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栉霜沐露 |
迎着霜,顶着露。形容奔波劳苦。 |
清·李渔《怜香伴·僦居》:“栉霜沐露多劳顿,喜借得一帆风顺。” |
| 饱经霜雪 |
饱:充分;经:经历;霜雪: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一出:“鸡皮瘦损,看饱经霜雪,丝鬓如银。” |
| 沐雨经霜 |
指承受雨淋霜打。形容历尽辛苦。 |
明·屠隆《昙花记·云游遇师》:“还想我沐雨经霜,身中锁甲,手里沉枪。” |
| 雪鬓霜鬟 |
白发。借指老年人。 |
元·高明《琵琶记·伯喈夫妻分别》:“云情雨意,虽可抛两月之夫妻;雪鬓霜鬟,更不念八旬之父母。” |
| 六月飞霜 |
旧时比喻有冤狱。 >> 六月飞霜的故事 |
唐·张说《狱箴》:“匹夫结愤,六月飞霜。” |
| 霜露之感 |
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 |
《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
| 霜露之病 |
因感受风寒而引起的病。 |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逎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
| 霜凋夏绿 |
犹言冬去春来。指时光的流逝。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撰有诗句数卷,尚未成书,霜凋夏绿,其稿不知流落何所。” |
| 五月飞霜 |
借指冤狱。 |
|
| 两鬓如霜 |
鬓:鬓角的头发。两边的鬓发白如霜雪。 |
宋·刘辰翁《西江月·新秋写兴》词:“不觉新凉似火,相思两鬓如霜。” |
| 霜露之悲 |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 |
| 严霜烈日 |
比喻艰苦环境下的严峻考验或经受此考验的刚毅节操。亦作“烈日秋霜”、“秋霜烈日”。 |
|
| 霜气横秋 |
霜:秋霜。气:志气。比喻志气凛然,像秋霜一样严峻。 |
|
| 雪鬓霜毛 |
指老年人。同“雪鬓霜鬟”。 |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四折:“只要他休泄漏俺这萍跟浪脚,那知道翻断送他雪鬓霜毛。” |
| 雪上加霜 |
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饶你道有什么事,犹是头上着头,雪上加霜。” |
| 欺霜傲雪 |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
宋·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
| 霜露之疾 |
指因风寒而引起的疾病,指感冒 >> 霜露之疾的故事 |
西汉·司马迁《史记·公孙弘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 |
| 字挟风霜 |
比喻文笔褒贬森严 |
|
| 霜凋夏緑 |
犹言冬去春来。谓时光的流逝。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 王金英 ﹞撰有詩句數卷,尚未成書,霜凋夏緑,其稿不知流落何所。” |
|
| 雨鬣霜蹄 |
形容骏马奔驰时马鬃耸起,状如飘雨,四蹄飞翻,色白如霜。 |
元·吴澄《八骏图》诗:“阴山铁骑千千匹,雨鬣霜蹄神鬼出。” |
| 星霜屡移 |
星霜:星辰运转,一年循环一次,每年秋季降霜,因此以星霜指代年岁。表示岁月更换。 |
唐·高适《为东平薛太守进王氏瑞诗表》:“星霜屡移,书奏仍阙。” |
| 潘鬓成霜 |
潘:晋代诗人潘岳。指中年鬓发开始发白 |
晋·潘岳《秋兴赋并序》:“斑鬓髟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 |
| 字夹风霜 |
夹:夹杂、搀杂。字句里夹杂着风霜。比喻文章森严而有力 |
晋·葛洪《西京杂记》:“淮南王刘安著《鸿烈》二十一篇,鸿大也,烈明也,言大明礼教,号《淮南子》,一曰《刘安子》。自云:‘字中皆夹风霜。’” |
| 星霜荏苒 |
星霜:代指年岁;荏苒: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形容岁月渐渐消逝 |
唐·温庭筠《寄崔先生》:“星霜荏苒无音信,烟水微茫变姓名。” |
| 披霜冒露 |
冒:冲。身披寒霜,头顶寒露。形容星夜兼程赶路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6回:“说不尽那水宿风餐,披霜冒露。” |
| 雪压霜欺 |
欺:凌辱。比喻备受凌辱折磨 |
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受了些风吹日炙,雪压霜欺。” |
| 赛雪欺霜 |
赛:超过。比雪冷,比霜寒。比喻表情冷漠严峻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姑娘因作了那等一个梦,这一提起儿,又把那斩钢截铁的心肠,赛雪欺霜的面孔给提回来,重答了紧板了。” |
| 紫电清霜 |
紫电、清霜:都是古宝剑名,紫电是吴大帝的六把宝剑之一。形容武器锋利精良 |
唐·王勃《滕王阁序》:“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
