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虎的成语 - 共316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盘龙卧虎 盘:盘旋,弯曲。盘曲的龙,卧居的虎。比喻隐藏的人才。
羊质虎皮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 羊质虎皮的故事 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一虎不河 原指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后在元剧中比喻不顾一切。 《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骑虎难下 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 骑虎难下的故事 《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唐·李白《留别广陵诸公》诗:“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
如龙似虎 形容勇猛有活力。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九回:“云气变幻无穷,倏忽如龙似虎。人情世态,大率相同。”
虎掷龙拿 掷:挣扎跳跃。指龙虎互相争斗。比喻激烈的搏斗。 金·元好问《楚汉战处》诗:“虎掷龙拿不两存,当年曾此赌乾坤。”
驱羊攻虎 驱:赶。驱赶羊群去进攻老虎。形容以弱敌强,力量悬殊,必遭覆灭。 《史记·张仪列传》:“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臣窃以为大王之计过也。”
虎据龙蟠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北周·庚信《哀江南赋》:“昔之虎据龙蟠,加以黄旗紫气;莫不随狐兔而窟穴,与风尘而殄悴。”
豺虎肆虐 豺、虎:两种凶残的野兽。比喻坏人像凶残的野兽般横行不法。 汉·张衡《南都赋》:“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三言讹虎 犹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清·秋瑾《致琴文书》:“况三言讹虎,众口铄金;因积毁销骨,致他方糊口。”
握蛇骑虎 比喻处境极险恶。 >> 握蛇骑虎的故事 《魏书·彭城王传》:“彦和手握蛇骑虎,不觉艰难。”
纵虎归山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 纵虎归山的故事 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龙跳虎卧 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 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萧思话书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狼虫虎豹 ①泛指凶猛的动物。②比喻恶人歹徒。 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转过这山坡,一簇榆林,黑洞洞的,不知里面藏着什么狼虫虎豹。”
养虎自齧 比喻姑息敌人,终致损害自己。齧,同“啮”。
云龙风虎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养虎伤身 饲养老虎,自伤其身。比喻纵敌留患。 明·沈采《千金记·入关》:“大王,你只宜乘早击之,若迟便有养虎伤身之害矣。”
养虎遗患 遗:留下;患:祸患。留着老虎不除掉,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坏人坏事,留下后患。 >> 养虎遗患的故事 《史记·项羽本纪》:“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遗患也。”
麟角虎翅 麟之角,虎之翅。比喻世间不可多得的人才。 唐·李商隐《安平公诗》:“府中从事杜与李,麟角虎翅相过摩。”
以肉啖虎 比喻白白地送死。同“以肉喂虎”。 明·李贽《史纲评要·周纪·赧王》:“以揽权要秦王,正如以肉啖虎耳。”
鱼鲁帝虎 指将鱼误写作鲁,帝误写作虎。泛指文字错讹。 清·金桌《〈南海百咏〉跋》:“余家向有钞本,承讹踵谬,不无鱼鲁帝虎之失,恨不能一一订正之。”
捉虎擒蛟 蛟:蛟龙。能上山捉老虎,下海擒蛟龙。比喻本领大。 明·无名氏《大劫牢》第三折:“捉虎擒蛟真壮士,好汉声名播四方。”
杯弓市虎 指捕风捉影,疑虑重重,自相惊扰。参见“杯弓蛇影”、“三人成虎”。 詧盦《学界风潮记·天津商学界之活动》:“同时传来上海有罢市之说,以致杯弓市虎,危机伺伏,人心恐惶,险状万分。”
熊据虎跱 比喻群雄割据的形势。 汉·陈琳《檄吴将部曲文》:“自董卓作乱,以迄于今,将三十载,其间豪桀纵横,熊据虎跱,强如二袁,勇如吕布,跨州连郡,有威有名,十有余辈。”
与虎添翼 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逸周书·寤敬篇》:“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淮南子·兵略训》:“今乘万民之力而反为残贼,是为虎傅翼,曷为弗除。”
龙争虎斗 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汉·班固《答宾戏》:“分裂诸夏,龙战虎争。”
鹰扬虎视 象鹰那样飞翔,如虎一般雄视。形容十分威武。 《诗经·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三国魏·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王肃以宿德显授,何曾以后进见拔,皆鹰扬虎视,有万里之望。”
猛虎添翼 比喻强大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 《人民日报》1964.1.26:“一旦掌握了文化、科学技术的武器,就像猛虎添翼一般。”
柙虎樊熊 柙中的虎,樊内的熊。比喻被囚的恶人。
打马虎眼 故意装糊涂蒙骗人。 老舍《骆驼祥子》:“待了会儿,他把钱拿起来:‘三十?别打马虎眼!’”
