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龙的成语 - 共319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盘龙卧虎 盘:盘旋,弯曲。盘曲的龙,卧居的虎。比喻隐藏的人才。
烹龙炮凤 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唐·李贺《将进酒》诗:“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
痛饮黄龙 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暢饮。 >> 痛饮黄龙的故事 《宋史·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烹龙煮凤 比喻烹调珍奇菜肴。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贵。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一卷:“有《鹧鸪天》词为证:城中酒楼高入天,烹龙煮凤味肥鲜。公孙下马闻香醉,一饮不惜费万钱。”
笔底龙蛇 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闻公博学广记,笔底龙蛇,真才子也。”
如龙似虎 形容勇猛有活力。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九回:“云气变幻无穷,倏忽如龙似虎。人情世态,大率相同。”
龙肝凤髓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虎掷龙拿 掷:挣扎跳跃。指龙虎互相争斗。比喻激烈的搏斗。 金·元好问《楚汉战处》诗:“虎掷龙拿不两存,当年曾此赌乾坤。”
日角龙庭 旧时相术家指天庭隆起为龙庭。称之为帝王的贵相。 《旧唐书·唐俭传》:“[高祖]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非在今朝。’”
虎据龙蟠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北周·庚信《哀江南赋》:“昔之虎据龙蟠,加以黄旗紫气;莫不随狐兔而窟穴,与风尘而殄悴。”
游云惊龙 形容书法精妙。 《晋书·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一世龙门 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晋书·王衍传》:“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
炮凤烹龙 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唐·李贺《将进酒》诗:“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
云龙井蛙 云端的龙,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清·周鲁《类书纂要》:“云龙喻贵,井蛙喻贱。”
土龙沐猴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清·钱谦益《都察院左都御史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李公神道碑》:“时俗方标榜门户,征逐声利,以为土龙沐猴,非所以自树立,视之蔑如也。”
龙跳虎卧 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 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萧思话书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群龙无首 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法统一行动。 《易·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曼衍鱼龙 曼衍:亦作“漫衍”、“曼延”,巨兽名,古代仿照它排演百戏节目。鱼龙:古代百戏节目。古代演出的杂戏名。比喻事物的离奇变幻。亦作“鱼龙曼衍”。
云蒸龙变 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论》:“[魏豹、彭越]得摄尺寸之柄,其云蒸龙变,欲有所会其度,以故幽囚而不辞云。”
龙断之登 指谋利求财。龙,通“垄”。
龙飞凤翔 ①指帝王的兴起。②比喻仕途得意,飞黄腾达。 三国·魏·吴质《答文帝笺》:“曹烈、曹丹,加以公室支庶,骨肉旧恩,其龙飞凤翔,实其分也。”
龙肝豹胎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晋书·潘尼传》:“厥肴伊何?龙肝豹胎。”
龙蛇飞动 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 龙蛇飞动的故事 宋·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真龙活现 形容逼真。 蒋光慈《短裤党》二:“他每一次所做的传单,都是说的真龙活现也似的。”
屠龙之技 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 屠龙之技的故事 《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云龙风虎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匣里龙吟 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原指剑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见用。 晋·王嘉《拾遗记》卷一:“帝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岁在龙蛇 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指命数当终。 《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李贤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
龙飞凤舞 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宋·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攀龙附骥 攀:攀附;骥:好马。比喻攀附圣贤,归附俊杰。 《三国志·吴志·吴主孙权传》:“此言之诚,有如大江。”裴松之注引《魏略·孙权与浩周书》:“当垂宿念,为之先后,使获攀龙附骥,永自固定。其为分惠,岂有量哉!”
