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的成语 - 共297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瓮中之鳖 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东西。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孙富视十娘已为瓮中之鳖,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在船头之上。”
矫枉过中 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枉过正”。 唐·张说《吊陈司马书》:“矫枉过中,斯害也已。”
心中无数 指对情况了解不清楚,心里没有底 蒋和森《风萧萧 冲天记一》:“他虽然素称'博学',熟读经史,可是对此却心中无数。”
居轴处中 指身居重要职位。 《献帝春秋》:“公居轴处中,入则享于上席,出则为众目所属。”
逐鹿中原 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 逐鹿中原的故事 《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无中生有 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 无中生有的故事 《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言必有中 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虱处裈中 裈:裤子。虱子躲在裤缝里。比喻世俗生活的拘窘局促。 晋·阮籍《大人先生传》:“汝独不见夫虱之处于裈之中乎!逃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
雀屏中选 雀屏:画有孔雀的门屏。指得选为女婿。 >> 雀屏中选的故事 《旧唐书·高祖窦皇后传》:“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
井中求火 在水井里去寻求火。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对,根本达不到目的。
陷落计中 指中敌人或对方的诡计。
此中三昧 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 唐·李肇《国史补·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
美中不足 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破镜重圆,离而复合,固是好事;但王夫人所遭不幸,失身为妾,又不曾根究奸人,报仇雪恨,尚为美中不足。”
瓮中捉鳖 从大坛子里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形容手到擒来,轻易而有把握。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日中必昃 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同“日中则昃”。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9卷:“日中必昃,月满必亏。明公功名到此,已无可加,急流勇退,此其时矣。”
动中窾要 动:常常,动不动。中:切中,打中。窾:空处、中空。要:要害。要:引申为要害、关键。常常切中要害或抓住问题的关键。 《清史稿·世增传》:“文书往复,惟家铭随方应付,动中窾要,历任总督皆倚重之,以县丞擢知府。”
秀外慧中 秀:秀丽;慧:联盟。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慧中。”
中外合璧 中西合璧。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这长苗子是我们中国原有的,如今搀在这德国操内,中又不中,外又不外,倒成了一个中外合璧。”
牖中窥日 牖:窗户。隔着窗子看太阳。比喻见识不广。 >> 牖中窥日的故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罱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说嘴郎中 比喻喜欢说空话、大话而没有本事的人。 刘斯奋《白门柳·秋露危城》第11章:“原来全是些靠不住的说嘴郎中!”
一语中人 中:中伤。以一句话中伤人。 宋·李昌令《令善录·刘贡父》:“盖好谑人者,但知取快一时,不知一语中人,其酷甚于毒刃。”
中馈乏人 中馈:古时指妇女在家中主持饮食等事,引申指妻室;乏:缺少。指没有妻子。 《周易·家人》:“无攸遂,在中馈。”
深中笃行 指内心廉正,行为淳厚。 东汉·班固《汉书·韩安国传》:“其人指深中笃行君子。”
锥处囊中 囊:口袋。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长久被埋没,终能显露头角。 >> 锥处囊中的故事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杯中之物 杯子中的东西,指酒。同“杯中物”。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五卷:“一生挣得一副好酒量,闷来时只是饮酒,尽醉方休,日常饭食,有一顿,没一顿,都不计较,单少不得杯中之物。”
枕中鸿宝 泛指珍秘的书籍。 《汉书·刘向传》:“上(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颜师古注:“《鸿宝》、《苑秘书》,并道术篇名。臧在枕中,言常存录之不漏泄也。”
一言中的 的:箭靶的中心。一句话正好射中箭靶。比喻一句话就说到关键的地方。 《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你做折子须要在此等地方着想,保管你一言中的,上头不能不准。”
言不由中 指心口不一致。同“言不由衷”。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实相告:此言不由中,转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复忆之也。”
神仙中人 ①指神采、仪态、服饰、举止不同凡俗的人。②指像神仙一般自在快活之人。 >> 神仙中人的故事 孟昶窥见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也。 《晋书·王恭传》
冢中枯骨 冢:坟墓。坟墓里的枯骨。比喻没有力量的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苦中作乐 在困苦中勉强自寻欢乐。 宋·陈造《同陈宰黄簿游灵山八首》自注:“宰运:‘吾辈可谓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中馈犹虚 指没有妻子。 《周易·家人》:“无攸遂,在中馈。”
胸中甲兵 甲兵:披甲的士兵。比喻人具有军事才能。 《魏书·崔浩传》:“汝曹视此人尪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
女中尧舜 尧舜:传说中的上古贤明君主。妇女中的贤明人物。古代多称颂执政的女王。 《宋史·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传》:“临政九年,朝廷清明,华夏绥定……人以为女中尧舜。”
笼中之鸟 比喻受困而不自由的人,也比喻易于擒拿的敌人。 《鹖冠子·世兵》:“一目之罗,不可以得雀;笼中之鸟空窥不出。”
当轴处中 正处在车轴的中间。比喻官居要位。 《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赞》:“车丞相履伊、吕之列,当思处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彼哉!”
