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艳紫妖红 |
犹言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
《渚山堂词话》卷二引元·白朴《玉耳坠金环》曲:“肯羡狂蜂殢蝶,艳紫妖红。” |
| 嫣红姹紫 |
指花色娇艳,亦指娇艳的花。 |
廖仲凯《金缕曲·题八大山人松壑图》词:“繁华歇尽何须吊!且由他,嫣红姹紫,一春收了。” |
| 拖青纡紫 |
汉制,诸侯佩带的印绶为紫色,公卿为青色。以之比喻官位显贵。 |
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三章:“今日华门一酸儒,来岁可以金马玉堂矣;今日市门一岨侩,明日可以拖青纡紫矣。” |
| 紫芝眉宇 |
为称颂人德行高洁之词。 >> 紫芝眉宇的故事 |
《新唐书·卓行传·元德秀》:“元德秀字紫芝,河南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 |
| 紫绶金章 |
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借指高官显爵。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芙蓉冠,金璧辉煌。玉簪珠履,紫绶金章。” |
| 纡朱曳紫 |
形容地位显贵。朱、紫指高官所佩印绶之颜色。 |
晋·葛洪《抱朴子·逸民》:“何必纡朱曳紫,服冕乘轺。” |
| 紫气东来 |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 |
汉·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
| 红紫乱朱 |
古以朱为正色,紫为杂色。红紫乱朱指杂色混乱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 |
《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孟子注疏·赵岐·题辞》:“正涂壅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红紫乱朱。” |
| 纡佩金紫 |
身佩印绶。指身居高位。金,指印;紫,指绶色。 |
汉·蔡邕《陈太丘碑文》:“纡佩金紫,光国垂勋。” |
| 以紫乱朱 |
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
《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
| 邹缨齐紫 |
比喻上行下效。 >> 邹缨齐紫的故事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又“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 |
| 红得发紫 |
形容一个人走红,受重视到了过分的程度 |
靳凡《公开的情书》:“她仗着出身好,业务好,红得发紫。” |
| 恶紫夺朱 |
紫:古人认为紫是杂色;夺:乱;朱:大红色,古人认为红是正色。原指厌恶以邪代正。后以喻以邪胜正,以异端充正理。 |
《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
| 黄麻紫泥 |
皇帝的文告,用黄麻纸书写,用紫泥封缄,故称。 |
明·邵璨《香囊记·褒封》:“圣明朝褒功尚贤,黄麻紫泥丹凤传,仙槎使节来九天。” |
| 腰金拖紫 |
比喻身居高官。金,金印;紫,紫绶。 |
宋·王禹偁《送牛冤序》:“含饴弄孙,尽高堂之乐;腰金拖紫,居百城之长。” |
| 姚黄魏紫 |
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 |
宋·欧阳修《绿竹堂独饮》诗:“姚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 |
| 被朱佩紫 |
穿红袍,挂紫绶。指身为大官 |
《晋书·夏侯湛传》:“若乃群公百辟,卿士常伯,被朱佩紫,耀金带白,坐而论道者,又充路盈寝。” |
| 怀金拖紫 |
形容显贵。同“怀金垂紫”。 |
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复得扶老携幼,生出狱户,怀金拖紫,退就散辈。” |
| 魏紫姚黄 |
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 |
宋·欧阳修《绿竹堂独饮》诗:“姚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 |
| 纡朱拖紫 |
形容地位显贵。同“纡朱曳紫”。 |
唐·白居易《岁暮寄微之》诗之三:“若并如今是全活,纡朱拖紫且开眉。” |
| 纡青拕紫 |
见“ 紆青拖紫 ”。 |
|
| 珥金拖紫 |
珥:插;拖:下垂。插金珰,拖紫袍。指官位显赫 |
《梁书 明山宾传》:“明祭酒虽出抚大藩,拥旄推毂,珥金拖紫,而恒事屡空。” |
| 拖金委紫 |
佩带紫绶金印。比喻官高位显。 |
沈钧儒《挽某君殉难》诗:“十年说法伤心事,一例捐生抗战时。愧杀伪京奴妾辈,拖金委紫只行尸。” |
| 紫袍玉带 |
紫袍:古代公服,唐代规定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袍;玉带:唐宋官员所用玉饰腰带,以区分官阶高低。穿紫袍,系玉带。比喻高官 |
明·无名氏《万国来朝》第三折:“户列簪缨姓字香,紫袍玉带气昂昂。” |
| 腰金衣紫 |
腰中挂着金印,身上穿着紫袍。指做了大官。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卷二十二:“何不在此处用了些?博得个腰金衣紫,也是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
| 金章紫绶 |
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
《晋书·舆服志》:“贵人、夫人、贵嫔是为三夫人,皆金章紫绶。” |
| 衣紫腰黄 |
身穿紫袍,腰佩金银鱼袋。大官装束,亦指做大官。 |
明·谢谠《四喜记·帝阙辞荣》:“谁不愿衣紫腰黄,还须虑同袍中伤。” |
| 紫髯如戟 |
髯:两颊上的胡子;戟:兵器。胡子像戟一样坚硬。形容男子容貌威猛 |
|
