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牛的成语 - 共155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气壮如牛 | 气很盛,但使人觉得笨拙。 | 刘玉民《骚动之秋》第十章:“‘我园艺场是书记的十大台柱子之一!’他会气壮如牛地告诉你。” |
| 牛刀割鸡 | 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
| 牛骥同皁 | 指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比喻贤愚不分。亦作“牛骥同槽”。 | |
| 争猫丢牛 | 比喻贪小失大。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0回:“真正是争得猫儿丢了牛。” |
| 以羊易牛 | 易:更换。用羊来替换牛。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 >> 以羊易牛的故事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
| 版筑饭牛 | 版筑,造土墙;饭牛,喂牛。后以之为贤臣出身微贱之典。 >> 版筑饭牛的故事 | 《书·说命上》载:相传商代贤者傅说筑于傅岩,武丁用以为相。《吕氏春秋·举难》载:春秋时卫国贤者宁戚饭牛车下,扣牛角而歌,桓公异之,拜为上卿。 |
| 牛郎织女 | 牛郎织女为神话人物,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对恋人。 >> 牛郎织女的故事 |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 齐王舍牛 | 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 >> 齐王舍牛的故事 | 《孟子·梁惠王上》:“王(齐宣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
| 庖丁解牛 | 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 庖丁解牛的故事 | 《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
| 牛衣对泣 | 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 牛衣对泣的故事 | 《汉书·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
| 牛鬼蛇神 | 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 >> 牛鬼蛇神的故事 | 唐·李贺《李贺集序》:“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
| 敲牛宰马 | 指宰杀牲畜。 |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四折:“两壁厢敲牛宰马,做一个庆喜的筵席。” |
| 犀牛望月 | 比喻见到的不全面。 | 《关尹子·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
| 鼠入牛角 | 比喻势力愈来愈小。 | 《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玢》:“奈何吾子孙不肖,后世如鼠入牛角,势当渐小尔!” |
| 牛衣岁月 | 指贫困的生活。 | 清·曾国藩《送妹夫王五归》诗之四:“织屦辟纑终古事,牛衣岁月即羲皇。” |
| 牛蹄之鱼 | 牛蹄印坑里的鱼。比喻死期迫近。同“牛蹄中鱼”。 | 《孔丛子·连丛子下》:“且今已乏矣,而方须租人,是犹古人欲决江海以救牛蹄之鱼之类也。” |
| 牛蹄之涔 | 涔:雨水。牛蹄印中的积水。形容水量极少。也比喻处在不能有所作为的境地。 | 《淮南子·汜论训》:“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鳣鲔。”《淮南子·俶真》:“牛蹄之涔,无尺之鲤。”北周·庾信《为杞公让宗师表》:“况复一枝倦曲,终危九层之台;一股涔蹄,必伤千里之驾。” |
| 问牛知马 |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 问牛知马的故事 | 《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价),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
| 牛骥同槽 | 指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比喻贤愚不分。同“牛骥同皂”。 | 汉·焦赣《易林·升之小畜》:“牛骥同槽,郭氏以亡。” |
| 目牛无全 | 比喻技艺纯熟或谋划高明。 >> 目牛无全的故事 | 《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
| 气冲斗牛 | 气:气势;牛、斗:即牵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 唐·崔融《咏宝剑》:“匣气冲牛斗,山形转辘轳。”宋·岳飞《题青泥赤壁》诗:“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真节报君仇。” |
| 蹊田夺牛 | 蹊:践踏;夺:强取。因牛践踏了田,抢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轻罚重。 >> 蹊田夺牛的故事 | 《左传·宣公十一年》:“‘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 |
