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里的成语 - 共25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皮里春秋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 皮里春秋的故事 《晋书·褚裒传》:“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悬旌万里 比喻军队远征。 《汉书·陈汤传》:“悬旌万里之外,扬威昆山之西。”
不远千里 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 不远千里的故事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梦里南轲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宋·黄庭坚《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诗四首》之三:“为公唤觉荆州梦,可待南轲一梦成。”
家常里短 犹家长里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老舍《全家福》第三幕:“今天是星期天,咱们就作为是坐在茶馆,谈谈家常里短,请把事情告诉我吧!”
下里巴人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鞭辟入里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二程全书·遗书十一》:“学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
表里为奸 表里:内外;奸:虚伪狡诈。比喻用勾结、欺诈等不正当手段做坏事。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八回:“那姓周的在库书内,不知亏空了多少银子,他表里为奸,凭这个假册子,要来侵吞款项。”
死里求生 指在极其危险的境地中求取生存。 >> 死里求生的故事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合我师傅父女两人,费了无限精神,成全得我转祸为福,死里求生,重归故里。”
千里犹面 比喻传达事情清楚确实。 >> 千里犹面的故事 《旧唐书·房玄龄传》:“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
曲里拐弯 形容弯曲多。 徐怀中《我们播种爱情》第二章:“只能排成一串,曲里拐弯地通过走廊。”
千里神交 相隔千里,精神契合。指友情深厚。
表里相符 犹表里如一。 明·方孝孺《五待制私谥议》:“惟三代之学,本诸身心,著于行事,发于文辞,表里相符,华质不爽。”
鱼肉乡里 鱼肉:比喻受宰割;乡里:老百姓。把地方上的老百姓当作鱼、肉一样任意宰割。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鱼肉百姓,以盈其欲。”
匣里龙吟 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原指剑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见用。 晋·王嘉《拾遗记》卷一:“帝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万里长征 征:远行。上万里路的远行。形容极摇远的征程。 >> 万里长征的故事 唐·王昌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一泻万里 形容江河水势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同“一泻千里”。 李大钊《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这一条浩浩荡荡的民族革命运动史的洪流,时而显现,时而潜伏,时而迂回旋绕,蓄势不前,时而急转直下,一泻万里。”
流血千里 形容死伤非常多。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前程万里 前程:前途。比喻前途远大,不可限量。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第51卷:“此儿可谓前程万里也。”
千里同风 比喻天下太平。 汉·王充《论衡·雷虚》:“夫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共雷。”
咫尺千里 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 《南史·萧贲传》:“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外合里差 比喻口是心非。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6回:“你说你恁行动,两头戳舌献勤,出尖儿,外合里差。”
咫尺万里 形容画幅虽小,意境深远。后也指诗文的含意深远。 《南史·萧贲传》:“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囊里盛锥 指让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表现自己。 >> 囊里盛锥的故事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鹏霄万里 比喻前程远大。 南唐·李中《献张拾遗》诗:“献替频陈忠誉播,鹏霄万里展雄飞。”
运筹千里 指拟订作战策略以获取战斗胜利。 语出《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
水里纳瓜 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容。 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我劝谏他似水里纳瓜,他看觑咱如镜里观花。”
