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几的成语 - 共25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曾几何时 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 宋·王安石《祭盛侍郎文》:“补官扬州,公得谢归。曾几何时,讣者来门。”
明窗净几 形容室内明亮、整洁。 宋·欧阳修《试笔》:“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
识微见几 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认识和察见事物的本质和发展。 《宋史·常安民传》:“惟识微见几之士,然后能逆知其渐。”
审几度势 省察事机,揣度形势。 明·张居正《陈六事疏》:“审几度势更化宜民者,救时之急务也。”
雪窗萤几 比喻勤学苦读。 《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集萤映雪”李善注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书·车胤传》:“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凭几之诏 指皇帝临终遗诏。 明·沈德符《野获编·礼部·宗伯执持》:“方奉凭几之诏,遽卒,士论惜之。”
几次三番 番:次。一次又一次。 清·顾琐《黄绣球》第四回:“本官到任以来,就几次三番的传谕董事,出过告示。”
所剩无几 剩:余留下来的。剩下的没有多少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好在所剩无几,待我念完,诸位才女再去慢慢参详,或者得其梗概,也未可知。”
相去无几 去:距离;无几:没有多少。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 钱钟书《围城》:“斜川的将略跟一般儒将相去无几,而他的诗即使不是儒将做的,也算得好了。”
一蹴可几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几,近,及。同“一蹴而就”。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二节:“天下事非一蹴可几者。”
一日万几 形容帝王每天处理政事极为繁忙。 《尚书·皋陶漠》:“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孔传:“几,微也。言当戒惧万事之微。”
几尽一刻 几乎占了一刻的时间。
明窗浄几 明亮的窗户,洁净的小桌子。多形容房间明亮,陈设整洁。 宋 欧阳修 《试笔·学书为乐》:“ 蘇子美 嘗言,明窗浄几,筆硯紙墨皆極精良,亦自是人生一樂,然能得此樂者甚稀。其不爲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 清 袁枚 《新齐谐·张又华》:“歸館中,夜夢至僧舍,明窗浄几,竹木蕭然。” 碧野 《白云·绿树·金花》:“ 鸡公山 使人留连忘返,有的早晨上山,黄昏投宿小店。这种小店可供食宿,明窗净几,干干净净。”
净几明窗 净:干净;几:小桌子。形容房间干净明亮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2卷:“净几明窗不染尘,图书镇日与相亲。”
沉几观变 沉:沉着;几:事物变化前的前兆。冷静观察事物,随机应变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回:“沉几观变,前事可师。”
寥寥无几 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一回:“连做诗赋的也寥寥无几。”
相去几何 去:距离;几何:多少。彼此之间相关多远呢?表示差别不大。 《老子》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凭几据杖 形容傲慢不以礼待客。 《战国策·燕策一》:“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极深研几 研:研究,审查;几:细微。指探讨研究事物的深奥隐微之处。 《周易·系辞上》:“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见时知几 指看到时运的推移而预知事情变化的先兆。
堆案盈几 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
几不欲生 几:几乎;欲:想。几乎都不想活了。 宋·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不知凡几 凡:总共。不知道一共有多少。指同类的事物很多。 唐·郭受《寄杜员外》诗:“春兴不知凡几首,衡阳纸价顿能高。”
见几而作 几:苗头;作:行动。指发现一点苗头就立刻采取措施。 《易·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窗明几净 几:小桌。形容房间干净明亮。 宋·苏辙《寄范文景仁》诗:“欣然为我解东阁,明窗净几舒华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