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寻根拔树 |
犹斩草除根。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恨只恨屠岸贾那匹夫,寻根拔树,险送的俺一家儿灭门绝户。” |
| 瑶林玉树 |
形容人容貌智力出众。同“瑶林琼树”。 |
宋·向子湮《南歌子·郭小娘道装》词:“瑶林玉树出风尘,不是野花凡草,等闲春。” |
| 萱花椿树 |
指父母。萱花指母,椿树指父。 |
明汤显祖《牡丹亭·训女》:“祝萱花椿树,虽则是子生迟暮,守得见这蟠桃熟。” |
| 暮云春树 |
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
| 火树琪花 |
比喻灿烂的灯火或焰火。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于是进入行宫,只见庭燎绕空,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 |
| 春树暮云 |
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
| 玉树临风 |
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亦作“临风玉树”。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20回:“其人品之美,翩翩皎皎,有如玉树临风。” |
| 树同拔异 |
指提倡相同的,排斥不同的。 |
宋·司马光《稷下赋》:“下论孔墨,上述羲炎,树同拔异,辨是分非。” |
| 刃树剑山 |
刃:利刃,刀。原是指佛教中的地狱酷刑。后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地方。 |
|
| 蚍蜉撼树 |
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 蚍蜉撼树的故事 |
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 芝兰玉树 |
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 芝兰玉树的故事 |
《晋书·谢安传》:“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
| 刨树搜根 |
比喻追究底细。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至于列公,听这部书,也不过逢场作戏,看这部书,也不过走马观花。真个的,还把有用精神置之无用之地,费这闲心去刨树搜根不成?” |
| 谢家宝树 |
比喻能光耀门庭的子侄。 |
明·冯梦龙《双雄记·赏荷造谋》:“若得谢家宝树向此间栽,却不是累世簪缨百福来。” |
| 树俗立化 |
树立风俗教化。 |
《鹖冠子·王鈇》:“世莫不言树俗立化,彼独河道之行以至于此?” |
| 枪林刀树 |
犹言刀枪林立。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 |
清·无名氏《木兰从军·陷阵》:“来见这,枪林刀树,杀人如麻。” |
| 银花火树 |
比喻灿烂的焰火或灯火。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北京三五风光好,膏雨初晴春意早。银花火树不夜城,陆地拥出蓬莱岛。” |
| 琼枝玉树 |
指披上冰雪的树木。也比喻品格高洁的人。 |
北宋·柳永《尉迟怀》词:“绸缪凤阵鸳被,深深处,琼枝玉树相倚。” |
| 拔树搜根 |
比喻追究到底,彻底查问。 |
见“拔树寻根”。 |
| 坐树不言 |
指功高而不自矜。 >> 坐树不言的故事 |
《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
| 一树百获 |
树:种植。种一次收获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长期获益。 |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
| 上树拔梯 |
拔:抽掉。诱人上树,抽掉梯子。比喻引诱人上前而断绝他的退路。也比喻别人。 |
宋·晓莹《罗湖野录》卷一:“此事黄龙兴化亦当作助道之缘,共出一臂,莫送人上树拔却梯也。” |
| 云树遥隔 |
指两地相隔遥远。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六回:“侄自与叔大人欢会,迄今二十余年矣。只以云树遥隔,山川相阻,未得再亲慈诲。” |
| 痒磨树者 |
因为痒而在树上磨蹭的。 |
|
| 琼林玉树 |
琼:美玉。泛指精美华丽的陈设。 |
唐·蒋防《霍小玉传》:“但觉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曜,转盼精彩射人。” |
| 绿树成荫 |
绿树成荫yīn 也作绿树成阴yīn;形容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 |
|
| 风树之悲 |
风树: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 |
唐·道宣《续高僧传·译经·释宝唱》:“临朝端默,过隙子思弥轸;垂拱岩廊,风树之悲逾切。” |
| 树上开花 |
“三十六计”之一。亦比喻将本求利,别有收获。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这件事参出去,胡统领一面多少总可以生法,还可以‘树上开花’。” |
| 指树为姓 |
道教传说,老子生于李树下,因以李为姓。 |
见晋·葛洪《神仙传·老子》。 |
| 参天大树 |
古老的树木枝茂叶繁异常高大,高耸到空中。 |
仰望高空。 《淮南子·说山训》:“ 越 人学远射,参天而发,适在五步之内。” 高诱 注:“参,犹望也。”-----高耸到空中 的意思。 |
| 树倒根摧 |
树干倾倒,树根毁坏。比喻人年迈体衰。 |
元·李寿卿《度柳翠》第三折:“柳翠也,只怕你春归人老,树倒根摧。” |
| 秦树楚天 |
秦地的树与楚国的天。形容相距很远 |
明·高瑞南《山坡羊·怨秋声》:“年华虚度,狠撩人情沾起初,想孤鸾别鹤空调,奈秦树楚天耽误。” |
| 蒹葭玉树 |
蒹葭:价值低微的水草,比喻微贱。表示地位低的人依附地位高的人 >> 蒹葭玉树的故事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并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
