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七零八碎 |
①形容残破不堪。②零星琐碎。③指零星的物品。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4回:“一时鱼奔鸟散,被楚兵砍瓜切菜,乱杀一回,杀得四分五裂,七零八碎。” |
| 雨零星散 |
残败零落貌。常用以比喻溃败。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九回:“[张清、王英]杀散左哨军兵,如摧枯拉朽的直冲进来,杀得贼兵四分五裂,七断八续,雨零星散,乱窜奔逃。” |
| 东零西散 |
形容零落分散。 |
明·袁宏道《致萧允升庶子》:“曾未几何,而东零西散,念方既已下世,先兄继之,射堂秋月,有若隔世,人生会合,何可常也!” |
| 珠零玉落 |
比喻珍物残破毁坏。 |
元·同恕《萱堂记》:“为铭为诗,赞能颂美,烂然卷轴……逮今盖七十年,珠零玉落,无复存者。” |
| 雨零星乱 |
残败零落貌。常用以比喻溃败。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七回:“王矮虎、一丈青赶了一直,赶不上,呼延灼自投东北上去了。杀的大败亏输,雨零星乱。” |
| 零珠碎玉 |
比喻零碎的却值得珍惜的事物。亦作“零珠断璧”、“零珠片玉”。 |
|
| 手零脚碎 |
手脚不干净。比喻小偷小摸。 |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道你是聪明的卓氏,我道你是俊俏西施,怎肯便手零脚碎窃金赀,这都是崔通来妄指。” |
| 东零西碎 |
指零碎,分散,不集中。 |
郭沫若《文艺论集·自然与艺术》:“他们把他们父亲的财产东零西碎地铺满了一堂,没有丝毫处理的手腕。” |
| 毛羽零落 |
比喻失去了帮手或亲近的人。 |
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外失辅车唇齿之援,内有毛羽零落之渐。” |
| 零圭断璧 |
比喻残破不全的珍贵文物。 |
宋·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词:“积藓残碑,零圭断璧,重拂人间尘土。” |
| 飘零书剑 |
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6回:“如今虽是飘零书剑,家里也还有一百亩田,三四带房子住着。” |
| 涕泪交零 |
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极度哀痛。 |
汉·无名氏《安平相孙根碑》:“同胞恻怆,涕泪交零,呱呱竖子,号咷失声。” |
| 片光零羽 |
比喻零星的珍贵品。 |
黄远庸《记者眼中之孙中山》:“又中山政见,亦仅片光零羽,见于报章。” |
| 零打碎敲 |
形容以零零碎碎、断断续续的办法做事。 |
胡天培《山村新人》:“他就指使他的两个兄弟,零打碎敲地把粮食运出去,以高价出售。” |
| 琴剑飘零 |
琴是古时文人常携带的。旧指潦倒失意,流落他乡。 |
明 钱晔《赠周歧凤》:“琴剑飘零西复东,旧游清兴几时同?” |
| 鸡零狗碎 |
形容事物零碎细小。 |
茅盾《雨天杂写》:“则此一特点不能不有一佳名,故拟题曰:‘鸡零狗碎’云尔。” |
| 家业雕零 |
家业:家产;雕零:零落。家道衰落 |
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不幸轮到老身,家业雕零,无人养济。” |
| 碎玉零玑 |
比喻精美简短的诗文。 |
燕谷老人《续孽海花》楔子:“当时汪柳门吴清卿等诸名士,时时自苏来常,诗酒流连,吟余醉后,碎玉零玑,文壁绮窗,墨痕狼藉。” |
| 望秋先零 |
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 望秋先零的故事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语言》:“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臣蒲柳之质,望秋先零,受命之异也。” |
| 瘦骨零丁 |
形容人瘦弱孤单的样子 |
《中国民间故事选·老爷和奴才》:“牧人看见奶牛瘦骨零丁的样子,很生气。” |
| 湖海飘零 |
飘零:飘泊。居无定所,四处飘泊 |
|
| 书剑飘零 |
书剑:书籍和宝剑;飘零:漂泊,流落无依。做官或从军,离乡背井,漂泊在外,久游未归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 |
| 零七碎八 |
