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光的成语 - 共190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谦尊而光 | 尊者谦虚而显示其美德。 | 《易·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 |
| 韬光隐迹 |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晦迹”。 | 金·马钰《满庭芳·咏和师叔辞世》词:“怀美,便韬光隐迹,二十余年。” |
| 韬光用晦 |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养晦”。 | 唐·黄滔《知白守黑赋》:“圣人所以立言于彼,垂训于后,将令学者得韬光用晦之机,不使来人有衒实矜华之丑。” |
| 一扫而光 | 一下子就扫除干净。 | 宋·苏轼《题王逸少帖》诗:“出林飞鸟一扫空。” |
| 油光晶亮 | 形容非常光滑明亮。 | 茅盾《泡沫·第一个半天的工作》:“雪白西装领上一个油光晶亮的头和两个烫得蓬蓬松松的头斗成个‘品’字。” |
| 韬光隐晦 |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养晦”。 | 郭沫若《附录·写作缘起》:“这也与其说是由于信陵君的悲观、失望而至于消极,倒宁可说是由于魏王的猜忌、残忍,而使他不得不韬光隐晦的。” |
| 流光易逝 |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 宋·宋祁《浪淘沙近》:“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光换。” |
| 潜光隐德 | 指隐藏德才。 |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道渊》:“众经数论,靡不通达,而潜光隐德,世莫之知。” |
| 目光如鼠 | 形容人眼神奸滑。 | 鲁迅《两地书 致许广平112》:“虽然他的目光如鼠,各处乱翻,我有时也有些觉得讨厌。” |
| 火光烛天 | 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势极大(多指火灾)。 | 明·张岱《海志》:“火光烛天,海水如沸,此来得见海战,尤奇。” |
| 韬光养晦 |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 《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
| 潜光隐耀 | 隐藏光采。常指隐居。 | 《后汉书·郑玄传》:“又南山四皓有园公、夏黄公,潜光隐耀,世嘉其高,皆悉称公。” |
| 容光焕发 | 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阿绣》:“母亦喜,为女盥濯,竟妆,容光焕发。” |
| 山光水色 |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 唐·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诗:“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暝沈沈。” |
| 潜光匿曜 | 隐藏光采。常指隐居。同“潜光隐耀”。 | 南朝·梁·王僧孺《忏悔礼佛文》:“自双树八枝,潜光匿曜;宝城不梓,慧扇方掩。” |
| 韬光敛迹 |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晦迹”。 | 明·袁宏道《德山尘谭》:“学道人须是韬光敛迹,勿露锋芒,故曰潜曰密。” |
| 迅电流光 | 比喻光阴像电光迅速地消逝。 | 胡蕴《过临平》诗:“迅电流光三载间,再游胜地百忧删。” |
| 韬光敛彩 | 收敛光采。比喻隐匿才华,无声无息。 | 明·宋濂《史处士墓碑文》:“自是益韬光敛彩,系情山水间。” |
| 石火光阴 | 表示光阴之迅速,一眨眼就要过去。 | |
| 片光零羽 | 比喻零星的珍贵品。 | 黄远庸《记者眼中之孙中山》:“又中山政见,亦仅片光零羽,见于报章。” |
| 目光如炬 | 目光发亮象火炬。形容愤怒地注视着。也形容见识远大。 >> 目光如炬的故事 |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 |
| 光可鉴人 | 光:光亮;鉴:照。闪闪的光亮可以照见人影。形容头发乌黑,肌肤润泽艳丽或器物光滑明亮。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有仍氏生女黰黑而基美,光可以鉴。” |
| 满面红光 | 满面:整个面部。形容心情舒畅,精神健旺的样子。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2回:“舅兄今日满面红光,必有非常喜事,大约货物定是十分得彩,我们又要畅饮喜酒了。” |
