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火的成语 - 共269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无名孽火 名:称呼;孽:邪。说不出的邪火。指极大的怒气。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那里我一把无名孽火,从脚跟下直透顶门,只得碍着众亲友不好动粗。”
石火风烛 比喻为时短暂。 唐·黄滔《祭宋员外》:“石火风烛,惊波逝水,诚修短之无改矣,奈痛伤之有等焉。”
束蕴请火 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 束蕴请火的故事 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 《汉书·蒯通传》《韩诗外传》卷七亦有此说,“缊”作“蕴”。
敲冰求火 敲开冰找火。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大光明藏经》下卷:“敲冰求火,论功不遂。”
投膏止火 用油去浇灭火,火反而烧得更旺。比喻举措失当,适得其反。 《新五代史·唐书·安重海》:“四方骚然,师旅并兴,如投膏止火,适足速之。”
连天烽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雪窗萤火 比喻勤学苦读。同“雪窗萤几”。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
油浇火燎 形容焦急。 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一章:“齐标虽认为有理,却油浇火燎地问:‘依你说该咋办?’”
敲冰索火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一定不会成功。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第四卷:“若敲冰而索火,类缘木以求鱼。”
抱火卧薪 比喻处境险恶,而不自知。或指险事即将出现。 语出汉·贾谊《新书·数宁》:“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偷安者也。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井中求火 在水井里去寻求火。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对,根本达不到目的。
惹火烧身 惹:引;身:本身。引火烧自己。比喻自找麻烦或自找苦吃。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庄上人见典史亲来捉获,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氏,都送将出来。”
香火不绝 指信神者所供养的香烛不断绝。亦作“香火不断”。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五卷:“民间各处,立起个‘虎媒之祠’,若是有婚姻求合的,虔诚祈祷,无有不应,至今黔陕之间,香火不绝。”
清灰冷火 没吃没喝。常用以形容贫困冷清的景象。同“清灰冷灶”。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5回:“及至到了家,清灰冷火的锁着门。”
水火无情 指水和火是不讲情面的,如疏忽大意,容易造成灾祸。 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俺城中把金鼓鸣,正是外合里应,教智伯才知水火无情。”
抱火厝薪 厝:同“措”,置放。薪:柴火。把火放在柴草底下。比喻危机即将出现。 语出《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以火止沸 比喻处理方法不对,不但不能制止,反而助长已成的气势。同“以汤止沸”。 汉·桓宽《盐铁论·错币》:“汉初乘弊而不改易,畜利变币,欲以反本,是犹以煎止燔,以火止沸也。”
扇风点火 指进行鼓动或煽动。 康濯《东方红》第13章:“‘不过我觉着你们的积极性还不够高……气魄也不够大!’县长又半真半假地扇风点火。”
火尽灰冷 比喻权势消失。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向火乞儿》:“今时之朝彦,皆是向火乞儿,一日火尽灰冷,暖气何在?当冻尸裂体、弃骨沟睿中,祸不远矣。”
势如水火 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三国志·蜀志·魏延传》:“惟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七窍冒火 形容气愤到极点。同“七窍生烟”。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一天两天还好受,等到第三天,真受不得了!怎么还没有信呢?俗语说的好,真是七窍冒火,五脏里生烟。”
钻冰求火 比喻徒劳无功。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2卷:“影离响绝,云销雾除,钻冰求火,探巢捕鱼,不足言其无也。”
如蹈水火 比喻处境艰难。 《元史·张德辉传》:“若宰民者,头会箕敛以毒天下,使祖宗之民如蹈水火,为害尤甚。”
火光烛天 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势极大(多指火灾)。 明·张岱《海志》:“火光烛天,海水如沸,此来得见海战,尤奇。”
拥篲救火 指方法不当,事必不成。
万家灯火 家家点上了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唐·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油干火尽 形容罄尽。 《二刻拍案惊奇》卷八:“[丁生]直赢得两人油干火尽,两人也怕起来。只得忍着性子住了,垂头丧气而别。”
十万火速 形容在紧急情况下动作极快地行事。 郭沫若《洪波曲》第二章:“我立刻收拾着行李,十万火速地准备出发。”
火树琪花 比喻灿烂的灯火或焰火。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于是进入行宫,只见庭燎绕空,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
火海刀山 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京剧《智取威虎山》:“哪怕是火海刀山,也冲上前。”
明火执仗 明:点明;执:拿着;仗:兵器。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我在这瓦窑居住,做些本份生涯,何曾明火执仗 ,无非赤手求财。”
无明业火 指怒火。 金·马钰《满庭芳·赠赵雷二先生》词:“休起无明业火,更休思,名利相干。”
吞刀吐火 古杂剧之一,泛称魔术。 汉·张衡《西京赋》:“吞刀吐火,云雾杳冥。”
悬河注火 指以河水倾泻于火。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 《梁书·武帝纪》:“况拥数州之兵以诛群盗,悬河注火,奚有不灭?”
