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一箭双雕 |
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 一箭双雕的故事 |
《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
| 弩下逃箭 |
比喻近者反能免遭祸殃。因弩箭射远不射近,故有此比喻。 |
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下:“今若匿得吾一身,则脱汝辈数家之祸,然万无搜近之理,所谓‘弩下逃箭’也。” |
| 驽箭离弦 |
比喻非常迅速。 |
|
| 南金东箭 |
南方的金石,东方的竹箭。比喻优秀的人才。 |
《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
| 一箭上垛 |
比喻说话做事一次就成功。 |
元 无名氏《符金锭》第二折:“这个不打紧,我如今就去,一箭上垛。” |
| 似箭在弦 |
好像箭已经搭在弓弦上,不得不发。 |
茅盾《子夜》八:“一句问话,似箭在弦,直冲到眉卿的脸上了。” |
| 万箭攒心 |
攒:聚集。象万枝箭聚在心上。形容万分伤痛。 |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八回:“琼英知了这个消息,如万箭攒心,日夜吞声饮泣,珠泪偷弹,思报父母之仇,时刻不忘。” |
| 折箭为誓 |
折断箭以表示自己的决心和誓约。 |
宋·岳珂《桯史·二将失律》:“虏既得俊迈,折箭为誓,启门以出二将。” |
| 箭无虚发 |
箭:弓箭;虚:空。箭射得准,每发必中。形容箭术高明 |
《晋书·陶侃传》:“朱伺与贼水战,左右三人上弩给伺,伺望敌射之,箭无虚发。” |
| 畏刀避箭 |
畏:害怕,畏惧。比喻遇战事退缩不前 |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我养军千日,用军一时。空有满朝文武,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都是些畏刀避箭的。” |
| 如箭在弦 |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势在必行。 |
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
| 拈弓搭箭 |
拈:用手指夹住。一手握弓,一手将箭放在弦上,准备发射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张飞带住马,拈弓搭箭,回射马超。” |
| 日月如箭 |
比喻光阴很快地飞逝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8回:“俗云日月如箭……转瞬便隔了年头。” |
| 万箭钻心 |
像万支箭钻入心头。形容极度伤痛的心情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那安卿说到此处,好如万箭钻心,长号数声而绝。” |
| 箭穿雁口 |
箭:弓箭;穿:通过,穿通。比喻闭嘴不出声 |
元·马致远《汉宫秋》:“似箭穿雁口,没个人敢咳嗽。” |
| 筱簵之箭 |
用篠竹、簵竹制成的箭。谓良箭。 汉 王充 《论衡·效力》:“干將之刃,人不推頓,苽瓠不能傷;篠簵之箭,機不動發。 魯 縞不能穿。非無干將、篠簵之才也,無推頓發動之主。苽瓠、 魯 縞不穿傷,焉望斬旗穿革之功乎?” |
|
| 韶光似箭 |
韶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光阴像飞箭一样流逝 |
明·黄元吉《流星马》第一折:“端的是韶光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赶少年。” |
| 万箭穿心 |
犹万箭攒心。形容万分伤痛。 |
《野叟曝言》第七回:“[璇姑]再听到哥子末后一段说话,真如万箭穿心,竟放声大哭起来。” |
| 放冷箭 |
乘人不备,放箭伤人。比喻暗中伤人。冷箭:暗箭。 |
鲁迅《无花的蔷薇》:“我对于‘放冷箭’的解释,颇有些和他们一流不同,是说有人受伤,而不知这箭从什么地方射出。” |
| 弩箭离弦 |
弩:利用机械力射箭的弓。搭在弩弓上的箭射出了弓弦。形容极其迅速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前走的如流星过度,后走的如弩箭离弦。” |
| 开弓不放箭 |
比喻故意做出一种要行动的姿态。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3回:“事还是竟弄破了好,还是‘开弓不放箭’,大家弄几个钱有益?” |
| 挡箭牌 |
古代可以抵挡刀箭用的盾牌。比喻推掉事情的借口或可你掩护的东西 |
庐隐《今后妇女的出路》:“她们拿拥护母权作挡箭牌,暗地里过着寄生的享乐生活。” |
| 光阴似箭 |
梭:织布机上引导纬纱与经纱交织的构件。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时光似箭,日月如梭,也有一年以上。” |
| 时光似箭 |
梭:织布机上引导纬纱与经纱交织的构件。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时光似箭,日月如梭,也有一年以上。” |
| 箭在弦上 |
箭:弓箭;弦:弓上用以发箭的牛筋绳子。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发射。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 >>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故事 |
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李善注引《魏志》 |
| 一箭双鵰 |
一箭射中两鵰。鵰,亦作“ 雕 ”,一种性凶猛的大鸟。 |
|
| 暗箭难防 |
冷箭最难防范。比喻阴谋诡计难以预防。 |
宋·刘炎《迩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 |
| 东箭南金 |
东方的竹箭,南方的铜,古时都认为是上品。比喻可宝贵的人才。 |
《晋书·虞潭顾众传·赞》:“顾实南金,虞惟东箭。” |
| 暗箭中人 |
暗:暗中;箭:放箭;中:中伤。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攻击或陷害别人。 |
宋·刘炎《迩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 |
| 光阴如箭 |
光阴:时间。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
唐·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
| 暗箭明枪 |
比喻各种公开的攻击和暗地里的中伤。 |
《群英类选·清腔类·玉交枝》:“忽心痴撞入他迷魂阵图里,暗箭明枪难躲避。” |
| 光阴似箭 |
光阴:时间。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
唐·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
| 箭不虚发 |
虚:空。形容箭术高超,百发百中。 |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弓不虚发,应声而倒。” |
| 草船借箭 |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 草船借箭的故事 |
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 |
| 箭在弦上 |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 箭在弦上的故事 |
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
| 箭拔弩张 |
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
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六章:“大部分的时候是含精养锐的,必要时才一用力,正不必面红耳赤,箭拔弩张的。” |
| 乱箭攒心 |
攒:积聚。乱箭身在心上。比喻内心极度痛苦。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卷:“见父亲倒在一个壁角边乱草之上……淹淹止存一息。二子一见,犹如乱箭攒心,放声号哭。” |
| 箭穿雁嘴 |
比喻不开口说话。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二回:“诸将见李逵等杀了这一阵,众人都胆颤心寒,不敢出战。问了数声,如箭穿雁嘴,钩搭鱼腮,默默无言,无人敢应。” |
| 归心似箭 |
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卢师越离家已久,归心如箭,恐怕淹留,连忙催促安道全作别。” |
| 暗箭伤人 |
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人。 >> 暗箭伤人的故事 |
宋·刘炎《迩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 |
| 东南竹箭 |
比喻优秀人才。 |
《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 |
| 归心如箭 |
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卢师越离家已久,归心如箭,恐怕淹留,连忙催促安道全作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