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烹龙炮凤 |
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
唐·李贺《将进酒》诗:“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 |
| 炮凤烹龙 |
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
唐·李贺《将进酒》诗:“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 |
| 依法炮制 |
依照老办法制中药。后比喻按照已有的模式去做。 |
邹韬奋《法西斯作风的罪恶》:“但还少见到有人衷心羡慕这种罪恶,认为大有依法炮制的价值。” |
| 炮龙烹凤 |
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二回:“堂上堂下,皆列位次,大设筵宴,轮番把盏。厅前大吹大擂。虽无炮龙烹凤,端的是肉山酒海。” |
| 糖衣炮弹 |
糖衣:包在药物外面的一层甜味的薄膜。用糖衣裹着的炮弹。比喻经过巧妙伪装使人乐于接受的进攻性手段。 |
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49章:“不要中了敌人的糖衣炮弹,被人家拉过去。” |
| 放空炮 |
发射出去的炮弹未击中目标。比喻说话未达到目标 |
浩然《艳阳天》第七章:“你又放空炮,说空话,让那些中农户白白高兴一场。” |
| 连珠炮 |
连续的火炮。比喻说话很快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高廉引了人马,急去追赶,忽听得山坡后连珠炮响,心中疑惑,便收转人马回来。” |
| 炮筒子 |
比喻心直口快、好发议论的急性人 |
胡正《汾水长流》第六章:“孙茂良倒是个炮筒子,可就是嘴上少了个笼头。” |
| 鸟枪换炮 |
形容情况或条件有很大的好转。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那个气好比烟袋换吹筒,吹筒换鸟枪,鸟枪换炮,越吹越壮了。” |
| 炮火连天 |
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这不过演放两三响已经这样了,何况炮火连天,亲临大敌呢,自然也要逃走了。” |
| 如法炮制 |
炮制:用烘、炒等针药材制成中药。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即如法炮制,果然把阵破了。” |
| 马后炮 |
象棋术语。比喻不及时的举动。 |
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三折:“大哥须要计较此事,不要做了马后炮,弄的迟了。” |
| 船坚炮利 |
利:锋利。指战舰坚固,大炮猛烈。形容海军强盛。 |
清·林则徐等《会奏穿鼻尖沙嘴叠次轰击夷船情形折》:“此次士密等前来寻衅……无非恃其般坚炮利,以悍济贪。” |
| 风雷火炮 |
形容十分急躁。 |
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二回:“上前天我们才到上海,货还没有起完,到了半夜里,忽然宪太太来了,风雷火炮的一阵,马上就要开船,脸上很带点怒色。” |
| 放马后炮 |
比喻事情已过去才发议论。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9回:“人已死了,在这里放马后炮,可是迟了。” |
| 扯旗放炮 |
比喻公开张扬。 |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她扯旗放炮来考工厂,考不上怎样回下堡村蛤蟆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