问鼎中原 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日中将昃 比喻事物盛极将衰。同“日中则昃”。 梁启超《新史学·历史与人种之关系》:“世界文明史之第五段,实惟阿利安族中罗马人与条顿人争长时代。而罗马人达于全盛,为日中将昃之形;条顿人气象方新,有火然泉达之观。”
女中丈夫 指女子中有男子气概的人。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虽说你是个女中丈夫,是你去毕竟停当。只是万里程途,路上恐怕不便。”
刚中柔外 刚:刚硬,坚强;中:里,内心;柔:软弱,柔和。表面柔顺,内里刚强。指人外柔而内刚的性格。也指外表和好,内藏杀机的策略。 《三十六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无动于中 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以至顶到如今,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他见也好,不见也好,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
切中时弊 切:切合;中:恰好对上;弊:害处。指发表的言论正好击中当时社会的弊病。 宋 苏舜钦《诣匦疏 景祐五年》:“旬余日来,闻颇有言事者,其间岂无切中时弊,而绝不闻朝廷从而行之。”
弸中彪外 弸:充满;彪:文采。指人内有才德,则有文采,自然外露。赞美德才兼备的人。 汉·扬雄《法言·君子》:“或问:‘君子言则成文,动则成德,何以也?’曰:‘以其弸中而彪外也。’”
曳尾涂中 原意是与其位列卿相,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后也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 >> 曳尾涂中的故事 《庄子·秋水》:“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女中豪杰 豪杰:指才能出众的人。女性中的杰出人物。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十娘钟情所欢,不以贫寠易心,此乃女中豪杰。”
空中楼阁 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 空中楼阁的故事 唐·宋之问《游法华寺》诗:“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
云中白鹤 象云彩中的白鹤一般。比喻志行高洁的人。 《三国志·魏志·邴原传》裴松之注引《原别传》:“邴君所谓云中白鹤,非鹑鷃之网所能罗矣。”
中冓之言 中冓:内室。内室的私房话。也指有伤风化的丑话。 《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汉书·济川王明传》:“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中冓之言。”
胸中垒块 垒块:积砌成堆的土块。比喻心中郁积的不平之气。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人中狮子 像狮子是兽中之王那样。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释氏要览》:“天竺大乘沙门佛陀斯那天才特拔,诸国独步,内外综博,无籍不练,世人咸曰人中狮子。”
囊漏储中 常比喻实际利益并未外流。同“囊漏贮中”。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谚者,直语也……邹鲁公云‘囊漏储中’,皆其类也。”
鱼游釜中 釜:锅。鱼在锅里游。比喻处境危险,快要灭亡。 >> 鱼游釜中的故事 《后汉书·张纲传》:“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月中折桂 在月亮中折桂树枝。比喻科举及第。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五出:“但愿此去,名标金榜,折取月中桂。”
死中求生 在极危险的境地中努力挣扎以求生路。 《后汉书·公孙述传》:“述谓延岑曰:‘事当奈何?’岑曰:‘男儿当死中求生,可坐穷乎?’”
胸中有数 指对情况有清楚的了解,心里有底。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胸中有'数'。这是说,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主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
日中则移 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同“日中则昃”。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深中隐厚 指内心廉正忠厚。 西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论》:“余与壶遂定律历,观韩长孺之义,壶遂之深中隐厚。世之言梁多长者,不虚哉!”
囊漏贮中 指粮食从小器漏入大器,其实并未漏掉。常比喻实际利益并未外流。贮,盛米器,大于囊。亦作“囊漏储中”。 汉·贾谊《新书·春秋》:“汝知小计而不知大计。周谚曰:‘囊漏贮中。’而独弗闻欤?”
人中之龙 比喻人中豪杰。 >> 人中之龙的故事 《晋书·宋纤传》:“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
巧发奇中 发:射箭,比喻发言。形容善于乘机发表意见,后能为事实所证实。 《史记·封禅书》:“少君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
忙中有失 匆忙当中难免有失误。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6回:“这是他忙中有失,也是命中造定,归咎何人?”
