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鱼的成语 - 共205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豕亥鱼鲁 | 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 《吕氏春秋·察传》载有“己亥”误作“三豕”的故事。晋葛洪《抱朴子·遐览》:“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 |
| 悬龟系鱼 | 指任高官显宦。 | 《新唐书·车服志》:“高宗给五品以上随身鱼袋……天授二年,改佩鱼为?。其后三品以上龟袋饰以金,四品以银,五品以铜。中宗初,罢龟袋,复给以鱼。” |
| 鱼目间珠 | 比喻以假乱真。 | 《参同契》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宋·司马光《稷下赋》:“珷玞乱玉,鱼目间珠,泥沙涨者其泉混,莨莠茂者其谷芜。” |
| 水清无鱼 | 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 《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
| 瞎子摸鱼 | 比喻做事盲目,缺乏调查研究。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 |
| 如鱼似水 | 比喻关系融洽、亲密。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卷:“那田氏比先前二妻,更有姿色。肌肤若冰雪,绰约似神仙。庄生不是好色之徒,却也十分相敬,真个如鱼似水。” |
| 为渊驱鱼 | 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现多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 《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
| 撒水拿鱼 | 抽干水捉鱼。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 |
| 葬身鱼腹 | 尸体为鱼所食。指淹死于水中。 | 战国·楚·屈原《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
| 鱼贯雁比 | 比喻连续而进,犹如鱼群相接,雁阵行进。 | 清·张岱《陶庵梦忆·扬州清明》:“余所见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差足比拟,然彼皆团簇一块,如画家横披,此独鱼贯雁比,舒长且三十里焉,则画家之手卷矣。” |
| 鱼生空釜 | 指贫穷得无粮可炊。 | 宋·陆游《独立》诗:“羊踏寒蔬新少梦,鱼生空釜久谙穷。” |
| 鱼烂而亡 | 鱼腐烂从内脏起。比喻国家因内部祸乱而灭亡。 | 《公羊传·僖公十九年》:“梁亡。此未有伐者。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 |
| 甑尘釜鱼 | 甑里积了灰尘,锅里生了蠹鱼。形容穷困断炊已久。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 >> 甑尘釜鱼的故事 | 《后汉书·范冉传》:“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荚芜。” |
| 鱼笺雁书 | 泛指书信。 | 明·史叔考《醉罗歌·题情》套曲:“泪痕一线罗裙绣裾,相思两字鱼笺雁书。” |
| 鱼书雁帛 | 泛指书信。 | 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则笺简二字中,便有无穷本义,鱼书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为乎?” |
| 曼衍鱼龙 | 曼衍:亦作“漫衍”、“曼延”,巨兽名,古代仿照它排演百戏节目。鱼龙:古代百戏节目。古代演出的杂戏名。比喻事物的离奇变幻。亦作“鱼龙曼衍”。 | |
| 射鱼指天 | 向天射鱼。比喻虽劳而必无所获。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知度》:“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出。舜禹犹若困,而况俗主乎?” |
| 宵鱼垂化 | 用来颂扬地方官善于教化。 >> 宵鱼垂化的故事 | 据《吕氏春秋·具备》载,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治亶父(今山东省单县),体圣人之化,三年,夜间捕鱼的人能将所得小鱼重归水中。 |
| 鱼肉乡里 | 鱼肉:比喻受宰割;乡里:老百姓。把地方上的老百姓当作鱼、肉一样任意宰割。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鱼肉百姓,以盈其欲。” |
| 鱼游釜内 | 鱼在锅里游。比喻处境十分危险,有行将灭亡之虞。 | 《魏书·中山王英传》:“缘江焚毁,靡使所遗。建业穷蹙,鱼游釜内。” |
| 鱼目混珍 | 比喻以假乱真。 | 《参同契》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唐·李白《鸣皋歌送岑徵君》:“蝘蜓嘲龙,鱼目混珍。” |
| 鱼游沸鼎 | 鱼在锅里游。比喻处境十分危险,有行将灭亡之虞。 | 唐·李商隐《行次昭应县道上》诗:“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 |