| 树功扬名 |
树:建立;扬:称颂。建立功业,流芳于世 |
东汉·班固《汉书·隽不疑传》:“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 |
| 衹树有缘 |
衹树:佛教语,给孤独园的略称;缘:缘分。与佛法有缘分 |
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漫言衹树有缘,落得浮萍无定。” |
| 树大根深 |
比喻势力强大,根基牢固。 |
京剧《沙家浜》第四场:“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
| 撼山拔树 |
撼:摇动。摇动山岳,拔起树木。形容威势极大 |
明·李唐宾《梧桐叶》第二折:“风呵,兀的不傒幸杀人也,方才撼山拔树,飞沙走石般起,投至央及你,可倒定息了。” |
| 玉树盈阶 |
盈:满。满台阶都是碧玉般的树。比喻子弟既多且多 |
清·张岱《孙忠烈公世乘序》:“五世后且玉树盈阶,方兴未艾。” |
| 树功立业 |
树:建立;业:业绩。建立功勋和业绩 |
唐·杜牧《上宣州崔大夫书》:“未有不得多士之尽心,而得树功立业流于歌诗也,况于诸侯哉!” |
| 星桥火树 |
火树:火红的树。形容灿烂绚丽的焰火或灯火 |
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 树碑立传 |
树:立。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迹刻在石碑上或写成传记,使他的名声世代流传下去。现比喻立个人威信,抬高个人声望。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桓彬传》:“蔡邕等共论序其志,佥以为彬有过人者四……乃共树碑而颂焉。” |
| 拔帜树帜 |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 拔帜树帜的故事 |
见“拔赵帜易汉帜”。 |
| 挟朋树党 |
朋:互相勾结的同类人。依仗同类,树立党派 |
南朝·梁·沈约《恩幸传论》:“外无逼主之嫌,内无专用之功,势倾天下,未之或悟,挟朋树党,政以贿成。” |
| 摇钱树 |
神话中的一种宝树,一摇晃就有许多钱掉下来。指借以获得钱财的人或事物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只是你的娘,把你当个摇钱之树,等闲也不轻放你出去。” |
| 风树之感 |
风树: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 |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 树倒猢孙散 |
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随从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
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於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猻散赋》一篇。” |
| 风树悲 |
指丧父母的悲伤 |
唐·白居易《赠友》诗:“庶使孝子心,皆无风树悲。” |
| 双斧伐孤树 |
指嗜酒好色,摧残身体。 |
《元史·阿沙不花传》:“而惟曲蘖是耽,妃姬是好,是犹双斧伐孤树,未有不颠仆者。” |
| 见树不见林 |
只看见眼前的树木,却看不到背后的森林 |
|
| 树欲静而风不止 |
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 瑶林琼树 |
形容人容貌智力出众。 |
《晋书·王戎传》:“王衍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 |
| 蒹葭倚玉树 |
比喻一丑一美不能相比。也用作借别人的光的客套话。 >> 蒹葭倚玉树的故事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蝗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元并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
| 大树底下好乘凉 |
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 |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每日则是吃他家的,便好道这大树底下好乘凉。” |
| 蜉蝣撼大树 |
比喻自不量力。 |
明刘昌《悬笥琐探恃才傲物》:“汤家公子喜夸诩,好似蜉蝣撼大树。” |
| 树高千丈 |
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后还是要回归故土。 |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八回:“常言道:‘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小厮怕养不大。” |
| 切树倒根 |
比喻彻底。 |
|
| 前人种树 |
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亦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32回:“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反把那种树的人杀了,还有甚么公理呢!” |
| 树倒猢狲散 |
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 树倒猢狲散的故事 |
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于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一篇。” |
| 前人栽树 |
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
清 翟灏《通俗编 卷一 俚语对句》:“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
