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叶的成语 - 共84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添枝接叶 比喻接连不断地附加。 宋·朱熹《答黄子耕》:“今人生出重重障碍,添枝接叶,无有了期。”
玉叶金枝 封建时代称皇家后裔。 唐·王建《宫中调笑》词:“胡蝶、胡蝶,飞上金枝玉叶。”
冶叶倡条 倡:通‘娼’;冶:妖艳。原形容杨柳的枝叶婀娜多姿,后比喻任人玩赏攀折的花草枝叶,借指妓女。 唐·李商隐《燕春台》诗:“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
西风落叶 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 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条修叶贯 枝长叶连。比喻有条理、有系统。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下至介鳞,上及毛羽,条修叶贯,万物百族,由本至末,莫不有序。”
叶落归根 树叶从树根生发出来,凋落后最终还是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本乡。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抱枝拾叶 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奚事抱枝拾叶,徒金铁国会立宪之云乎?”
粗枝大叶 绘画,画树木粗枝大叶,不用工笔。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 《朱子语类》卷七八:“《书序》恐不是孔安国做,汉文粗枝大叶,今《书序》细腻,只似六朝时文字。”
有枝添叶 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 老舍《四世同堂》:“桐芳回到家中,把这些话有枝添叶的告诉高第,而被招弟偷偷听了去。”
枝附叶连 比喻上下关系紧密。同“枝附叶著”。 《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姜维]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裴松之注引晋·常璩《华阳国志》:“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
梵册贝叶 指佛经,佛经原本多用梵文写在贝多罗树叶上。 清·龚自珍《正魏译》:“梵册贝叶,以意增损,以意排比,以意合之分之,译者从而受之。”
枝对叶比 枝叶相对并列。比喻骈体文对偶句式。 唐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及其大坏也,俪偶章句,使枝对叶比,以八病四声为梏拳,拳拳守之,如奉法令。”
青枝绿叶 ①青绿色的枝叶。多指生长茂盛的树木。②比喻年轻。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他把我的杨柳枝拔了去,放在炼丹炉里,炙得焦干,送来还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昼夜,复得青枝绿叶,与旧相同。”
移根换叶 比喻彻底变换处境。 宋·苏轼《意难忘·妓馆》词:“怎禁得栖惶。待与伊移根换叶,试又何妨。”
条入叶贯 比喻深入精微,融会贯通。 汉·王充《论衡·薄葬》:“通人知士,虽博览古今,窥涉百家,条入叶贯,不知审知。”
添枝增叶 比喻接连不断地附加。同“添枝接叶”。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第三章第六节:“当时五言诗正是一个新体,有文人便用之来添枝增叶的改写了一遍。”
胡枝扯叶 指东拉西扯,不着边际。 《金瓶梅词话》第三七回:“瓶儿道:‘你这老货偏有这些胡枝扯叶的。你明日不来,我和你答话。’”
一叶障目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 一叶障目的故事 毛泽东《论持久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秋风落叶 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宋·洪迈《夷坚志·齐先生》:“人言秋风落叶,此真是也。”
倡条冶叶 倡:通‘娼’;冶:妖艳。原形容杨柳的枝叶婀娜多姿。后比喻任人玩赏攀折的花草枝叶。借指妓女。 唐·李商隐《燕春台》诗:“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宋·欧阳修《玉楼春·二五》词:“冶叶倡条姿留连,飘荡轻于花上絮。”