| 信及豚鱼 | 及:达到;豚:小猪。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 《易·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
| 鱼目混珠 | 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 鱼目混珠的故事 | 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
| 鱼贯雁行 | 比喻连续而进,犹如鱼群相接,雁阵行进。 | 清·马建忠《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所隶之舰即可成队合操,水师之鱼贯雁行,即陆军之步伐止齐。” |
| 鱼瞵鹗睨 | 像鱼和鹗那样瞪眼注视。比喻瞠目而视。 |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盖士大夫沉浮里閈,其制行稍岸异者,未有不使流俗人鱼瞵鹗睨者也。” |
| 鱼跃鸢飞 | 指万物各得其所。 | 《诗·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
| 似水如鱼 | 像鱼和水一样不能离开。形容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多指男女情人。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若不是大恩人拔刀相助,怎能勾好夫妻似水如鱼。”明·张凤翼《红拂记·传奇大意》:“李靖人豪,张姬女侠,相逢似水如鱼。” |
| 吞舟之鱼 | 能吞舟的大鱼。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 《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
| 鱼大水小 | 比喻生产不够消费。也比喻机构臃肿,行动不灵。 | 毛泽东《的序言和跋》:“假若我们缩小自己的机构,使兵精政简,我们的战争机构虽然小了,仍然是有力量的;而因克服了鱼大水小的矛盾……” |
| 牛蹄之鱼 | 牛蹄印坑里的鱼。比喻死期迫近。同“牛蹄中鱼”。 | 《孔丛子·连丛子下》:“且今已乏矣,而方须租人,是犹古人欲决江海以救牛蹄之鱼之类也。” |
| 土崩鱼烂 | 鱼烂:鱼腐烂从内脏起。比喻国家内部发生动乱。 | 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若乃距阳平,据石门,摅八陈之列,骋奔牛之权,焉有土崩鱼烂哉。” |
| 鱼沉雁落 | 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鱼沉雁落的故事 |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
| 缘木求鱼 | 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 缘木求鱼的故事 |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 鱼县鸟窜 | 鱼被钓,鸟逃窜。比喻或受制于人,或飘泊流离,处境十分险困。县,通“悬”。 | |
| 雁逝鱼沉 | 比喻彼此音讯断绝。亦作“雁断鱼沉”。 | 《旧五代史·唐书·李袭吉传》:“山高水阔,难追二国之欢;雁逝鱼沉,久绝八行之赐。” |
| 混水捞鱼 | 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利益。同“混水摸鱼”。 | 《中国歌谣资料·口吃中国饭》:“何应钦,骨头轻,混水捞鱼鬼门经,口吃中国饭,心向大‘皇军’。” |
| 冻浦鱼惊 | 指晋王祥卧冰求鲤事。后为孝亲之典。 >> 冻浦鱼惊的故事 | 《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
| 鱼烂河决 | 鱼肉腐烂,黄河溃决。比喻因自身原因溃败灭亡而不可挽救。 | 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论》附录汉班固曰:“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 |
| 鱼水相欢 | 形容夫妇关系和好谐调如鱼水。 | 明·沈仕《新水令·闺情》套曲:“着甚来由,晓夜无休,又不是鱼水相欢,胶漆相投。” |
| 鱼与熊掌 | 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 | 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 鱼鲁帝虎 | 指将鱼误写作鲁,帝误写作虎。泛指文字错讹。 | 清·金桌《〈南海百咏〉跋》:“余家向有钞本,承讹踵谬,不无鱼鲁帝虎之失,恨不能一一订正之。” |
| 鸟惊鱼散 | 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同“鸟散鱼溃”。 | 《旧唐书·契宓何力传》:“贼非有城郭,逐水草以为生,若不袭其不虞,便恐鸟惊鱼散。” |
| 雁素鱼笺 | 指书信。 | 明·邵璨《香囊记·途叙》:“雁素鱼笺,离愁满怀谁与传。” |
| 以鱼驱蝇 | 鱼腥能招来苍蝇,用鱼驱赶苍蝇,苍蝇更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南朝·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下》:“以鱼驱蝇,蝇愈至。” |
| 鱼龙曼羡 | 比喻世事变幻。 | 清·龚自珍《小游仙词》之六:“顽仙一觉浑瞒过,不在鱼龙曼羡中。” |
| 指天射鱼 | 向着天空去射河里的鱼。比喻办事一定落空。 | 汉·刘向《说苑·尊贤》:“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 |