| 童牛角马 | 童牛:没有角的牛;角马:长角的马。比喻不伦不类的东西。也比喻违反常理,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 汉·扬雄《太玄经·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 |
| 牛童马走 | 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 | 唐·元稹《〈白氏长庆集〉序》:“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
| 牛溲马渤 | 牛溲,即牛遗,车前草的别名。马勃,一名马牷,一名屎菰,生于湿地及腐木的菌类。均可入药。比喻虽然微贱但是有用的东西。渤,通勃。 | 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房舍》:“收牛溲马渤入药笼,用之得宜,其价值反在参苓之上。” |
| 土牛木马 | 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 《关尹子·八筹》:“知物之伪者,不必去物,譬如见土牛木马,虽情存牛马之名,而心忘牛马之实。” |
| 喘月吴牛 | 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惧其类似者。 >> 喘月吴牛的故事 | 五代·谭用之《寄王侍御》诗:“喘月吴牛知夜至,嘶风胡马识秋来。” |
| 气吞牛斗 | 牛:牵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蟠桃记·诞孙相庆〉》:“看兰孙,气吞牛斗,知不是等闲人。” |
| 犀照牛渚 | 比喻洞察幽微。 >> 犀照牛渚的故事 | 《晋书·温峤传》:“扞温峤呴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燬犀角而照之。” |
| 牛之一毛 | 牛身上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亦作“九牛一毛”。 | 《魏略》:“臣知言出必死,而臣自比于牛之一毛,生既无益,死亦何损?” |
| 牛星织女 | 即牛郎织女。 |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诗之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 襟裾马牛 | 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 | 语出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
| 马面牛头 | 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 | 《西湖二集·文昌司怜才慢注禄籍》:“没慈心的马面牛头,两股叉,两条鞭,恶恶狠狠。” |
| 钻牛角尖 | 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指思想方法狭窄。 | 老舍《神拳》第三幕:“凡事都要留有余地,别死钻牛角尖。” |
| 犂牛之子 | 比喻父虽不善却无损于其子的贤明。《论语·雍也》:“子謂 仲弓 ,曰:‘犂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何晏 集解:“言父雖不善,不害於子之美。” | |
| 蠒丝牛毛 | 如蚕丝,如牛毛。比喻细密繁多。 明 郎瑛 《七修续稿·诗文·谜序文》:“曷爲廣而無窮,深而難知也?曰:蠒絲牛毛,充棟汗牛,字書之繁也;道聽塗説,井蛙甕雞,學識之拘也。” | |
| 犂牛骍角 | 见“ 犂生騂角 ”。 | |
| 壮气吞牛 | 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 明·孙梅锡《琴心记》第二十出:“男儿汉壮气吞牛,丈夫志岂困荒丘?” |
| 牛衣病卧 | 形容贫病交迫。 >> 牛衣病卧的故事 | 宋·刘克庄《沁园春·再和林卿韵》词:“便羊裘归去,难留严子;牛衣病卧,肯泣王章?” |
| 瘠牛偾豚 | 瘦瘠的牛仆倒在小猪身上,小猪必死。比喻无德的大国权势虽衰,欺凌羸弱的小国,小国也会灭亡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三年》:“牛虽瘠,偾于豚上,其畏不死?” |
| 水牛过河 | 指出露头角,出头露面 | |
| 蛇神牛鬼 | 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形容作品虚幻怪诞。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 | 清·李必恒《谒浮山禹次昌黎石鼓韵作歌》:“楚俗纷纷竟淫祀,蛇神牛鬼争媕婀。” |
| 羞以牛后 | 牛后:牛的肛门,比喻从属的地位。指不愿处在从属地位,为人牵制。 | 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昔苏秦说韩,羞以牛后,韩王按剑,作色而怒。” |
| 志冲牛斗 | 牛斗:牵牛星与北斗星。形容人的气势很盛 | 明·无名氏《赵匡胤打董达》第五折:“三位将军,乃人中豪杰,志冲牛斗,气吐凌云。” |
| 如牛负重 | 象牛背着学生的东西一样。比喻生活负担极重。 |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债务丛集,如牛负重。” |
| 亡羊得牛 | 丢掉羊,得到牛。比喻损失小而收获大。 | 《淮南子·说山训》:“亡羊而得牛,则莫不利失也。” |
