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鹿的成语 - 共37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獐麇马鹿 比喻举动匆忙慌乱的人。 《西湖志余》卷二十五:“杭州人言举止仓皇者曰獐麇马鹿,盖四物善骇,见人则跳跃自窜。”
逐鹿中原 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 逐鹿中原的故事 《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心头撞鹿 心里像有小鹿在撞击。形容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一回:“王庆看到好处,不觉心头撞鹿,骨软筋麻,好便似雪狮子向火,霎时间酥了半边。”
以鹿为马 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 汉·陆贾《新语·辨惑》:“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邪,以鹿为马也。’高曰:‘乃马也。陛下以臣之言为不然,愿问群臣。’于是乃问群臣,群臣半言马半言鹿。”
心头鹿撞 形容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同“心头撞鹿”。 《负曝闲谈》第九回:“不要说是看见了和尚头才担心事,就是看见了天生的禿子,也觉得心头小鹿撞个不住。”
指鹿作马 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三国志·魏志·鲍勋传》:“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昭曰:‘勋指鹿作马,收付廷尉。’”
群雄逐鹿 群雄:旧指许多有军事势力的人。逐鹿:比喻争夺帝王之位。形容各派势力争夺最高统治地位。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马鹿易形 出自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文苑传上·崔琦》:“不能结纳贞良,以救祸败,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欲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
覆蕉寻鹿 覆:遮盖;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 >> 覆蕉寻鹿的故事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序:“守株待兔之举,视若不二法门,覆蕉寻鹿之徒,尊为无上妙品。”
蕉鹿之梦 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 >> 蕉鹿之梦的故事 郑人有薪于野者,……,覆之以蕉,不胜其喜。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周穆王》
覆鹿遗蕉 覆:遮盖;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 >> 覆鹿遗蕉的故事 清·王闿运《桂阳州志序》:“罗平沼成,明社已屋,覆鹿遗蕉,亡猿灾木。”
凿空指鹿 指凭空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 凿空指鹿的故事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史记·秦始皇本纪》
复蕉寻鹿 复:遮盖;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 >> 复蕉寻鹿的故事 守株待兔之举,视若不二法门,覆蕉寻鹿之徒,尊为无上妙品。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序
马鹿异形 用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 《后汉书·崔琦传》:“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
复鹿寻蕉 复:遮盖;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 >> 复鹿寻蕉的故事 郑人有薪于野者,……,覆之以蕉,不胜其喜。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周穆王》
即鹿无虞 原意是进山打鹿,没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虞官帮助,那是白费气力。后比喻做事如条件不成熟就草率行事,必定劳而无功。 《周易·屯》:“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复鹿遗蕉 复:遮盖;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 >> 复鹿遗蕉的故事 罗平沼成,明社已屋,覆鹿遗蕉,亡猿灾木。 清·王闿运《桂阳州志序》
木石鹿豕 豕:猪。如同木头、石头、鹿和猪一样。形容愚笨无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珊瑚》:“冤哉!谓我木石鹿豕耶!具有口鼻,岂有触香臭而不知者?”
挺鹿走险 挺而走险。指事急之时,被迫冒险行事。 语出《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鹿死不择音(荫)’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中原逐鹿 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 中原逐鹿的故事 《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斩蛇逐鹿 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指群雄角逐,争夺天下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乃前,拔剑击斩蛇。”
小鹿触心头 形容因为害怕而心脏急剧地跳动。 >> 小鹿触心头的故事 清·翟灏《通俗编·兽畜》:“为帝迫困于斯,见之汗湿衣襟,若小鹿之触吾心头。”
秦失其鹿 鹿:喻指帝位。比喻失去帝位。 >> 秦失其鹿的故事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
鹿死不择音 比喻只求能够安身,并不选择地方。 《左传·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鹿死不择荫 比喻只求安身,不择处所。亦比喻情况危急,无法慎重考虑。 见“鹿死不择音”。
小鹿儿心头撞 像小鹿在撞心。形容十分惊慌。 >> 小鹿儿心头撞的故事 王生听了,惊得目睁口呆,手麻脚软,心头恰像有个小鹿儿撞来撞去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
蕉鹿自欺 蕉鹿自欺,春秋典故,寓意糊里糊涂,自己欺骗自己 >> 蕉鹿自欺的故事 《列子·周穆王》卷三:“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
覆鹿寻蕉 覆:遮盖;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 >> 覆鹿寻蕉的故事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覆之以蕉,不胜其喜。”
标枝野鹿 标枝,树梢之枝,比喻上古之世在上之君恬淡无为;野鹿,比喻在下之民放而自得。后指太古时代。 《庄子·天地》:“至治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
鹿车共挽 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挽:拉。旧时称赞夫妻同心,安贫乐道。 《后汉书·鲍宣妻传》:“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
铤鹿走险 ①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同“铤而走险”。②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四川铁路档案》:“诚恐川人骤见兵威,妄思自卫,铤鹿走险,风鹤皆惊。”
鹿驯豕暴 意指一会儿像鹿一样柔驯,一会儿像猪一样凶暴。形容狡诈。
鸿案鹿车 比喻夫妻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体贴,同甘共苦。 >> 鸿案鹿车的故事 鸿案:《后汉书·梁鸿传》载有梁鸿之妻举案齐眉的故事,后用以指夫妻相敬如宾。鹿车:《后汉书·鲍宣妻传》载有鲍宣与妻共驾鹿车归乡的故事。后用以指夫妻同甘共苦。
鹿裘不完 比喻检朴节俭。 《汉书·虞延传》:“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
鹿走苏台 比喻国家败亡,宫殿荒废。 >> 鹿走苏台的故事 《汉书·伍被传》:“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
鹿皮苍璧 形容本末不相称。 《汉书·食货志下》:“上(汉武帝)与汤(张汤)既造白鹿皮币,问异(颜异)。异曰:‘今王侯朝贺以仓璧,直数千,而其皮荐反四十万,本末不相称。’”
共挽鹿车 挽:拉;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旧时称赞夫妻同心,安贫乐道。 《后汉书·鲍宣妻传》:“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