指零零碎碎的东西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两个新人的衣服被褥和零七碎八下来,三五十块钱根本不顶事。” |
| 零碎不全 |
指细碎不周全的事物等 |
毛泽东《实践论》:“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
| 七零八乱 |
形容非常零乱不堪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51章:“在金俊文被搬迁的七零八乱的家里,俊文和他的一家人都在哭鼻子。” |
| 飘飘零零 |
指花、叶等凋谢脱落。比喻人漂泊流落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9回:“把手去移动时,只见花瓣儿多飘飘零零的落将下来。” |
| 零落山丘 |
零落:凋零,比喻死亡。指死后埋葬在山丘上 |
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
| 零零散散 |
分布得很稀,不多 |
方志敏《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道路是凹凸不平的,柴屑粪渣,零零散散地散布在路上。” |
| 零零星星 |
零碎的,少量的。形容零散而不完整。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4卷:“于大郊见杨化零零星星收下好些包数银子,却不知有多少,心中动了火,思想要谋他的。” |
| 孤孤零零 |
指人或事物孤单无依靠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8回:“又孤孤零零的四下里走了一回,又呜呜咽咽的倚着栏杆,哭了半晌。” |
| 零零碎碎 |
细碎的事物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2回:“我还急忙不死,却不是零零碎碎受苦?” |
| 风雨飘零 |
受风雨吹打而飘失零落。 |
叶圣陶《倪焕之》十二:“风雨飘零,心神不宁,骨节疼痛,都足以引起他们剧列的忿怒。” |
| 断金零粉 |
断折的花钿和零散的铅粉。借指因遭横逆而结局不圆满的风流韵事。 |
清·龚自珍《百字令》词:“龙华劫换,问何人料理,断金零粉。” |
| 攒零合整 |
攒:聚,凑集。把零碎的拼凑成整数。 |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庄院里攒零合整,收拾的这几两银子粜米。” |
| 化整为零 |
把一个整体分成许多零散部分。 |
郭沫若《洪波曲》第四章:“上海成为孤岛之后,他们化整为零,装着难民的孩子逃了出来。” |
| 断缣零璧 |
比喻片段而珍贵的文字。 |
叶景葵《〈忘山庐日记〉序》:“辛亥以后,会面甚稀,今得于断缣零璧中温其绪论,斯诚光绪以来读书明理之君子矣。” |
| 孤苦零丁 |
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 |
语出晋·李密《陈情表》:“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 化零为整 |
把零散的部分集中为一个整体。 |
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集中使用兵力,即所谓‘化零为整’的办法,多半是在敌人进攻之时为了消灭敌人而采取的。” |
| 零七八碎 |
形容又零碎又乱。也指零散而没有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
老舍《老张的哲学》:“今天买皮鞋,明天买白帽子,书钱花得不多,零七八碎差一点没叫我破产。” |
| 零敲碎打 |
形容以零零碎碎、断断续续的办法做事。 |
毛泽东《的序言一》:“没有一省一县一区一乡的完整的规划,只是零敲碎打地在那里做。” |
| 感极涕零 |
感激之极而流下眼泪。形容极为感激。 |
宋·黄庭坚《谢黔州安置表》:“罪深责薄,感极涕零。” |
| 感激涕零 |
涕:眼泪;零:落。因感激而流泪。形容极度感激。 >> 感激涕零的故事 |
唐·刘禹锡《平蔡行》诗:“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
| 断香零玉 |
比喻女子的尸骸。 |
清·洪昇《长生殿·尸解》:“这是我断香零玉沉埋处,好结果一场厮耨,空落得薄命留。” |
| 零丁孤苦 |
孤单困苦,无所依傍。 >> 零丁孤苦的故事 |
晋·李密《陈情表》:“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