为虎傅翼 傅:通“附”;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逸周书·寤敬篇》:“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淮南子·兵略训》:“今乘万民之力而反为残贼,是为虎傅翼,曷为弗除。”《韩非子·难势》:“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
两虎相争 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 两虎相争的故事 《战国策·秦策二》:“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史记·春申君列传》:“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
暴虎冯河 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 暴虎冯河的故事 《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杨虎围匡 杨,通“阳”。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 《史记·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
如虎傅翼 好象老虎生出翅膀。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强者愈强,恶者愈恶。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7卷:“得习吉之才笔,如虎之傅翼也。”
纵虎出柙 放虎出笼。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贻患无穷。 《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辽王托克托,乘国有隙,诛屠骨肉……如令归藩,臂之纵虎出柙。”
生龙活虎 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清·吴趼人《痛史》第五回:“城外元兵虽多,却被张世杰一马在前,宗仁、宗义在后,如生龙活虎一般,杀入阵去。”
螭盘虎踞 犹虎踞龙盘。《法书要录》卷三载 唐 李嗣真 《书品後》:“右 謝公 縱任自在,有螭盤虎踞之勢。”
帮虎吃食 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4回:“先着了几个赖皮帮虎吃食的生员,在文庙行香的时节,出力讲了一讲。”
鹰视虎步 象鹰那样看东西,象老虎那样走路。形容为人阴险狠毒。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吾观喜之为人鹰视虎步,专功杀之性,不可亲也。”
虎咽狼餐 咽:吞。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元·无名氏《耍孩儿·拘刷行院》:“虎咽狼餐胜似趁熟,酄得十分透。”
伏虎降龙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如虎添翼 好象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 如虎添翼的故事 三国·蜀·诸葛亮《心书·兵机》:“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臂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
假虎张威 犹言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费尽他机智,只是要贪名固位,假虎张威。”
虎口余生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 虎口余生的故事 《庄子·盗跖》:“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身寄虎吻 指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比喻处境极其危险。 晋·桓彝《荐谯无彦表》:“凶命屡招,奸威乃逼,身寄虎吻,危同朝露。”
虎目豕喙 古人谓贪婪无厌之相。《国语·晋语八》:“ 叔魚 生,其母視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鳶肩而牛腹,谿壑可盈,是不可饜也,必以賄死。’遂不視。” 韦昭 注:“虎視眈眈,豕喙長而鋭。”
如狼似虎 象狼和虎一样凶狠。比喻非常凶暴残忍。 《尉缭子·武议》:“一人之兵,如狼似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正龙拍虎 ①意指某人或某集团为利益驱动做假,被揭穿后还抵死不认; ②讽刺社会公信力缺失; ③比喻无中生有; 【近义词】:无中生有、指鹿为马 【反义词】:实事求是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史记·周正龙列传》:“周氏正龙者,秦地金州镇坪人也。正龙置彼画于深山密林中,遮掩修饰,远近数数摄之,得虎照数十副。照中虎卧于林下,双目炯炯,俨然真大虫也。归而献 之县官,官喜,以呈上官,州府台阁皆不疑,布之互联网,传告天下,厚赏正龙。网民见之,咸以为假,竟相怒骂之,有好事者遍搜天下旧年画,果得虎照原版画, 多不可数。正龙之谋遂败焉,天下皆以为耻。”
