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燕的成语 - 共86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燕骏千金 后以之为招纳贤士之典。 >> 燕骏千金的故事 战国时,燕昭王即位后急于招揽人才。郭隗以马为喻,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卖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劝说燕昭王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将闻风而至。见《战国策·燕策一》。
燕舞莺歌 燕子在飞舞,黄莺在鸣叫。形容春光明媚。同“燕舞莺啼”。 宋·朱淑真《春日行》:“燕舞莺歌昼晷永,帘幕无人门宇静。”
燕妒莺惭 形容女子貌美,燕见之生妒,莺对之自惭。 《红楼梦》第二七回:“满园里秀带飘飘摇,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歌莺舞燕 歌声宛转如黄莺,舞姿轻盈如飞燕。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势大好。 宋·苏轼《锦被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莺声燕语 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元·关汉卿《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
燕瘦环肥 形容女子体态不同,各有各好看的地方。 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五雀六燕 比喻双方轻重相差不多。 《九章算术·方程》:“今有五雀六燕,集称之衡,雀俱重,燕俱轻, 一雀一燕交而处,衡适平。”
莺啼燕语 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唐·皇甫冉《春思》诗:“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玉燕投怀 后作贺人生子的颂语。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玉燕投怀》:“张说母梦有一玉燕自东南飞来,投入怀中,而有孕生说,果为宰相,其至贵之祥也。”
燕处焚巢 燕子处在焚烧着的窝里。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鱼游釜底,燕处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频于外殆,我同胞其何以异是耶?”
燕巢于幕 燕子把窝做在帐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
燕市悲歌 以之表现朋友间的情谊以及惜别的情怀。 >> 燕市悲歌的故事 《史记·刺客列传》:“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燕颔书生 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同“燕颔儒生”。
燕巢幙上 燕子把窝做在帐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同“燕巢于幕”。幙,同“幕”。
燕俦莺侣 比喻年轻的女伴。也比喻相爱的青年男女。同“燕侣莺俦”。 元·胡祗遹《点绛辰·赠妓》词:“黄梅雨,燕俦莺侣,那解芳心苦。”
燕金募秀 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接待天下贤士。后以之为招纳贤士之典。 宋·范仲淹《上张侍郎启》:“伏遇留守侍郎燕金募秀,蔡屣延才,铎宣百世之文,旌集四方之善。”
燕歌赵舞 ①古燕赵人善歌舞,泛指美妙的歌舞。②用以形容文辞美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燕巢危幕 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
莺吟燕儛 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同“莺歌燕舞”。
燕雁代飞 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 西汉·刘安《淮南子·地形训》:“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
兔葵燕麦 形容景象荒凉。 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燕雀处堂 处:居住;堂:堂屋。燕雀住在堂上。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祸临头而自己不知道。 >> 燕雀处堂的故事 《孔丛子·论势》:“燕雀处屋,子母安哺,煦煦焉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之将及也。”
燕雀相贺 燕雀因大厦落成有栖身之所而互相庆贺。后多用作祝贺新屋落成之语。 《淮南子·说林训》:“汤沐具而虮虱相吊,大厦成而燕雀相贺,忧乐别也。”
燕安酖毒 指沉溺于安逸享乐,犹如饮毒酒自杀。
燕跃鹄踊 形容迅捷威猛。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古冶子]左手持鼋头,右手挟左骖,燕跃鹄踊而出。仰天大呼,水为逆流三百步。”
燕石妄珍 妄视无用之物为珍宝。 唐·刘知幾《史通·人物》:“若愚智毕载,妍媸靡择,此则燕石妄珍,齐竽混吹者矣!”