叶公好龙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 叶公好龙的故事 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杨穿三叶 原指射技高超。也比喻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 《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枝分叶散 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广。同“枝布叶分”。 唐杨炯《为薛令祭刘少监文》:“惟此陶唐,有此冀方。上天祚汉,人神攸赞。开国承家,枝分叶散。三貂赫赫于台省,驷马谖谖于里閈。”
绿叶成荫 比喻绿叶繁茂覆盖成荫。同“绿叶成阴”。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 杜牧》:“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如振落叶 形容轻而易举。 明·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枝繁叶茂 枝叶繁密茂盛。 明·孙柚《琴心记》:“愿人间天上共效绸缪,贺郎君玉润水清,祝小姐枝繁叶茂。”
连枝带叶 同根所生的枝叶。常比喻兄弟之间的密切关系。 明·无名氏《龙门隐秀》第三折:“谁想俺嫂狠兄毒心意歹,全不想共根同蒂,连枝带叶,把我似乞儿般抢出门来。”
麤枝大叶 谓文字或话语简略概括。
一叶扁舟 扁舟:小船。像一片树叶那样的小船。形容船小而轻 宋·苏轼《前赤壁赋》:“驾一叶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粗株大叶 粗:粗疏,粗略。原比喻简略或概括。现比喻工作粗糙,做事不认真细致 明·文征明《题沈石田临王叔明小景》:“小景至四十外始拓为大幅,粗株大叶,草草而成。”
枝附叶从 枝叶附从于树干。比喻依附的部属。 《文选·陈琳》:“丞相(指曹操)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必当枭夷,至于枝附叶从,皆非诏书所特禽疾。”
虫叶成字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昭帝 時, 上林苑 中大柳樹斷仆地,一朝起立,生枝葉,有蟲食其葉,成文字,曰‘公孫病已立’。” 病已 , 汉宣帝 名。后以“蟲葉成字”指称谶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於是伎數之士,附以詭術,或説陰陽,或序災異,若鳥鳴似語,蟲葉成字,篇條滋蔓,必假 孔氏 。”
枝附叶着 比喻上下关系紧密。亦作“枝附叶连”。 《文选·班固〈答宾戏〉》:“方今大汉洒埽群秽,夷险芟荒……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沐浴玄德,禀仰太和,枝附叶着。”
寻枝摘叶 比喻追求事物次要的、非根本的东西。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
緑叶成阴 1.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杜牧》:“ 牧 佐 宣城 幕,遊 湖州 ,刺史 崔君 張水戲,使州人畢觀,令 牧 閒行,閲奇麗,得垂髫者十餘歲。後十四年, 牧 刺 湖州 ,其人已嫁生子矣,乃悵而爲詩曰:‘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緑葉成陰子滿枝。’”后以“緑葉成陰”比喻女子青春已逝,以“子滿枝”比喻儿女成行。2.谓绿叶繁茂覆盖成荫。 宋 苏轼 《寒食与器之游南塔寺寂照堂》诗:“紅英掃地風驚曉,緑葉成陰雨洗春。” 宋 刘克庄 《摸鱼儿·海棠》词:“年光去迅。漫緑葉成陰,青苔滿地,做得異時
秋风扫叶 比喻威力大、气势猛。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九卷:“[程万里]每日间见元兵所过,残灭如秋风扫叶,心中暗暗悲痛,正是: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枝叶扶疏 ①形容枝叶繁茂四布,高下疏密有致。②比喻分析事理详明缜密。③比喻兴旺发展。 《后汉书·延笃传》:“草木之生,始于萌芽,终于弥蔓,枝叶扶疏,荣华纷缛,末虽繁蔚,致诸根也。”
御沟流叶 御沟:皇城外的护城河。皇城外的护城河水中漂流的红叶。指皇宫中盼望外嫁的宫女 元·无名氏《四喜记·琼英闺闷》:“黄花初绽,碧梧渐凋,御沟流叶空来到,最难熬。”
词无枝叶 词:言词,词句。形容文字简炼,无枝蔓之辞。 唐·白居易《有唐善人墓碑》:“前后著文凡一百五十二首,皆理义撮要,词无枝叶。”