| 油光可鉴 | 形容非常光亮润泽。 | 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
| 光杆司令 | 指没有士兵的司令,形容孤立的一个人 | 曲波《林海雪原》:“谢文东是个光杆司令,除了他的五个儿子一个女婿和七个马弁之外,再没有什么军事力量。” |
| 目光如豆 | 眼光象豆子那样小。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 孙中山《行易知难》第六章:“不图彼国政府目光如豆,深忌中国之强,尤畏民党得志而碍其蚕食之谋。” |
| 日月无光 | 连太阳和月亮都失去了光彩。比喻极其黑暗。 |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登涉》:“所谓白日陆沉,日月无光,人鬼不能见也。” |
| 光车骏马 | 指装饰华丽的车马。 | 晋·陆机《百年歌》之二:“光车骏马游都城,高谈雅步何盈盈。” |
| 光棍一条 | 光棍:没有配偶的人。指孤身一人 | 老舍《搬家》:“又不是光棍一条,搬起来也省事。” |
| 光彩耀目 | 光采鲜明,视之耀眼。 >> 光彩耀目的故事 | 晋·葛洪《神仙记·王远》:“衣有文采,又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阿稚》:“待女六七人扶阿稚,红巾覆面,锦衣绣裳,一涌而入。妆奁随之以进,光彩耀目,填塞草堂。” |
| 红光满面 | 形容人的气色好,脸色红润,满面光彩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37回:“嘴边衔著牙嘴香烟,鼻端架著墨晶眼镜,红光满面,气象不同,直上楼头,东张西望。” |
| 黯然无光 | 黯然:阴暗的样子。形容昏暗不明亮 | 秦牧《哲人 小孩》:“因为思想水平低下,作品也就难免黯然无光。” |
| 旖旎风光 | 旖旎:柔和美丽。柔和而美丽的韵致风采或自然风景。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一霎时局已到齐,真正是翠绕珠围,金迷纸醉,说不尽温柔景象,旖旎风光。” |
| 鼠目寸光 | 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 清 蒋士铨《临川梦》:“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吓赞。” |
| 韬光俟奋 | 指掩藏才智,待时奋起。 | 《晋书·慕容垂载记》:“但时来之运未至,故韬光俟奋耳。” |
| 石火电光 | 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石火电光,已经尘劫。’” |
| 珠光寳气 | 珠宝闪耀着光采。形容装饰华贵。 鲁迅 《准风月谈·难得糊涂》:“这光芒要是只在字和词,那大概像古墓里的贵妇人似的,满身都是珠光宝气了。” 曹禺 《日出》第二幕:“她的眉毛像一条线,耳朵上悬着珠光宝气的钻石耳环。” | |
| 光彩溢目 | 犹光彩夺目。形容鲜艳耀眼。 >> 光彩溢目的故事 | 《太平御览》卷七○三引晋·裴启《语林》:“[石崇]乃命取珊瑚,有三尺,光彩溢目者六十七枚。” |
| 光彩照人 | 形容人或事物很美好或艺术成就很辉煌。用以形容人(一般形容女子)或事物十分美好或艺术成就辉煌,令人注目、敬仰。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十三:“乃令左右引于宫内游观,玉台翠树,光彩照人。” |
| 韶光荏苒 | 韶光:美好的时光;荏苒:流逝。指美好的春光渐渐过去 | 明·柯丹丘《荆钗记·分别》:“韶光荏苒,叹桑榆暮景,贫困相兼。” |
| 光阴虚过 | 光阴:时间;虚:空。时光白白度过 | 宋·柳永《定风波》:“免使少年,光阴虚过。” |
| 韬光灭迹 | 指隐藏自己行迹,不使外人得知。 | 唐·无名氏《灵应传》:“妾之先宗,羞共戴天。虑其后患,乃率其族,韬光灭迹,易姓变名,避仇于新平真宁县安村。” |
| 光明大道 | 比喻美好光明的前途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9章:“我们已加入革命阵线,走上光明大道,何至于再入岔路,钻回黑暗中吗?” |
| 眼光如豆 | 指目光短浅,缺乏深远的见解 |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一卷:“昔人谓东坡词非正声,此特拘于音调言之,而不究本原所在;眼光如豆,不足与之辩也。” |
| 雪照云光 | 云光,太阳从云里发出的光。指太阳光照射在雪堆上,与雪光照映。也用来形容美丽的雪景。 | |
| 水光接天 | 水的光色与天的光色相连。形容水域辽阔 | 宋·苏轼《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 光前耀后 | 光前:光兴前业。光耀祖先,造福后代 | 元·亢文苑《一枝花·为玉叶儿作》:“大丈夫峥嵘恁时候,扶汤佐周,光前耀后,直教万古清名长不朽。” |