莺飞燕舞 莺燕飞舞。象征春光明媚。
莺歌燕语 黄鹂歌唱,燕子呢喃。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莺猜燕妒 比喻遭人猜忌。
燕雀之居 比喻简陋的庐舍。 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券》:“蒙还燕雀之居,当尽犬鹰之力。兹且相别,后或再逢。”
莺期燕约 比喻男女私情的约会。
燕昭好马 燕昭王喜爱骏马。后作求贤之典。 >> 燕昭好马的故事 《旧唐书·薛登传》:“燕昭好马,则骏马来庭;叶公好龙,则真龙入室。”
鹰拿燕雀 比喻捉拿毫不费力。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皂隶似鹰拿燕雀,把吴氏向阶下一摔,正待用刑。”
莺闺燕阁 指妇女的闺阁。
燕额虎头 形容相貌威武。借指武将、勇士。同“燕颔虎头”。
虎头燕额 形容王侯的贵相或相貌的威武 明·无心子《金雀记·掷果》:“我虎头燕额,羞杀他脸似桃花。”
燕足系诗 系诗于雁足,靠它传递消息。 >> 燕足系诗的故事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传书雁》
燕翼子孙 燕翼:燕子用翅膀覆盖着它的小燕子。比喻保护子孙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武王岂不仕,治厥孙谋,以燕翼子。”
燕尔新婚 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欢乐。 《诗经·邶风·谷风》:“燕尔新婚,如兄如弟。”
郢书燕说 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信;燕:古诸侯国名;说:解释。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 郢书燕说的故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燕巢卫幕 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 燕巢卫幕的故事 《孔子家语·正论》:“卫孙文子得罪于献公,居戚。公卒未葬,文子击钟焉。延陵季子适晋过戚,闻之曰:‘异哉!夫子之在此,犹燕子巢于幕也,惧犹未也,又何乐焉?君又在殡,可乎?’”
幕燕釜鱼 比喻处境极危,即将覆灭。同“幕燕鼎鱼”。 《时敏报·美人禁工新约平议》:“前程正未可量,又何事依人苟安,为幕燕釜鱼之计也乎?”
燕巢飞幕 燕子把窝做在帐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同“燕巢于幕”。 《文选·丘迟〈与陈伯之收〉》::“[北虏]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吕延济注:“鱼游沸鼎,燕巢飞幕,言危之甚。言魏朝夕将破,而将军居之,亦同鱼燕之危。”
燕翼贻谋 燕:安;翼:敬;贻:遗留。原指周武王谋及其孙而安抚其子。后泛指为后嗣作好打算。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宋史·乐志九》:“权舆光大,燕翼贻谋。”
幕燕鼎鱼 比喻处境极危,即将覆灭。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莺俦燕侣 莺、燕:比喻女子;俦:伴侣。指男子的妻室或情侣。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你自有莺俦燕侣,我从今万事不关心。”
燕翼诒孙 燕翼:燕子用翅膀覆盖着它的小燕子。比喻保护子孙 《宋史·乐志》:“权舆光大,燕翼诒孙。”
贻燕之训 燕:通“宴”,安逸,安闲。留下安逸的教训。指告诫后人只求生活安逸,不求飞黄腾达 唐·白居易《许昌县令新厅壁记》:“呜呼吾家世以清简,垂为贻燕之训。”
燕昭市骏 指战国时郭隗以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为喻,劝说燕昭王真心求贤的事。 >> 燕昭市骏的故事 唐·高適《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家僮愕视欲先鞭,枥马惊嘶还屡顾。始知物妙皆可怜,燕昭市骏岂徒然。”
谢兰燕桂 比喻能光耀门庭的子侄辈。 >> 谢兰燕桂的故事 谢兰,系“谢庭兰玉”之省称;燕桂,《宋史·窦仪传》载:“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冯道与禹钧(窦仪父)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缙绅多讽诵之。”时称窦氏兄弟为燕山五龙。
莺巢燕垒 比喻妓院。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邮政·逐娼妓》:“多置狎邪门巷,遂作莺巢燕垒,顿成柳市花街。”
舞燕歌莺 莺:黄莺。指歌声宛转如黄莺,舞姿轻盈如飞燕。形容一派太平景象 明·张凤翼《灌园记·齐王拒谏》:“计日周秦兼并,烽烟罢警,正好酣柳眠花,舞燕歌莺。”
飞燕游龙 像飞翔的燕子和游走的龙。形容美女体态的轻柔飘逸 清·洪昇《长生殿·舞盘》:“宛若翾风回雪,恍如飞燕游龙。”
龙威燕颔 形容威严雄武的相貌。 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阿文成公》:“余时在毕秋帆尚书幕下,见之,乃身裁短小,弱不胜衣,并无龙威燕颔之相也,亦奇矣哉!”
