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木干鸟栖 |
指鸟栖树上,至树干枯也不离去。比喻行事坚定不移。 |
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外篇》:“身不敢饮食,拥辕执轺,木干鸟栖,袒肉暴骸。” |
| 熊经鸟引 |
古代一种导引养生之法。状如熊之攀枝,鸟之伸脚。同“熊经鸟申”。 |
元·耶律楚材《继武善夫韵》:“熊经鸟引聊终老,岩下疏松正好攀。” |
| 鸟穷则啄 |
鸟陷于绝境就要反啄。比喻人走投无路就会冒险。 |
《荀子·哀公》:“鸟穷则啄,兽穷则攫。” |
| 鸟伏兽穷 |
如飞鸟栖伏,野兽奔走无路。形容势竭力穷,处境困难。 |
《梁书·元帝纪》:“贼景鸟伏兽穷,频击频挫,奸竭诈尽,深沟自固。” |
| 羊肠鸟道 |
形容山路狭窄,曲折而险峻。 |
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诗:“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
| 鸟道羊肠 |
狭险典折的山路。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睡龙溥禅师法嗣》:“世人休说行路难,鸟道羊肠咫尺间。” |
| 笼中之鸟 |
比喻受困而不自由的人,也比喻易于擒拿的敌人。 |
《鹖冠子·世兵》:“一目之罗,不可以得雀;笼中之鸟空窥不出。” |
| 乌鸟私情 |
乌鸟: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
晋·李密《陈情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
| 鱼县鸟窜 |
鱼被钓,鸟逃窜。比喻或受制于人,或飘泊流离,处境十分险困。县,通“悬”。 |
|
| 鸟骇鼠窜 |
形容惊恐逃窜。 |
宋·曾巩《救灾议》:“彼知己负有司之禁,则必鸟骇鼠窜,窃弄锄梃于草茅之中,以扞游缴之吏。” |
| 穷鸟入怀 |
穷鸟:困窘的鸟;怀:投入怀抱。比喻处境困难而投靠别人。 |
《三国志·魏志·邴原传》:“政窘急,往投原。”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政投原曰:‘穷鸟入怀。’原曰:‘安知斯怀之可入邪?’” |
| 鸟革翚飞 |
革:鸟张翅;翚:羽毛五彩的野鸡。如同鸟儿张开双翼,野鸡展翅飞翔一般。旧时形容宫室华丽。 |
《诗·小雅·斯干》:“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
| 鸟惊鱼散 |
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同“鸟散鱼溃”。 |
《旧唐书·契宓何力传》:“贼非有城郭,逐水草以为生,若不袭其不虞,便恐鸟惊鱼散。” |
| 越鸟南栖 |
从南方飞来的鸟,筑巢时一定在南边的树枝上。比喻难忘故乡情。 |
南朝·梁·萧统《古诗十九首》:“葫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
| 鸟枪换砲 |
比喻情况或条件有很大好转。砲,同“炮”。 |
|
| 鸟焚鱼烂 |
指因内乱而覆亡。 |
《易·旅》:“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公羊传·僖公十九年》:“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 |
| 鸟啼花怨 |
形容悲伤怨恨。 |
明·徐复祚《红梨记·请成》:“今日呵,只落得鸟啼花怨。” |
| 熊经鸟曳 |
古代一种导引养生之法。状如熊之攀枝,鸟之伸脚。同“熊经鸟申”。 |
《弘明集·正诬论》:“且夫熊经鸟曳,导引吐纳,辍黍稷而御英蕊。” |
| 惊弦之鸟 |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同“惊弓之鸟”。 >> 惊弦之鸟的故事 |
齐侯使国佐如师 《榖梁传·成公二年》唐·杨士勋疏:“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惊弦之鸟,不可以应弓。” |
| 小鸟依人 |
依:依恋。象小鸟那样依傍着人。形容少女或小孩娇小可爱的样子。 >> 小鸟依人的故事 |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禇遂良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既写忠诚,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自加怜爱。” |
| 鸟入樊笼 |
樊笼:鸟笼,比喻不自由的境地。飞鸟进了笼子。比喻自投罗网,陷入困境。 |
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三折:“恰便似鱼钻入丝网,鸟扑入樊笼。” |
| 鸟面鹄形 |
形容由于饥饿而身体软弱,面容枯瘦。 |
《资治通鉴·梁纪·简文帝大宝元年》:“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 |
| 鸟语花香 |