一毫千里 指差错虽微,造成的危害甚大。 语出《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毫)牦,缪以千里’。”《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卢辩注:“据《易说》言也。”
万里鹏翼 比喻前程远大。 唐·元稹《送友封》诗:“鹏翼张风欺万里,马头无角已三年。”
涂歌里抃 路途的人歌诵,里巷的人抃舞。形容百姓欢欣快乐的升平景象。 南朝·梁·沈约《贺齐明帝登祚启》:“涂歌里抃,载怀凫藻。”
寸步千里 寸步:指距离非常短。虽然相距只有寸步,却如同千里之隔。比喻相见非常困难。 唐·卢照邻《狱中学骚体》:“寸步千里兮相闻,思公子兮日将曛。”
笑里藏刀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 >> 笑里藏刀的故事 《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要权,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
涂歌里咏 形容国泰民安、百姓欢乐的景象。同“涂歌邑诵”。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老安少怀,涂歌里咏。莫不欢若亲戚,芬若椒兰。”
砂里淘金 从砂子里淘出黄金。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 《诗刊》1977年第9期:“他曾经废寝忘食捞砂样,砂里淘金喜见一组一组新油层。”
瓮里醯鸡 比喻见闻狭隘的人。 《列子·天瑞》:“厥昭生乎湿,醯鸡生乎酒。”
赤地千里 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 赤地千里的故事 《韩非子·十过》:“晋国大旱,赤地千里。”
外合里应 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前汉书平话》上卷:“高皇大喜,既便来日准备外合里应,拿捉陈豨。”
瓮里酰鸡 酒瓮中生的一种小虫。《庄子·田子方》:“ 孔子 出,以告 颜回 曰:‘ 丘 之於道也,其猶醯雞與!微夫子之發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郭象 注:“醯雞者甕中之蠛蠓。”后以“甕裏醯雞”喻见识浅陋的人。《幼学琼林·鸟兽》:“怡堂燕雀,不知後災;甕裏醯雞,安有廣見。”
雪里送炭 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同“雪中送炭”。 唐·德行禅师《四字经·甲乙》:“雪里送炭。”
云程万里 形容前程非常远大。 清·陈朗《雪月梅》第四回:“蒋士奇道:‘可喜!可喜!将来~,正未可量。’”
皮里抽肉 形容身体变瘦。 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你觑我皮里抽肉,你休问我可怎生骨岩岩脸儿黄瘦。”
百里之命 指国君的政令。百里,指诸侯国。《论语·泰伯》:“ 曾子 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五年》:“平敵將軍 龐萌 ,爲人遜順,帝信愛之。常稱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者, 龐萌 是也。’”
由表及里 表:表面;里:本质。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
暗里使劲 指人暗中用力干什么事
里勾外连 内外勾结,串通一气。 明·施耐庵《水浒》第六十二回:“你这厮是北京本处良民,如何却去投梁山落草,坐了第二把交椅?如今倒来里钩外连,要打北京!”
风里杨花 像风中的杨树花漂浮不定。比喻事物或事情的发展变化不定 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恰便似风里杨花,水上幻泡。”
扶摇万里 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暴风从下而上盘旋很高,风势急且大。 《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九万里。”
袖里玄机 玄机:道家所谓的奥秘。袖里藏有奥妙的道理。指暗中采用的玄妙谋略 清·陈瑞生《再生缘》第66回:“又不知,袖里玄机怎主张。”
劈里啪啦 象声词,形容爆裂、拍打等的连续声音 徐光耀《平原烈火》:“一支盒子枪抢先从窗眼里打着斤斗蹦出来,紧接着劈里啪啦,一支支大枪扔了一地。”
歇斯底里 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茅盾《严霜下的梦》:“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见许多狼,张开了锯样的尖嘴,在撕碎美丽的身体。”
心里有鬼 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计划 莫应丰《将军吟》第28章:“你这个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相为表里 表里:指内外。甲为乙的外表,乙为甲的内里。比喻互相依存,互相接受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彼惩往年之败,将惧而结亲,相为表里。”
蜜里藏刀 蜜:蜂蜜。表面很友好,暗里却藏着害人之心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妒律》:“尔乃蜜里藏刀,必欲花间逐蝶,狡亦甚矣,罚岂容轻!”
千里借筹 筹:策划。和远方朋友进行商量 清·孔尚任《桃花扇》:“受君恩,爵封列侯;镇江淮,千里借筹。”
沃野千里 形容肥沃的土地极为宽广。 《汉书·张良传》:“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
一朝千里 犹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唐·曹唐《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诗之三:“一朝千里心犹在,争肯潜忘秣饲恩。”
命里注定 旧时迷信说法,命运早已决定安排好了。亦作“命中注定”。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八回:“这都是命里注定的,你说灵不灵!”
