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羊的成语 - 共72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羊质虎皮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 羊质虎皮的故事 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驱羊攻虎 驱:赶。驱赶羊群去进攻老虎。形容以弱敌强,力量悬殊,必遭覆灭。 《史记·张仪列传》:“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臣窃以为大王之计过也。”
以羊易牛 易:更换。用羊来替换牛。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 >> 以羊易牛的故事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羊肠鸟道 形容山路狭窄,曲折而险峻。 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诗:“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羊肠九曲 羊肠:像羊肠一样崎岖曲折的小路。九曲:有许多曲折的地方,指河道曲折。形容崎岖曲折的小径和弯弯曲曲的河道。也指道路的艰难。
瘦羊博士 指能克己让人的人。 >> 瘦羊博士的故事 《后汉书甄宇传》:“建武中,[甄宇]为州从事,征拜博士。”李贤注引《东观汉记》:“建武中每腊,诏书赐博士一羊。羊有大小肥瘦。时博士祭酒议,欲杀羊分肉,……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复有争讼。”
鸟道羊肠 狭险典折的山路。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睡龙溥禅师法嗣》:“世人休说行路难,鸟道羊肠咫尺间。”
鼠穴寻羊 比喻没有功效的做法。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四卷:“余笑曰:‘此之谓鼠穴寻羊,蜂窠唱戏,非以诗学教人之道也。’”
羊羔美酒 羊羔:酒名,因酿制材料中有羊肉,故名。味儿醇厚的好酒。 宋·无名氏《湘湖近事》:“陶谷学士,尝买得党太尉家故妓……,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销金暖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耳。’谷愧其言。”
臧穀亡羊 《庄子·骈拇》载,臧、穀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穀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宋·苏轼《和刘道原〈咏史〉》:“仲尼忧世接舆狂,藏穀虽殊竟两亡。”
素丝羔羊 指正直廉洁的官吏。 《诗·周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陀,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羊续悬鱼 羊续,汉时官吏。羊续把生鱼悬于庭。形容为官清廉,拒受贿赂。 >> 羊续悬鱼的故事 续为南阳太守……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所悬者,以杜其意。 《后汉书·羊续传》
问羊知马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价),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
羊踏菜园 羊跑进菜园。比喻吃素的人偶尔吃一顿荤食 >> 羊踏菜园的故事 清·韩廷锡《山中答孟韩妹书》:“二哥在山中,已是长素,忽寄若干肉至,得无羊踏菜园乎?”
羊裘垂钓 汉代严光和与刘秀一起游学,刘秀即帝位,严光变名披羊裘隐钓济中。比喻隐居生活。 >> 羊裘垂钓的故事 《汉书·严光传》
饿虎逢羊 逢:碰到,遇到。饥饿的老虎遇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3卷:“他两个正是旷夫怨女,相见如饥虎逢羊,苍蝇见血。”
虎皮羊质 质:本性。比喻外强内弱,虚有其表 西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饿虎攒羊 攒:赶。饥饿的老虎追赶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清 酌元亭主人《照世杯 百和坊将无作有》:“可怜欧滁山被那大汉捉住,又有许多汉子来帮打,像饿虎攒羊一般,直打得个落花流水。”
系颈牵羊 系:拴缚。用绳系住脖子,用手牵着羊。形容投降请罪的样子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帝显德佑二年》:“祺读至‘免系颈牵羊’之语,太后泣谓帝曰:‘荷天子圣恩,汝宜拜谢。”
亡羊得牛 丢掉羊,得到牛。比喻损失小而收获大。 《淮南子·说山训》:“亡羊而得牛,则莫不利失也。”
商羊鼓舞 商羊:传说鸟名。商羊飞舞定有大雨。比喻重大变故发生之前的预兆。 >> 商羊鼓舞的故事 且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 《孔子家语·辨政》
羊枣昌歜 羊枣:黑枣;昌歜:菖蒲。曾皙喜欢吃羊枣,楚文王喜欢吃菖蒲。比喻人的癖好 明·吕坤《答孙月峰书》:“吾辈若不叛孔子,即博涉此书,为羊枣昌歜,有何不可?”