判若水火 判:区别。比喻两者显然相反,互不相容。 清·钱泳《履园丛话·谭诗·总论》:“沈归愚宗伯与袁简斋太史论诗,判若水火。”
薪尽火传 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油煎火燎 形容痛苦或焦灼。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他觉着,像有个什么东西,在胸口上剧烈地涌动,闹得血管里的血,也加快了流速。继而,心里又油煎火燎,阵阵剧疼。”
烟消火灭 比喻事物消灭干净。 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七回:“若是这位武弁老爷,当时认个不是,赔个笑脸,这件事儿也就烟消火灭的了。”
膏火自煎 比喻有才学的人的人因才得祸。 《庄子·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束缊请火 束缊:束一扎可烧的大麻为火把;请火:借火。搓麻为引火绳,向邻家讨火。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 >> 束缊请火的故事 《汉书·蒯通传》:“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
不通水火 形容跟人不相往来。 《汉书·孙宝传》:“杜门不通水火。”
顺风吹火 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 《景德传灯录》:“因风吹火,用力不多。”
炉火纯青 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到了现在,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
引风吹火 利用风来吹火,使火越烧越旺。比喻从中煽动,挑起事端。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坐山看虎斗','借刀杀人','引风吹火'。”
披麻救火 披着麻去救火。比喻惹火烧身,自招灾祸。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则落你好似披麻救火,蒯彻也不似那般人随风倒舵。”
束缊举火 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清·钱谦益《吕季臣诗序》:“国破家亡,年衰岁暮,束缊举火,轹釜待炊,季臣意殊安之。”
石火光阴 表示光阴之迅速,一眨眼就要过去。
水火不辞 指不避艰险。同“水火不避”。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心焦火燎 心里急得像火烧着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柯岩《追赶太阳的人》:“她摸黑坐着,心焦火燎地等着邻家的闺女从夜校回来帮她收拾。”
香火姻缘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用来比喻彼此意志相投。 《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银花火树 比喻灿烂的焰火或灯火。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北京三五风光好,膏雨初晴春意早。银花火树不夜城,陆地拥出蓬莱岛。”
烧犀观火 比喻洞察事物。
心急如火 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战火纷飞 形容战斗频仍、激烈。 浩然《艳阳天》第一二一章:“经过了这场灾祸的考验,好像当年跟着担架队闯了一趟战火纷飞的疆场回来。”
悬河泻火 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同“悬河注火”。 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二节:“扫荡无余,犹悬河以泻火。”
心焦如火 内心焦躁得如着火一般。形容焦灼难忍的心情,亦作“心焦如焚”。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为何马犹不至,心焦如火,怎辞劳瘁。”
性烈如火 性:性情,脾气。形容性情暴躁。 金庸《天龙八部》第18回:“那高个儿的僧人性烈如火,提起醋钵大的拳头,呼的一拳,又向乔峰击到。”
泼油救火 救火时用油浇洒。比喻事情处理不得法,反而使事态更严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今使他为先锋,是泼油浇火也。”
怒火中烧 怒气象火一样在心中燃烧。形容怀着极大的愤怒。 宋 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烈火真金 烈火:熊熊大火,猛烈的火。真金不惧火炼,在烈火中可以鉴别出真正的黄金。
入火赴汤 比喻不避艰险。 《四游记·老君道教源流》:“入火赴汤,下地上天,灰身没命,愿随大仙。”
火耕流种 古代一种原始的耕种方式。先用火烧去杂草,然后引水播种。犹言火耕水耨。 《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田田相如,鐇钁株林,火耕流种,功浅得深。”李贤注:“以火烧所伐林株,引水溉之而布种也。”
寒附火者 因为寒冷而靠着火取暖的人。
钻火得冰 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未见钻火得冰,种豆得麦。”
如蹈汤火 蹈:踩;汤:滚水。如同在滚水、烈火中行走一样。比喻处境艰险。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命入朝廷,如赴汤火。”
