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马的成语 - 共418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乌白马角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 乌白马角的故事 《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
司马称好 喻指老好人是非不分,事理不明。 >> 司马称好的故事 五代·李瀚《蒙求》诗:“司马称好。”徐子光集注:“(后汉司马徽)口不谈人之短。与人语,莫问好恶,皆言好。有乡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相告,何忽闻人子死,便言好!徽曰:卿言亦大好。”
驷马高门 指门第显赫。 >> 驷马高门的故事 《汉书·于定国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拿下马来 比喻将人制服。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叫我问谁去?谁不帮着你呢?谁不是袭人拿下马来的?”
獐麇马鹿 比喻举动匆忙慌乱的人。 《西湖志余》卷二十五:“杭州人言举止仓皇者曰獐麇马鹿,盖四物善骇,见人则跳跃自窜。”
走马上任 走马:骑着马跑;任:职务。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先以陈公走马赴任,乃树一魁妖,共翼佐之。”
一马平川 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能够纵马疾驰的一片广阔平地。指广阔的平原。 宋 苏轼《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五马分尸 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分裂人的头和四肢。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王西彦《老太婆伯伯》:“汪精卫私通外国却饶放不得,抓到时应该千刀万剐,五马分尸。”
意马心猿 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汉·魏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唐·许浑《题杜居士》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犬马之诚 比喻诚心实意。一般谦称自己的诚意。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臣伏以为犬马之诚不能动人,譬人之诚不能动天。”
枕戈汗马 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 明·屠隆《昙花记·公子受封》:“念亲恩主德总来难报,须教,枕戈汗马,努力塞云边草,儿时得功成大漠,鹤归华表。”
戎马倥偬 戎马:本指战马,借指军事;倥偬:繁忙。形容军务繁忙。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沪渎唱和诗序》:“此番不期而遇于戎马倥偬之中,真喜出望外矣。”
素丝良马 以之为礼遇贤士之辞。 《诗·鄘风·干旄》:“素丝纰之,良马四之。”郑玄笺:“素丝者以为缕,以缝纰旌旗之旒縿。”朱熹集传:“言卫大夫乘此车马,建此旌旄,以见贤者。”
鲜衣良马 美服壮马。谓服饰豪奢。同“鲜车怒马”。 宋·李昉《太平广记》卷第三一○引唐·载孚《广异记·汝阴人》:“汝阴男子姓许,少孤,为人白皙,有姿调,好鲜衣良马,游骋无度。”
盲人瞎马 盲人骑着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 盲人瞎马的故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膏车秣马 为车上油,给马喂料。指准备起程。 语出唐·韩愈《送李愿归盘 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明·屠隆《彩毫记·钦取回朝》:“羡调和鼎鼐,便膏车秣马好归来。”
司马青衫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 司马青衫的故事 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求马唐肆 唐:原指无壁之屋,引伸为空的;肆:铺子,这里指卖马的地方。到不是停马处去找马。比喻在什么也没有的地方寻求自己所需的东西。 《庄子·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
衣马轻肥 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 语出《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唐·杜甫《秋兴》诗之三:“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人仰马翻 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五回:“贾琏家下无人,请了王仁来在外帮着料理。那巧姐儿是日夜哭母,也是病了。所以荣府中又闹得马仰人翻。”
悬崖勒马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马:收住缰绳,使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书生悬崖勒马,可谓大智矣。”
仗马寒蝉 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新唐书·李林甫传》:“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
悬车束马 形容险阻。 《国语·齐语》:“悬车束马,逾太行与辟耳之溪拘夏。”韦昭注:“太行、辟耳,山名也。拘夏,辟耳之溪也。三者皆山险溪谷,故悬钩其车,偪束其马以渡。”
不食马肝 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研讨。 《汉书·辕固传》:“上曰:‘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
乌头马角 比喻不能实现之事。同“乌白马角”。 >> 乌头马角的故事 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 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走马到任 指新委官员急速到任。后亦泛指接任新职。同“走马上任”。 清·孔尚任《桃花扇·入道》:“今奉上帝之命封为游天使者,走马到任去也。”
车怠马烦 车危且马疲。形容旅途困乏。怠:通“殆”。同“车殆马烦”。 南朝·宋·鲍照《代白紵舞歌词》之一:“车怠马烦客忘归,兰膏明烛承夜辉。”
犬马之恋 比喻臣子眷恋君上。 唐·刘禹锡《苏州谢上表》:“江海远地,孤危小臣。虽雨露之恩,幽遐必被;而犬马之恋,亲近为荣。”