| 鸟焚鱼烂 | 指因内乱而覆亡。 | 《易·旅》:“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公羊传·僖公十九年》:“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 |
| 鱼游釜中 | 釜:锅。鱼在锅里游。比喻处境危险,快要灭亡。 >> 鱼游釜中的故事 | 《后汉书·张纲传》:“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
| 察见渊鱼 | 渊:深潭。能看清深水中的鱼。比喻为人过于精明。 | 《史记·吴王濞列传》:“且夫‘察见渊鱼,不祥’。” |
| 鱼肠雁足 | 泛指书信。 | 唐·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 |
| 虫鱼之学 | 指繁琐的考据订正。 | 唐·韩愈《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诗:“《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 |
| 渊鱼丛雀 | 把鱼赶进深潭,把雀赶到丛林。原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百姓逃往别国。现也比喻把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方去。 | 《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
| 弃其馀鱼 | 比喻节欲知足。 | 《淮南子·齐俗训》载:惠施为梁相,从车百乘,犹嫌不足。庄子泽边见之,弃其馀鱼,以示讽诫。 |
| 鸿断鱼沈 | 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宋 张孝祥 《浪淘沙》词:“清興滿山陰,鴻斷魚沈,一書何啻值千金。”参见“ 鴻鱗 ”。 | |
| 枯鱼涸辙 | 枯鱼:干鱼;涸辙:干的车辙沟。比喻陷入困境。 >> 枯鱼涸辙的故事 | 《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
| 鱼质龙文 | 鱼的实质,龙的外表。谓虚有其表。 | 晋·葛洪《抱朴子·吴失》:“鱼质龙文,似是而非,遭水而喜,见懒即悲。” |
| 雁去鱼来 | 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 元·汤式《湘妃引·有所赠》曲:“莺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鱼来传恨词。” |
| 羊续悬鱼 | 羊续,汉时官吏。羊续把生鱼悬于庭。形容为官清廉,拒受贿赂。 >> 羊续悬鱼的故事 | 续为南阳太守……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所悬者,以杜其意。 《后汉书·羊续传》 |
| 鱼封雁帖 | 泛指书信。 | 《吴骚·步步娇·闺怨》:“湘江竭,燕山截,断鱼封雁帖。”《南宫词纪·绛都春·四时怨别》:“伤秋宋玉悲何切,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封雁帖。” |
| 鱼龙混杂 |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 鱼龙混杂的故事 | 唐·张志和《和渔夫词》十三:“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 |
| 鱼溃鸟离 | 指像鱼腐烂鸟溃散。比喻迅即崩溃,完全失败。 | 《周书·武帝纪下》:“王威既振,鱼溃鸟离,破竹更难,见瓴非易。”后蜀·何光远《鉴诫录·知机对》:“一击而鱼溃鸟离,四合而豕分蛇断。” |
| 鱼沉雁渺 |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谡如蒿目时艰,空自拊髀,兼之宝山僻在海隅,文报不通,迢递并云,鱼沉雁渺,十分懊恼。” |
| 鱼龙变化 | 指鱼变化为龙。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 | 宋·刘克庄《水龙吟》词:“任蛙蟆胜负,鱼龙变化,侬方在、华胥国。” |
| 鱼帛狐篝 | 指借助鬼神制造舆论,以便起事。 >> 鱼帛狐篝的故事 |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
| 瓦影龟鱼 | 瓦影:屋瓦的倒影。比喻挑别人的毛病 | 唐·韩愈《新亭》诗:“湖上新亭好,公来日出初。水文浮枕覃,瓦影荫龟鱼。” |
| 鱼水情深 | 像鱼和水那样亲密无间的深厚感情 | |
| 缘木希鱼 | 缘:顺着;木:树;希:希求。沿着树干爬上树去捉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劳而无功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举传》:“陛下所行,但务其华,不寻其实,犹缘木希鱼,却行求前。” |
| 如鱼得水 | 好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 如鱼得水的故事 |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 雀马鱼龙 | 泛指珍禽异兽。 | 语出《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
| 涸辙之鱼 | 涸:水涸,干涸;辙:车轮的痕迹。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 涸辙之鱼的故事 | 惊心草木皆兵,举目椿萱何在,累累如丧家之犬,圉圉似涸辙之鱼。 明·无名氏《四贤记·告贷》 |
