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花的成语 - 共298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天女散花 | 原为佛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不落。后多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 >> 天女散花的故事 | 《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
| 眼花雀乱 | 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一回:“行者急回头,炒得眼花雀乱,忍不住泪落如雨。” |
| 眠花宿柳 | 比喻狎妓。 | 《金瓶梅词话》第一回:“终日闲游浪荡,一自父母亡后,专一在外眠花宿柳,惹草招风。” |
| 油渍麻花 | 形容油污斑斑的样子。 | |
| 如花似月 | 形容女子姿容出众。同“如花似玉”。 | 《四游记·华光与铁扇公主成亲》:“凤凰山玉环圣母有一女儿,名叫铁扇公主,年方二八,生得如花似月。” |
| 五花大绑 | 先用绳索套住脖子,又绕到背后反剪两臂的绑入方式。 |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二:“顺着捆来横着绑,五花大绑吊在二梁上。” |
| 柳陌花街 | 旧指妓院或妓院聚集之处。 | 元·朱庭玉《祆神急·闺思》套曲:“多应浪游年少客,千金将笑买,柳陌花街。” |
| 玉貌花容 | 形容长得漂亮,如花似玉。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闻得哭声,上前看时,虽然蓬头垢面,那玉貌花容,从来无两,如何不认得!” |
| 琪花瑶草 | 琪、瑶:美玉。原为古人想象中仙境的花草。后也形容晶莹美丽的花草。 | 王轂《梦仙谣》:“前程渐觉风光好,琪花片片粘瑶草。” |
| 花辰月夕 | 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同“花朝月夕”。 | 清·王韬《淞滨琐话·药娘》:“每值花辰月夕,辄置酒宴赏。” |
| 柳圣花神 | 喻指风流女子。 | 明·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一折:“[俺]本是个柳圣花神,又不犯寡辰孤运,将俺那爷娘恨,错配了婚姻,虚度青春尽。” |
| 巧语花言 | 指一味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今多指虚伪而动听的话。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张生是兄妹之礼,焉敢如此!’对人前巧语花言。” |
| 柳宠花迷 | 形容媚人的春景。 | 明·张凤翼《红拂记·拜月同祈》:“蛾眉,锁不住绿肥红瘦,柳宠花迷。” |
| 枯木生花 | 枯树开了花。比喻绝处逢生。也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 《三国志·魏志·刘廙传》:“起烟于寒灰之上,生花于已枯之木。” |
| 美女簪花 | 簪:插戴。形容书法娟秀。也比喻诗文清新秀丽。 | 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卫常书,如插花美人,舞笑镜台。” |
| 柳亸花娇 | 柳丝柔垂,花朵娇妍。比喻女子貌美。 | 清·嬴宗季女《六月霜·负笈》:“身本是,柳亸花娇一女娃;身本是,翠绕珠围一宦家。” |
| 花簇锦攒 | 形容五色缤纷、繁盛艳丽的景象。同“花攒锦簇”。 | 《金瓶梅词话》第七六回:“端的花簇锦攒,吹弹歌舞。” |
| 闲花埜草 | 野生的花草。比喻男子在妻子以外所玩弄的女子。同“闲花野草”。 | |
| 柳暗花明 | 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 柳暗花明的故事 | 唐·武元衡《摩河池送李侍御之凤翔》:“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楼歌洒换离颜。”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 萱花椿树 | 指父母。萱花指母,椿树指父。 | 明汤显祖《牡丹亭·训女》:“祝萱花椿树,虽则是子生迟暮,守得见这蟠桃熟。” |
| 拈花摘艳 | 指雕琢淫词艳句。亦作“拈华摘艳”。 | 明·宋濂《序》:“若夫拈花摘艳,劝淫蛊俗者之为,则当斥而弃之尔。” |
| 驿使梅花 | 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 >> 驿使梅花的故事 |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
| 朽木生花 | 指由枯转荣,比喻事物得以新生。 | 清·李渔《比目鱼·假神》:“朽木生花,白骨生肌,都亏你再把鸿钧铸。” |
| 生花妙笔 | 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 生花妙笔的故事 |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