猱搔虎痒 猱:猴。猱替老虎搔痒。形容表面曲意奉承,暗箭伤人。 >> 猱搔虎痒的故事 虎首痒,则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 《贤弈编》
势成骑虎 骑在老虎背上,要下来不能下来。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迫于形势,想停止也停止不了。 唐·李白《留别广陵诸公》诗:“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
打虎牢龙 犹言打凤牢龙。比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
虎体元斑 虎体:像老虎勇猛的身体;斑:杂色花纹或斑点。比喻朝廷大官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折楔子:“花根本艳公卿子,虎体元斑将相孙。”
龙骧虎步 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三国魏·嵇康《卜疑》:“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三国志·魏书·陈琳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
正龙摄虎 ① 意指某人或某集团为利益驱动做假,被揭穿后还抵死不认; ② 社会公信力缺失; >> 正龙摄虎的故事 ① 《史记r26;周正龙列传》: “周氏正龙者,秦地金州镇坪人也...正龙置彼画于深山密林中,遮淹修饰,远近数数摄之,得虎照数十副.照中虎卧于林下,双目炯炯,俨然真大虫也.归而献之县官,官喜,以呈上官,州府台阁皆不疑,布之互联网,传告天下,厚赏正龙.网民见之,咸以为假,竟相怒骂之,有好事者遍搜天下旧年画,果得虎照原版画, 多不可数.正龙之谋遂败焉,天下皆以为耻.”② 《正龙列传之龙克赝虎》第一篇:“呜呼!彼以其伪虎诈利为可恒也哉,是囚灾物也!只增龙克赝虎笑.&rdquo
虎视鹰瞵 瞵:注视。像老虎和老鹰扑食那样贪婪、凶残地盯着 清·洪楝园《后南柯·伐檀》:“虎视鹰瞵萃列强,竞称兵要犯封疆。”
虎狼之国 像虎和狼一样凶猛的国家。比喻侵略成性的国家 >> 虎狼之国的故事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豕虎传讹 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同“豕亥鱼鲁”。 清·钱大昕《序》:“而世之考古者,拾班范之一言,擿沈箫之数简,兼有竹素烂脱,豕虎传讹,易斗分作升分。”
饿虎逢羊 逢:碰到,遇到。饥饿的老虎遇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3卷:“他两个正是旷夫怨女,相见如饥虎逢羊,苍蝇见血。”
虎体原斑 虎体:像老虎勇猛的身体;斑:杂色花纹或斑点。比喻朝廷大官 元·无名氏《雁门关》第二折:“花根本艳,虎体原斑。”
猛虎插翅 比喻强有力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 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一折:“若得孔明下山,拜为军师,凭着关张雄虎之将,如猛虎插翅。”
虎皮羊质 质:本性。比喻外强内弱,虚有其表 西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虎跃龙骧 骧:马首昂举,上举;龙骧:比喻气概威武。形容威武雄壮的样子 明·方孝孺《尚友五赞·诸葛武侯》:“综核万变,以义而动。虎跃龙骧,天下震恐。”
饿虎攒羊 攒:赶。饥饿的老虎追赶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清 酌元亭主人《照世杯 百和坊将无作有》:“可怜欧滁山被那大汉捉住,又有许多汉子来帮打,像饿虎攒羊一般,直打得个落花流水。”
蟠龙踞虎 踞:蹲或坐。像盘曲的蛟龙,像蹲卧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宋·秦观《游汤泉记》:“是日风曀望建业江山蟠龙踞虎之状,皆依约而得之。”
鹰瞵虎攫 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同“鹰瞵虎视”。
虎咽狼飡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全元散曲·耍孩儿·拘刷行院》:“虎嚥狼飡勝似趁熟,嚾得十分透。鵝脯兒砌末包裹,羊腿子花簍裏忙收。”亦作“ 虎咽狼餐 ”。《负曝闲谈》第十九回:“入座之後, 黄子文 也不管他們,只顧自己虎咽狼餐。”
虎穴得子 比喻诗文贴切中肯 明·郎瑛《七修类稿·佛顶菊》:“先生之作,诚可谓虎穴得子矣!”