| 夜光之璧 | 珍贵的璧玉,夜间放光。 | |
| 凿壁借光 | 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 凿壁借光的故事 |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 目光如镜 | 眼光像镜子一般明亮 | 宋·邹应龙《鹧鸪天》:“生日到,转精神。目光如镜步如云。年年长侍华堂宴,子子孙孙孙又孙。” |
| 刮垢磨光 | 刮去污垢,磨出光亮。比喻使事物重显光辉。也比喻仔细琢磨。 | 唐·韩愈《劝学解》:“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
| 光明灿烂 | 灿烂:光彩明亮的样子。形容光明耀眼,色彩艳丽。比喻事业的伟大辉煌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1卷:“灼然一切处,光明灿烂去。” |
| 阖第光临 | 阖第:全家。欢迎你全家来参加 | 鲁迅《狗·猫·鼠》:“上面印着‘为舍妹出阁’、‘小儿完姻’、‘敬请观礼’或‘阖第光临’这些……句子。” |
| 光彩射目 | 光彩:光泽和颜色;射:照射。形容光泽色彩鲜艳耀眼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第一卷:“几、榻、裙、衣,不知何名,光彩射目。” |
| 蓬荜生光 | 蓬荜:蓬门荜户,形容穷人的陋屋。使贫贱之家增加光彩 | 宋·王柏《回赵星诸书》:“专使远临,俯授宝帖,联题累牍,蓬荜生光。” |
| 绝后光前 | 绝:断绝;光:光大,扩充。扩充了前人所不及的事,做出了后人难以做到的事。形容功业伟大或成就卓著。 | 宋·洪迈《容斋四笔·蓝田丞壁记》:“而堤文友拔超峻,光前绝后,以柳视之,殆犹碔砄之美玉也。” |
| 坠兔收光 | 坠兔:落月。月亮落下去了。比喻一件事情的结束 | 明·李昌棋《剪灯余话·武平灵怪录》:“逡巡间,坠兔收光,远鸡戒晓。” |
| 日月重光 | 重光:重放光芒。太阳月亮重放光芒。比喻经过一番动乱后出现新的清明局面。 | 《尚书·顾命》:“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三国魏·缪袭《魏鼓吹曲》:“日月为重光。” |
| 金光灿烂 | 具有金色的光泽或光辉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孟良骤马赶上,抡斧劈面砍去,只见金光灿烂,不能伤之。” |
| 风光不再 | 从前的好形势已经结束;开始走下坡路。 | |
| 光恶不善 | 只做恶事,不做善事。 >> 光恶不善的故事 | |
| 裕后光前 | 裕:富饶。为后人造福,给前辈增光 | 宋·陈抟《心相编》:“敬老慈幼,必然裕后光前。” |
| 转盼流光 | 盼:顾盼,看;流光:飘忽不定,光彩闪耀。形容美女灵活而多情的眼神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本是一双秋水眼,再吃了几杯酒,越发横波入鬓,转盼流光。” |
| 光彩射人 | 光彩:光泽和颜色;射:照射。形容光泽色彩鲜艳耀眼 | 《敦煌变文集》第五卷:“遥望清风宛在,鹤处鸡群。近观而光彩射人,龙来洞口。” |
| 目光短浅 | 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
| 上下天光 | 上空与水中碧光一色。形容水中倒影使天水连成一片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
| 月光如水 | 月光清澈,如同水一样 | 唐·赵嘏《江楼旧感》诗:“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夭。” |
| 光耀夺目 | 夺目:耀眼。形容光采极为鲜明,令人眼花缭乱 | 《辽史·太祖纪》:“黄龙缭绕……光耀夺目。” |
| 顽铁生光 | 硬铁放出光辉。比喻人遇到好的机会就会大为改观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4回:“俗语道得好:运去黄金减价,时来顽铁生光。” |
| 暮景残光 | 犹言夕阳残照。比喻年老体衰,临近死亡。 |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六卷:“窃以暮景残光,能余几日;酬恩报义,正在今时。” |
| 光阴如电 | 光阴:时间。时间如闪电,迅速流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 明·陆采《怀春记·青销相窥》:“光阴如电逝难追,百岁开怀能几回。” |
| 春光如海 | 形容大地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 叶圣陶《春光不是她的了》:“不知什么地方送来蜜蜂的嗡嗡声,似乎带着花和香气;正所谓春光如海呢!” |