日中则昃 昃:太阳偏西。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乎人乎!”
胎死腹中 比喻一件事情还在筹备阶段就夭折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9章:“这支即将新生的部队又将面临灭顶之灾而胎死腹中了。”
怒火中烧 怒气象火一样在心中燃烧。形容怀着极大的愤怒。 宋 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宅中图大 居于中心,谋划四方。指得地势之利。 《文选·张衡》:“彼偏居而规小,岂如宅中而图大。”薛综注:“东京居天地之中,所图者四海这外。”
驰名中外 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涑水》:“赞拟王公,驰名天下。”
摇尾涂中 比喻自由自在地生活。曳尾,犹摇尾。 >> 摇尾涂中的故事 战国时,楚王派大夫去请庄子做官,庄子对楚大夫说:听说楚国有神龟,死去已三千年,现在把它用匣子装起来藏在庙堂之上。你看此龟是留下骨头让人珍藏好呢,还是活着曳尾于泥涂中好?大夫说:当然是活着曳尾于涂中好。庄子说:那末我将曳尾于涂中。见
尚虚中馈 中馈:古时指妇女在家中主持饮食等事,引伸指妻室;虚:空。指没有妻子。 《周易·家人》:“无攸遂,在中馈。”
正中己怀 正合自己的心意。同“正中下怀”。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回:“夏婆子听了,正中己怀,忙问:‘因什么事?’”
死中求活 指死中求生。 宋·王质《上皇帝书》:“今日刃侵于胸,火逼于肤,死中求活,法当寻出奇之计。”
尝在围中 曾在被包围之中。
日中必湲 比喻做事应该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同“日中必彗”。
中流底柱 比喻坚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同“中流砥柱”。 宋·朱熹《与陈侍郎书》:“而二公在朝,天下望之,屹立若中流之底柱,有所恃而不恐。”
丝竹中年 《晋书·王羲之传》:“ 謝安 嘗謂 羲之 曰:‘中年以來,傷於哀樂,與親友别,辄作數日惡。’ 羲之 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頃正赖絲竹陶寫。’”后因谓中年人以丝竹陶情排遣哀伤为“絲竹中年”。 傅尃 《避地》诗之二:“賓朋此日差相倚,絲竹中年强自寬。”
中流击枻 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明·何大复《滹沱河上》诗:“未识临河意,中流击枻归。”
中流一壸 比喻可贵难得。 语出《鹖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壸千金。”壶,指瓠类,系之可以不沉。
暗中作乐 暗中:背后,偷偷地。暗地里寻找快乐
暗中盘算 指暗自在心中计算自己的得失等
舟中敌国 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 >> 舟中敌国的故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眼中之钉 比喻极其厌恶憎恨的人。 >> 眼中之钉的故事 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新五代史·赵在礼传》
堕云雾中 堕:落下。落入迷茫的云雾中间。比喻迷惑不解。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入吾彀中 彀:张满弓弩;彀中:指箭能射及的范围,比喻牢笼,圈套。进入了我的弓箭射程之内。比喻就范。 >> 入吾彀中的故事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柔中有刚 形容人的性格温柔中带有刚强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二章:“再加以她那活活泼泼的神态,柔中有刚的清脆声音,是谁也无法招架的。”
水中捉月 比喻空虚幻想,不能实现。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永嘉真觉禅师》:“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性情中人 性情:性格。有性格和真情实感的人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认定了姑娘是个性情中人,所以也把性情来感动他。”
中庸之道 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暗中倾轧 背地里互相排斥打击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1回:“表面上卖个虚名,粉饰大局,其实暗中倾轧,入主出奴。”
中途而废 走到半路就放弃了前进。比喻事情还没做完就停止了 《北史·景穆十二壬传》:“愿闻朝廷,特开运略,少复赐宽,假以日月,无使为山之功,中途而废。”
中外驰名 驰名:名声远扬。名声传遍了国内外 曾朴《孽海花》第32回:“女主人又是中外驰名的美人,我要把《清平调》的‘名花倾国两相欢’,改做‘倾城名士两相欢’了。”
伴食中书 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宋史·胡铨传》:“孙近傅会桧议,遂得参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伴食中书,漫不敢可否事。”
静中思动 静:平静,静止;动:变动。指在生活平静中希望有所改变。也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就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一时忽然静中思动,因命牡丹、兰花众仙子看守洞府,去访百草仙子,不意适值外出。”
