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熊罴之士 |
比喻勇士。 |
《尚书·康王之诰》:“则亦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 |
| 熊经鸟引 |
古代一种导引养生之法。状如熊之攀枝,鸟之伸脚。同“熊经鸟申”。 |
元·耶律楚材《继武善夫韵》:“熊经鸟引聊终老,岩下疏松正好攀。” |
| 鱼与熊掌 |
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 |
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 熊据虎跱 |
比喻群雄割据的形势。 |
汉·陈琳《檄吴将部曲文》:“自董卓作乱,以迄于今,将三十载,其间豪桀纵横,熊据虎跱,强如二袁,勇如吕布,跨州连郡,有威有名,十有余辈。” |
| 熊经鸟曳 |
古代一种导引养生之法。状如熊之攀枝,鸟之伸脚。同“熊经鸟申”。 |
《弘明集·正诬论》:“且夫熊经鸟曳,导引吐纳,辍黍稷而御英蕊。” |
| 柙虎樊熊 |
柙中的虎,樊内的熊。比喻被囚的恶人。 |
|
| 熊心豹胆 |
比喻非常胆大。 |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老元帅!我有熊心豹胆,怎敢掩藏着赵氏孤儿。” |
| 老熊当道 |
当道:把路挡住。比喻猛将镇守要塞 |
清·钱谦益《元日杂题长句八首》之五:“老熊当道踞津门,一旅师如万骑屯。” |
| 衣狐坐熊 |
衣:穿。穿着狐皮衣服,坐在熊皮上。形容生活奢侈 |
《宋书·王僧达传》:“如使臣享厚禄,居重荣,衣狐坐熊,而无事于世者,固所不能安也。” |
| 熊腰虎背 |
腰粗壮如熊,背宽厚如虎。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
元·无名氏《飞刀对箭》:“这厮倒是一条好汉,狗背驴腰的,哦,是虎背熊腰。” |
| 熊罴叶梦 |
熊罴:猛兽;叶:通“协”;叶梦:符合梦中所见。祝贺人生子 |
《诗经·小雅·斯干》:“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
| 熊罴之力 |
熊罴:猛兽。指强大的势力 |
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秦以熊罴之力,虎狼之心,蚕食诸侯,并吞海内。” |
| 熊罴之旅 |
熊罴:猛兽;旅:泛指军队。形容勇猛善战的军队 |
晋·陆云《南征赋》:“乃有熊罴之旅,虓阚之将。” |
| 熊虎之将 |
熊虎:猛兽。比喻勇猛善战的将领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
| 熊罴之祥 |
熊罴:猛兽;祥:吉兆。生男的吉兆 |
《诗经·小雅·斯干》:“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
| 猿藏熊缘 |
猿藏:猿藏身之处;熊缘:熊不舍离家的地方。指猿和熊的巢窟 |
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隐逸》:“段成式《谷隐书事》云:随樵劫猿藏,限石觑熊缘。” |
| 非罴非熊 |
罴:熊的一种。不是熊也不是罴。旧指圣主得贤臣的征兆 |
清·张岱《祭少师朱恒岳公文》:“公之功烈,如岳如嵩,公之遇合,非罴非熊。” |
| 非熊非罴 |
罴:熊的一种。不是熊也不是罴。旧指圣主得贤臣的征兆 |
西汉·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 |
| 熊经鸱顾 |
古代一种导引养生之法。状如熊之攀枝,鸱之回顾。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方术传·华佗》:“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
| 熊熊烈火 |
熊熊:形容火势旺盛。形容火势旺盛而猛烈 |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35回:“冥器杌椅车轿,都陷在熊熊烈火之中。” |
| 熊虎之士 |
熊虎:猛兽。指勇猛之士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方今二贼未灭,戎车亟驾,此自熊虎之士展力之秋也。” |
| 虎背熊腰 |
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
元·无名氏《飞刀对箭》:“这厮倒是一条好汉,狗背驴腰的,哦,是虎背熊腰。” |
| 虎体熊腰 |
形容身材魁梧,体格健壮。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为首一将,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 |
| 飞熊入梦 |
原指周文王梦飞熊而得太公望。后比喻圣主得贤臣的征兆。 >> 飞熊入梦的故事 |
《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