| 流光溢彩 | 流光溢彩的意思是光像在流动,色彩像要溢出来,一般用在形容车灯、霓虹等,有时也用来形容时装表演和珠宝。流光溢彩:流动的光影,满溢的色彩。形容光芒耀眼,色彩明亮;形容光影流动闪烁,光彩照人。一般用在形容车灯、霓虹等,有时候也用来形容时装表演和珠宝 | |
| 目光远大 | 指一个人的见解及处世观高远而伟大 |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四章:“我为自己有这么一个目光远大的姐而骄傲。” |
| 邦家之光 | 邦:诸侯国;家:大夫的封地。指国家的光荣 |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
| 光辉夺目 | 夺目:耀眼。形容光采极为鲜明,令人眼花缭乱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8回:“见两旁有金山玉山二座,光辉夺目。” |
| 光昌流丽 | 光昌:光明昌大。流丽:流畅而华丽,常用以形容诗文和书法。“光昌流丽”成语的含义有二个:①形容工作顺利发展,事业昌盛,形势大好。②形容文笔流畅华美。 | |
| 光芒四射 | 光芒:光辉;射:照射。强烈的光线向四面八方照射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一回:“仔细一瞧,不是那粒晶莹闪烁光芒四射的红珠是什么?” |
| 九十春光 | 九十:90天;春光:指春天。指整个春天 | 五代·南唐·陈陶《春归去》:“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
| 油光水滑 | ①形容光滑润泽。②形容人的圆滑、狡诈。 | 《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原来这顶柜子里面,中腰不安抽屉,下面也没榻板;那后面的背板一扇到底抹的油光水滑,像是常有人出入的样子。” |
| 明光烁亮 | 指光亮耀眼。 |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七回:“牛小水他们往他俩身上一搜,马上把那两卷票子,两个宝石戒指,一条明光烁亮的金链子搜了出来。” |
| 光说不练 | 指只会说而不干实事 | 浩然《艳阳天》第12章:“那是天桥的把戏,光说不练。” |
| 虚掷光阴 | 虚掷:白白地扔掉。把时光白白地扔掉。形容虚度岁月 | 宋·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您有这般智力,当此乱离之世,不从事弓刀间立着功名,取那富贵,怎不枉了一生?虚掷光阴,真是可惜!” |
| 万丈光芒 | 光芒:光辉四射。形容光辉灿烂,照耀到远方 | 郭沫若《洪波曲》:“在他盲目而瘫痪的一片黑暗中,打出了万丈光芒的眩目的铁火。” |
| 韶光淑气 | 韶光:美好的时光;淑:美好。春天的美好景象 | 唐·李世民《春日玄武门宴群臣》诗:“韶光开令序,淑气动芳年。” |
| 恭候台光 | 恭:恭敬;台:对人的敬称;光:光临。恭敬地等候阁下光临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敬治薄酒,恭候台光。” |
| 韶光似箭 | 韶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光阴像飞箭一样流逝 | 明·黄元吉《流星马》第一折:“端的是韶光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赶少年。” |
| 采光剖璞 | 光:光辉;璞:玉石毛料。比喻挑选人才 | 汉·荀爽《与郭叔都书》:“盐车之骥,自非伯乐,无以显名,采光剖璞,以独见宝,实为足下利之。” |
| 片羽吉光 | 片羽:一片羽毛;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名。比喻残存的艺术珍品 | 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上卷:“片羽吉光,弥可珍贵。” |
| 赤手光拳 | 赤手:空手。两手空空,一无所有。比喻无任何凭借或一无所有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五回:“你赤手光拳,做成偌大家计,虽然无子,尚还可图。” |
| 花光柳影 | 鲜花焕彩生光,柳绿垂条弄影。形容春天的美丽景色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花光柳影,鸟语溪声。” |
| 烛尽光穷 | 蜡烛燃尽,烛光消失。比喻人死后意识也消灭 | 《北史·杜弼传》:“神之在人,犹光之在烛,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 |
| 波光鳞鳞 | 形容波光像鱼鳞一样层层排列。 | |
| 争光日月 | 指人的精神或事业可以同日月比光辉 | |
| 目光炯炯 | 炯炯:明亮的样子。两眼明亮有神。 | 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葛苍公传》:“先达葛苍公讳麟,号瞿庵,性敏多才,状奇伟,目光炯炯有英气,胆力过人。” |