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云雾渐淡,日色微明,四面也有人烟来往,各处花香鸟语,颇可盘桓。” |
| 鱼溃鸟离 |
指像鱼腐烂鸟溃散。比喻迅即崩溃,完全失败。 |
《周书·武帝纪下》:“王威既振,鱼溃鸟离,破竹更难,见瓴非易。”后蜀·何光远《鉴诫录·知机对》:“一击而鱼溃鸟离,四合而豕分蛇断。” |
| 青鸟使者 |
指传递书信的使者。 >> 青鸟使者的故事 |
有二青鸟如乌,侠侍王母旁。 《汉武帝故事》 |
| 伤弓之鸟 |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怕的人。 >> 伤弓之鸟的故事 |
《战国策·楚策四》;《晋书·苻生载记》:“伤弓之鸟,落于虚发。” |
| 穷鸟归人 |
无处可飞的鸟被迫投入人的怀抱。比喻因处境艰难而投靠别人 |
《魏书·张普惠传》:“夫穷鸟归人,尚或兴恻。” |
| 一石二鸟 |
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样好处。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4章:“这是个一石二鸟的好办法。” |
| 鸥鸟忘机 |
机:机心。指人无巧诈之心,异类可以亲近。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 |
唐 陆龟蒙《酬袭美夏首病愈见招》诗:“除却伴淡秋水外,野鸥何处更忘机。” |
| 虫言鸟迹 |
上古的语言文字。借指上古时期。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文》:“自古蟲言鳥跡,混沌洪荒,凡或虔劉,未此殘酷。” |
|
| 鸥鸟不下 |
鸥鸟不愿飞下来。比喻察觉他人将伤害自己,加倍防范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黄帝》:“海上之人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
| 鸟钞求饱 |
钞:强取,掠夺。如同飞鸟掠夺食物一样求饱腹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陶传》:“群小竞起,进秉国之位,鹰扬天下,鸟钞求饱,吞肌及骨。” |
| 虫书鸟篆 |
书:字体。字体像鸟虫。借指外国文字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0回:“巡捕传进一个洋式片子来,上面写着虫书鸟篆,说有位洋老爷拜会大人。” |
| 穷鸟触笼 |
穷:窘困。比喻处境窘迫而挣扎不脱 |
《旧唐书·僖宗纪》:“既知四隅断绝,百计奔冲,如穷鸟触笼,似飞蛾赴焰。” |
| 繁鸟萃棘 |
萃:聚集;棘:酸枣树。众多的鸟儿聚集在树上。表示虽无人在旁,还有许多鸟看着。比喻暗中干坏事是掩盖不住的。 >> 繁鸟萃棘的故事 |
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 《楚辞·天问》 |
| 鸟兽率舞 |
率:一起。飞鸟走兽一齐婆娑起舞。形容政治清明,鸟兽也受到感化 |
唐·韩愈《贺册尊号表》:“曾不得与鸟兽率舞、蛮夷纵观为比,衔酸抱痛,且耻且惭!” |
| 如鸟兽散 |
象一群飞鸟走兽一样逃散。形容溃败逃散。也比喻集团或组织解散后,其成员各奔东西。 >> 如鸟兽散的故事 |
《汉书·李陵传》:“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
| 失林之鸟 |
失去树林的鸟儿。比喻无处藏身与生活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三回:“何乃进不偶用,退不获安,呼吸若穷池之鱼,行止比失林之鸟,忧伤之心,不能亡已!” |
| 鸷鸟不双 |
鸷鸟:猛禽。鸷鸟不合群。比喻忠正刚强的人不合于世俗 |
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猛兽不群,鸷鸟不双。” |
| 乌鸟之情 |
乌:乌鸦;乌鸟:传说小乌鸦能反哺老乌鸦。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
三国·魏·文钦《降吴表》:“钦累世受魏恩,乌鸟之情,窃怀愤踊。” |
| 青鸟传音 |
青鸟:传说中西王母娘娘的神鸟。指使者传递信息。 >> 青鸟传音的故事 |
有二青鸟如乌,侠侍王母旁。 《汉武帝故事》 |
| 鸟为食亡 |
鸟儿为了吃食而死。比喻人为了名利而丧失生命 |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13回:“‘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时袁伯珍听得这些话,便要从此发一宗洋财。” |
| 鸷鸟不群 |
鸷鸟:猛禽。鸷鸟不合群。比喻忠正刚强的人不合于世俗 |
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
| 鸟声兽心 |
比喻言辞动听而心怀阴毒。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陶传》:“四方私言,云角等窃入京师,战视朝政,鸟声兽心,私共鸣呼。” |
| 笼中穷鸟 |
