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猿穴坏山 |
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造成大灾祸。 |
汉·孔融《临终》诗:“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
| 蚁穴坏堤 |
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乱子。同“蚁穴溃堤”。 |
清·钱谦益《向言下》之五:“蛇螫断腕,蚁穴坏堤,史臣之所以俯仰三汉者也。” |
| 蚁封穴雨 |
蚂蚁聚土洞口,是要下大雨的征兆。 |
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三:“蚁封户穴,大雨将集。” |
| 岩栖穴处 |
指隐居深山洞穴之中。 |
语出《韩非子·诡使》:“而士有二心私学,岩居穴处,托伏深虑,大者非世,细者惑下。” |
| 扫穴犁庭 |
扫荡其居处,犁平其庭院。比喻彻底摧毁敌方。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2回:“有此机会,扫穴犁庭,指顾间事。” |
| 十鼠同穴 |
比喻使集中在一起,一网打尽。 >> 十鼠同穴的故事 |
《三国志·魏书·鲍勋传》:“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奸,当令十鼠同穴。” |
| 鼠穴寻羊 |
比喻没有功效的做法。 |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四卷:“余笑曰:‘此之谓鼠穴寻羊,蜂窠唱戏,非以诗学教人之道也。’” |
| 铜山金穴 |
比喻极其富有。 |
清·蒋士铨《临川梦·访梦》:“少甚獐头鼠目,拥着铜山金穴,驷马高车?” |
| 琼厨金穴 |
比喻豪富奢侈的人家。 |
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其宠者皆以玉器盛食,故东京谓郭家琼厨金穴。” |
| 黾穴鸲巢 |
蚌洞鸟窝。比喻贫民的居处。 |
|
| 逾墙钻穴 |
指男女偷情。 |
语出《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
| 蚁穴自封 |
比喻以区区之地方自主独立。 |
清·照槤《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且明置缅甸宣慰司,表内未称宣旧衔;又有蚁穴自封,夜郎天外之言。” |
| 犂庭扫穴 |
亦作“犁庭掃穴”。谓彻底摧毁敌对势力。语本《汉书·匈奴传下》:“固已犂其庭,掃其閭,郡縣而置之。” 宋 陆游 《上殿札子》之二:“朝廷若未有深入遠討犁庭掃穴之意……則賦於民者,必有可輕之理。” 清 钱谦益 《谢象三五十寿序》:“好談兵事,往往集余邸中,相與清夜置酒,明燈促坐,扼腕奮臂,談犂庭掃穴之舉。” 柳亚子 《车中感赋》诗:“指日新都傳捷報,犁庭掃穴縛元凶。”亦省作“ 犂庭 ”。 明 吴昜 《少保戚公继光》诗:“計伸犁庭威,十萬環偏厢。”《明史·广西土司传三·广东琼州府》:“ 成化 間,副使 涂棐 設 |
|
| 蜂房蚁穴 |
比喻各自占据一方。 |
明·杨慎《丹铅续录·春秋·隐公元年》:“自共和以来,诸侯如蜂房蚁穴,不用天子之元年矣。” |
| 钻穴逾垣 |
指偷情、私奔、偷窃等行为。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也有钻穴逾垣在那里偷窃的,也有杀人放火在那里抢劫的。” |
| 穿穴踰墙 |
指偷窃行为。 明 杨慎 《<易·说卦>“坎为盗”》:“坎之爲卦,外陰柔而内剛狠,有穿穴踰牆乘墉伏莽之狀也。”参见“ 穿窬 ”。 |
|
| 钻穴踰墙 |
亦作“鑚穴踰墻”。语本《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踰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后以“鑽穴踰牆”指偷情、私奔、偷窃等行为。 金 王若虚 《五经辨惑二》:“予謂女之奔人,直淫佚耳,亦鑽穴踰牆之類。”《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至如上蒸下報,同人道於獸禽;鑽穴踰牆,役心機於鬼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果报》:“其爲人邪蕩不檢,每有鑽穴踰隙之行,則卜之。”一本作“ 鑽穴踰牆 ”。《镜花缘》第九九回:“也有鑽穴踰垣在那裏偷竊的,也有殺人放火在那裏搶劫的。” |
|
| 埽穴犂庭 |
谓扫荡其巢穴,犁平其庭院。比喻摧毁敌方。《花月痕》第四二回:“﹝ 謖如 ﹞説道:‘有此機會,埽穴犂庭,指顧間事。我那天馬用得著了。’” 王闿运 《陈夷务疏》:“假令 中國 得其船砲,習見其風俗,遂可以深入其阻,埽穴犂庭;則易地而觀,天下之憂,未可量也。” |
|
| 虎穴得子 |
比喻诗文贴切中肯 |
明·郎瑛《七修类稿·佛顶菊》:“先生之作,诚可谓虎穴得子矣!” |
| 穴室枢户 |
穿室破户。《庄子·盗跖》:“ 盜跖 從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諸侯,穴室樞户,驅人牛馬,取人婦女。” 成玄英 疏:“穿穴屋室,解脱門樞。” |
|
| 蚁穴溃堤 |
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乱子。 >> 蚁穴溃堤的故事 |
三国魏·应璩《杂诗》:“细微可不慎,堤溃自蚁穴。” |
| 岩居穴处 |
指隐居深山洞穴之中。 |
语出《韩非子·诡使》:“而士有二心私学,岩居穴处,托伏深虑,大者非世,细者惑下。” |
| 十鼠争穴 |
穴:动物的窠巢。比喻坏人聚集互相争斗 |
《梁书·元帝纪》:“侯景奔窜,十鼠争穴,郭默清夷,晋熙附义。” |
| 钻穴踰垣 |
见“ 鑽2穴踰牆 ”。 |
|
| 群居穴处 |
原始人类聚群而居,住于山洞之中。比喻粗野无知,见闻浅陋。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隗嚣传》:“王之将吏,群居穴处之徒,人人抵掌,欲为不善之计。” |
| 隙穴之窥 |
比喻执着地努力,最后达到目的。 |
清·龚自珍《太仓王中堂奏疏书后》:“掞区区抱蝼蚁之忠,逞隙穴之窥,于康熙五十六年、五十九年、六十年,奏请册立皇太子,疏前后十余上。” |
| 穴处之徒 |