| 卖刀买牛 | 刀:武器。指卖掉武器,从事农业生产。 >> 卖刀买牛的故事 | 刘昆宰江陵,昔日反风灭火;龚遂守渤海,卖刀买牛。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 |
| 丙吉问牛 | 看到牛的异常想起天气变化,赞扬官员关心百姓疾苦。 >> 丙吉问牛的故事 | 楚王轼怒蛙,以昆虫之敢死;丙吉问牛,恐阴阳之失时。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 |
| 牛眠吉地 | 吉:吉祥。指有助于后代升官发财的坟地。 >> 牛眠吉地的故事 | 遇一老父,谓曰:‘前冈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 《晋书·周光传》 |
| 牛饩退敌 | 饩:活的牲口。用牛羊击退敌军。 >> 牛饩退敌的故事 | 弦高以牛饩退敌,墨翟以萦带全城。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
| 黑牛白角 | 形容办事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 黑牛白角的故事 | 詹何坐,弟子侍,有牛鸣于门外。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 |
| 笔误作牛 | 《晋书·王献之传》:“ 桓温 嘗使﹝ 王獻之 ﹞書扇,筆誤落,因畫作烏駮牸牛,甚妙。”后因以“筆誤作牛”喻随机应变,化拙成巧或持功补过。 | |
| 气吞斗牛 | 斗、牛:牵牛星和北斗星。气势可以吞没星斗。形容气魄宏大 | |
| 泥牛入海 | 泥塑的牛掉到海里。比喻一去不再回来。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八:“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
| 牛渚泛月 | 牛渚:地名,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长江边;泛月:月夜划船游玩。指才士相逢,以文会友。 >> 牛渚泛月的故事 | 谢尚时镇牛激动得,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遂驻听久之。 《晋书·袁宏传》 |
| 目牛游刃 | 游刃:刀刃游行于空隙之间。看到牛后游刃有余。比喻技艺精湛 | 《东阳夜怪录》:“诸公清才绮靡,皆是目牛游刃。” |
| 抓牛鼻子 | 比喻抓工作能够抓根本、抓重点 | |
| 牛山之悲 | 在牛山上发出的悲叹。讥讽因非份之想而引起的悲哀。 >> 牛山之悲的故事 | |
| 气克斗牛 | 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同“气吞牛斗”。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千金记·受辱胯下〉》:“俺自有翅排云,气克斗牛,怎肯与他年少成仇。” |
| 小试牛刀 | 稍微用一下宰牛的刀。比喻有大才的人在小事上试一下身手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簿书钱谷之余,小试牛刀,敢谓爱民如子弟。” |
| 汗牛塞屋 | 汉牛:使牛出汗。指藏书太多,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
| 钻牛犄角 | 指思想方法狭窄。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 老舍《赵子曰》:“有人要是非钻牛犄角死想不可,他一定是傻蛋。” |
| 牛听弹琴 | 比喻听不懂。 | 瞿秋白《乱弹》:“现在,‘治于人的小人’,要想在无线电的播音里去听清楚昆曲的平上去入,自然是牛听弹琴,一窍不通了。” |
| 牛马生活 | 比喻饱受压迫剥削的非人生活 | 邹韬奋《经历·高三分院》:“我所做的只是捐了一天的薪水所得,救济在日本纱厂里过牛马生活,罢工后饥寒交迫的中国同胞。” |
| 牛头马面 | 迷信传说中的两个鬼卒,一个头象牛,一个头象马。比喻各种丑恶的人。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一:“释迦是牛头狱卒,祖师是马面阿婆。” |
| 牛羊勿践 | 勿使牛羊践踏。比喻爱护。 | 语出《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郑玄笺:“草木方茂盛,以其终将为人用,故周之先王为此爱之,况于人乎?” |
| 函牛之鼎 | 函:包含,包容。能容纳一头牛的大鼎。形容气势宏大 | 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不敢入。” |
| 牛皮大王 | 牛皮:指虚套的话。指会吹嘘而不干实事的人 | 李晓明《平原枪声》:“都是牛皮大王!” |
| 牛首阿旁 | 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罗梦》:“即有牛首阿旁,执公父至,即以利叉刺入油鼎。” |
| 志冲斗牛 | 斗牛:牵牛星与北斗星。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 |
| 鞭打快牛 | 越是走得快的牛,越是用鞭子打它,让它走得更快。比喻赏罚不明,奖懒罚勤 | 洪放《秘书长》:“不能鞭打快牛,这不科学。” |
| 休牛放马 | 休:休息。将牛马放牧,停止军用。比喻天下太平,停止战争 | 晋·葛洪《抱朴子·释滞》:“今丧乱即平,休牛放马,烽燧灭影。” |
| 牛头阿旁 | 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 | 《新唐书·路岩传》:“奢肆不法,俄与韦保衡同当国,二人势动天下,时目其党为‘牛头阿旁’,言如鬼阴恶可畏也。” |
| 宁戚叩牛 | 比喻有才的人沦落做低贱的事情。 >> 宁戚叩牛的故事 | |