梦里蝴蝶 比喻虚幻之事。 >> 梦里蝴蝶的故事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由蘧蘧然周也。 《庄子·齐物论》
忙里偷闲 在忙碌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做别的不关重要的事,或者消遣。 宋·陈造《同陈宰黄簿游灵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辈可谓忙里偷闲,苦中作乐。以八字为韵。’”
表里相合 表里:内外;合:协同。里外相互协同 西周·吕尚《阴符》:“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后有高山,战于雨水之间,乘敌过邑,是谓表里相合。”
千里迢遥 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桃园记·独行千里》:“不惮千里迢遥,寻兄长,存节孝。”
声驰千里 驰:传扬。名声远播。形容声望很高 晋·皇甫谧《高士传》:“段干木贤者也,不趋势力,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驰千里。”
千里姻缘 很远的婚姻缘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儿,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线,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
晴空万里 晴空:晴朗的天空。形容天空晴朗,没有一点云彩 曹靖华《碧海墨林油香飘》:“这里却像中国仲秋的天气,秋高气爽,晴空万里。”
嘴里牙多 谑语,指会说话 马力《黑牡丹》:“算啦算啦!你嘴里牙多,我说不过你。”
百里异习 异:不相同;习:风俗习惯。相隔百里远的地方风俗习惯就不同 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问上》:“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心里有底 心中知道底细或内情而有把握 徐光耀《平原烈火》:“我们一见副政委精神就来了,跟着他,就觉着心里有底,腰里也硬。”
滴里耷拉 物体下垂的样子
乡里夫妻 乡里:家乡。指相守在一起不分离的夫妻 明·杨慎《升庵诗话·乡里夫妻》:“俗语云:‘乡里夫妻,步步相随。’言乡不离理,如夫不离妻也。”
毛里拖毡 在毛里拖毡行进困难。比喻畏缩不前的样子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四折:“好教我足未移心先战,一步步似毛里拖毡。”
长城万里 指中国长城。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或军队 宋·陆游《休日留园中至暮乃归》:“长城万里知谁许,看镜空悲两鬓霜。”
千里之志 指远大的志向。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长利》:“与一举则有千里之志,德不盛,义不大则不至其郊。”
袖里藏刀 袖中暗藏凶器。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决策千里 决定千里外战役的胜利,形容卓越的军事运筹才能 唐·杨炯《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萧相立功于万代,留侯决策千里。”
五里云雾 令人迷惑的纠纷或混乱,迷离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3回:“那窗外的孙杰却被三姊弄得如在五里云雾中。”
谬以千里 指错误荒谬到了极点。 鲁迅《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反对者们以为他真相信读经可以救国,真是‘谬以千里’了!”
表里如一 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月明千里 月光普照大地。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南朝宋·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梦里南柯 南柯:指槐树的南枝。比喻一场美梦 元·王实甫《西厢记·夫人停婚》:“他实在咽不下玉液金波,谁承望月底西厢,变做了梦里南柯。”
滴里嘟噜 形容大大小小的一串东西高低不齐地挂在一起,显得很累赘,不利落
万里鹏程 比喻前程远大。 >> 万里鹏程的故事 明·冯惟敏《桂枝香·春怨》曲:“拼着你万里鹏程,撇下俺一腔春恨。”
坐知千里 坐在屋里而知晓千里之外的事情。形容具有远见卓识 南朝·梁·任乧《奏弹曹景宗文》:“光武命将,坐知千里。”
稀里哗啦 象声词,形容雨、东西倒塌等发出的声音。形容被彻底破坏或零零散散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3回:“三更时候,又赶上大风大雨,只听得稀里哗啦,那黄河水就像山一样的倒下去了。”
噼里啪啦 形容爆裂、拍打等的连续声音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28章:“随着他话的尾音,鬼子大队里,响起一片噼里啪啦步枪落地的音响。”
折冲千里 冲:古代战车;折冲:摧毁敌方的战车,指抵御敌人。指军事上进行外交谈判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召类》:“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谓乎?”
气吞万里 气:气势;吞:吞掉。形容气魄宏大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稀里糊涂 不明白,迷糊,不认真,随意 曹禺《和剧作家们谈读书和写作》:“如果写他后悔,稀里糊涂自杀了,就没有多大意思。”
鞘里藏刀 刀室中藏着利刀。比喻暗藏杀心。
尺幅千里 一尺长的画幅,画进了千里长的景象。比喻外形虽小,包含的内容很多。 《南史·昭胄传》:“幼好学,有文才,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邻里乡党 周制1邻=5家,1里=5邻,1党=500家,1乡=12500家。泛称一乡的人 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世》:“毋!以与你邻里乡党乎!”