穴:洞;处:居。居住在洞穴中的人。比喻孤陋寡闻、见识浅薄的人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魏嚣传》:“而王之将吏,群居穴处之徒。” |
| 凿穴为居 |
凿:打孔,挖洞。开凿山洞用作居住的地方。比喻隐士生活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台佟传》:“佟隐于武安山,凿穴为居,采药自业。” |
| 穴见小儒 |
穴:洞孔;穴见:一孔之见。比喻见识浅薄鄙陋的学者 |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第六卷:“耳听小士,穴见小儒,不知五五之开方。” |
| 穴处知雨 |
穴:洞;处:居。久居洞中的兽类能预知风雨。比喻有经验 |
东汉·班固《汉书·翼奉传》:“知日蚀地震之效昭然可明,犹巢居知风,穴处知雨。” |
| 七穿八穴 |
穿:洞,孔;穴:窟窿。形容窟窿很多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45卷:“有时十字街头七穿八穴。” |
| 穿穴逾墙 |
穿:凿通;逾:越过。指穿洞翻墙的偷窃行为 |
明·杨慎《“坎为盗”》:“坎之为卦,外阴柔而内刚狠,有穿穴逾墙乘墉伏莽之状也。” |
| 野处穴居 |
处:居住;穴:山洞。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 |
《周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
| 野居穴处 |
穴:山洞;处:居住。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 |
汉·陆贾《新语·道基》:“天下人民,野居穴处,未有家室。” |
| 钻穴踰隙 |
见“ 鑽2穴踰牆 ”。 |
|
| 乘车入鼠穴 |
乘:坐。坐着车子进老鼠洞。比喻根本办不到的事情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未尝梦乘车入鼠穴,捣齑瞰铁杵,皆无想无因故也。” |
| 穴居野处 |
穴:洞;处:居住。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形容原始人的生活状况。 |
《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
| 不入虎穴 |
不进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担风险就不可能取得成果。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的故事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
| 不探虎穴 |
不进老虎洞,就捉不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险进入危险境地,就不能取得必须的成果。同“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的故事 |
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
| 不入兽穴 |
不进野兽窝,怎能捉到小野兽。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
《周书·李远传》:“古人有言:‘不入兽穴,安得兽子。’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济。” |
| 不探虎穴 |
探:探测。不进老虎窝,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
《东观汉记·班超传》:“超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酒酣激怒曰:‘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
| 不入兽穴 |
不进野兽窝,不能捉到小野兽。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
《北史·韦佑传》:“古人称不入兽穴,不得兽子。安危之事未可预量。” |
| 不入虎穴 |
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故事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
| 两鼠斗穴 |
比喻敌对双方在地势险狭的地方相遇,只有勇往直前的才能获胜。 >> 两鼠斗穴的故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
| 焚巢捣穴 |
比喻彻底摧毁。 |
清·李渔《比目鱼·办贼》:“用了第二计,可以焚巢捣穴,削草除根,不留一个余贼。” |
| 虎穴龙潭 |
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 虎穴龙潭的故事 |
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三折:“不甫能撞开了天关地户,跳出这龙潭虎窟。” |
| 白蚁争穴 |
比喻竞逐名利。 |
元·马谦斋《沉醉东风·自悟》曲:“取富贵青蝇竞血,进功名白蚁争穴。” |
| 空穴来风 |
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 空穴来风的故事 |
战国楚·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
| 犁庭扫穴 |
犁平敌人的大本营,扫荡他的巢穴。比喻彻底摧毁敌方。 |
《汉书·匈奴传下》:“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 |
| 巢居穴处 |
栖身于树上或岩洞里。指人类未有房屋前的生活状况。 |
后魏·卢之明《剧鼠赋》:“跖实排虚,巢居穴处,皆饮噬于山泽。” |
| 蜂窠蚁穴 |
比喻占据的地方极为窄小,借以对偏安一隅的地方势力的蔑称。 >> 蜂窠蚁穴的故事 |
宋·曾慥《类说·见闻录·胡讷》:“开宝八年,王师围金陵。朝廷殿试《桥梁渡长江赋》、《习水战诗》;江南亦试《王德惟亲赋》、《谈笑却秦诗》。太祖笑曰:‘江南畜文臣武将,迨同飞走,岂不知中原有真主耶?’赵普曰:‘蜂窠蚁穴不足挂圣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