被关在笼中的鸟。比喻受困而不自由的人;也比喻易于擒拿的敌人 |
明·许自昌《水浒传·义什》:“那人呵,好似笼中穷鸟,釜底枯鱼,顷刻成擒。” |
| 鹄面鸟形 |
鹄:天鹅。形容面容憔悴,身体瘦弱 |
元·王恽《入奏行》:“扶羸载瘠总南逋,鹄面鸟形犹努力。” |
| 栖鸟于泉 |
栖:栖息。让鸟栖息在水里。比喻处理或用人不当 |
《南史·吴庆之传》:“若欲见吏,则是蓄鱼于树,栖鸟于泉。” |
| 鱼惊鸟溃 |
像鱼腐烂鸟溃散。比喻迅速崩溃,完全失败 |
《隋书·杨玄感传论》:“民力凋尽,徭戍无期,率土之心,鱼惊鸟溃。” |
| 槛猿笼鸟 |
槛:关野兽的笼子。笼子里的猿猴和飞鸟。比喻受约束的人或物 |
明·张凤翼《红拂记·相公完偶》:“听他言词多慨慷,想他不甚提防,只是槛猿笼鸟难亲傍。” |
| 鸟啼花落 |
形容凄凉的情景。 |
明·汪廷讷《种玉记·促晤》:“惜鸾帷,孤玉绦,几度凄凉。断肠的鸟啼花落,满目心伤。” |
| 鸟迹虫丝 |
比喻极易消失的事物。 |
清·蒋士铨《临川梦·了梦》:“养娘真信人也,多劳,可怜他把鸟迹虫丝收护的牢。” |
| 长颈鸟喙 |
喙:鸟的嘴。长颈项,尖嘴巴。指阴险狠毒者的状貌。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
| 虫书鸟迹 |
指古代的鸟虫书。借指变化莫测、难以辨认的书体。 明 李东阳 《答罗明仲草书歌》:“ 紫陽 之書冠今古,其大如斗小者巵,蟲書鳥跡不復識。” |
|
| 比翼鸟 |
传说中的一种雌雄在一起飞的鸟。比喻恩爱夫妻 |
唐·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 鸟兽散 |
形容成群的人象鸟兽逃散一样纷乱地散去(多形容敌人溃逃)。 |
《汉书·李陵传》:“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报天子者。” |
| 出头鸟 |
飞在鸟群前面或把头先从窝里伸出来的鸟。比喻表现突出或领头的人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1章:“什么时候才能把那些诸如‘人怕出名猪怕壮’、‘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先烂’等等‘经典哲学’从我们的生活词典中剔除了呢?” |
| 鸟枪换炮 |
形容情况或条件有很大的好转。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那个气好比烟袋换吹筒,吹筒换鸟枪,鸟枪换炮,越吹越壮了。” |
| 鸮鸟生翼 |
旧传鸮鸟不孝,母哺翼成,啄母睛而去。比喻忘恩负义。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蛙神》:“今老幼皆以温饱,遂如鸮鸟生翼,欲啄母睛邪!” |
| 蜚鸟尽 |
藏:收藏。飞鸟射尽,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成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 >> 蜚鸟尽,良弓藏的故事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 |
| 穷鸟投人 |
投:投入。无处可飞的鸟被迫投入人的怀抱。比喻因处境艰难而投靠别人 |
《北齐书·元韶传》:“穷鸟投人,尚或矜愍,况诸王如何弃乎?” |
| 鸟兽行 |
像飞禽走兽一样的行为。比喻乱伦 |
《周礼·夏官·大司马》:“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 |
| 高鸟尽良弓藏 |
比喻功成事定之后,出力的人反而见弃,没有好下场。《文子·上德》:“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晋书·刘牢之传》:“鄙語有之:‘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殫,獵犬烹。’故 文種 誅於 句踐 , 韓 白 戮於 秦 漢 。” |
|
| 高鸟尽 |
比喻功成事定之后,出力的人反而见弃,没有好下场。 |
《文子·上德》:“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 |
| 越鸟巢南枝 |
越:古代国名,今浙江一带。越地的鸟在外地筑巢,必用向南的树枝。比喻不忘故乡 |
《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
| 撺哄鸟乱 |
撺哄:起哄。乱哄哄群鸟飞舞。形容你一言我一语,嘈杂混乱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众人起初吃酒写合同时,大家撺哄鸟乱,心下还有信有不信的意思。” |
| 南山有鸟 |
鸟儿在南山,却到北山去张网捕捉。比喻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 南山有鸟,北山张罗的故事 |
|
| 鸟尽弓藏 |
飞鸟打光了,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野兔捕杀了,猎狗无用,被煮着吃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效力有功的人抛弃或杀掉。 >>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故事 |
