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钩的成语 - 共26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银钩虿尾 比喻书法的钩、挑等笔画遒劲有力,有如银钩和蝎尾。一说虿尾指指蝎子的尾巴,能揵然上卷,写“乙”、“丁”、“亭”等字之末趯,须驻锋而后趯出,故遒劲有力。 南朝·齐·王僧虔《论书》:“(索靖)散骑常侍张芝姊之孙也,传芝草而形异,甚矜其书,名其字势曰‘银钩虿尾’。”
研精钩深 钩深:探取深沉的东西。研究探索精微的道理,探求深奥的学问。 唐·白居易《礼部试策·第三道》:“虽言微旨远,而学者苟能研精钩深,优柔而求之,则壼奥指趣,将焉廋哉!”
规矩钩绳 规矩:画圆、方的工具。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 《管子·形势》:“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圜曲直,皆中规矩钩绳。”
提要钩玄 提要:指出纲要;钩玄:探索精微。精辟而简明地指明主要内容。 唐·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
窃钩盗国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成为诸侯。讽刺小盗被杀、大盗窃国的反常现象 廖仲恺《有感》:“窃钩盗国将谁咎?扃鐍缄滕只自欺。”
银钩玉唾 比喻他人的书法笔画有如银钩,遒劲有力;言谈有如吐玉,弥足珍贵。 宋·黄庭坚《次韵钱穆父赠松扇》:“银钩玉唾明茧纸,松莲轻凉并送似。”
唾玉钩银 形容书法像银沟一样刚劲有力,言谈像美玉一样华丽 元·方回《湖口寄方去言》诗:“和篇勤唾玉,枉教妙钩银。”
窃钩窃国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握钩伸铁 伸:伸直。把钩伸直,绞铁成索。形容力大 唐·皮日休《鹿门隐书六十篇并序》:“夫桀、纣之君,握钩伸铁,抚梁易柱,手格熊罴,走及虎兕,力甚也。”
伸钩索铁 伸:伸直;索:绞合。把钩伸直,绞铁成索。形容力大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桀淫虐有才,力能伸钩索铁,手搏熊虎。”
钩隐抉微 钩:探取;抉:排出,挖出。在治学上能发掘幽深精微 宋·郭绍彭《宋王先生圹铭》:“《从书》门分类聚,钩隐抉微,考证经史百氏,下致骚人墨客佚事,细大不捐。”
窃钩者诛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钩深极奥 指探索并极尽深奥的意义、道理。 汉·蔡邕《玄文先生李子材铭》:“休少以好学,游心典谟,既综七经,又精群纬,钩深极奥,穷览圣旨。”
锯牙钩爪 比喻人的凶恶残暴。也比喻武装军队。同“钩爪锯牙”。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彼锯牙而钩爪,又循江而习流。”
钩深索隐 钩:钩取;索:探索。色取深处的,探索隐秘的。指钻研深奥的学问,探索隐秘的事情。 《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钩深图远 指对僻远的异族图谋予以讨伐。 《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是时孝武因其余财府帑这蓄,始有钩深图远之意,探冒顿之罪,校平城之雠。”
钩爪锯牙 指鸟兽尖曲、锋利的爪、牙。比喻人的凶恶残暴。也比喻武装军队。 《淮南子·本经训》:“凤皇不下,句爪、居牙、戴角、出距之兽于是鸷矣。”
钩元提要 钩:探索;提:举出;要:纲要。探取精微,摘出纲要。 唐·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钩玄猎秘 探取精微,搜寻奥秘。 清·陈田《明诗纪事戊签·江晖》:“景孚为文,钩玄猎秘,杂以古文奇字。”
钩玄提要 钩:探索;玄:精微之处;提:举出;要:纲要。探取精微,摘出纲要。 唐·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钩深致远 致:招致。探取深处的,使远处的到来。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 《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钩元摘秘 探取精微,采摘奥秘。 郑观应《盛世危言·藏书》:“或钩元摘秘,著古今未有之奇书。”
钩辀格磔 鹧鸪的叫声。 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诗:“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辀硌磔声。”
钩金舆羽 二者悬殊太大,不可作比。 《孟子·告子下》:“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
钩章棘句 钩:弯曲;章:章节;棘:刺;句:文句。形容文辞艰涩拗口。 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钩章棘句,掐擢胃肾。”
盗玉窃钩 玉:贵物。钩:贱物。比喻一切大小窃取之事。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吏条陈》:“盛宣怀不过邮传部大臣耳,倘使处于总协理大臣地位,则盗玉窃钩,何事尚不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