皮里膜外 膜:人或动物体内薄皮组织。比喻相交太浅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7回:“如今同了你,虽见了太尊一面,到底是个皮里膜外的账,有什么意思?”
五里雾中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 五里雾中的故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千里之驹 驹:少壮马。比喻英俊的少年 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之凫乎?”
轴轳千里 形容船多,首尾相连 《晋书·陆机传》:“轴轳千里,前驱不过百舰。”
穷里空舍 穷里:僻巷。指偏僻无人的地方 东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
明鉴万里 明:眼睛亮;鉴:洞察。对外面或远方的情况了解得很清楚。形容人料事准确,识见高明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9回:“谭道台昨夜筹画,果然明鉴万里。”
袖里乾坤 乾坤:指天地。袖中藏有天地。比喻离奇的幻术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5回:“大仙把玉薼左遮右挡,奈了他两三回合,使一个‘袖里乾坤’的手段。”
逐日千里 追逐太阳,奔跑千里。形容马跑得极快 南朝·陈·江总《度支尚书陆君谏》:“昂昂逸骥,逐日千里。”
稀里马虎 不认真,马马虎虎
叽里咕噜 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或不明白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忽又听见他们叽里咕噜的说起外国话来,我以为他们请了外国客来了。”
冒里冒失 过分地随便对待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回:“这粉嫩的手,怎的冒里冒失,捏他一把!”
封侯万里 封:古代帝王分封部下;封侯:立功而得功名;万里:指边远地区。在边疆立功以求功名。形容志向高远,气度非凡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
下里巴音 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在今川东一带。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蹙国百里 蹙:缩;国:国土。指丧失国土或边疆 《诗经·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
万里迢迢 形容路程很遥远。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女家贫,人口众,万里迢迢,何以当此。”
千里命驾 命驾:命令车夫驾车。指路远的好友造访。多形容友情深厚。 >> 千里命驾的故事 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 《晋书·嵇康传》
傻里傻气 形容愚蠢、糊涂的样子 欧阳山《三家巷》:“阿炳这孩子傻里傻气,又蠢又笨,打铁不成,当鞋匠也不成。”
糊里糊涂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难道龚定庵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给他们药死了吗?”
闷在鼓里 被包在鼓里面。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坐井观天,闷在鼓里,怎么行?”
千里迢迢 迢迢:遥远。形容路途遥远。 >> 千里迢迢的故事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辞亲别弟到山阳,千里迢迢客梦长。岂为友朋轻骨肉,只因信义迫中肠。”
舳舻千里 舳:船尾;舻:船头;舳舻:指首尾相接的船只。形容船多,首尾相接,千里不绝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
打里打外 比喻又要管家里的事,又要对付外面的事 浩然《浮云》:“娶了媳妇,就有了个打里打外的帮手。”
万里长城 指我国长城。也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现也比喻人民的军队。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不可以道里计 计:计算。不能用里程来计算。形容程度相差很大 章炳麟《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最有学问的人,就是周秦诸子,比那日本的物茂卿、太宰纯辈,就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了。”
土里土气 指没有见过世面,具有或表现出各种乡下人特性的样子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8回:“穿着肥肥大大的花褂子,下面是宽腿儿蓝裤子,土里土气的。”
五里雾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后汉书·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里挑外撅 阳奉阴违,搬弄是非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找那心眼儿实、不会里挑外撅的人,找那跟韩老六结仇结怨的,你多联络些人,抱成团体。”
流里流气 举止轻浮,品行不端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一些农村姑娘羞羞答答在照相摊前造作地摆好姿势,等待城里来的流里流气的摄影师按快门。”
妖里妖气 形容女人装束奇特、举止轻狂而不正派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十章:“妈的,妖里妖气,看了讨厌!”
一日万里 比喻行动非常迅速。 唐·苏鄂《杜阳杂编》卷中:“且安天下用将帅,如造大舟以越沧海,其功则多,其成则大,一日万里,无所不屈。”

因篇幅关系,里成语只列出前 120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