配套成龙 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工人歌谣选 配套成龙生产高》:“搭好桥梁河好过,配套成龙生产高。”
矫若游龙 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同“矫若惊龙”。 明·梅鼎祚《玉合记·义姤》:“看他矫若游龙,超逾集乌。……夜月红楼,树下霓裳出月。是好舞也。”
老态龙钟 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 老态龙钟的故事 唐·李端《赠谢戴》:“交结渐时辈,龙钟似老翁。”
砲凤烹龙 ①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②指一种肴馔名。
龙争虎斗 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汉·班固《答宾戏》:“分裂诸夏,龙战虎争。”
鱼龙曼羡 比喻世事变幻。 清·龚自珍《小游仙词》之六:“顽仙一觉浑瞒过,不在鱼龙曼羡中。”
烹龙庖凤 比喻烹调珍奇菜肴。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贵。同“烹龙炮凤”。 宋·杨万里《西溪先生和陶诗序》:“东坡以烹龙庖凤之手,而饮木兰之坠露,餐秋菊之落英者也。”
炮龙烹凤 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二回:“堂上堂下,皆列位次,大设筵宴,轮番把盏。厅前大吹大擂。虽无炮龙烹凤,端的是肉山酒海。”
攀龙附凤 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 攀龙附凤的故事 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
元龙豪气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曾慢待许氾;豪:豪放。形容性格豪放。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氾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尸居龙见 居:静居;见:出现。静如尸而动如龙。 《庄子·在宥》:“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
青龙金匮 指六辰。指良辰吉日。旧时星命家以为,青龙、明堂、金匮、天德、司命等六辰为吉神,六辰值日,诸事皆宜,为黄道吉日。
神龙失埶 比喻失去权位。埶,同“势”。
人中之龙 比喻人中豪杰。 >> 人中之龙的故事 《晋书·宋纤传》:“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
龙蛇混杂 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皂帛难分,龙蛇混杂。”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凡圣同居,龙蛇混杂。”
叶公好龙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 叶公好龙的故事 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生龙活虎 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清·吴趼人《痛史》第五回:“城外元兵虽多,却被张世杰一马在前,宗仁、宗义在后,如生龙活虎一般,杀入阵去。”
龙兴凤举 比喻王者兴起。 《东观汉记·冯衍传》:“皇帝以圣德灵威,龙兴凤举,率宛叶之众,将散乱之兵,歃血昆阳,长驱武关,破百万之阵,摧九虎之军。”
岁在龙虵 后指命数当终。同“岁在龙蛇”。
凤舞龙蟠 凤凰飞舞,蛟龙盘曲。形容相配得当。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四回:“不想这一拜,恰恰的合成一个‘名花并蒂’,俨然是金厢玉琢,凤舞龙蟠!”
伏虎降龙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鱼质龙文 鱼的实质,龙的外表。谓虚有其表。 晋·葛洪《抱朴子·吴失》:“鱼质龙文,似是而非,遭水而喜,见懒即悲。”
正龙拍虎 ①意指某人或某集团为利益驱动做假,被揭穿后还抵死不认; ②讽刺社会公信力缺失; ③比喻无中生有; 【近义词】:无中生有、指鹿为马 【反义词】:实事求是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史记·周正龙列传》:“周氏正龙者,秦地金州镇坪人也。正龙置彼画于深山密林中,遮掩修饰,远近数数摄之,得虎照数十副。照中虎卧于林下,双目炯炯,俨然真大虫也。归而献 之县官,官喜,以呈上官,州府台阁皆不疑,布之互联网,传告天下,厚赏正龙。网民见之,咸以为假,竟相怒骂之,有好事者遍搜天下旧年画,果得虎照原版画, 多不可数。正龙之谋遂败焉,天下皆以为耻。”
蝉蜕龙变 蝉蜕:幼蝉化为成蝉时所脱下的皮。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 晋·夏侯湛《序》:“蝉蜕龙变,弃俗登仙。”
药店飞龙 飞龙:指中药龙骨。药店里的龙骨。比喻人瘦骨嶙峋。 南朝宋乐府《读曲歌》:“自从别郎后,卧宿头不举,飞龙落药店,骨出只为汝。”唐·李商隐《垂柳》诗:“旧作琴台凤,今为药店龙。”