虎口夺食 从老虎嘴里抢夺食物。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为 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只要国内出产,全国人民不吃,虎口夺食也要给你弄来。”
燕额虎头 形容相貌威武。借指武将、勇士。同“燕颔虎头”。
虎啸狼号 啸:兽类的长吼声;号:大叫。比喻强暴者在掠夺时的叫嚣 清·南荃外史《叹老》:“你看那境内啊!弄潢池鼠偷狗盗;你看那境外啊!猎中原虎啸狼号。”
狮虎当道 危险的阻障,指作为不采取行动的借口而捏造的或夸大了的危险
虎视鹰扬 扬:高举,飞起。像老虎那样雄视,像老鹰那样飞翔天空。形容人很有威仪 清·施润章《重刻序》:“明正德间,李空同虎视鹰扬,望之森森武库,学者风靡,固其雄也。”
虎狼之心 比喻凶残的野心。 >> 虎狼之心的故事 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汉·刘向《说苑·正谏》
虎啸风驰 啸:兽类的长声吼叫。指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夫虎啸风驰,龙兴云属,故重华立而元凯升,辛受生而飞廉进。”
龙蟠虎遶 犹言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降龙伏虎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虎口扳须 扳:拉。从老虎嘴边拔胡须。比喻冒极大的风险 清·陈瑞生《再生缘》第55回:“郦老师纵是丽君,我也不敢往虎口扳须,龙头锯角。”
虎掷龙挐 比喻群雄相争。 金 李献能 《荥阳古城登览寄裕之》诗:“虎擲龍挐王伯事,天荒地老古今情。” 金 元好问 《楚汉战处同钦叔赋》:“虎擲龍挐不兩存,當年曾此睹乾坤。一時豪傑皆行陣,萬古河山自壁門。”
蟠龙卧虎 踞:蹲或坐。像盘曲的蛟龙,像蹲卧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贾芝《颂歌·万丈高楼从地起》:“蟠龙卧虎高山顶,万丈高楼从地起。”
狮威胜虎 胜:胜过,超过。狮子的威力超过老虎。比喻妇人十分悍妒。 >> 狮威胜虎的故事 狮威胜虎,蛇毒如刃。 清·孔尚任《桃花扇·逢舟》
龙争虎鬪 见“ 龍争虎鬭 ”。
鹰扬虎噬 如鹰飞扬,似虎噬咬。形容耀武扬威,穷凶极恶。
虎头燕额 形容王侯的贵相或相貌的威武 明·无心子《金雀记·掷果》:“我虎头燕额,羞杀他脸似桃花。”
虎啸龙吟 啸:兽类大声吼叫;吟:鸣。像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比喻声音洪大或英雄豪杰叱咤风云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2卷:“经云:鹤鸣在阴,其子和之。又云:虎啸龙吟,物类相感,岂谬言哉!”
猛虎扑食 老虎扑向食物。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老舍《赵子曰》:“赵子曰放下酒杯,猛虎扑食似的扑出去。”
以肉餧虎 比喻白白地送死。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今赴秦军,如以肉餧虎,当何益也。”
猛虎下山 形容勇猛而迅速 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26回:“大有转身作一个‘猛虎下山’之势,劈面扑来,要想杨福一闪,他好乘势翻个跟斗,到杨福后面去。”
畏之如虎 畏:害怕。像怕老虎那样害怕。形容人很威严或凶狠 宋·龚明之《中吴纪闻·朱氏盛衰》:“有在仕途者,稍拂其意,则以违上命文致其罪,渐人畏之如虎。”
猛虎离山 形容勇猛而迅速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5回:“那人使动手中双戟,犹如猛虎离山。”
龙拿虎跳 拿:抓,握。像龙抓东西、老虎跳跃一样强劲有力。比喻笔势遒劲奔放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龙骧军,虎贲军,用着他龙拿虎跳。”
引虎入室 犹言引狼入室。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清·夏燮《中西纪事·外夷助剿》:“是不但引虎入室,并且为虎添翼。”
熊腰虎背 腰粗壮如熊,背宽厚如虎。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元·无名氏《飞刀对箭》:“这厮倒是一条好汉,狗背驴腰的,哦,是虎背熊腰。”
敲山振虎 指故意示警,使人震动。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这要不用个敲山振虎的主意,怎的是个了当?”