悬兵束马 形容险阻。同“悬车束马”。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涪水》:“邓艾自阴平、景谷步道,悬兵束马,入蜀径江油、广汉者也。”
识途老马 老马认识路。比喻对某种事物十分熟悉的人。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食马留肝 后反用其义,比喻未能吸取精华。 《史记·封禅书》:“文成(少翁)食马肝死耳。”司马贞索隐:“案:《论衡》云:‘气热而毒盛,故食走马肝杀人。’”
鲜衣怒马 美服壮马。谓服饰豪奢。 明·沈德符《野获编·刑部·冤狱》:“群盗得志,弥横恣为推埋,鲜衣怒马,以游侠为称,其魁名朱国臣者,初亦宰夫也。”
止戈散马 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指结束战争。 《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止戈散马,各事家业。”
人荒马乱 形容局势动荡不安。 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现在又是这么的人荒马乱,交通不方便。”
戎马生郊 意指国家政治不上轨道,连怀胎的母马也用来作战。后指战乱不断。 《老子》:“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陈鼓应注:“生于郊,指牝马生驹犊于战地的郊野。”
倚马可待 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 倚马可待的故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马上看花 指粗略行事,走马看花。 >> 马上看花的故事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玉箫女再世玉杯缘》:“分明马上看花,但过眼即忘,何尝在意。”
敲牛宰马 指宰杀牲畜。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四折:“两壁厢敲牛宰马,做一个庆喜的筵席。”
跑马观花 比喻大略地观看一下。 语出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马首是瞻 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 马首是瞻的故事 《左传·襄公十四年》:“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走马看花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 走马看花的故事 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以鹿为马 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 汉·陆贾《新语·辨惑》:“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邪,以鹿为马也。’高曰:‘乃马也。陛下以臣之言为不然,愿问群臣。’于是乃问群臣,群臣半言马半言鹿。”
三马同槽 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晋书·宣帝纪》:“三国魏正始后,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屏除异己,时有‘三马同槽’之目。三马,隐指懿父子三人。”
野马无缰 没有拴上缰绳的野马。比喻任意行动,没有约束。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四回:“天机有碍尖还钝,野马无缰快已迟。”
竹马之友 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晋书·殷浩传》:“少时吾与浩共骑竹马,我弃去,浩辄取之。”
驷马莫追 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同“驷马难追”。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二十八回:“常泰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莫追,岂有变更!’”
万马奔腾 成千上万匹刀在奔跑腾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钱多处白丁横带》:“空中如万马奔腾,树杪似千军拥沓。”
马齿徒增 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 >> 马齿徒增的故事 《谷梁传·僖公二年》:“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束马县车 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同“束马悬车”。
匹马一麾 一匹马一杆旗。形容勇敢善战。 元·脱脱《辽史》卷五十八:“辽太祖匹马一麾,斥地万里,经营四方,末尝宁居,所至乐从,用此道也。”
裘马清狂 指生活富裕,放逸不羁。 唐·杜甫《壮游》诗:“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马角乌白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 马角乌白的故事 《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
心猿意马 心意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汉·魏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唐·许浑《题杜居士》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问牛知马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 问牛知马的故事 《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价),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驷马高盖 套着四匹马的高盖车。旧时形容有权势的人出行时的阔绰场面。也形容显达富贵。同“驷马高车”。 《汉书·于定国传》:“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南史·隐逸传上·渔父》:“吾黄金白璧,重礼也;驷马高盖,荣势也。”
青衫司马 喻指失意之官吏。 唐·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时,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