鱼龙混杂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 鱼龙混杂的故事 唐·张志和《和渔夫词》十三:“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
讬凤攀龙 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宗计於朝,或异或同,敌以乘衅,家破军亡。乖道反德,托凤攀龙
跨凤乘龙 比喻结成夫妻或成仙。 明·单本《蕉帕记·备聘》:“喜融融,好似萧郎秦女,跨凤乘龙。”
打凤牢龙 比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安排下打凤牢龙,准备着天罗地网,也不是待客筵席,则是个杀人、杀人的战场。”
鱼龙变化 指鱼变化为龙。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 宋·刘克庄《水龙吟》词:“任蛙蟆胜负,鱼龙变化,侬方在、华胥国。”
打虎牢龙 犹言打凤牢龙。比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
龙骧虎步 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三国魏·嵇康《卜疑》:“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三国志·魏书·陈琳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
正龙摄虎 ① 意指某人或某集团为利益驱动做假,被揭穿后还抵死不认; ② 社会公信力缺失; >> 正龙摄虎的故事 ① 《史记r26;周正龙列传》: “周氏正龙者,秦地金州镇坪人也...正龙置彼画于深山密林中,遮淹修饰,远近数数摄之,得虎照数十副.照中虎卧于林下,双目炯炯,俨然真大虫也.归而献之县官,官喜,以呈上官,州府台阁皆不疑,布之互联网,传告天下,厚赏正龙.网民见之,咸以为假,竟相怒骂之,有好事者遍搜天下旧年画,果得虎照原版画, 多不可数.正龙之谋遂败焉,天下皆以为耻.”② 《正龙列传之龙克赝虎》第一篇:“呜呼!彼以其伪虎诈利为可恒也哉,是囚灾物也!只增龙克赝虎笑.&rdquo
龟龙麟凤 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龙吟凤哕 龙在吟啸,凤在鸣叫。形容非常美妙,抑扬顿挫的声音。哕,鸟鸣声。 (1)那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摇荡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2)他蓦地长啸一声,有如龙吟凤哕,划空而起。(3)他一按剑簧,无痕弹出,嗡然如龙吟凤哕。(4)远处传来依稀的歌声,张弛不定,在风中微微地颤动着,有一点龙吟凤哕的味道。(5)他轻声吟诵,宛如龙吟凤哕般的声音说不出的好听悦耳
生龙活现 形容描绘生动逼真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七》:“呈辞上说得生龙活现,不由你不核准。”
虎跃龙骧 骧:马首昂举,上举;龙骧:比喻气概威武。形容威武雄壮的样子 明·方孝孺《尚友五赞·诸葛武侯》:“综核万变,以义而动。虎跃龙骧,天下震恐。”
蟠龙踞虎 踞:蹲或坐。像盘曲的蛟龙,像蹲卧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宋·秦观《游汤泉记》:“是日风曀望建业江山蟠龙踞虎之状,皆依约而得之。”
雀马鱼龙 泛指珍禽异兽。 语出《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攀龙托凤 攀:高攀,接近;托:依附。比喻巴结投靠有权势声望的人 南朝·梁·钟嵘《诗品·总论》:“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
乘龙佳壻 比喻好女壻。《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贊 爲選中了乘龍佳壻,到處誇揚,今日定要女壻上門親迎,準備大開筵宴,遍請遠近親鄰喫喜酒。” 沈从文 《大小阮》:“大 阮 毕了业,凭地主、作家、小要人的乘龙佳壻三种资格,受欢迎回到母校去作训育主任。”参见“ 乘龍 ”。
蜀得其龙 龙:杰出人物。蜀国得到诸葛亮。 >> 蜀得其龙的故事 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
龙蟠虎遶 犹言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一登龙门 龙门:传说鲤鱼跃过龙门就变成龙。指一时间飞黄腾达。 >> 一登龙门的故事 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膺传》
蛟龙失水 蛟:传说的无角龙。蛟龙失掉了赖以生存的水。比喻英雄失去凭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不可,蛟龙失水,蝼蚁足以制之。”
鼍愤龙愁 鼍:扬子鳄。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 宋·苏轼《过江夜行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诗:“谁言万方声一概,鼍愤龙愁为余变。”