支叶扶疏 形容树木长势良好,颇为繁盛。也形容家族繁盛,子孙满堂,还可形容文章内容充实 东汉·班固《汉书·武五子传》:“高皇帝,览踪迹,观得失,见秦建本非是,故改其路,规土连城,布王子孙,是以支叶扶疏,异姓不得间也。”
熊罴叶梦 熊罴:猛兽;叶:通“协”;叶梦:符合梦中所见。祝贺人生子 《诗经·小雅·斯干》:“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叶散冰离 离:离散。树叶飘散,冰雪消融。比喻原先聚于一处的人或物分散消失 《宋书·刘穆之王弘传论》:“而祖宗之遗典,群公之旧章,莫不叶散冰离,扫地尽矣。”
青枝緑叶 1.青绿色的枝叶。多指生长茂盛的树木。《西游记》第二六回:“他把我的楊柳枝拔去了,放在煉丹爐裏,炙得焦乾,送來還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晝夜,復得青枝緑葉,與舊相同。” 管桦 《白马山》:“从青枝緑叶的丛林中,传出百灵子的叫声。” 张振金 《五峰如指翠相连》:“阳光透过树冠,投下浓重的绿影,在青枝绿叶间,辉映得更绿更翠。”2.比喻年轻。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九:“ 老孙头 说:‘老了呀,老弟,要是在你这样青枝绿叶的年纪,别说这五十个胡子,就是五百,五千,也挡得住。’”
言无枝叶 枝叶:比喻琐细的言辞。形容言词文字简洁,没有枝蔓的言词 《宋史·李沆传》:“内行修谨,言无枝叶。”
叶落归秋 树叶在秋天飘落。比喻事物有一定归宿 元·贯云石《斗鹌鹑·佳偶》曲:“美眷爱,俏伴侣。叶落归秋,花生满路。”
辞有枝叶 枝叶:比喻琐细的言辞,形容言辞虚美琐细 西汉·戴圣《礼记·表记》:“辞有枝叶。”孔颖达疏:“但言辞虚美,如树干之外而更有枝叶也。”
枝叶旁牒 牒:记载宗族的谱牌。比喻旁系亲属 清·孔尚任《桃花扇·阻奸》:“为何明弃储君,翻寻枝叶旁牒。”
拈花摘叶 拈:用指取物;花:女子。比喻男性玩弄女性,嫖妓等 明·朱权《卓文君》第二折:“倚翠偎红,拈花摘叶。”
红叶之题 红叶上题的诗。比喻姻缘巧合或天赐良缘。 >> 红叶之题的故事 毕竟是百年姻眷了,数当明白。相会有日,君不见红叶之题乎? 明·张景《飞丸记·旅邸揣摩》
玉枝金叶 玉的枝干,金的叶子。比喻皇亲国戚以及出身高贵的人 明·无名氏《霞笺记·父子伤情》:“别选个侯门贵戚,玉枝金叶。”
穷根寻叶 穷:尽。指弄清来龙去脉或事情的真相 唐·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追逮证验,穷根寻叶,狼虎满路,狴牢塞路。”
破桐之叶 比喻已分不可复合的事物。 《新唐书·李泌传》:“时李怀光叛,岁又蝗旱,议者欲赦怀光。帝博问群臣,泌破一桐叶附使以进,曰:‘陛下与怀光,君臣之分不可复合,如此叶矣。’由是不赦。”
狂花病叶 狂花:醉酒喧哗;病叶:醉酒闭目入睡。比喻醉酒的人 唐·黄甫松《醉乡日月》:“饮流谓睚眦者为狂花,且睡者为病叶。”
根壮叶茂 树的根部壮大粗实,枝叶就繁茂旺盛。比喻根基坚牢,发展前景就不可限量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6卷:“但能养精神,调元气,吞津液,液精内固,乃生荣华,喻树根壮叶茂,开花结实,胞孕佳味,异殊常品。”
同心叶力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同“同心协力”。 宋·欧阳修《论乞主张范仲淹富弼等行事札子》:“臣闻自古帝王致治,须待同心叶力之人。”
玉叶金柯 柯:树枝。玉的叶子,金的枝干。比喻皇亲国戚以及出身高贵的人 唐·张景毓《大唐朝散大夫行润州句容县令岑君德政碑》:“主簿崔子诠,相门卿族,玉叶金柯,光彩可以射人。”
欢苗爱叶 欢:欢喜。指欢乐恩爱的感情 清·洪昇《长生殿·补恨》:“单则为一点情根,种出那欢苗爱叶。”
千枝万叶 树的枝叶很多。形容关系错综复杂 西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辟若伐树而引其本,千枝万叶,则莫得弗从也。”
杏花菖叶 菖:菖蒲。杏花开,菖蒲长叶。比喻不违农时,及时耕作,就会获得丰收 南朝·齐·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将使杏花菖叶,耕获不愆。”
支叶硕茂 树的枝叶硕大茂密,比喻子孙繁盛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侯王之祉祚,及宗子公族蕃滋,支叶硕茂。”
叶落知秋 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叶落知秋,举一明三。”《续灯传录》:“弦动别曲,叶落知秋。”