天马行空 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 天马行空的故事 元·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指鹿作马 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三国志·魏志·鲍勋传》:“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昭曰:‘勋指鹿作马,收付廷尉。’”
犬马之力 犹犬马之劳。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不才愿施犬马之力,同共替天行道。”
千军万马 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 千军万马的故事 《南史·陈庆之传》:“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童牛角马 童牛:没有角的牛;角马:长角的马。比喻不伦不类的东西。也比喻违反常理,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汉·扬雄《太玄经·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
牛童马走 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 唐·元稹《〈白氏长庆集〉序》:“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塞翁得马 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十五卷:“塞翁得马非为吉,宋子双盲岂是凶。祸福前程如漆暗,但平方寸答天公。”
匹马单枪 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现比喻行动没有人帮助。 五代楚·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马空冀北 伯乐将冀北之良马搜选一空。比喻执政者善选贤才,无所遗漏。 唐·韩愈《送石处士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万马齐喑 喑: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 万马齐喑的故事 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牛溲马渤 牛溲,即牛遗,车前草的别名。马勃,一名马牷,一名屎菰,生于湿地及腐木的菌类。均可入药。比喻虽然微贱但是有用的东西。渤,通勃。 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房舍》:“收牛溲马渤入药笼,用之得宜,其价值反在参苓之上。”
选兵秣马 选好兵器喂饱战马。指作好战前准备。 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今若敕励诸将选兵秣马,疾入西界,但能痛败昊贼一阵,则吾军威大振而虏汁沮矣。”
马仰人翻 形容极忙乱或混乱的样子。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到底叫我闹了个马仰人翻,更不成个体统。”
裘马声色 衣轻裘,乘肥马,醉心歌舞,迷恋女色。谓贪图享受,生活糜烂。 明·归有光《宋史论赞·诸王总论》:“宋诸王咸以文雅自饬,工笔札,喜《诗》《书》,不专溺于裘马声色之间,盖其风流自上被之也。”
马不停蹄 比喻不停顿地向前走。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赢的他急难措手,打的他马不停蹄。”
土牛木马 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关尹子·八筹》:“知物之伪者,不必去物,譬如见土牛木马,虽情存牛马之名,而心忘牛马之实。”
犬马之决 指臣僚的果敢决断。 《汉书·息夫躬传》:“其有犬马之决者,仰药而伏刃。”
竹马之交 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唐·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打马虎眼 故意装糊涂蒙骗人。 老舍《骆驼祥子》:“待了会儿,他把钱拿起来:‘三十?别打马虎眼!’”
拍马溜须 比喻谄媚奉承。 草明《乘风破浪》六:“新社会拍马溜须根本吃不开。”
士饱马腾 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唐·韩愈《平淮西碑》:“士饱而歌,马腾于槽。”
跃马弯弓 驰马盘旋,张弓要射。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后比喻故做惊人的姿态,实际上并不立即行动。 唐·韩愈《雉带箭》诗:“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人强马壮 形容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很盛。 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使不着人强马壮,端的是鬼使神差。”
识涂老马 老马认识路。比喻对某种事物十分熟悉的人。同“识途老马”。 清·钱谦益《夜过磨盘岭》诗:“攫食饥乌心未饱,识涂老马足堪扪。”
青梅竹马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 青梅竹马的故事 唐·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五花杀马 毛色凋落的马。比喻年老体衰。
练兵秣马 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宋·苏洵《几策·审敌》:“将遂练兵秣马以出于实,实而与之战,破之易尔。”
驽马十驾 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开足马力 比喻为一个人或一个单位尽最大的努力,拿出全部力量去工作
襟裾马牛 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 语出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塞翁之马 塞马。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序一:“嗟乎嗟乎!廿年幻梦,如此收场;万里故乡,罔知所适。若论祸福,塞翁之马难知;语到死生,庄子之龟未卜。叹浮生其若梦,为欢几何?抚结局以如斯,前尘已矣。”
马面牛头 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 《西湖二集·文昌司怜才慢注禄籍》:“没慈心的马面牛头,两股叉,两条鞭,恶恶狠狠。”