| 万红千紫 |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
明·郭勋《英烈传》第二回:“春初花放,万红千紫斗芳菲。” |
| 朱紫难别 |
朱:红色。古代以朱色为正色,紫色为间色,比喻正邪、好坏。形容善恶不辩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董允传》:“丞相亮将北伐,住汉中,虑后主富于春秋,朱紫难别,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宫省之事。” |
| 紫玉成烟 |
指少女逝世 >> 紫玉成烟的故事 |
|
| 俯拾青紫 |
俯:屈身,低头;青紫:古代公卿服饰,借指高官显宦。指轻易得到高官显宦 |
南朝·梁·王僧孺《答江琰书》:“献书尽先贤之德,作颂罄前皇之美,岂不俯拾青紫,坐享大夫?” |
| 红紫夺朱 |
夺:强取;朱:朱红,正红色。用间色的紫色取代正色的朱红。比喻以邪夺正 |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
| 紫陌红尘 |
紫陌:京城的道路;红尘:尘埃。指京城道上非常热闹,尘土飞扬。形容京城繁华或比喻虚幻的荣华 |
唐·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
| 垂朱拖紫 |
垂:挂下;朱:朱绂,官服上的带子;紫:紫色印绶。借指高官显宦 |
唐·崔颢《江畔老人愁》:“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 |
| 万紫千红 |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 万紫千红的故事 |
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 争红斗紫 |
形容百花争艳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一出:“陌上争红斗紫,窗外莺啼燕语,花落满庭空。” |
| 背紫腰金 |
身穿紫袍,腰佩金饰。指做大官 |
元·无名氏《宦门子弟错立身》:“指望你背紫腰金,怎知你不成器!” |
| 父紫儿朱 |
紫:唐代三品以上的官服;朱:唐代五品以上的官服。指父子均为高官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一言之合,荣膺圣眷,父紫儿朱,恩宠为极。” |
| 姹紫嫣红 |
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
| 拖紫垂青 |
拖:垂下。汉代诸侯佩带的印绶为紫色,公卿为青色。比喻官位显赫 |
《续古文苑·大隋车骑秘书郎张君之铭》:“昔年慷慨,拖紫垂青。” |
| 清都紫府 |
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同“清都紫微”。 |
宋·张孝祥《西江月·代五三弟为老母》词:“莫问清都紫府,长教绿鬓朱颜。” |
| 露红烟紫 |
形容花木的色彩鲜艳。 |
宋·曾巩《芍药厅》诗:“小碧阑于四月天,露红烟紫不胜妍。” |
| 紫电清霜 |
紫电、清霜:都是古宝剑名,紫电是吴大帝的六把宝剑之一。形容武器锋利精良 |
唐·王勃《滕王阁序》:“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
| 青紫被体 |
青紫:古时公卿服饰,借喻高官显爵;被:同“披”。指身居高官。 |
汉·扬雄《解嘲》:“纡青拖紫。”李善注引《东观汉记》:“印绶,汉制公侯紫绶,九卿青绶。”刘良注:“青紫,并贵者服饰也。” |
| 大红大紫 |
形容显赫、得意。 |
老舍《四世同堂》:“我看出来,现在干什么也不能大红大紫,除了作官和唱戏!” |
| 鼻青眼紫 |
鼻子发青,眼圈发紫。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
张石山《甜苣儿》:“果然,没隔几天,场里打麦子的时候,四黑牛找个碴儿,劈头盖脑地把甜苣儿打个鼻青眼紫。” |
| 东来紫气 |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比喻吉祥的征兆 |
唐·杜甫《秋兴》诗:“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
| 黄麻紫书 |
皇帝的文告,用黄麻纸书写,用紫泥封缄,故称。同“黄麻紫泥”。 |
清·钱谦益《福建道监察御史赠通议大夫大仆寺卿谥忠毅李公墓志铭》:“黄麻紫书,照耀夜壑。” |
| 金印紫绶 |
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后代指高官显爵。 |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 |
| 黄旗紫盖 |
天空中出现状如黄旗紫盖的云气。旧为皇帝出世的征兆。 |
《三国志·吴志·孙皓传》:“三年正月晦。”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黄旗紫病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杨之君乎?” |
| 带金佩紫 |
金:金印。紫:紫绶。带着金印,佩着紫绶。形容地位非常显赫。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 |
| 重金兼紫 |
指一门中有数人佩金印紫绶,极言荣显。秦汉列侯以上皆金印紫绶。 |
《后汉书·宦者传·吕强》:“中常侍曹节、王甫、张让等,及侍中许相,并为列侯……又并及家人,重金兼紫,相继为蕃辅。”李贤注:“金印紫绶。重、兼,言累积也。” |
| 兼朱重紫 |
指兼任很多显耀官职。朱,朱衣;紫,紫绶。 |
晋·葛洪《抱朴子·任命》:“服冕乘祒,兼朱重紫,则若固有之,常如布衣。” |
| 金紫银青 |
金紫:金印章,紫绶带。银青:银印章,青绶带。指高官配带的印绶。借指达官显贵。 |
|
| 传爵袭紫 |
指继承高爵显位。汉制,公侯皆佩紫绶龟纽金印。 |
|
| 传龟袭紫 |
指继承高爵显位。汉制,公侯皆佩紫绶龟纽金印。 |
《后汉书·阴识传赞》:“恂恂苗胤,传龟袭紫。”李贤注:“公侯紫绶金印龟纽。” |
| 掇青拾紫 |
指获取高官显位。青、紫,古时公卿的服色。 |
《歧路灯》第五二回:“况你颇有聪明,实指望掇青拾紫。我问你,至今功名何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