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
| 枪打出头鸟 |
出头鸟:飞在鸟群前面或把头先从窝里伸出来的鸟,比喻表现突出或领头的人。比喻冒尖的人容易遭殃 |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20章:“所以,武工队决定来个枪打‘出头鸟’,镇压了他。” |
| 三寸鸟 |
比喻能说会道(多用于讽刺)。 |
|
| 鸷鸟累百 |
犹言诸侯百人不如天子一人。 |
《汉书·邹阳传》:“臣闻鸷鸟累百,不如一鹗。”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鸷鸟比诸侯,鹗比天子。”《文选·孔融〈荐祢衡表〉》:“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李善注:“《史记》赵简子曰: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
| 鸷鸟将击 |
比喻欲擒故纵,伺机而后发。 |
《六韬·发启》:“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 |
| 坌鸟先飞 |
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时,怕赶不上别人,抢先动手。多用作谦词。同“笨鸟先飞”。 |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三末云]:二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个比喻,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坌鸟先飞。” |
| 倦鸟知还 |
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
晋·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
| 飞鸟依人 |
依:依恋。飞来的小鸟依偎在人的身边。比喻依附权贵。亦比喻小孩、少女娇小柔顺,可亲可受的情态。 |
宋·阙名《宋季三朝正要·二·理宗淳祐四年》:“今嵩之父死如路人,方经营内引,摇尾乞怜,作飞鸟依人之态。” |
| 龟文鸟迹 |
指古代的象形文字。 |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第七卷:“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彩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 |
| 惊弓之鸟 |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 惊弓之鸟的故事 |
《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
| 花香鸟语 |
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云雾渐淡,日色微明,四面也有人烟来往,各处花香鸟语,颇可盘桓。” |
| 鹄形鸟面 |
指饥疲瘦削的样子。 |
明归有光《送宋知县序》:“岁复荐饥,侯加意抚恤,向之逃亡者,鹄形鸟面,争出供役。” |
| 笼鸟槛猿 |
笼中鸟槛中猿。比喻受拘禁没有自由的人。 |
唐·白居易《山中与元九书因题书后》诗:“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
| 寒蝉僵鸟 |
寒天的蝉和冻僵的鸟。比喻默不作声的人。 |
清·李渔《慎鸾交·心归》:“诗朋同游胜景,怎做得寒蝉僵鸟,反舌无声!” |
| 飞鸟惊蛇 |
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 飞鸟惊蛇的故事 |
《法书苑》:“唐时一僧释亚楼善草书,曾自题一联:‘飞鸟入林,惊蛇入草。’” |
| 蚕丛鸟道 |
指险绝的山路。 |
清·戴名世《纪红苗事》:“开其蚕丛鸟道,通其百工技艺。” |
| 百鸟朝凤 |
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九百一十五卷引《唐书》:“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 |
| 笨鸟先飞 |
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我和你有个比喻: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坌(笨)鸟先飞。” |
| 笼鸟池鱼 |
关在笼里的鸟,养在池中的鱼。比喻受困失去自由的人。 |
|
| 池鱼笼鸟 |
池里的鱼,笼里的鸟。比喻受束缚而失去自由的人。 |
晋·潘岳《秋兴赋》:“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