降龙伏虎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龙泉太阿 指古代的两件宝剑。 >> 龙泉太阿的故事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8回:“众夫散出,焕密启其函,见其光芒射目,乃是宝剑二口,靶上刻有字号,名曰龙泉太阿。”
虎掷龙挐 比喻群雄相争。 金 李献能 《荥阳古城登览寄裕之》诗:“虎擲龍挐王伯事,天荒地老古今情。” 金 元好问 《楚汉战处同钦叔赋》:“虎擲龍挐不兩存,當年曾此睹乾坤。一時豪傑皆行陣,萬古河山自壁門。”
蟠龙卧虎 踞:蹲或坐。像盘曲的蛟龙,像蹲卧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贾芝《颂歌·万丈高楼从地起》:“蟠龙卧虎高山顶,万丈高楼从地起。”
龙争虎鬪 见“ 龍争虎鬭 ”。
虎啸龙吟 啸:兽类大声吼叫;吟:鸣。像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比喻声音洪大或英雄豪杰叱咤风云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2卷:“经云:鹤鸣在阴,其子和之。又云:虎啸龙吟,物类相感,岂谬言哉!”
野战群龙 群龙在郭野大战。比喻群雄争天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刘张李彭卢传赞》:“天地闭革,野战群龙。”
龙伯钓鳌 龙伯:传说中的国名;鳌:大龟。龙伯国的人钓起六条鳌。比喻非凡的事业。 >> 龙伯钓鳌的故事 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 《列子·汤问》
摆龙门阵 闲谈,聊天,讲故事 茅盾《如是我见我闻》:“上茶馆,‘摆龙门阵’,是这里的风尚。”
祖龙一炬 祖龙:秦始皇。指秦始皇焚书。比喻一把火烧掉。 >> 祖龙一炬的故事 将坊间一切刻板,世上一切时文,俱付之祖龙一炬。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48回
龙阳之兴 兴:嗜好,雅兴。战国时龙阳君以男色事魏王而得宠。指喜好男色。 >> 龙阳之兴的故事 原来薛蟠自来王夫人处住后,便知有一家学,学中广有青年子弟,不免偶动了龙阳之兴,因此也假来上学读书。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
龙拿虎跳 拿:抓,握。像龙抓东西、老虎跳跃一样强劲有力。比喻笔势遒劲奔放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龙骧军,虎贲军,用着他龙拿虎跳。”
夔龙礼乐 夔龙:虞舜的两个大臣,夔为乐官,龙为谏官。指可以作为规范的礼乐制度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夔龙礼乐承先范,班马文章勘墨铅。”
龙口夺食 指庄稼收获期内于连雨天抢收粮食 胡正《汾水长流》第18章:“眼看到了这‘龙口夺食’的麦收季节,他的麦地又多,错一天,就怕把他们到口的麦子耽误了。”
双龙戏珠 双龙戏珠是两条龙戏耍 (或抢夺)一颗火珠的表现形式。它的起源来自天文学中的星球运行图,火珠是由月球演化来的
有龙则灵 水潭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 唐·刘禹锡《陋室铭》:“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一龙九种 一条龙有九种品质的子孙。比喻同一父母的子女,有好坏不同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俗语说的好,‘一龙九种,种种各别’,未免人多了就有龙蛇混杂。”
蝘蜓嘲龙 以蝘蜓比作龙,有随意混杂,贬低一方之意。语出 汉 扬雄 《解嘲》:“今子乃以鴟梟而笑鳳凰執蝘蜓而嘲龜龍。”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蝘蜓嘲龍,魚目混珍。”
神龙见首 指诗文跌宕多姿。 清·赵执信《谈龙录》:“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
盘虬卧龙 盘:盘旋,弯曲。1.盘曲的虬,卧居的龙。比喻隐藏的人才。2.形容树木枝干十分弯曲的样子,给人十分有力量的感觉。
虎卧龙跳 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南朝·梁·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车马如龙 车马像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唐·王勃《还冀州别洛下知己序》:“风烟匝地,车马如龙。”
白龙微服 比喻贵人微服出行,恐有估计不到的灾祸。 >> 白龙微服的故事 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西汉·刘向《说苑·正谏》
云起龙襄 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汉书·叙传下》:“云起龙襄,化为侯王。”颜师古注:“襄,举也。”一本作“云起龙骧”。
龙驹凤雏 比喻英俊秀颖的少年。常作恭维语。 >> 龙驹凤雏的故事 《晋书·陆云传》:“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乘龙贵婿 对别人的女婿的称赞 明·汤显祖《还魂记·闹宴》:“你是老爷跟马贱人,敢辱我乘龙贵婿,打不的你?”