| 春暖花开 | 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比喻大好时机。 |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 |
| 落花时节 | 春末。 | 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落花时节又逢君。” |
| 桃花潭水 | 比喻友情深厚。 | 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 梦笔生花 | 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 梦笔生花的故事 |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
| 绣花枕头 | 比喻徒有外表而无学识才能的人。 |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六回:“顶冠束带,居然官宦人家,谁敢说他是个绣花枕头,外面绣得五色灿烂,里面却包着一包稻草。” |
| 水流花落 | ①比喻飘泊不定或踪迹无常。②比喻时过境迁。 | 唐·温庭筠《宿城南亡友别墅》诗:“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
| 月缺花残 | 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两相离异。 | 唐·温庭筠《和王秀才伤歌妓》诗:“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须圆。” |
| 柳营花市 | 旧指妓院或妓院聚集之处。 | 元·汤式《小梁州·扬子江阻风》曲:“他迎头儿便说干戈事,待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说甚呼燕子,唤莺儿。” |
| 眼花耳热 | 两眼昏眩,双耳燥热。形容饮酒微醉时的感觉。 | 唐·李白《侠客行》诗:“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
| 月貌花容 | 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李子花》:“可惜了月貌花容,颠倒做败柳残花。” |
| 火树琪花 | 比喻灿烂的灯火或焰火。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于是进入行宫,只见庭燎绕空,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 |
| 眉花眼笑 | 形容非常高兴、兴奋的样子。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 |
| 拈花弄柳 | 比喻玩弄女人。 | 元·高明《琵琶记·瞷询衷情》:“绿鬓仙郎,懒拈花弄柳,劝酒持觞,眉颦知有恨,何事苦相防?” |
| 马上看花 | 指粗略行事,走马看花。 >> 马上看花的故事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玉箫女再世玉杯缘》:“分明马上看花,但过眼即忘,何尝在意。” |
| 跑马观花 | 比喻大略地观看一下。 | 语出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 走马看花 |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 走马看花的故事 | 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 柳弱花娇 | 形容女子苗条妍美。 | 宋·李冠《蝶恋花·佳人》词:“贴鬓香云双绾绿,柳弱花娇,一点春心足。” |
| 花朝月夜 | 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 南朝·梁元帝《春别应令诗》:“动春心花朝月夜,谁忍相思今不见。” |
| 墙花路草 | 比喻不被人尊重的女子。旧时指妓女。同“墙花路柳”。 | 明·徐复祚《红梨记·诗要》:“非执拗,那壁厢是墙花路草,怎比得日边红杏倚云高?”明·高濂《玉簪记·词媾》:“如本是柔枝嫩条,休比做墙花路草。” |
| 黄花晚节 | 黄花:菊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 宋·韩琦《九日小阁》诗:“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
| 心花怒放 | 怒放:盛开。心里高兴得象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平中丞此时喜得心花怒放,连说:‘难为他了,难为他了。’” |
| 桃花流水 | 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 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 百花争艳 | 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 | 王朔《懵然无知》:“整个晚会都用小演员,儿童演儿童看,台上台下天真烂漫,百花争艳。” |
| 眼花撩乱 | 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