| 陨雹飞霜 |
指遭受冤枉和诬陷。 |
汉·王充《论衡·感虚》:“邹衍无罪,见拘于燕,当夏五月,仰天而叹,天为陨霜。”《太平御览》卷八七八引《晋书》:“武帝时五月雹,伤禾麦坏屋,时王濬有大功被陷,帝不断。” |
| 傲霜枝 |
傲:傲慢,蔑视。形容菊花凌霜傲雪,不为严寒所屈 |
宋·苏轼《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 嫩草怕霜霜怕日 |
比喻你欺侮别人,还会被比你更恶的人欺侮。 >> 嫩草怕霜霜怕日的故事 |
如两句俗语说的:‘嫩草怕霜霜怕日,恶人还被恶人磨。’ 吴睿《飞龙全传》 |
| 当为秋霜 |
槛:关家畜的栅栏。指应当成为秋霜而不是栅栏中的羔羊。比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受制于人,任人摆布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荆书与东海王疆曰:‘当为秋霜,无为槛羊。’” |
| 含霜履雪 |
比喻品行高洁。 |
晋·葛洪《抱朴子·汉过》:“含霜履雪,义不苟合;据道推方,嶷然不群。” |
| 凛若冰霜 |
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老夫人治家严肃,凛若冰霜。” |
| 春露秋霜 |
比喻恩泽与威严。也用在怀念先人。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眚灾肆赦,则文有春露之滋;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 |
| 傲雪凌霜 |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
宋·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
| 鹤骨霜髯 |
瘦骨白须。形容年老。 |
宋·苏轼《赠岭老人》诗:“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 |
| 飞霜六月 |
旧时比喻有冤狱。 |
唐·张说《狱箴》:“匹夫结愤,六月飞霜。” |
| 风刀霜剑 |
寒风象刀,严霜象剑。形容气候寒冷,刺人肌肤。也比喻恶劣的环境。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林黛玉的《葬花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
| 久经风霜 |
比喻经过长期艰难困苦的磨练。 |
浩然《艳阳天》第140章:“他那久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
| 鸿飞霜降 |
鸿雁为候鸟,每年深秋归飞,其时开始霜降,因用以指时序的变化和年岁的更换。 |
|
| 积雪封霜 |
形容操守高洁坚贞。 |
《南史·齐江夏王锋传》:“常忽忽不乐,著《修柏赋》以见志,曰:‘……冲风不能摧其枝,积雪不能改其性。’” |
| 风霜雨雪 |
比喻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 |
元·马致远《黄梁梦》第四折:“一梦中十八年,见了酒色财气,人我是非,贪嗔痴爱,风霜雨雪。” |
| 屡变星霜 |
星霜:星辰运转,一年循环一次,每年秋季降霜,因此以星霜指代年岁。表示岁月更换。 |
宋·柳永《玉蝴蝶》:“难忘文期酒会,几孤几月,屡变星霜。” |
| 葛屦履霜 |
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
《诗经·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幼学琼林·卷二·衣服类》:“葛屦履霜,诮俭啬之过甚。” |
| 冷若冰霜 |
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老夫人治家严肃,凛若冰霜。” |
| 露往霜来 |
比喻岁月迁移,时光流逝。 |
晋·左思《吴都赋》:“露往霜来,日月其除。” |
| 履霜之戒 |
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来。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未来提高警惕。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 履霜知冰 |
比喻见事物的征兆可预知其严重后果。 |
东汉·王充《论衡·谴告》:“履霜以知坚冰必至,天之道也。” |
| 傲霜斗雪 |
傲视寒霜,抗击白雪。形容不畏严寒。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欺霜夺第一。” |
| 戴霜履冰 |
形容不怕严寒,奔波于外。 |
晋·葛洪《抱朴子·勖学》:“于是莫不蒙尘触雨,戴霜履冰,怀黄握白,提清絜肥,以赴邪径之近易,规朝种而暮获矣!” |
| 斗霜傲雪 |
形容在严酷的环境中敢于斗争,不屈不挠。 |
|
| 傲雪欺霜 |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
元·吴昌龄《张天师》:“梅花云:我这梅花……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凌霜夺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