| 树欲静而风不停 |
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
《孔子家语·致思》:“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 |
| 蚍蜉撼大树 |
撼:摇动。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 >> 蚍蜉撼大树的故事 |
唐·韩愈《昌黎先生集·调张籍》:“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 十年树木 |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故事 |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 树欲静而风不息 |
静:平静;息:平息。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皋鱼增感。” |
| 瓜皮搭李树 |
根本搭不上。指强认亲族。 >> 瓜皮搭李树的故事 |
宋·韦君安《梅磵诗话》中:“盖俗云:以强认亲族者,为瓜皮搭李树云。” |
| 树犹如此 |
堪:胜任。树木尚且凋落,人怎能不衰老 |
北周·庾信《枯树赋》:“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
| 只见树木 |
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
毛泽东《矛盾论 矛盾的特殊性》:“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 |
| 独树不成林 |
独:单独。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做不成大事 |
《古今乐录》:“梁曲曰: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 |
| 树欲静而风不宁 |
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1卷:“王爵笑道:‘只怕树欲静而风不宁,便动动也不妨。’尼姑道:‘相公休得取笑!’” |
| 树欲息而风不停 |
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
宋·陈亮《祭凌存仲母夫人立》:“树欲息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 |
| 柳树上着刀 |
比喻代人受过。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0卷:“忽朝一日,发出句说话来,教‘张公吃酒李公醉’,‘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
| 讳树数马 |
表示居官为人忠诚谨慎。 |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 |
| 百年树人 |
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 刀山剑树 |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 刀山剑树的故事 |
《太平广记》卷三八二《裴则子》引《冥报拾遗》:“至第三重门,入见镬汤及刀山剑树。” |
| 火树银花 |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 火树银花的故事 |
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尽桥铁锁开。” |
| 耕耘树艺 |
耘:锄草,树:栽植;艺:播种。耕田、锄草、植树、播种。泛指各种农业生产劳动。 |
《荀子·子道》:“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身。” |
| 独树一帜 |
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
| 剑树刀山 |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
《太平广记》卷三八二《裴则子》引《冥报拾遗》:“至第三重门,入见镬汤及刀山剑树。” |
| 江云渭树 |
比喻深厚的离情别意。 |
语出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
| 大树将军 |
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 大树将军的故事 |
《后汉书·冯异传》:“诸将军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
| 别树一旗 |
比喻与众不同,加成一家。 |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唐义山、香山、牧之、昌黎,同学杜者;今年内其诗集,都有是别树一旗。” |
| 拔树撼山 |
拔起大树,摇动高山。形容声势极大。 |
明·无名氏《哪吒三变》第四折:“唤雨的注雨如倾,呼风的狂风乱吼,天摧地塌,拔树撼山。” |
| 高自标树 |
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同“高自标置”。 |
《新唐书·王义方传》:“淹究经术,性謇特,高自标树。” |
| 积基树本 |
缔造基础,树立根本。 |
晋·干宝《晋纪总论》:“故其积基树本,经纬礼俗,节理人情,恤隐民事,如此之缠绵也。” |
| 撼树蚍蜉 |
撼:摇动。蚍蜉:大蚂蚁。想把大树摇动的大蚂蚁。比喻自不量力者。 >> 撼树蚍蜉的故事 |
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 拔树寻根 |
比喻追究到底。 |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一折:“俺那里有的是秦人晋人,你可也休将咱盘问,则管里絮叨叨拔树寻根。” |
| 枯树生花 |
枯树开起花来。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 |
《三国志·魏志·刘廙传》:“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