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智昏菽麦 |
指智力不能辨认豆麦。形容无知。 |
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朝秀晨终,龟鹤千岁,年之殊也。闻言如响,智昏菽麦,神之辨也。” |
| 不辨菽麦 |
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 不辨菽麦的故事 |
《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
| 麦穗两歧 |
一根麦长两个穗。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 |
《后汉书·张堪传》:“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
| 兔葵燕麦 |
形容景象荒凉。 |
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
| 麦秀两岐 |
岐,同“歧”。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为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同“麦秀两歧”。 |
|
| 燕麦兔葵 |
形容景象荒凉 |
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上卷:“燕麦兔葵,奚取刘郎之咏;天街内库,徒传泰妇之吟。” |
| 种麦得麦 |
指有什么样的原因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用民》:“夫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 |
| 针尖对麦芒 |
比喻双方都很利害,互不相让。 |
老舍《荷珠配》第一场:“黄龙衮你这小子真叫会算账!怎奈呀针尖对麦芒,全三爷子不会上你的当。” |
| 麦穗两岐 |
①一麦两穗。旧时以为祥瑞,以兆丰年。亦用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②比喻相像的两样事物。 |
|
| 麦丘之祝 |
指直言之谏。 >> 麦丘之祝的故事 |
清·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忘其出位,贡此狂言,请赋《祈招》之诗,以代麦丘之祝。” |
| 麦秀两歧 |
①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为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②唐教坊曲名。 |
《东观汉记》:“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欺。” |
| 麦秀黍离 |
哀伤亡国之辞。 |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 |
| 不辩菽麦 |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
晋·葛洪《抱朴子·穷达》:“庸俗之夫,暗于别物,不分朱紫,不辩菽麦。” |
| 麦饭豆羹 |
羹:汤。指粗劣食品。用来比喻生活水平低下。 |
明·洪应明《菜根谭》:“木床石枕冷家风,拥衾时魂梦亦爽;麦饭豆羹淡滋味,放箸处齿颊犹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