羊很狼贪 很:通“狠”,贪狠。比喻狠毒贪婪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与羊谋羞 谋:商量;羞:珍羞,精美的食物。跟羊商量要它的肉。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 与羊谋羞的故事 周人有爱裘而好珍羞,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晋·苻郎《苻子》
牵羊担酒 牵着羊,挑着酒。表示向人慰劳或庆贺。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老夫如今牵羊担酒,与孩儿庆喜。”
羊入虎口 羊落到了虎口里。比喻落入险境,有死无生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6回:“犹如驱羊入虎口耳。”
黄羊任人 比喻大公无私、任人唯贤。 >> 黄羊任人的故事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
使羊将狼 将:统率,指挥。派羊去指挥狼。比喻不足以统率指挥。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驾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这要坏事。 >> 使羊将狼的故事 《史记·留侯世家》:“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
羊体嵇心 羊:南朝宋羊盖;嵇:南朝宋嵇元荣。指精于琴艺,深得琴师心法和技巧。 >> 羊体嵇心的故事 卿巧越嵇心,妙臻羊体。 《南史·柳恽传》
苏武牧羊 苏武:汉朝时人。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 >> 苏武牧羊的故事 他取笔就画了一幅苏武牧羊,画了又要我题。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8回
情同羊左 交情深厚,愿为对方去死。多指生死之交。 >> 情同羊左的故事 想惠庄之清尘,庶羊左之徽烈。 南朝·梁·刘峻《广绝交论》
叱石成羊 叱:呼喊。一声呼喊能把石头变成许多只羊。形容法力神奇。 >> 叱石成羊的故事 兄问:‘羊安在?’曰:‘近在山东耳。’初起往视之不见。但见白石而还。初平与初起俱往看之,初平乃叱曰:‘羊起。’于是石皆成羊。 晋·葛洪《神仙传·黄初平》
牛羊勿践 勿使牛羊践踏。比喻爱护。 语出《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郑玄笺:“草木方茂盛,以其终将为人用,故周之先王为此爱之,况于人乎?”
悬羊打鼓 悬:吊挂。把羊吊起来,使羊脚乱动击鼓。古代作战时使用空营诱惑敌人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57回:“又暗令兵士通知各位元帅,将各营虚设旗帐,悬羊打鼓。”
羊头狗肉 挂羊头,卖狗肉。比喻表里不一 清·钱大昕《恒言录》第六卷:“世祖赐丁邯诏曰:‘悬牛头,卖马脯;盗跖行,孔子语。’”
亡羊补牢 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亡羊补牢的故事 《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羊肠小径 像羊肠子那样窄小曲折的小路。形容曲折崎岖的山路 巴金《家》:“进了这门,他们即发现一条羊肠小径躺在竹林中间。”
放羊拾柴 指老人娶妻,有意不加管束,希望能怀孕,从而得到名份上的儿子
如狼牧羊 如同狼放养羊一般。比喻官吏残酷地欺压人民。 《史记·酷吏列传》:“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
失马亡羊 泛指祸福得失 明·单本《蕉帕记·揭柬》:“耳不闻斩蛇逐鹿,口不言失马亡羊,一任他桑田变海,海变桑田。”
担酒牵羊 牵着羊,挑着酒。表示向人慰劳或庆贺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78回:“担酒牵羊无其数,慌忙齐跪地流平。”
三羊开泰 中国古代阳与羊同音,羊即为阳。“三阳”依照字面来析,解释为三个太阳比较直观,即早阳、正阳、晚阳。朝阳启明,其台光荧;正阳中天,其台宣朗;夕阳辉照,其台腾射。均含勃勃生机之意。 《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宋史·乐志》:“三阳交泰,日新惟良。”
羊真孔草 真:真书,正楷。羊欣的正楷,孔琳的草书。指名书法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第二卷:“羊真孔草,萧行范篆,各一时绝妙。”
羊狠狼贪 狠:凶狠。原指为人凶狠,争夺权势。后比喻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 >> 羊狠狼贪的故事 《史记·项羽本纪》:“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替罪羊 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比喻代人受过。 张平《抉择》:“你岂不是随时都会做替罪羊?”
