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旁的成语 - 共45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作舍道旁 比喻众说纷纭,事情难成。 >> 作舍道旁的故事 《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作舍道旁,议论多而难成。”?
旁引曲证 广泛征引,委曲证明。 元·黄溍《日损斋笔记·杂辩》:“大抵《庄子》多寓言,如必欲旁引曲证,以实其说,所谓子州支父、石户之农者,又为谁乎?”
旁摇阴煽 指到处暗中煽动。 明·张居正《答河道潘印川论河道就功书》:“追忆庀事之初,言者蜂起,妒功幸败者旁摇阴煽,盖不啻筑室道谋而已。”
旁求俊彦 旁:广;俊彦:才智过人的人。向各方面征求贤才。 《尚书·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
旁推侧引 从侧面启发引导。 梁斌《红旗谱》:“我旁推侧引地转着问了半天,他只说些革命的道理,不说出他们的根柢在什么地方。”
旁文剩义 次要的文字和内容。
旁通曲畅 普遍通达。亦作“旁通曲鬯”。
旁征博引 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 旁征博引的故事 生数典已穷,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计女多于生凡十四侧。 清·王韬《淞隐漫录·红芸别墅》
袖手旁观 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唐·韩愈《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斫,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奕棋者胜负之形,虽国工有所不尽,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
旁搜远绍 广泛搜集,远承古人。 唐·韩愈《进学解》:“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束手旁观 犹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2回:“咱们不得束手旁观,睁着眼叫他陷于不义。”
旁枝末节 比喻不重要。
旁若无人 身旁好象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 旁若无人的故事 《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旁门外道 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借指不正派的学术派别。现泛指不正派的东西。 《礼记·王制》:“执左道以乱政,杀。”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四回:“左道旁门乱似麻,只因昏主起波查。”
旁门小道 犹旁门左道。泛指不正派的东西。 宋·姚宽《西溪丛语》上卷:“苏溪作歌之意,正谓旁门小道,似是而非者。”
旁门邪道 泛指不正派的东西。同“旁门左道”。 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他就是想靠旁门邪道一举‘成名’。”
旁逸横出 犹言到处出没。
凭轼旁观 靠在车前横木上旁观。比喻置身事外。 清·王韬《土胜俄不足恃》:“土人自此以为俄不足为战,诸国皆凭轼旁观。”
旁逸斜出 逸:引申为超出。指树枝从树干旁边伸出 茅盾《白杨礼赞》:“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耳不旁听 两耳不往旁边听。形容专心致志的神态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因见他姐妹们说笑,便自己走到阶下竹前,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目不斜视。”
旁求博考 多方搜求,广泛考证。 鲁迅《“皇汉医学”》:“引用书目多至一百余种,旁求博考,洵大观也。”
旁行斜上 原指《史记》中的《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等。后泛指用表格行式排列的系表、谱牒等。 《梁书·刘杳传》:“桓谭《新论》云,太史《三代世表》,帝行邪(斜)上,并效周谱。”
旁收博采 广泛收集采纳。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怗毕》:“裴松之之注《三国》也,刘孝标之注《世说》也,偏记杂谈,旁收博采。”
旁指曲谕 从侧面委婉启发晓谕。 宋·王禹偁《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知属吏过失,未尝面言,必因公宴引数十年前事,曰某人尝为某过得某罪,旁指曲谕,微警戒之。”
假手旁人 假:借,利用。借助别人的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本部院凡事秉公办理,从不假手旁人。”
枝叶旁牒 牒:记载宗族的谱牌。比喻旁系亲属 清·孔尚任《桃花扇·阻奸》:“为何明弃储君,翻寻枝叶旁牒。”
缩手旁观 把手笼在袖子里在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过问也不协助 宋·辛弃疾《念奴娇·双陆和坐客韵》:“少年握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缩手旁观初未识,两两三三而已。”
牛首阿旁 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罗梦》:“即有牛首阿旁,执公父至,即以利叉刺入油鼎。”
目不旁视 视:看。形容对身边的事物不关心或不愿看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20回:“李玄此时一秉虔诚,目不旁视。”
旁观袖手 把手笼在袖子里在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过问也不协助 宋·陆游《福州清仁王坚老疏》:“勇退激流,虽具衲子参寻之眼;旁观袖手,要非邦人向慕之诚。”
牛头阿旁 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 《新唐书·路岩传》:“奢肆不法,俄与韦保衡同当国,二人势动天下,时目其党为‘牛头阿旁’,言如鬼阴恶可畏也。”
旁门歪道 指不正经的东西
杂学旁收 杂学:各种各样的学问;旁:广泛。多方面广泛地吸取和积累知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
旁征博访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指大量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鲁迅《读书杂谈》:“无论读,无论做,倘若旁征博访,结果是往往会弄到抬驴子走的。”
肥水不落旁人田 肥水:借指好处。指不让别人得到好处
耳旁风 同“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又听袭人叹道:‘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
左道旁门 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现泛指不正派的东西。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四回:“左道旁门乱似麻,只因昏主起波查。”
卧榻之旁 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许别人侵占。 >>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的故事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45回:“昔人云:‘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养痈致患’,猝然一发,势若燎原矣。”
道旁苦李 比喻不被重视的人。 >> 道旁苦李的故事 《晋书·王戎传》:“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当耳旁风 见“当耳边风”。当做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 语出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於我,如秋风之过耳。”
大权旁落 处理重大事情的权力落到旁人手里(多指领导人被架空)。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一回:“借光唬百兽,大权叹旁落。”
冷眼旁观 指不参与其事,站在一旁看事情的发展。 宋·朱嘉《朱文公文集续集·一·答黄直卿》:“故其后复申炎所陈,荐举之说,乃是首尾专为王地,冷眼旁观,手足俱露,甚可笑也。”
触类旁通 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孚尹旁达 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问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
不敢旁骛 形容全力做一件事,不敢分心到别的事里面去。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希特勒在西线胜利以前,他似乎是谨慎的。攻波兰,攻挪威,攻荷、比、法,攻巴尔干,都是注全力于一处,不敢旁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