| 一牛九锁 | 比喻无法解脱。 | 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一牛九锁,更相牵挛,案明如市,不得东西,请谳得报,日中被刑。” |
| 吹牛皮 | 说大话,闲聊天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我就不相信,那是吹牛皮。” |
| 牛眠龙绕 | 指有助于后代升官发财的坟地 | 清·蒲松龄《东郭外传》:“那东门外头许多牛眠龙绕的吉地,那富贵人家的冢田多半在这里。” |
| 牛马不若 | 若;如。不如牛和马。形容极其劳苦 | 明·袁宏道《锦帆集·沈广乘》:“人生作吏甚苦,而作令为尤苦,若作吴令,则其苦万万倍,直牛马不若矣。” |
| 牛角挂书 | 比喻读书勤奋。 >> 牛角挂书的故事 | 《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
| 蚕丝牛毛 | 比喻多而细密 | 明·宋濂《答郡守聘五经师书》:“苟于孝道有阙,则虽分析经义如蚕丝牛毛,徒召辱耳。” |
| 木牛流马 | 木制的牛马形体、可行走的运输器具 >> 木牛流马的故事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
| 气喘如牛 | 形容大声喘气的模样。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脸是喝了个漆紫,连乐带忙,一头说着,只张着嘴,气喘如牛的拿了条大手巾擦那脑门子上的汗。” |
| 呼牛呼马 | 呼:称呼。称我牛也好,称我马也好。比喻别人骂也好,称赞也好,决不计较。 | 《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
| 孺子牛 | 孺子:儿童。儿童游戏时牵着走的由大人扮成的牛。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 孺子牛的故事 | 人在变,思想在变,多少英雄甘当孺子牛。 郭小川《登九山》 |
| 呼马呼牛 | 呼:称呼。叫我牛也好,叫我马也好,我不在乎 | 明·冯惟敏《耍孩儿·十自由》:“论理法难听受,总不如装聋塞耳,一任他呼马呼牛。” |
| 作牛作马 | 牛、马:比喻供人使唤的人。指被当作牛马驱使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韶州云门山爽和尚》:“问‘受施主供养将何报答?’师曰:‘作牛作马。’” |
| 执牛耳 |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 | 《左传·哀公十七年》:“诸侯盟,谁执牛耳?” |
| 隔山买老牛 | 比喻人办事冒失,没有弄清情况,就轻易决定。 | |
| 牛马走 | 指在皇帝前如牛马般奔走的人 |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
| 骑牛觅牛 | 原比喻一面占着一个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称心的工作。现多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去找。同“骑驴觅驴”。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福州大安禅师》:“师即造于百丈,礼而问曰:‘学人欲求识佛,何者即是?’百丈曰:‘大似骑牛觅牛。’” |
| 散马休牛 | 指不兴战事。 >> 散马休牛的故事 | 《书·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 |
| 风马牛不相及 | 风:走失;及:到。本指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 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 | 《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
| 呼牛也可 | 呼:称呼;可:可以。叫我牛也好,叫我马也好,我不在乎。指不管别人说什么,自己还是按自己意愿去做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
| 牛不喝水强按头 | 比喻用强迫手段使就范。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家生女儿怎么样?‘牛不喝水强按头’吗?我不愿意,难道杀我老子娘不成!” |
| 老牛拉破车 | 形容人做事就像老牛拉破车,慢慢吞吞,不讲究效率 | 吴强《红日》第六章:“那么,什么时候解决战斗?还是老牛拉破车,慢慢吞吞的吗?” |
| 九牛拉不转 | 形容态度十分坚决。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旁人只说是慢慢的劝着就劝转来了,那知他早打了个九牛拉不转的主意,一言抄百总,任是谁说,算是去定了。” |
| 风马牛 | 风:放逸,走失。指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 |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盗侠》:“唐责之:‘某与公风马牛耳,不意盱眙相遇,实慕君子,何至驺卒不若也。’” |
| 牛鼎烹鸡 | 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 >> 牛鼎烹鸡的故事 | 《后汉书·边让传》:“函牛之鼎以烹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熬而不可熟。” |
