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云的成语 - 共356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轩盖如云 轩:古时供官员乘坐的一种便车;盖:车盖。旧时形容官员很多,也形容官员、士绅集会的盛况。 唐·陈子昂《冬夜宴临邛李录事宅序》:“楼如若画,临故国之城池;轩盖如云,总名都之车马。”
彤云密布 彤云:彤是红色的意思,有时指红霞;有时指下雪前均匀密布的阴云。很厚的云层布满天空,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 《诗经·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雾惨云愁 指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 元·安熙《仲冬初吉归途即事》诗:“雾惨云愁结暮阴,游方客子正悲吟。”元·无名氏《马陵道》第四折:“诸国将皆来助战,喊杀处雾惨云愁。”
尤云殢雪 犹尤云殢雨。比喻缠绵于男女欢爱。 清·李渔《奈何天·计左》:“好将嚼铁咀金口,割断尤云殢雪心。”
吞云吐雾 原形容道士修炼养气,不吃五谷,后形容人吸烟。 南朝梁·沈约《郊居赋》:“始餐霞而吐雾,终凌虚而倒影。”
云行雨施 施:施布。比喻广泛施行恩泽。 《周易·乾》:“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叱咤风云 叱咤:怒喝声。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 >> 叱咤风云的故事 《梁书·元帝纪》:“叱咤则风云兴起,鼓动则嵩华倒拔。”
游云惊龙 形容书法精妙。 《晋书·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云心水性 指女子作风轻浮,爱情不专一。 明·叶宪祖《鸾鎞记·喜谐》:“若是云心水性情分寡,怎供出梦蝶寻花。”
云涌风飞 云阵奔涌,狂风发作。形容文章气势磅礴。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其年《瑞龙吟·春夜见壁间三弦子是云郎旧物感而填词》后半云:‘记得蛇皮弦子,当时妆就……’游丝落絮之情,云涌风飞之笔,亦一时之雄也。”
云龙井蛙 云端的龙,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清·周鲁《类书纂要》:“云龙喻贵,井蛙喻贱。”
云开雾散 指天气由阴暗转为明朗。常用以比喻怨愤、疑虑得以消除。 宋·陶佃《王君仪》诗:“云开雾散却晴霁,清风淅淅无纤尘。”
雾涌云蒸 云雾蒸腾的样子。亦比喻盛多的样子。 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故絪緼相感,雾涌云蒸。”元·王王恽《游泰山杂诗》之六:“绾茁元气同沧海,雾涌云蒸一水山。”
雾阁云窗 云雾笼罩的楼阁门窗。指高楼。 宋·向子湮《七娘子》词:“雾阁云窗,风亭月户,分明携手同行处。”
高耸入云 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刘伯承《回忆长征》:“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
响遏行云 遏:阻止;行云:飘动的云彩。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 响遏行云的故事 《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术,响遏行云。”
响彻云霄 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耸入云霄 形容山或建筑物很高,都进了云端。
海立云垂 形容文辞气魄极大。 唐·杜甫《朝献太清宫赋》:“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
啸咤风云 形容威力极大。同“叱咤风云”。
云泥之别 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北魏·荀济《赠阴梁州》:“云泥已殊路。”
雨约云期 指男女约会。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我呵,怕什么天翻地覆,就顺着他雨约云期。”
星飞云散 比喻事物四处分散或四散消失。 宋·叶适《安集两淮申省状》:“无有捍蔽,一旦胡尘猝起,星飞云散,无有能自保者。”
云蒸龙变 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论》:“[魏豹、彭越]得摄尺寸之柄,其云蒸龙变,欲有所会其度,以故幽囚而不辞云。”
星罗云布 犹星罗棋布。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汉·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暮云春树 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流水行云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宋·洪咨夔《朝中措·寿章君举》:“流水行云才思,光风霁月精神。”
云悲海思 如云似海的愁思。 《梁书·豫章王综传》:“窥明镜,罢容色,云悲海思徒揜抑。”
霞思云想 绞尽脑汁,深沉地思索。 清·王晫《今世说·规箴》:“此事定须霞思云想,刻意经营,奈何颓唐落墨,便布人间?”