| 眠花藉柳 | 比喻狎妓。同“眠花宿柳”。 | 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选姿》:“予一介寒生,终身落魄……而敢谬次音容,侈谈歌舞,贻笑于眠花藉柳之人哉!” |
| 问柳寻花 | ①玩赏春景。②后人以“花”、“柳”比喻妓女,故指狎妓。 | 唐·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元戎小对出郊外,问柳寻花到野亭。” |
| 拈花微笑 | 原为佛家语,比喻彻悟禅理。后比喻彼此心意一致。 |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 |
| 墙花路柳 | 墙边的花,路旁的柳。比喻不被人尊重的女子。旧时指妓女。 | 明·高明《二郎神·秋怀》套曲:“风流。恩情怎比,墙花路柳?记待月西厢,和你携素手。” |
| 攀花折柳 | 比喻狎妓。 | 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则为我攀花折柳,致令的有国难投。” |
| 月夜花朝 | 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 《旧唐书·罗威传》:“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 |
| 奇花异卉 | 卉:草的总称。原意是指希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 |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白马寺》:“庭列修竹;檐拂高松,奇花异草,骈阗堦砌。”《西京杂记》卷三:“奇树异草,靡不具植。” |
| 杨花心性 | 比喻轻薄浪漫,用情不专。 | 明·孙柚《琴心记·当垆市中》:“虽则杨花心性,你也睡不稳些。” |
| 遍地开花 | 比喻好的事物到处涌现或普遍发展。 | 魏焕宗《山区巧打麻雀战》:“史家寨的民兵,掌握了敌人夜间出动的规律,打了他个伏击;军城游击小组配合部队……总之,这两三天是遍地开花。” |
| 满舌生花 | 比喻能说会道。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2回:“锦囊形容水夫人,能令玉麟发想,变男为女作妾,以听其言语,真词令妙品,满舌生花者。” |
| 异草奇花 | 原意是指希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 |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白马寺》:“庭列修竹;檐拂高松,奇花异草,骈阗堦砌。” |
| 傍花随柳 | 形容春游的快乐。 | 宋·程灏《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 鸟啼花怨 | 形容悲伤怨恨。 | 明·徐复祚《红梨记·请成》:“今日呵,只落得鸟啼花怨。” |
| 银花火树 | 比喻灿烂的焰火或灯火。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北京三五风光好,膏雨初晴春意早。银花火树不夜城,陆地拥出蓬莱岛。” |
| 花锦世界 | 指繁华之地。同“花花世界”。 |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到永乐爷从北平起兵靖难,迁于燕都,是为北京。只因这一迁,把个苦寒地面,变作花锦世界。” |
| 披红戴花 | 披着绸,戴着红花。表示喜庆或光荣。 | 二月河《雍正皇帝》第25回:“刹时间,鼓乐大作,乐声中,两个礼部来的笔帖式披红戴花,抬出了幡龙金榜。” |
| 眠花卧柳 | 比喻狎妓。同“眠花宿柳”。 | 《金瓶梅词话》第七回:“我见此人有些行为欠端,在外眠花卧柳,又里虚外实。” |
| 月下花前 | 本指游乐休息的环境。后多指谈情说爱的处所。 | 唐·白居易《老病》诗:“尽听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 |
| 吟花咏柳 | 犹言吟风弄月。 | 太平天国·洪仁玕《军次实录》:“本军师于军次中、案箧内,每见诗卷,多是吟花咏柳。偶披览之,即于怀肠相悖。” |
| 柳暖花春 | 指花柳荣茂,春意正浓。 | 唐·李郢《为妻作生日寄意》诗:“谢家生日好风烟,柳暖花春二月天。” |
| 人面桃花 | 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 >> 人面桃花的故事 |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 鸟语花香 | 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云雾渐淡,日色微明,四面也有人烟来往,各处花香鸟语,颇可盘桓。” |
| 乱坠天花 | 比喻说话动人或文字精彩。多指话说得夸大或不切实际。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二回:“把个现在功德,说得乱坠天花,眼灼灼就似活现一般。” |
| 五花杀马 | 毛色凋落的马。比喻年老体衰。 | |
| 驿寄梅花 | 请邮差寄送梅花。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 >> 驿寄梅花的故事 | 三国·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卿寄一枝春。” |