文擅雕龙 雕龙:擅长写文章。文章写得很出色 《北史·薛橙传论》:“橙并学称该博,文擅雕龙,或挥翰凤池,或著书麟阁,咸居禄位,各逞琳琅。”
曝腮龙门 曝:晒;龙门:河津。鲤鱼在龙门下晒它的两腮。比喻科举落榜 《辛氏三秦记》:“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曝腮龙门。”
蛟龙擘水 蛟龙破浪前进。比喻船驶得快。 宋 曾巩 《南湖行》之一:“放舩縱櫂鼓聲促,蛟龍擘水争馳逐。”
神龙失势 势:地位和权力。比喻失去地位和权力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隗嚣传》:“要之,鱼不可脱于渊,神龙失势,即还与蚯蚓同。”
年迈龙钟 龙钟:行动不灵便。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墓上,提着我的名字,说我蘧佑年迈龙钟,不能亲自再来拜谒墓道了。”
凤阁龙楼 帝王居住的楼阁 南唐·李煜《破阵子》:“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龙山落帽 在龙山上被风吹掉了帽子。形容人气度恢宏,临乱不惊。 >> 龙山落帽的故事
虎跳龙拿 拿:取。像老虎那样跳跃,像龙那样伸爪抓取。形容人身手敏捷或激烈搏斗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就是他帐下那班奔走的健儿,也是一个个有……虎跳龙拿之技。”
炰凤烹龙 烹:煮。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比喻作家的艺术技巧高明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一折:“我听得朱门里奏笙歌,相府内夜排筵宴,炰凤烹龙。”
砲龙烹凤 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也指一种肴馔名。同“砲凤烹龙”。
神龙马壮 比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 欧阳山《苦斗》:“那时候,一个个青年人都是神龙马壮,气吞牛斗。”
云龙鱼水 如同云与龙,鱼与水一样。比喻君臣相得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14卷:“宣宗幸万寿山、玉澜堂,锡宴十五老臣……云龙鱼水,夫岂偶然。”
擒龙捉虎 擒住老虎捉拿蛟龙。比喻降伏强敌,本领高强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7回:“直教打翻拽象拖牛汉,攧倒擒龙捉虎人。”
描龙刺凤 描:摹写或绘画;刺:刺绣。指精于刺绣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描龙刺凤,女工针指。”
飞燕游龙 像飞翔的燕子和游走的龙。形容美女体态的轻柔飘逸 清·洪昇《长生殿·舞盘》:“宛若翾风回雪,恍如飞燕游龙。”
龙骧虎峙 骧:马昂首的样子;峙:耸立。雄踞的样子 明·方孝孺《春秋诸君子赞·公子友》:“龙骧虎峙,蛇豕屏窜。”
庖凤烹龙 烹:煮。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连日杀牛宰马,大排筵宴,庆赏卢员外。虽无庖凤烹龙,端的肉山酒海。”
潜龙伏虎 潜藏的蛟龙,潜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明·何文焕《双珠记·西市认母》:“今日里笔生香,冠礼闱,似潜龙伏虎际风云会。”

因篇幅关系,龙成语只列出前 120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