喷云吐雾 喷吐出云雾来。 安正福《敌后插刀》:“炕上还斜躺着几个,正在喷云吐雾抽大烟。”
云堦月地 指天上。亦指仙境。同“云阶月地”。
云尤雨殢 形容男女间情意缠绵。 明·单本《蕉帕记·覸婚》:“我鸟啼花落自支吾,他云尤雨殢相怜护。我凄凉无绪,他绸缪有余。”
干霄凌云 高高地耸起,直逼云霄。比喻前程远大,能够迅速成才。 宋·黄榦《勉斋文集·五·林子至子字序》:“勉乎哉!行将见子干霄凌云,而为栋梁之用。”
水流云散 比喻时过境迁,人各一方。 宋·陆游《临江仙·离梁州作》词:“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雨凑云集 比喻众多的人或事物聚集一处。 《宋书·袁淑传》:“汴泗秀士,星流电烛;徐阜严兵,雨凑云集。”
云雨巫山 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云龙风虎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响彻云际 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同“响彻云霄”。 明·袁宏道《吴游记·虎丘》:“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
纸落云烟 形容落笔轻捷,挥洒自如。 晋·潘岳《杨荆州诔》:“翰动若飞,纸落如云。”
杏雨梨云 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明·许自昌《水浒记·冥感》:“慕虹霓盟心,蹉跎杏雨梨云,致蜂蝶恋昏。”
春树暮云 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响彻云宵 彻:穿透;透过;云霄:高空。声音响得像穿透云层;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嘹亮高吭。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平地青云 平:平稳;青云:高空。比喻境遇突然变好,顺利无阻地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地位。 金·元好问《送端甫西行》:“渭城朝雨三年别,平地青云万里程。”
撩云拨雨 指人调弄风情。 明·徐复祚《投梭记·折齿》:“只亏你撩云拨雨不胡颜,我自有偷香手段,窃玉机关。”
雨迹云踪 比喻往事。 宋 柳永《雪梅香》:“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
巫云楚雨 犹巫山云雨。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地北天南蓬转,巫云楚雨丝牵。”
雨歇云收 比喻男女离散。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明知道雨歇云收,还指望待天长地久。”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止望待天长地久,谁承望雨歇云收。”
喷云泄雾 形容云霭缭绕山岳的景象。 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雨散云飞 比喻离散。 唐·白居易《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之二:“饮徒歌伴今何在,雨散云飞尽不回。”唐·司空图《游仙诗》之二:“刘郎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青云独步 比喻人的地位或学问无与伦比。 《白雪遗音·八角鼓·才郎夜读书》:“发悬梁,锥刺股;如囊萤,雪当烛。必不叫尔自辛苦。到后来,才得这万里鹏程,青云独步。”
云蒸霞蔚 蒸:上升;蔚:聚集。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岁聿云暮 指一年将尽。同“岁聿其莫”。 《魏书·乐志》:“既岁聿云暮,三朝无远,请共本曹尚书及郎中部率呈试。”
喷雨嘘云 形容浪花水气的飞溅散逸。 明·刘基《送陈庭学之成都卫照磨任》诗:“君不见岷山导戒南纪,喷雨嘘云九千里,瞿唐剑阁键重关,锦城花绕成都市。”
梳云掠月 指妇女梳妆。“云”指发髻之形,“月”喻妇女容貌。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枉蠹了他梳云掠月,枉羞了他惜玉怜香。”
云谲波诡 谲:诡:怪异,变化。好象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汉·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摧而成观。”
朝云暮雨 暮:傍晚。早上是云,晚上是雨。原指神女的早晚变化,旧时用以喻指男女的欢会。 >> 朝云暮雨的故事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愁云惨雾 形容暗淡无光的景象。多比喻令人忧愁苦闷的局面。 宋·释道源《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时有圆应长者,出众作礼问曰:‘云愁雾惨,大众呜呼,请师一言,未在告别。’”
云梦闲情 指男女欢会之事。 >> 云梦闲情的故事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
云开见天 乌云消散,重见天日。比喻社会由乱转治,由黑暗转向光明。 宋·邵雍《观盛化诗》:“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云烟过眼 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也指荣华富贵转眼已成过去。 宋·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琼岛春云 即琼华岛。明代北京八景之一。亦指北京十景之一。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积水潭》:“海子东浒有琼华岛,亦永乐间赐名。岛之阳为广寒殿,乔松古桧,烟云缭绕。京师八景有‘琼岛春云’,谓此。”明·王洪《北京八咏》有《琼岛春云》诗。明·李东阳《京都十景》诗之一有《琼岛春云》。
拿云捉月 形容才能本领非常高。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6回:“就说出拿云捉月的手段,便就三言两语耸动冯吉。”
雾暗云深 迷蒙渺远。比喻相距之遥远。 宋·冯取洽《摸鱼儿·玉林君为遗蜕山中桃花赋》词:“玄都观里应遗恨,一抹断烟残缕。愁望处。想雾暗云深,忘却来时路。”
云中白鹤 象云彩中的白鹤一般。比喻志行高洁的人。 《三国志·魏志·邴原传》裴松之注引《原别传》:“邴君所谓云中白鹤,非鹑鷃之网所能罗矣。”
闲云孤鹤 漂浮的云,孤飞的鹤。比喻无拘无束、来去自如的人。 宋·文莹《续湘山野录》:“州亦难添,诗亦不改,然闲云野鹤何天而不可飞邪?”