疾风扫秋叶 比喻力量强大、行动迅速,象暴风扫除落叶一样。 >> 疾风扫秋叶的故事 《资治通鉴·晋记·孝武帝太元七年》:“以吾出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枝附叶著 比喻上下关系紧密。亦作“枝附叶连”。 《文选·班固〈答宾戏〉》:“方今大汉洒埽群秽,夷险芟荒……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沐浴玄德,禀仰太和,枝附叶著。”
疾风扫落叶 疾:猛烈。比喻力量强大、行动迅速,象暴风扫除落叶一样。 >> 疾风扫落叶的故事 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三国志·魏志·辛毗传》
一叶蔽目 蔽:遮挡;泰山:山名。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鹗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一叶落知天下秋 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叶障目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故事 《鹗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梧桐一叶落 梧桐落叶最早,故以之表示秋天来临。后亦以比喻事物衰落的征兆。
秋风扫落叶 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 秋风扫落叶的故事 《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有枝有叶 形容真切详尽。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防御惊得呆了道:‘庆娘见在房中床上卧病,郎君不信可以去看得的。如何说得如此有枝有叶?又且这钗如何得出世?真是蹊跷的事。’”
叶瘦花残 比喻女人的衰老。 明·王玉峰《焚香记·构祸》:“趁你青春年少,正好做人,只怕后来叶瘦花残,悔之晚矣。”
落叶知秋 指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已经是秋天快到了。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叶落知秋,举一明三。”《续灯传录》:“弦动别曲,叶落知秋。”
冰销叶散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隋书·越王侗传》:“若王师一临,旧章暂睹,自应解甲倒戈,冰销叶散。”
金枝玉叶 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多指皇族子孙。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唐·王建《宫中调笑》词:“胡蝶、胡蝶,飞上金枝玉叶。”
绿叶成阴 指女子出嫁生了子女。 >> 绿叶成阴的故事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杜牧》:“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红叶题诗 唐代宫女良缘巧合的故事。比喻姻缘的巧合。 >> 红叶题诗的故事 宋·刘斧《青琐高议·流红记》
改柯易叶 指枝叶凋败。比喻人品蜕变。 《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根深叶茂 茂:繁茂。根扎得深,叶子就茂盛。比喻基础牢固,就会兴旺发展。 汉·刘安《屏风赋》:“维兹屏风,出自幽谷,根深枝茂,号为乔木。”
落叶归根 飘落的枯叶,掉在树木根部。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两叶掩目 如同两片树叶遮住了眼睛。比喻受到蒙蔽而对事物分辨不清楚。 北齐·刘昼《刘子新论·专学》:“夫两叶掩目,则冥然无睹;双珠填耳,必寂然无闻。”
吹叶嚼蕊 指吹奏、歌唱。 唐·李商隐《柳枝》诗序:“柳枝,洛中里娘也……吹叶嚼蕊,调丝擫管,作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
枯枝败叶 败:衰败。干枯的树枝,衰败的花叶。形容荒凉、破坏的样子。 清·孔尚任《桃花扇·余韵》:“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
连枝分叶 同根所生的枝叶。常喻兄弟之间的密切关系。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朕之于卿,兄弟非远,连枝分叶,兴灭相依。”
重熙累叶 形容累世圣明有德,天下升平昌盛。同“重熙累洽”。 《旧唐书·音乐志四》:“三光再朗,庶绩其凝。重熙累叶,景命是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