燕雀乌鹊 比喻谗佞小人 战国·楚·屈原《楚辞·屈原·涉江》:“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燕麦兔葵 形容景象荒凉 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上卷:“燕麦兔葵,奚取刘郎之咏;天街内库,徒传泰妇之吟。”
燕啄皇孙 燕子用嘴啄皇孙。指赵飞燕姊妹阴谋毒害皇帝的子孙。借指后妃暗算皇子 东汉·班固《汉书·孝成赵皇后传》:“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
燕语莺呼 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或比喻年轻女子的笑声 明·无名氏《浣花溪》第三折:“狂蜂浪蝶檐外舞,绿杨堤燕语莺呼。”
燕婉之欢 燕婉:像燕子那样温婉和谐。比喻和谐温婉的夫妻之情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51回:“秦晋同盟,成两姓绸缪之好;朱陈媲美,缔百年燕婉之欢。”
燕燕莺莺 比喻娇妻美妾或年轻女子。 金·元好问《题商孟卿家明皇合曲图》诗:“海棠一株春一国,燕燕莺莺作寒食。”
燕雀安知鸿鹄志 鸿鹄:天鹅。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社燕秋鸿 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燕颔虎须 形容相貌威武。 《三国演义》第一回:“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燕于归 指女子出嫁。 语出《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燕雀岂知鵰鹗志 同“ 燕雀安知鴻鵠志 ”。 元 无名氏 《翫江亭》第二折:“燕雀豈知鵰鶚志,頑童不解老仙機。”
燕雀岂知雕鹗志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同“燕雀安知鸿鹄志”。 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二折:“燕雀岂知雕鹗志,顽童不解老仙机。”
环肥燕瘦 形容女子形态不同,各有各好看的地方。也借喻艺术作品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 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燕雀不知鸿鹄志 鸿鹄:天鹅。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21回:“乃向其乡人说道:‘我今将为状元,不久便作开国元勋矣!何以贺我?’乡人益非之。刘赞臣叹道:‘此所谓燕雀不知鸿鹄志也。’”
燕语莺声 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元·关汉卿《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
刀头燕尾 比喻笔锋劲利。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工画佛道,兼精番马,笔锋劲利,名刀头燕尾。”
鲁斤燕削 鲁之削(小刀),宋之斤(斧头),质量都很好;如易地生产,在鲁造斤而在燕制削,质量不会优良。比喻由于地域等条件限制,学习模仿达不到原来水平。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其《京舵子》、《起字调》、《马头调》、《南京调》之类,传自四方,间亦效之;而鲁斤燕削,迁地不能为良矣。”
处堂燕雀 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祸临头而自己不知道。 >> 处堂燕雀的故事 《孔丛子·论势》:“燕雀处屋,子母安哺,煦煦焉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之将及也。”
柳莺花燕 指柳上莺歌,花间燕语。指美好的春景。 元·张可久《落梅风·闲居》曲:“青山隐居心自远,放浪他柳莺花燕。”
鼎鱼幕燕 宛如鼎中游动的鱼,帷幕上筑巢的燕子。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蚕头燕尾 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 宋·赵佶《宣和画谱·颜真卿》“惟其忠贯白日,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后之俗学,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谓蚕头燕尾,仅乃得之。”
伯劳飞燕 借指离别的亲人或朋友。 《玉台新咏·古词〈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虎头燕颔 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后汉书·班超传》:“燕颔虎颈,飞而食肉。”
池鱼堂燕 比喻无辜受祸。 清·孔尚任《桃花扇·归山》:“俺来此携琴访友,并不曾流连夜晓。无端的池鱼堂燕一时烧。”
釜鱼幕燕 生活在锅里的鱼、筑巢在帷幕上的燕。比喻处境极不完全。 语出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今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来鸿去燕 比喻行踪漂泊不定的人。 清·黄景仁《稚存从新安归作此寄之》诗:“来鸿去燕江干路,露宿风飞各朝暮。”
旧燕归巢 从前的燕子又飞回老窝。比喻游子喜归故里。 明·顾大典《青衫记·裴兴归衙》:“似旧燕归巢,双语檐前。”
劳燕分飞 劳:伯劳。伯劳、燕子各飞东西。比喻夫妻、情侣别离。 《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东劳西燕 劳:伯劳。比喻情侣、朋友离别。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古辞·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处堂燕鹊 比喻居安忘危的人。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燕雀处一屋之下,子母相哺,煦煦然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决,火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将及也。”
池鱼幕燕 比喻处境危险极易遭殃的人。 明·刘基《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之一:“池鱼幕燕依栖浅,轩鹤冠猴宠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