| 鱼沉鴈杳 | 见“ 魚沉雁杳 ”。 | |
| 雁断鱼沈 | 见“ 雁逝魚沉 ”。 | |
| 鱼水深情 | 象鱼儿离不开水那样,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 明·赵弼《蓬莱先生传》:“鱼水之情,极其娱乐。” |
| 鱼沉鴈渺 | 见“ 魚沉雁渺 ”。 | |
| 弃其余鱼 | 《淮南子·齐俗训》载: 惠施 为 梁 相,从车百乘,犹嫌不足。 庄子 泽边见之,弃其馀鱼,以示讽诫。后因以“棄其餘魚”比喻节欲知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阮嗣宗 沈酒荒迷,乖‘畏途相誡’之譬也; 謝幼輿 贜賄黜削,違‘棄其餘魚’之旨也。” | |
| 临河欲鱼 | 临:面对;欲:想要。比喻空有愿望,而无实际行动,仍不能如愿以偿 | 《文子·上德》:“临河欲鱼,不若归而织网。” |
| 鱼书鴈帛 | 见“ 魚書雁帖 ”。 | |
| 鱼沉鴈落 | 典出《庄子·齐物论》:“ 毛嫱 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后以“魚沉鴈落”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元 施惠 《幽闺记·少不知愁》:“芳容魚沉鴈落,美貌月閉花羞,肌骨天然自好,不搽脂粉風流。” 明 汤显祖 《邯郸记·东巡》:“説甚麽如花殿脚多奇妙,那《菱歌》起處,却也魚沉鴈落。” | |
| 太公钓鱼 | 姜太公用直钩不挂鱼饵垂钓,愿意上钩的鱼,就自己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别人设下的圈套。 >> 太公钓鱼的故事 |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
| 漏网游鱼 | 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或敌人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4回:“李靖望前飞走,真似失林飞鸟,漏网游鱼,莫知东南西北。” |
| 鱼水之情 | 像鱼和水那样亲密无间的深厚感情 | 明·赵弼《蓬莱先生传》:“鱼水之情,极其娱乐。” |
| 鱼书鴈信 | 见“ 魚書雁帖 ”。 | |
| 落雁沉鱼 | 雁见了飞落地面,鱼见了潜入水底。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 先秦·庄周《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
| 鱼游燋釜 | 比喻处境危险,快要灭亡。燋,同“灼”,火烧。同“鱼游釜中”。 | |
| 濠梁观鱼 | 濠:水名;梁:桥梁。在濠水的桥梁上观鱼。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 >> 濠梁观鱼的故事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 |
| 史鱼秉直 | 史鱼:名鲉,字子鱼,春秋卫国大夫,以直谏著名;直:正直。史鱼秉性正直。形容人刚正不阿 | 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
| 史鱼历节 | 史鱼:名鲉,字子鱼,春秋卫国大夫,以直谏著名;历:历尽;节:节操。史鱼历尽节操。形容坚持操守,忠贞不渝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3回:“史鱼历节,殆无以过也。” |
| 池鱼遭殃 | 比喻因牵连而遭到的祸害 | 清·孙雨林《皖江血》上卷:“党祸起中江,正士寒心,连袂长往,俺事外人也池鱼遭殃。” |
| 鱼肉百姓 | 鱼肉:指受宰割者。后比喻用暴力欺凌,任意残害无辜的人们。 | 《后汉书·仲长统传》:“于是骄逸自恣,志意无厌,鱼肉百姓,以盈其欲。” |
| 纵壑之鱼 | 纵:任意地。壑:深沟。自由地在大壑间游泳的鱼。比喻自得其乐 |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千载一会,论说无疑,翼乎如鸿毛遇顺风,沛乎若巨鱼纵大壑。” |
| 鱼封鴈帖 | 见“ 魚封雁帖 ”。 | |
| 穷池之鱼 | 穷池:无水的池子。干涸池中的鱼。比喻处境艰难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三回:“何乃进不偶用,退不获安,呼吸若穷池之鱼,行止比失林之鸟,忧伤之心,不能亡已!” |
| 鸿离鱼网 | 鸿:鸿雁;离:通“罹”,遭受。张网捕鱼,捉到的是鸿雁。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或无端受害 | 清·黄遵宪《已亥杂诗》:“鸿离鱼网惊相避,无信凭谁寄与渠。” |
| 狐鸣鱼出 | 鸣:叫。指动员众人起事。 >> 狐鸣鱼出的故事 |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曰:‘大楚兴,陈胜王。’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
| 沈鱼落雁 | 亦作“沉魚落雁”。《庄子·齐物论》:“ 毛嬙 、 麗姬 ,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本谓人之所美而鱼鸟避之。后世用“沈魚落雁”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宋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第二出:“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不隄防沉魚落雁鳥驚諠,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儒林外史》第十回:“ 蘧公孫 舉眼細看,真有沈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 |