熟羊胛 羊胛:羊的肩胛。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 熟羊胛的故事 日入亨羊胛,熟,东方已明。 《新唐书·回鹘传》
悬羊头 悬:吊挂。挂的是羊头,卖的是狗肉。比喻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名不副实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天钵元禅师法嗣》:“有般名利之徒,为人天师,悬羊头,卖狗肉。”
羊质虎形 质:本性。比喻外强内弱,虚有其表 《慈溪太后演义》第13回:“看似新机勃发,政局昌明,其实是徒袭皮毛,未得精髓,羊质虎形,济什么事?”
羝羊絓棘 羝羊:公羊;絓:绊住。公羊的角被荆棘绊住,进退不得。比喻进退两难 章炳麟《哀陆军学生》:“进退道穷,羝羊絓棘。”
烂羊头 比喻滥授官爵,商人厨师皆得为官。 >> 烂羊头的故事 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后汉书·刘玄传》
羊群里跑出骆驼来 比喻在寻常的人或事物中出现了个不同寻常的人或事物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8回:“如今你还了得,‘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你又会做文章了!”
羊毛出在羊身上 比喻表面上给了人家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价里。 明 唐顺之《公移 牌》:“稍稍借贷度日,有收之年送还田主。谚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挂羊头 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悬羊头,卖狗肉,坏后进,初几灭。”
悬羊击鼓 悬:吊挂。把羊吊起来,使羊脚乱动击鼓;把铃吊在饿马的蹄子上发出声音。古代作战时使用空营诱惑敌人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俺今夜倒下个空营,着悬羊击鼓,饿马提铃。”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羊肉没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气。比喻干了某事没捞到好处,反坏了名声惹来了麻烦。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弄得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那是要坏名气的。”
挂羊头卖狗肉 比喻以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名不副实或做坏事。 >> 挂羊头卖狗肉的故事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第31卷:“悬羊头,卖狗肉,知它有甚凭据。”
千羊之皮 比喻众愚不如一贤。 >>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的故事 大夫无罪,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诸大夫朝,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谔谔,是以忧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
悬羊击鼓 悬:吊挂。把羊吊起来,使羊脚乱动击鼓;把铃吊在饿马的蹄子上发出声音。古代作战时使用空营诱惑敌人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俺今夜倒下个空营,着悬羊击鼓,饿马提铃。”
羊公鹤 羊公:人名。羊公所养的鹤。比喻名不副实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而不肯舞,故称比之。”
饿虎擒羊 像饥饿的老虎捕食羔羊一样。比喻迅猛贪婪。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回:“兄听得索郎郎的叉盘声响,使个‘饿虎擒羊’势,叫道:‘你敢来么?’”
虎荡羊群 老虎冲进羊群中。比喻以强凌弱,为所欲为。同“虎入羊群”。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九十二回:“那知小侠指东打西,窜南跃北,犹如虎荡羊群,不大的工夫,打了个落花流水。”
买王得羊 ①指想买王献之字,却得到了羊欣的字。意为差强人意。②指摹仿名人的字画虽然逼真而终差一等。 唐·张怀瑾《书断》:“时人云:‘买王得羊,不失所望。’”
多歧亡羊 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 多歧亡羊的故事 《列子·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羚羊挂角 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卖狗悬羊 犹言挂羊头卖狗肉。意指名不副实。 明·苏子文《桂枝香》:“卖狗悬羊,驴粪毯儿外面光,瞒不慌。”
告朔饩羊 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忾羊。”
虎入羊群 老虎跑进羊群。比喻强大者冲入柔弱者中间任意砍杀。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
饿虎扑羊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么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犹)如饿虎吞羊。”
昌歜羊枣 据传周文王嗜昌歜,春秋鲁曾点嗜羊枣。后用以指人所偏好之物。 宋·苏轼《答李端叔书》:“不肖为人所僧,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
爱礼存羊 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饿虎吞羊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如饿虎吞羊。”
狼羊同饲 比喻把坏人同好人一样对待。 明·张居正《答两广凌洋山计罗旁善后》:“若但务招徕,不加审别,兰棘并植,狼羊同饲,将复为昔日之罗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