| 老黄牛 | 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 吴强《红日》第一章:“这个‘老黄牛’我倒真有点心跳得慌!” |
| 初生牛犊不怕虎 |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 《庄子·知北游》:“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犊,而无求其故。” |
| 牛头不对马嘴 |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 |
| 牛眠地 | 指有助于后代升官发财的坟地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堪舆》:“经月余,各得牛眠地。” |
| 悬牛头 | 脯:干肉。挂的是牛头,卖的是马肉干。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名不副实 | 《晏子春秋·内杂篇》:“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县牛首于门,而卖马脯于内也。” |
| 牛衣夜哭 | 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同“牛衣对泣”。 | 唐·温庭筠《上裴舍人启》:“今则阮路兴悲,商歌结恨;牛衣夜哭,马柱晨吟。” |
| 牛不喝水难按角 | 比喻强迫他人干某一件事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7回:“牛不喝水难按角,你老人家只拿定主意不赌,他会怎的?” |
| 一牛鸣 | 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同“一牛吼地”。 | 唐·王维《与苏卢二员外游方丈寺》诗:“回看双凤阙,相去一牛鸣。” |
| 猕猴骑土牛 | 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引《世语》:“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职;猕猴骑土牛,又何迟也。” |
| 司马牛之叹 | 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 《论语·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
| 割鸡焉用牛刀 |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
| 风牛马不相及 | 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 | 梁启超《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传略》:“夫孰知兰之生产,与彼风牛马不相及之猫,有此若大关系乎?” |
| 学如牛毛 | 牛毛:比喻多;麟角:麒麟的角,比喻少。学的人很多,学成的人极少。形容要学业有成极不容易 | 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第13卷:“学如牛毛,成如麟角,出蒋之《万机论》。” |
| 牛头不对马面 | 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尽其所有写上,都是牛头不对马面。” |
| 杀鸡焉用牛刀 |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 杀鸡焉用牛刀的故事 |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
| 骑牛读汉书 | 形容刻苦攻读。 |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的缑山,往从之。以蒲韀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
| 牛角书生 |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 牛角书生的故事 | 《新唐书·李密传》:“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
| 牛不饮水强按头 | 比喻强迫他人干某一件事 |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九章:“牛不饮水强按头尚且不行,何况是婚姻大事。” |
| 风牛马不相及 | 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 | 梁启超《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传略》:“夫孰知兰之生产,与彼风牛马不相及之猫,有此若大关系乎?” |
| 九牛二虎之力 | 比喻很大的力气。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 >> 九牛二虎之力的故事 | 元·郑德辉《三战吕布》楔子:“兄弟,你不知他靴尖点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
| 学者如牛毛 | 牛毛:比喻多;麟角:麒麟的角,比喻少。学的人很多,学成的人极少。形容要学业有成极不容易 | 三国·魏·蒋济《蒋子万机论》:“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
| 槌牛酾酒 | 杀牛滤酒。指备肴酒以燕享。 | 元·萨都刺《酬江月·过淮阴》词:“槌牛酾酒,英雄千古谁吊。” |
因篇幅关系,牛成语只列出前 120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