十万火急 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多用于公文、电报等)。 老舍《赵子曰》:“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
引火烧身 原比喻自讨苦吃或自取灭亡。现多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缺点错误,以争取大家的批评帮助。 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庄上人见典史亲来捉获,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生怕引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都送将出来。”
大动肝火 指大怒。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一回:“毛虎听了,不觉大动肝火。”
明火持杖 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同“明火执仗”。 《元典章·刑部·从贼不得财者免刺》:“从贼孙伯奴、孟干儿与首贼朱伴儿、李佛保等四人明火持杖强劫梁贤十家。”
撩火加油 犹言火上加油。在一旁助威增加他人的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
燎如观火 指事理清楚明白,如看火一样。 郭沫若《文艺论集·反响之反响》:“究竟谁是谁非,谁错谁不错,这是燎如观火的。”
如火燎原 燎:烧;原:原野。如火在原野燃烧。比喻声势很大,难于阻抑。 《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瞭如观火 形容看得非常清楚。 邹鲁 《戊申云南河口之役》:“今有 河内 來函,讀之必瞭如觀火,從此兄等之出而説人,必更有把握矣。”参见“ 洞若觀火 ”。
赴蹈汤火 赴:前往;蹈:踩;汤:热水。形容不畏艰难险阻,奋不顾身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
赴汤跳火 赴:去,走向;汤:开水。沸水敢蹚,烈火敢跳。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8回:“小夫人说那里话!若肯在老爷前,抬举小人一二,便消受不了。虽赴汤跳火,敢说不去?”
烟断火绝 指人烟灭绝。 《文选·江淹〈恨赋〉》:“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李善注:“烟断火绝,喻人之死也。”
石火电光 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石火电光,已经尘劫。’”
束藴乞火 同“束縕請火”。《汉书·蒯通传》:“故里母非談説之士也,束緼乞火非還婦之道也,然物存相感,事有適可。” 宋 方岳 《三虎行》:“打門聲急誰氏子,束藴乞火霜風寒;勸渠且宿不敢住,袒而示我催租瘢。”
赴火蹈刃 赴:前往;蹈:踩踏。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 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瞎灯灭火 灯不亮,火灭了。形容夜十分漆黑 《捻军歌谣·听老毛子啦清兵》:“阴天涝雨刮大风,瞎灯灭火屋子空,闺女媳妇牛棚坐,专听老毛子啦清兵。”
扇火止沸 沸:沸腾,指水滚开。用扇风助长火势的办法来停止水沸腾。比喻采取的办法与希望达到的目的正好相反。 《吴书》:“风声流闻,震荡城邑,丘墙惧于横暴,贞良化为群恶,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瞎灯黑火 灯不亮,火灭了。形容十分漆黑 《人民日报》1976.1.17:“村剧团就要开始演出了,散戏时瞎灯黑火不好走,那路还得加宽!”
火伞高张 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诗:“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钻木取火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唐·慧能《坛经·疑问品》:“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灯火阑珊 1. 灯火稀疏, 指人烟稀少、比较冷清的地方;2. 古时入夜后家家举灯, 至就寝才灭去灯火。 因此灯火阑珊又代表「夜深」、深宵无人之时分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羽蹈烈火 羽:鸟。鸟去踏灭烈火。比喻不自量力而自取灾祸 汉·刘向《新序·杂事》:“若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若以指绕沸,若羽蹈烈火,入则焦没耳。”
烟熏火燎 烟和火熏烤,比喻酷热或干燥 孙犁《乡里旧闻》:“这架老织布机,我幼年还见过,烟熏火燎,通身变成黑色的了。”
搧风点火 谓进行鼓动或煽动。 康濯 《东方红》第十三章:“‘不过我觉着你们的积极性怕还不够高……气魄也不够大!’县长又半真半假地搧风点火。”
惹火上身 惹:招引。比喻自己招灾惹祸害自己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氏,都送将出来。”
后院起火 比喻内部闹矛盾,发生纠纷 张平《抉择》:“那可是咱的后院,要是后院起火,别人可就要看咱的笑话了。”
火星乱冒 形容气愤到了极点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4回:“多九公听了,晓得道姑语带讥讽,只气的火星乱冒。”
束藴请火 见“ 束緼請火 ”。
