;斫:用斧头砍。比喻摧残和伤害女子 |
清·嬴宗季女《六月霜·对簿》:“僵桃代李诚无与,摧花斫柳夫何取?” |
| 花嫣柳媚 |
比喻女子姿容美丽 |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6回:“平如衡听见说不是小姐,忙抬头起来一看,只见那女子生得花嫣柳媚,犹如仙子一般。” |
| 傍柳随花 |
春天依倚花草柳树而游乐的情调。比喻狎妓 |
北宋·程颢《春日偶成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 花门柳户 |
指妓院 |
元·无名氏《小孙屠·谋杀孙必达》:“奴家当脱得花门柳户,与孙官人结为夫妻。” |
| 迷花恋柳 |
迷:沉迷。挑逗异性或嫖娼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然尊大人所心怒兄者,不过为迷花恋柳,挥金如土,异日必为弃家荡产之人。” |
| 杨柳依依 |
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
|
| 花说柳说 |
形容说虚假而动听的话哄人。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你看不得这些年轻的小老爷们,花说柳说的,不中用。” |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 >>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故事 |
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 柳树上着刀 |
比喻代人受过。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0卷:“忽朝一日,发出句说话来,教‘张公吃酒李公醉’,‘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
| 败柳残花 |
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
元·白朴《墙头马上》三折:“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共穴。” |
| 柳夭桃艳 |
形容女子貌美。 |
唐·阎选《虞美人》:“……楚腰蛴领团香玉,鬓叠深深绿。月蛾星眼笑微频,柳夭桃艳不胜春,晚妆匀¤” |
| 花遮柳隐 |
形容不让人看见,悄悄地走。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五儿听罢,便心下要分些赠芳官,遂用纸另包了一半,趁黄昏人稀之时,自己花遮柳隐的来找芳官。” |
| 分花约柳 |
形容女子走路姿态美好。亦作“分花拂柳”。 |
|
| 花明柳暗 |
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
唐·李商隐《夕阳楼》诗:“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
| 柳莺花燕 |
指柳上莺歌,花间燕语。指美好的春景。 |
元·张可久《落梅风·闲居》曲:“青山隐居心自远,放浪他柳莺花燕。” |
| 残花败柳 |
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
元·白朴《墙头马上》三折:“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共穴。” |
| 宠柳娇花 |
惹人宠爱的柳色、娇艳的花枝。形容春色。 |
宋李清照《念奴娇》词:“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
| 柳折花残 |
比喻女子死或伤。 |
《红楼梦》第七八回:“贼势猖獗不可敌,柳折花残血凝碧。” |
| 柳影花阴 |
指男女幽会之处。引申为男女情爱之事。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心不存学海文林,梦不离柳影花阴,则去那窃玉偷香上用心。” |
| 花街柳巷 |
花、柳:旧指娼妓。旧指游乐的地方。也指妓院。 |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回:“花街柳陌,众多娇艳名姬;楚馆秦楼,无限风流歌妓。” |
| 花红柳绿 |
红红的花,绿绿的柳条。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
五代·前蜀·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 |
| 路柳墙花 |
路边的柳,墙旁的花。比喻行为放荡的女子。也指妓女。 |
元 王晔《水仙子 答》曲:“从来道水性难拿,从他赸过,由他演撒,终只是个路柳墙花。” |
| 柳啼花怨 |
形容景象凄凉,心境凄恻。 |
宋·卢祖皋《夜行船·暖入新梢风又起》词:却说当时,柳啼花怨,魂梦为君迢递。 |
| 柳骨颜筋 |
唐·柳公权的书法骨力遒健,结构劲紧;颜真卿的书法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后因以之称其书法的字体和法度。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 |
| 柳腰莲脸 |
腰如柳,脸似莲。形容女性之美。亦代指美女。 |
唐·韩偓《频访卢秀才》诗:“药诀棋经思致论,柳腰莲脸本忘情。” |
| 花明柳媚 |
形容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
《儒林外史》第一回:“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把一乘年车载了母亲,他便戴了高帽……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 |
| 花衢柳陌 |
指妓院聚集的街市。 |
元·李邦祐《转调淘金令·思情》曲:“花街柳陌,恨他去胡沾惹;秦楼谢馆,怪他去闲游冶。” |
| 柳烟花雾 |
形容春色迷濛的景象。 |
元·张可久《落梅风·春晚》曲:“东风景,西子湖,湿冥冥,柳烟花雾。” |
| 柳市花街 |
指妓院云集的地方。 |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邮政·逐娼妓》:“多置狎邪门巷,遂作莺巢燕垒,顿成柳市花街。” |
| 花遮柳掩 |
比喻行动或说话躲躲闪闪,不实在。亦作“花遮柳隐”。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窃符记·如姬窃符》:“花遮柳掩防人至,觅常山宝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