虎体鹓班 见“ 虎體原斑 ”。
打死老虎 比喻打击失势倒台的人。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二十八回:“大家一窝蜂打死老虎。”
自投虎口 投:进入;虎口:比喻十分危险的处所。比喻自己进入危险的场所送死 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20回:“这薛刚真正胆大包天,不想生法报仇,反来祭扫铁丘坟,是自投虎口。”
羊入虎口 羊落到了虎口里。比喻落入险境,有死无生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6回:“犹如驱羊入虎口耳。”
笑面老虎 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 李良杰《人生》:“现在,我算领教到他这微笑的厉害了——简直是笑面老虎。”
虎威狐假 假:假借,凭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 北周·庾信《哀江南诗》:“或以集翼鷃披,虎威狐假。”
苛政猛虎 苛政:残暴地统治。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策比老虎还要凶恶暴虐 续范亭《老妇行》:“军阀盗贼真可恶!苛政猛虎向谁诉?”
虎卧龙跳 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南朝·梁·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贪如虎狼 像猛虎和恶狼一样贪婪。形容贪婪无厌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志公和尚大乘赞》:“心行贪如虎狼。”
虎子狼孙 比喻凶暴贪残的人。《旧唐书·李宝臣王武俊等传赞》:“鵂鶹爲怪,必取其昏。人君失政,爲盜啓門。牙旂金鉞,虎子狼孫。茫茫黔首,於何叫閽?”
两虎共斗 斗:争斗。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 >> 两虎共斗的故事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鼠技虎名 只有老鼠之流的雕虫小技敢冒老虎的威名。指当权者作威作福欺压百姓。 >> 鼠技虎名的故事 夫至于挟鼠技,冒虎名,立民上者皆鼠辈。 《雪涛小说》
鲸吞虎噬 像鲸鱼和老虎一样吞食。多比喻吞并土地财物。 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前代乱离,鲸吞虎噬,无卜世卜年之意,故斯道久缺,反为不急之务。”
谭虎色变 谭:同“谈”;色:脸色。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明·归有光《论三区赋役水利书》:“有光生长穷乡,谭虎色变,安能默然而已。”
鸱目虎吻 鸱:鹞鹰,一种猛禽;吻:嘴唇边。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 鸱目虎吻的故事 《汉书·王莽传中》:“莽所谓鸱目虎吻,豺狼之声者也。”
出林乳虎 乳虎:尚在吃奶的小虎。走出树林的小老虎。比喻勇猛的小将 清·钱彩《说岳全传》:“兀术哪里敌得住这三个出林乳虎,直杀得两肩酸麻,浑身流汗。”
画虎不成 比喻好高骛远,一无所成,反贻笑柄。 >> 画虎不成的故事 东汉·班固《东观汉记》:“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投之豺虎 投:扔。指将坏人投饲豺虎。表示深恶痛绝 宋·陈亮《寄何茂恭文》:“要不能无遗憾于死生,安得取而投之豺虎!”
虎跳龙拿 拿:取。像老虎那样跳跃,像龙那样伸爪抓取。形容人身手敏捷或激烈搏斗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就是他帐下那班奔走的健儿,也是一个个有……虎跳龙拿之技。”
虎口残生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得生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六回:“烦你们拜上小姐,说我铁中玉虎口残生,多蒙垂救,高谊已足千古。”
虎豹豺狼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野兽。比喻凶残害人的坏人 曾朴《孽海花》第一回:“那里有什么虎豹豺狼,那里有什么奇花,那里有什么绝代佳人,只见太阳光线一会儿暗似一会,渐渐沉下去了。”
熊虎之将 熊虎:猛兽。比喻勇猛善战的将领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迷离马虎 糊里糊涂
如狼如虎 形容勇猛、猛烈。 《尉缭子·武议》:“一人之兵,如狼如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擒龙捉虎 擒住老虎捉拿蛟龙。比喻降伏强敌,本领高强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7回:“直教打翻拽象拖牛汉,攧倒擒龙捉虎人。”
鲸吞虎据 鲸吞:像鲸一样吞食;据:盘踞。像鲸鱼和老虎一样穷凶极恶地吞食与占据猎物。比喻吞并土地和财物 《旧唐书·萧铣等传论》:“自隋朝维绝,宇县瓜分,小则鼠窃狗偷,大则鲸吞虎据。”

因篇幅关系,虎成语只列出前 120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