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然而,“七月流火”多年来却常被误用来形容暑热,至今仍不绝于各种媒体,所以此古语的本来含义已被通俗而异化。 《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灯火通明 形容灯火映照得非常明亮。
束蕴乞火 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 束蕴乞火的故事 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束蕴乞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存相感,事有适可。 《汉书·蒯通传》
厝薪于火 厝:同“措”,放置;薪:柴。置柴堆于火之上。比喻潜伏着极大危机 《清史稿·诸王》:“躬蹈四罪,而犹逞志角力,谬欲收拾人心,是厝薪于火而云安,结巢于幕而云固也。”
州官放火 指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 州官放火的故事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
薪烬火传 薪:木材。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流传下去 梁启超《管子传·自序》:“虽不能至,而或具体而微焉,或有其一体焉,则薪烬火传,犹旦莫也,国于是乎有与立。”
烟火之警 烟火:烽火。烽火的警报。指发生战事 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
火山喷发 地质学专业术语,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
火上弄雪 比喻易于败亡,事情很容易办到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4回:“谁知钱不由正经路来的,火上弄雪;不由正经路去的,石沉大海,日减月削,渐渐损之又损,而至于无。”
火中取粟 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在巨大的危机和风险中博取利益。①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②多用于比喻高风险的投资行为。
假阶救火 假:借;阶:梯子。比喻做事不讲效率,做事机械。 >> 假阶救火的故事 赵成阳堪,其宫火,欲灭之,无阶可升。 《燕书》
夜蛾赴火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赴:投入。像蛾子扑火一样。比喻奔赴所向往的目标 《魏书·崔浩传》:“若夜蛾之赴火,少加倚仗,便足立功。”
满腔怒火 满腔:充满心中;怒火:形容极大的愤怒。心里充满着极大的愤怒 《我们的战友邱少云》:“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
无明火起 无明火:怒火。形容发怒 明·陶宗仪《辍耕录》第15卷:“与君一把无明火,烧尽千愁万恨心。”
赴汤投火 赴:去,走向;汤:开水。沸水敢蹚,烈火敢跳。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2回:“小人受侯爷大恩,别说行刺,就是赴汤投火也是情愿的。”
水火不容 水和火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不能相容。有时比喻人与人之间有仇恨,不能在一起。二者对立,绝不相容。 《汉书·郊祀志下》:“《易》有八卦,乾坤六子,水火不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探汤蹈火 犹言赴汤蹈火。比喻不怕任何艰险。 清·孔尚任《桃花扇·会狱》:“宁南兵变,料无人能将檄传;探汤蹈火咱情愿,也只为文士遭谴。”
走火入魔 走火:过头。对某种事物迷恋到失去理智的地步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5回:“后来妙玉观棋听琴,走火入魔;宝玉抛了通灵玉,着了红袈裟,回头是岸。”
香火兄弟 香火:香烛,香和灯火。焚香结拜的异姓兄弟 唐·崔令钦《教坊记》:“坊中诸女以气类相似,约为香火兄弟,每多至十四五人,少不下八九辈。”
妒火中烧 因忌妒而异常激动,心神错乱或狂乱 沈从文《元宵》:“到妒火中烧时他是完全不为自己设想也不为女人幸福设想,只想等待那机会一到,就将成为恋爱的人。”
火列星屯 火列:一列列火堆;星屯:星罗棋布的村庄。形容驻军军容盛大 明·无名氏《投笔映谈》:“是故风驰电击者,势也;火列星屯者,形也。”
惊风扯火 形容大惊小怪,自相惊扰 沙汀《在祠堂里》:“总是惊风扯火的!请问,搜查也搜查了,他还会把那个抓起来去枪毙么?不会的。”
了如观火 了:明白。形容看得非常清楚 邹鲁《戊甲云南河口之役》:“今有河内来函,读之必了如观火,从此兄等之出而说人,必更有把握矣。”
香火姊妹 香火:香烛。焚香结拜的姊妹 宋·罗烨《醉翁谈录·潘琼儿家最繁盛》:“儿家凡遇新郎君辈访蓬舍,曲中香火姊妹则必酬金来贺。”
煽风点火 比喻煽动别人闹事。 沙汀《青棡坡》:“倒不是怕有人煽风点火。”
不愠不火 1、略带褒义:指说话做事态度适中,分寸得当。2、略含贬义:指态度淡然。3、趋于中性:指客观上处于中游(中立)状态。
乌灯黑火 指晚上没灯没火,形容很暗
钻燧取火 燧:火石。钻打火石取火。原始人类取火的方式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躁,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因篇幅关系,火成语只列出前 120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