学贯中西 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笑中有刀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 笑中有刀的故事 唐·白居易《天可度》诗:“看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
水中著盐 比喻不着痕迹。 清·薛雪《一瓢诗话》:“作诗用事,要加释语;水中著盐,饮水乃知。”
桑中生李 桑树上长李树。比喻少见多怪。 >> 桑中生李的故事
如日方中 好象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诗经·邶风·简兮》:“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袖中挥拳 挥:舞动。形容迫不及待地跟人争斗 清·王夫之《示子侄》:“其始无端,其终无谓。袖中挥拳,针尖竞利。”
月过中秋 中秋之后,月亮就没有那样圆满了。比喻良好的时机已经过去 明·朱权《冲漠子》第二折:“若遇那铅逢发处须当采,若是那月过中秋下手迟。”
枕中鸿寳 《汉书·刘向传》:“上( 宣帝 )復興神僊方術之事,而 淮南 有枕中《鴻寳》、《苑秘書》。書言神僊使鬼物爲金之術,及 鄒衍 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見。” 顔师古 注:“《鴻寳》、《苑秘書》,並道術篇名。臧在枕中,言常存録之不漏泄也。”后泛指珍秘的书籍。
外强中瘠 外表上好象很强大,实际上很虚弱。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英国被兵》:“英夷与俄罗斯两国交恶,俄罗斯方争印度于英夷,积岁构兵,外强中瘠。”
言中事隐 指言语虽然委曲却中正不偏,论事虽然放纵却隐藏着精深的道理。 语出《易·系辞下》:“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
中风狂走 中风:像中了邪一样;狂走:发狂般奔跑。形容举止失常,放纵癫狂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而伯通中风狂走,自捐盛时。”
秀外惠中 惠:通“慧”,聪慧。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小中见大 指从小事中可以窥见到更大的问题或更深的道理 清·沈复《浮生六记》第二卷:“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
囊中羞涩 囊:口袋。指口袋中的钱不多了 梁实秋《穷》:“别看我囊中羞涩,我有所不取。”
泥中隐刺 比喻说话中带着讥讽。 元·高茂卿《儿女团圆》第四折:“莫怪他泥中隐刺,他又不曾道节外生枝。”
暗中作梗 暗自从中阻挠、破坏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四回:“殊不知地主是贤大夫,早知成邑本届田赋收不到,必然是公克在暗中作梗争权,便令他的庶兄敬叔密往调查。”
留中不下 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西汉·司马迁《史记·三王世家》:“四月癸未,奏未央宫,留中不下。”
神僊中人 见“ 神仙中人 ”。
揽辔中原 表示刷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负。也比喻人在负责一件工作之始,即立志要刷新这件工作,把它做好。同“揽辔澄清”。 柳亚子《流亡杂诗》:“劫余仍遣同舟济,揽辔中原共死生。”
悲从中来 中:内心。悲痛的感情从内心涌出来。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一语中的 一句话就说中要害。同“一语破的”。 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这是把虚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真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要害。”
腹中甲兵 甲兵:穿着盔甲的士兵。腹中装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大谋略 《五朝名臣言行录·七之二参政范文正公仲淹》引《名臣传》:“夏人闻之,相戒曰:‘无以延川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
水中着盐 喻不着痕迹。 清 薛雪 《一瓢诗话》:“作詩用事,要如釋語:水中著鹽,飲水乃知。” 清 施补华 《岘傭说诗》:“ 劉長卿 《過賈誼宅》詩……上聯‘芳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疑爲空寫,不知‘人去’句即用《鵩賦》‘主人將去’,‘日斜’句即用‘庚子日斜’。可悟運典之妙,水中著鹽,如是如是。”
木直中绳 中:符合、合乎;绳:木匠用以取直,浸满墨汁的线绳。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 战国·赵·荀况《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家势中落 家势:家庭经济状况;中落:半途衰落。家业衰败,境况没有从前富裕 清·黄宗羲《高且中墓志铭》:“家势中落,药囊所入有余,亦缘手散尽。”
色中饿鬼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
切中肯綮 切中肯綮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切中肯綮,词语,典出《庄子·养生主》。
胸中之颖 颖:聪明。心中的聪明才智 汉·王充《论衡·程材》:“博学览古今,计胸中之颖,出谥十万。”
隙中观斗 隙:缝隙。从门缝中观看争斗。比喻看不到整个情况 宋·苏轼《超然台记》:“如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

因篇幅关系,中成语只列出前 120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