雨踪云迹 比喻男女情好的往事。 宋·曾觌《清商怨》词:“清宵寂,香闺隔。好梦难寻,雨踪云迹。忆忆忆。”
云情雨意 ①云和雨的状态。②指男女欢会之情。 宋·袁去华《浣溪沙》词:“一夕高唐梦里狂,云情雨意两茫茫。袖间依约去年香。”
诗云子曰 《诗经》所说和孔子所言。二者均为历代儒者遵奉的信条。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论或经典著作。 明·刘璋《凤凰池》第一回:“见那诗云子曰、者也之乎的人,他就摇首闭目,只与云锷颖臭味相投。”
风驰云卷 形容迅速席卷。 邹鲁《中国同盟会》:“西北则张乐行等风驰云卷,天下已非满洲所有,其督师大臣赛尚阿、和春一败涂地,事无可为。”
雨帘云栋 形容高敞华美的楼阁。 唐·王勃《滕王阁》诗:“昼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宋·杨无咎《青玉案》词:“傍湖开径,雨帘云栋,平地居仙子。”
甲第连云 甲第:原指封侯者的住宅,后泛指贵显的宅第。连云:形容高耸入云。形容宅第的高大。形容富豪显贵的住宅非常之多。 唐·崔颢《长安道》:“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
云飞烟灭 比喻消逝。 宋·辛弃疾《贺新郎·听琵琶》词:“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
青云直上 青云:指青天;直上:直线上升。指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 >> 青云直上的故事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
雾散云披 比喻变化之快。 汉·蔡邕《释诲》:“武夫奋略,战士讲锐,电骇风驰,雾散云披。”
雾兴云涌 见“雾起云涌”。比喻众多的事物迅速出现。 梁启超《翠报叙》:“军兴以后,齐州学者,渐知以识时务,知四国为学中第一义,于是报馆雾兴云涌。”
望断白云 形容想念父母。 《新唐书·狄仁杰传》:“亲在河阳,仁杰在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云合响应 犹言云集响应。 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是云合响应之势,而非可安坐而致也。”
云集景附 如云聚合,如影随形。比喻声势浩大,响应迅速。 汪东《正明夷〈法国革命史论〉》:“中国若革命必行蜂起之策,一省倡仪,各方响应,云集景附,势必大强于法。”
云扰幅裂 比喻社会动乱,四分五裂。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四》:“少陵意谓天宝离乱,四方云扰幅裂,人物岁岁俱灾。”
云迷雾锁 形容天气昏暗,气氛阴森。 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二折:“巴的到绿杨渡口,早则是云迷雾锁黄昏后。”
云泥殊路 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悬殊。 北魏·荀济《赠阴梁州》:“云泥已殊路。”
云过天空 比喻事情已经过去,一切恢复平静。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把一桩惊风骇浪的大案,办得来云过天空。”
云消雾散 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唐·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干戈所指,云消雾散。”
云开见日 拔开云雾,见到太阳。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 《后汉书·袁绍传》:“旷若开云见日,何喜如之。”
云净天空 比喻事情办得干净利落,不留痕迹。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一切了当,觉得这事作得来海枯石烂,云净天空,何等干净解脱,胸中十分的痛快。”
云兴霞蔚 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云飞雨散 比喻原先的事物不复存在。 隋·张公礼《龙藏寺碑》:“金编宝字,玉牒纶言,满封盈函,云飞雨散。”前蜀·贯休《行路难》诗之二:“云飞雨散今如此,绣闼雕甍作荒谷。”
握雾拏云 驾驭云雾。意谓善于掌握戎机。 元·无名氏《连环记》第一折:“这其间多亏了张子房说地谈天口,韩元帅握雾拏云手。”
裂石穿云 震开山石,透过云霄。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宋·陆游《黄鹤楼》:“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晋·陶潜《停云诗序》:“停云,思亲友也。”唐·杜甫《梦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拏云攫石 形容古树干高耸云霄、根盘曲石隙的雄姿。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厅前多古树,有拏云攫石之势。”
云屯飙散 聚集如云,分散如风。形容来往迅疾。 严复《原强》:“骑射驰骋,云屯飙散。”