| 光复旧京 | 光复:恢复;旧京:故都。收得失去的国土或恢复原有的典章制度或事业 | 《晋书·桓温传》:“诚宜远图庙算,大存经略,光复旧京,疆理华夏。” |
| 天光云影 | 影:影子。天上的光亮,云彩映在水中的影子 | 宋·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 波光粼粼 | 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 | 阿来《尘埃落定》第七章:“月亮升起来,照着波光粼粼的小河。” |
| 金光闪闪 | 闪闪:光亮闪烁。金光闪烁耀眼 |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面上金光闪闪,手中雪刃辉辉。” |
| 赫赫之光 | 赫赫:显著貌。原指太阳的光明亮清晰。后比喻人享有很高的威望和声势。 | 汉·杨雄《法言·五百》:“赫赫乎日之光,群目之用也。” |
| 漏泄春光 | 原指柳叶首先透露春天到来的信息,后比喻男女私情泄露,或秘密被察觉。 | 唐·杜甫《腊日》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
| 明光锃亮 | 指光亮耀眼。同“明光烁亮”。 | 《新华文摘》1983年第3期:“又站在一旁端详一会儿,确信自行车已经明光锃亮,纤尘不染,才古怪地嘘了一口长气。” |
| 水光山色 | 泛指山水景色。 | 唐·薛用弱《集异记·蒋琛》:“山势萦回水脉分,水光山色翠连云。” |
| 熠熠发光 | 鲜耀地发着光。熠熠(yi yi):鲜明,闪耀。 | |
| 熠熠闪光 | 熠熠:光耀,鲜明。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 三个彩绿隶书字,熠熠闪光,成为我书房的壮观一景。 孙犁《我的金石美术图画书》 |
| 穷光蛋 | 指贫苦人民 | 钱钟书《围城》:“这次兵灾当然使许多有钱、有房子的人流落做穷光蛋,同时也让许多不知多少穷光蛋有机会追溯自己为过去的富翁。” |
| 阳光明媚 | 阳光:太阳发出的光。明媚:美好,可爱。全译:形容天气晴朗,碧空如洗,万里无云。 | |
| 一而光 | 比喻彻底清除。同“一扫而空”。 | |
| 韬光韫玉 | 隐匿光采,韫藏宝玉。比喻隐藏才华,不露光芒。 | 《隶释·汉小黄门谯敏碑》:“君商时度世,引己倍权,守静彻冗,韬光韫玉,以远悔咎。” |
| 光阴虚度 | 光阴:时间;虚:空。时光白白度过 | 湘剧《思凡》:“惟有那布袋笑呵呵,他笑我光阴虚度青春蹉。” |
| 弢迹匿光 | 指隐藏行迹与光采,不使外露。 | 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彭越观时,弢迹匿光,人具而瞻,翼尔鹰扬。” |
| 两面光 | 两个面都光滑。比喻两方面都不得罪,两边做好人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9回:“凡事不能光做一面,总要两面光。” |
| 十光五色 | 形容景象纷繁,色彩绚丽。 | 清·归懋仪《百字令·答龚璱人公子即和原韵》词:“王台问字,料理吾乡去。海东云起,十光五色争睹。” |
| 一寸光阴一寸金 | 比喻时间十分富贵。 | 唐 王贞白《白鹿洞》:“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
| 打光棍 | 指单身成年男子适婚年龄后仍未结婚或婚后又失去妻子的男子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0章:“虽然他和她结婚几年,但一直等于打光棍。” |
| 表面光 | 表面上光洁,形容虚有其表 | |
| 德厚流光 | 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响;光:通“广”。指道德高,影响便深远。 | 《谷梁传·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
| 与日月齐光 | 同日月一样有光辉 | 战国·楚·屈原《楚辞·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
| 寸金难买寸光阴 | 光阴:时间。形容时间的可贵,应该十分珍惜 | 《西洋记》第11回:“可叹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寸金使尽金还在,过去光阴哪里寻?” |
| 光阴荏苒 | 荏苒:不知不觉地过去;梭:织布机上引导纬纱与经纱交织的构件。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1回:“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倪继祖已然十六岁。” |
因篇幅关系,光成语只列出前 120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