| 拈花弄月 | 指玩赏花月。 | 明·周履靖《锦笺记·游杭》:“拈花弄月须乘少,问水寻山莫待迟。” |
| 花堆锦簇 | 形容五色缤纷,艳丽多彩。 | 《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库吏奉了多贴,将六十万钱资妆,都搬来旧衙门内,摆设得齐齐整整,花堆锦簇。” |
| 年登花甲 | 花甲:用干支纪年,指六十岁。年纪已到六十岁。 | |
| 百花争妍 | 妍:美、艳。形容繁华盛开,生气勃勃的景象。 | 冯德英《苦菜花》第六章:“尽管外面是冰天雪地,屋内却是百花争妍,春光灿烂。” |
| 妙笔生花 | 生花:长出花朵。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 唐 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
| 问官答花 | 指答非所问。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这老头儿这才叫个‘问官答花,驴唇不对马嘴’。这与我的心事有什么相干?” |
| 如花似玉 | 像花和玉那样美好。形容女子姿容出众。 >> 如花似玉的故事 | 《诗·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 |
| 五花八门 | 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 《虞初新志·孙嘉淦》:“伏龙以西,群峰乱峙,四布罗列,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 |
| 柳陌花巷 | 陌:街道。指游乐的地方。也指妓院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21回:“柳陌花巷快乐一辈子也是死,执固板样拘束一辈子也是死。” |
| 异木奇花 | 珍奇的花草树木。 | 《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异木奇花烈几层,一池常见绿澄澄。” |
| 耳热眼花 | 眼睛发花,耳朵发热。形容饮酒微有醉意,精神兴奋的感觉 | 南朝 梁 简文帝《筝赋》:“耳热眼花之娱,千金万年之寿。” |
| 雪月风花 | ①代指四时景色。②比喻男女情事。 | 元·贯云石《粉蝶花》套曲:“古往今来题咏多,雪月风花事事可。” |
| 月夕花晨 | 借指良辰美景。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程为人风雅绝伦,议论潇洒,李悦焉。越日折柬酬之,欢笑益洽。从此月夕花晨,未尝不相共也。” |
| 雨打梨花 | 比喻零乱不堪的狼狈情景 | 南宋·李重元《忆王孙·春词》词:“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
| 穿花蛱蝶 | 穿:穿越;蛱蝶:蝴蝶。穿戏花丛的蝴蝶。比喻沉迷于女色 | 唐·杜甫《曲江》:“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
| 如花似锦 |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如同花朵、锦缎一般。形容风景绚丽或前程美好。 |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回:“那香屏牌价嫁了周庸祐,早卸了孝服,换得浑身如花似锦。” |
| 花攒绮簇 |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簇:聚成一团。形容五彩缤纷的景象 | 明·袁宏道《游记·楞伽》:“骚人逸士之流,狭斜平康之伎,社南社北之儿,花攒绮簇,杂踏山间,不减上方、虎丘。” |
| 花马掉嘴 | 花言巧语地耍嘴皮子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你不用和我花马掉嘴的!咱们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你别糊涂油蒙了心,打量我们不知你府上的事呢!” |
| 攀花问柳 | 比喻狎妓。同“攀花折柳”。 | 明·陆采《明珠记·写诏》:“殷勤领命到荒山,心事未相关;攀花问柳,勾莺引燕,方寸心间。” |
| 移花接木 | 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 移花接木的故事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
| 杏花春雨 | 初春杏花遍地、细雨润泽的景象。 | 元·虞集《风入松》词:“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
| 树上开花 | “三十六计”之一。亦比喻将本求利,别有收获。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这件事参出去,胡统领一面多少总可以生法,还可以‘树上开花’。” |
| 柳昏花暝 | 暝:日暮。形容暮色中花柳的朦胧景象 | 宋·史达祖《双双燕·咏燕》词:“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 |