游响停云 形容响亮的歌声,高入云霄,能使流云受阻而停下来。 >> 游响停云的故事 《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雨覆云翻 比喻变化无常。 明·陶宗仪《念奴娇·九日有感》词:“黄花白发,又匆匆佳节,感今怀昔。雨覆云翻无限态,故国寒烟榛棘。”
风轻云浄 见“ 風輕雲淡 ”。
风起云布 布:展开,铺开。大风起来,乌云密布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9卷:“众知妪即罗真人也,于是见处焚香以告焉,俄而,风起云布,微雨已至。”
云期雨信 指男女约定幽会的日期。 宋·欧阳修《品令》词:“懊恼人人薄幸。负云期雨信。”
云蒸雾集 如云雾之蒸腾会集。形容众多。 宋·李纲《用人才以激士风札子》:“天下之士,云蒸雾集,人材可谓众多矣。”宋·陈亮《论开诚之道》:“故天下雄伟英豪之士,声从响应,云蒸雾集。”
云锦天章 云锦:神话传说中织女用彩云织出的锦缎。天章:彩云组合成的花纹。比喻文章极为高雅、华美。 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诗:“手抉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云锦裳。”
激昂青云 奋发意气于青云之上,指痛痛快快地做一番事业。
云散风流 比喻事物四散消失。 清·龚萼《答姜云标》:“乃云散风流,各为饥寒所迫,敛眉就食,俯首觅衣。”
烟云过眼 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宋·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逸兴云飞 指超逸豪放的意兴勃发飞扬。 语出唐王勃《滕王阁序》:“遥襟俯畅,逸兴遄飞。”
云程万里 形容前程非常远大。 清·陈朗《雪月梅》第四回:“蒋士奇道:‘可喜!可喜!将来~,正未可量。’”
云树遥隔 指两地相隔遥远。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六回:“侄自与叔大人欢会,迄今二十余年矣。只以云树遥隔,山川相阻,未得再亲慈诲。”
冠盖如云 冠盖:指仁宦的冠服和车盖,用作官员代称。形容官吏到的很多。 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天机云锦 天机:天上的织机。云锦:丝织物名,锦丝瑰丽如云彩。天上织出的丝锦。比喻诗文华美精妙,浑成自然。 宋·张炎《词源·杂论》:“采唐诗融化如自己者,乃其所长,以白石骚雅句法润色之,真天机云锦也。”
风靡云涌 涌:水腾跃,涌现。大风刮起来,乌云涌上来。比喻新生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 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这种世界的社会力,在人间一有动荡,世界各处都有风靡云涌、山鸣谷应的样子。”
云舒霞卷 形容姿态万千,色彩斑斓。 宋·苏轼《芙蓉城》诗:“珠帘玉案翡翠屏,云舒霞卷千俜停。”
云窗月户 指华美幽静的居处。 宋·向子諲《清平乐·奉酬韩叔夏》词:“薄情风雨,断送花何许。一夜清香无觅处。却返云窗月户。”
观者云集 观看的人如行云那样密集。形容观看的人多。 《云笈七签》卷一一三引前蜀·杜光庭《墉城集仙录·王奉仙》:“自咸通迄光启四十年间,游淮浙之宛陵,所至之处,观者云集。”
九叠云屏 疊:重疊。屏:屏障。比喻瀑布高遠的氣勢。 李白 《廬山謠》:「 廬山秀出南斗旁, 屏風九疊雲錦張。」
云屯星聚 形容众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明·邵璨《香囊记·败兀》:“丘爷爷手下猛将如虎,战士如蜂,云屯星聚,布满四方津要去处。”
裁云翦水 裁行云,剪流水。比喻诗文构思精妙新巧。 明 屠隆 《綵毫记·夫妻玩赏》:“名擅雕龍,詩成倚馬,清思裁雲翦水。”
野鹤闲云 闲:无拘束。飘浮的云,野生的鹤。旧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六:“州亦难添,诗亦难改,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
瞻云陟屺 陟:升,登;屺:没有草木的山。望云登山。比喻非常思念亲人 《诗经·魏风·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云开雾释 指天气由阴暗转为明朗。常用以比喻怨愤、疑虑得以消除。 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千古名臣,每遭谗谤,而转瞬云开雾释,日光月华。”
大旱望云 比喻渴望解除困境,如久旱盼望下雨一样。 >> 大旱望云的故事 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落纸云烟 笔墨落到纸上如同云烟一样变幻多姿。形容书法或诗文高超玄妙,变化多姿。
拿云握雾 比喻待人处世会耍手段。 元·关汉卿《单鞭夺槊》第二折:“他有投明弃暗的心,拿云握雾的手。”

因篇幅关系,云成语只列出前 120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