| 水大鱼多 | 水面宽广,鱼就很多。比喻事物环境宽松就能丰盛 | 汉·王充《论衡·自纪篇》:“夫形大,衣不得褊。事众文饶,水大鱼多。” |
| 老鱼跳波 | 鱼随着乐声跳跃。比喻音律精妙绝伦 |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梦入神仙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
| 贯鱼成次 | 贯鱼:穿成一串的鱼,比喻众多而有秩序;序:次序。形容有次序,不紊乱 | 《晋书·刘毅传》:“本立格之体,将谓人伦有序,若贯鱼成次也。” |
| 鱼贯而进 | 贯:连贯。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
| 幕燕釜鱼 | 比喻处境极危,即将覆灭。同“幕燕鼎鱼”。 | 《时敏报·美人禁工新约平议》:“前程正未可量,又何事依人苟安,为幕燕釜鱼之计也乎?” |
| 鱼贯而前 | 贯:连贯。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 | 《宋史·折德庡传附继闵》:“贼缘崖腹微径鱼贯而前,城中矢石乱下。” |
| 幕燕鼎鱼 | 比喻处境极危,即将覆灭。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
| 如鱼离水 | 离开适当的地位或赖以生存的环境 | |
| 涸辙穷鱼 | 涸:水涸,干涸;辙:车轮的痕迹。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 明·张凤翼《红拂记·天开良佐》:“失林飞鸟无投处,涸辙穷鱼转困苦。” |
| 鸢飞鱼跃 | 鸢:老鹰。鹰在天空飞翔,鱼在水中腾跃。形容万物各得其所。 | 《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
| 犹鱼得水 | 犹:如同。如同鱼得到水。比喻得到投合自己心意的人或环境 | 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先主志》:“与亮情好日密,自以为犹鱼得水也。” |
| 鱼烂瓦解 | 犹言鱼烂土崩。 | 宋·叶適《朝请大夫陈公墓志铭》:“余又告以鱼烂瓦解,其实未见,今外弱而形饥,非也。” |
| 情同鱼水 | 情谊像鱼离不开水。形容彼此深情相依,不可分离 | 宋·无名氏《异闻总录·房州理男》:“郎君幽婚,情同鱼水。岂不念父母追悼乎?” |
| 知鱼之乐 | 乐:欢乐。比喻善于体会物情 | 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庄子曰:‘盆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 贯鱼成宠 | 贯鱼:穿成一串的鱼;宠:宠幸。指宫中的女官依次受到宠爱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一时龚、孔二贵嫔,王、李二美人,张、薛二淑媛,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并得贯鱼成宠。” |
| 鲂鱼頳尾 | 《诗·周南·汝坟》:“魴魚頳尾,王室如燬。” 毛 传:“頳,赤也;魚勞則尾赤。” 朱熹 集传:“魴尾本白而今赤,則勞甚矣。”后因以形容人困苦劳累,负担过重。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既而魴魚頳尾,四郊多壘。” | |
| 游鱼出听 | 水里的鱼游到水面上来听音乐。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 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游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
| 云龙鱼水 | 如同云与龙,鱼与水一样。比喻君臣相得 |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14卷:“宣宗幸万寿山、玉澜堂,锡宴十五老臣……云龙鱼水,夫岂偶然。” |
| 鱼贯而出 | 像游鱼那样连贯着出现。 |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回:“三人急不暇择,从窦中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 |
| 食鱼遇鲭 | 比喻调换口味,使不单调。鲭,鱼肉合烧的美味。 | 唐·皮日休《序》:“亦由食鱼遇鲭,持内偶僎。” |
| 鱼惊鸟溃 | 像鱼腐烂鸟溃散。比喻迅速崩溃,完全失败 | 《隋书·杨玄感传论》:“民力凋尽,徭戍无期,率土之心,鱼惊鸟溃。” |
| 亥豕鲁鱼 | 把“亥”字错成“豕”字,把“鲁”字错成“鱼”字。指传写或刻印中的文字错误 | 宋·文天祥《谢何枢密梦然启》:“其如亥豕鲁鱼之谬,深有惭于负乘,敢自己于循墙。” |
| 鱼传尺素 |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 鱼传尺素的故事 |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 鱼水和谐 | 形容夫妇关系和好谐调如鱼水。 | 元·王子一《误人桃源》第四折:“今日也鱼水和谐,燕莺成对,琴瑟相调。” |
因篇幅关系,鱼成语只列出前 120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