金戈铁马 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新五代史·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驷马难追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 驷马难追的故事 《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束马悬车 束马:把马蹄包起,防止马滑倒;悬车:把车子钩牢,以防脱落。把马脚裹起来,把车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 《管子·封禅》:“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
宝马香车 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 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宝马横来下建章,香车却转避驰道。
马放南山 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 《尚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光车骏马 指装饰华丽的车马。 晋·陆机《百年歌》之二:“光车骏马游都城,高谈雅步何盈盈。”
盘马弯弓 驰马盘旋,张弓要射。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后比喻故做惊人的姿态,实际上并不立即行动。 >> 盘马弯弓的故事 唐·韩愈《雉带箭》诗:“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马鹿易形 出自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文苑传上·崔琦》:“不能结纳贞良,以救祸败,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欲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
走马章台 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旧为妓院的代称。原指骑马经过章台。后指涉足妓间。 《汉书·张敞传》:“然倘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
单枪独马 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 清·蘧园《负曝闲谈》第二回:“他横竖是单枪独马,一无牵挂,当下由杭赴苏,寻找了那位帮带。”
饮马长江 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指渡江南下进行征伐。 >> 饮马长江的故事
问羊知马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价),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
跃马扬鞭 跃:跳。跳上骏马,举起马鞭。形容扬鞭催马急驰而去的样子。也比喻热火朝天地进行建设。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一个个跃马扬鞭,插箭弯弓。”
燕昭好马 燕昭王喜爱骏马。后作求贤之典。 >> 燕昭好马的故事 《旧唐书·薛登传》:“燕昭好马,则骏马来庭;叶公好龙,则真龙入室。”
花马掉嘴 花言巧语地耍嘴皮子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你不用和我花马掉嘴的!咱们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你别糊涂油蒙了心,打量我们不知你府上的事呢!”
一马当先 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万马齐瘖 见“ 萬馬齊喑 ”。
临崖失马 失:遗失,丧失。比喻临到危险不能及时回头 明·沈受先《三元记·错认》:“我且回程,又不是临崖失马,有何劳顿?”
作死马医 比喻明知事情已经无可求药,仍然抱一丝希望,积极挽救。也泛指做最后的尝试。 >> 作死马医的故事 赵固所乘马忽死,甚悲惜之。……于是如言,果得一物,似猿。持归,入门见死马,跳梁走往死马头,嘘吸其鼻。顷之,马即能起,奋迅嘶鸣,饮食如常。 晋·干宝《搜神记》卷三
立马追镫 极言火速。 郭小川 《平炉王出钢记》:“烟囱吐豪气,炉心滚热浪,平炉王立马追镫要出钢。”
墙头马上 为男女爱慕之典实。 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马齿加长 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 《谷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人喧马嘶 喧指的是大声的说话;嘶指的是马的嘶叫声。整个词的字面意思就是人在喊叫,马在嘶鸣。形容纷乱扰攘、热闹欢腾或战争混乱的情景。 唐·卢纶《送韦判官得雨中山》:“人语马嘶听不得,更堪长路在云中。”
雀马鱼龙 泛指珍禽异兽。 语出《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立马造桥 见“ 立馬蓋橋 ”。
犬马齿索 齿索:没牙。狗和马老了,牙都掉光了。谦称自己年老体衰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迫于岁暮,犬马齿索。”
招兵买马 旧时指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后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 招兵买马的故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于是遂起军往汝南驻扎,招兵买马,徐图征进。”
快马一鞭 跑得快的马只着一鞭就行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六卷:“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秣马利兵 秣:喂;利:锋利。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软裘快马 轻暖的毛皮衣服和善跑的马,喻生活豪奢。 唐·杜甫《投简咸华两县诸子》诗:“赤县官曹拥才杰,软裘快马当冰雪。”
功劳汗马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在战场上建立了很大的战功 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子父全忠不到头,功劳汗马一时休。”
驽马鈆刀 劣马钝刀。比喻平庸之才。鈆,同“ 鉛 ”。《後汉书·隗嚣传》:“昔 文王 三分,猶服事 殷 ;但駑馬鈆刀,不可强扶。”亦省作“ 駑鉛 ”、“ 駑鈆 ”。 唐 张九龄 《登郡城南楼》诗:“駑鉛雖自勉,倉廪素非實。” 宋 吕公著 《定州谢上表》:“顧駑鈆之難强,嗟蒲柳之易衰。”

因篇幅关系,马成语只列出前 120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