| 花枝招飐 | 飐:风吹物使之颤动;招飐:迎风摆动。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或景色优美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那女子的尖尖跷跷风头一对,露在湘裙之下,莲步轻移,如花枝招飐一般。” |
| 葵花向日 | 向:朝着。形容下级对上级表示忠诚与仰慕。 | 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 |
| 浪蘂浮花 | 指寻常花草。 宋 苏轼 《次韵王廷老退居见寄》之一:“浪蘂浮花不辨春,歸來方識歲寒人。”比喻妓女。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你在我根前,無那半星兒實話……你看我恰便似浪蘂浮花。”参见“浮花浪蘂”。 | |
| 水性杨花 | 象流水那样易变,象杨花那样轻飘。比喻妇女在感情上不专一。 | 明 无名氏《小孙屠》:“你休得假惺惺,杨花水性无凭准。” |
| 风里杨花 | 像风中的杨树花漂浮不定。比喻事物或事情的发展变化不定 | 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恰便似风里杨花,水上幻泡。” |
| 柳衢花市 | 旧指妓院或妓院聚集之处。 | 元·汤式《一枝花·劝妓女从良》套曲:“你毕罢了柳衢花市笙歌阵,我准备着凤枕鸳帏锦绣裀。” |
| 明日黄花 | 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
| 拈花一笑 | 比喻心心相印、会心。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
| 生花妙语 | 妙:美好。指言词美好动听的语言文章 | 《花城》1981年第5期:“东方国家的理论家们再编出无论多少生花妙语,说到底也是这两个问题。” |
| 笔底生花 | 比喻文章写得生动、出色 | 谢冕《远方的星》:“有的同学则富于想象,笔底生花,具有当诗人的气质。” |
| 花烛洞房 | 花烛:彩色蜡烛;洞房:深邃的房,指新婚夫妇的卧室。深室里点燃有龙凤图案装饰的蜡烛。形容结婚的欢乐景象 | 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一折:“到晚来月射的破窑明,风刮的蒲帘响,便是俺花烛洞房。” |
| 花马吊嘴 | 花言巧语地耍嘴皮子 | 曾朴《孽海花》第16回:“你倒还想来,别给我花马吊嘴的,妹妹记着前事,正在这里恨你呢!” |
| 心花怒开 | 怒开:盛开。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喜悦兴奋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8回:“又怎样给碧桃母子讹诈,说得牛氏心花怒开。” |
| 头晕眼花 | 头发昏,眼发花。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八十七回:“方才外边的人,也都有些头晕眼花,闻了这香气,就清爽了许多。” |
| 眼花历乱 | 历乱:不清楚,混乱。形容看见美丽、复杂的色彩或繁复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6卷:“参成世界总游魂,错认讹闻各有因。最是天公施巧处,眼花历乱使人浑。” |
| 桃花薄命 | 桃花:借指女人;薄命:命运悲惨。指女人命运多舛 | 清·阮大铖《燕子笺·写象》:“诸般不象,只是桃花薄命流终平康也,也与他出塞的苦没甚差别。” |
| 浮花浪蘂 | 亦作“ 浮花浪蕊 ”。1.寻常花草。 唐 韩愈 《杏花》诗:“浮花浪蘂鎮長有,纔開還落瘴霧中。” 宋 苏轼 《贺新郎·夏景》词:“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蘂都盡,伴君幽獨。”2.比喻轻浮的人。 宋 周邦彦 《玲珑四犯》词:“浮花浪蘂都相識,誰更曾擡眼。” 元 兰楚芳 《粉蝶儿》套曲:“浮花浪蕊我也多曾見,不似這風流的業寃。”3.比喻漂泊的人。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寄子》:“誰道做浮花浪蕊?何日報雙親恩義。” | |
| 花营锦阵 | 指妓院。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一折:“賣花人賣花脣,休入俺這花營錦陣。” | |
| 花貌蓬心 | 蓬心:蓬草的心狭窄而弯曲,比喻见识浅薄。指虚有其表 | 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而叩其女学,则花貌蓬心,瞢无所识。” |
| 满脸生花 | 满脸高兴的样子 | |
| 名花有主 | 指漂亮的女子已经许配给别人。或者已经有对象了 | |
| 尤花殢雪 | 犹尤云殢雨。比喻缠绵于男女欢爱。 | 宋·柳永《小镇西》词:“久离缺,夜来魂梦里,尤花殢雪,分明似旧家时节。” |
| 隔雾看花 | 隔:间隔。形容老眼昏花,后也比喻对事物看不真切 | 王国维《人间词话》:“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 |
| 笔底烟花 | 比喻文章写得生动、出色 | 清·钱泳《履园丛话·画学·画中人》:“笔底烟花传海国,袖中诗句落吴船。” |
因篇幅关系,花成语只列出前 120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