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郢人斤斧 |
比喻成熟、高超的技艺。同“郢匠挥斤”。 >> 郢人斤斧的故事 |
宋·苏辙《和子瞻濠州七绝·观鱼台》:“庄子谈空惠子听,郢人斤斧俟忘形。莫嗟质丧无知者,对石何妨自说经。” |
| 破斧缺斨 |
斧、斨,泛指兵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
| 弄斧班门 |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
| 神工鬼斧 |
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艺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
《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忧鬼神。”《南史·谢惠连传》:“此语有神工,非吾语也。”元·吴莱《大食瓶》诗:“晶荧龙宫献,错落鬼斧镌。” |
| 弄斤操斧 |
拿斧头砍东西。引申指对作品的雕琢。 |
宋·张来臣《珊瑚钩诗话》第一卷:“如杨大年西昆体非不佳也,而弄斤操斧太甚,所谓七日而混沌死也。” |
| 失斧疑邻 |
疑:怀疑;斧:斧头。怀疑邻居偷他的斧头。指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 失斧疑邻的故事 |
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
| 疑邻盗斧 |
疑:怀疑;斧:斧头。怀疑邻居偷他的斧头。指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 疑邻盗斧的故事 |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 |
| 猬锋螗斧 |
猬锋:刺猬的毛;螗斧:螳螂的前腿。比喻微弱的力量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猬锋螗斧,潢池盗弄,何以哉!” |
| 自备资斧 |
资斧:旅费、盘缠。指自己准备旅费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因为上头提倡游学,所以他自告奋勇,情愿自备资斧,叫儿子出洋。” |
| 资斧困竭 |
资斧:旅费,盘缠。指盘缠很少或已经用完 |
《易经·旅》:“旅于处,得其资斧。” |
| 斧钺之人 |
斧钺:古代杀人的斧子,泛指刑戮。指因犯罪而应受到刑罚的人 |
春秋·齐·管仲《管子·小匡》:“桓公大说,于是斋戒五日,将相管仲。管仲曰:‘斧钺之人也,幸以获生……若知国政,非臣之任也。’” |
| 班门调斧 |
班: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调:耍弄。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八回:“庸碌小巫,怎敢在班门调斧,然老先生台命殷殷,又不敢违,却将奈何?” |
| 萧斧之诛 |
萧斧:行刑的斧钺;诛:杀戮。受到斧钺的诛杀。形容人罪大恶极 |
唐·孔颍达《春秋正义序》:“一字之嘉,有同华衮之赠;一言所黜,无异萧斧之诛。” |
| 不露斤斧 |
斤:斧头。看不见刀斧加工的痕迹。形容精巧自然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巧匠施工,不露斤斧。” |
| 操斧伐柯 |
执斧砍伐斧柄。比喻可就近取法。 |
语出《诗·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中庸》引此文,朱熹集注:“柯,斧柄。则,法也……言人执柯伐木以为柯者,彼柯长短之法,在此柯耳。” |
| 双斧伐孤树 |
指嗜酒好色,摧残身体。 |
《元史·阿沙不花传》:“而惟曲蘖是耽,妃姬是好,是犹双斧伐孤树,未有不颠仆者。” |
| 斧钺之诛 |
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 |
《庄子·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此乎?’” |
| 斧钺汤镬 |
斧钺:古代军中刑戮。汤:滚开的水。镬:古代的大锅。汤镬:古代一种酷刑,把犯人投入滚水中煮死。指各种酷刑。 |
《汉书·苏武传》:“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
| 大刀阔斧 |
原指使用阔大的刀斧砍杀敌人。后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 大刀阔斧的故事 |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八回:“当下催军劫寨,大刀阔斧,杀将进去。” |
| 不避斧钺 |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
《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
| 伐性之斧 |
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
《吕氏春秋·本性》:“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
| 斧破斨缺 |
斨:古代一种斧子。指武器破损残缺。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 又缺我斨。” |
| 横刀揭斧 |
指持刀执斧。 |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据说,茶贩的队伍往往是一个人担茶叶,两个人保卫,‘横刀揭斧,叫呼踊跃’。” |
| 刀锯斧钺 |
古代四种刑具。借指酷刑。 |
《汉书·刑法志》:“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 |
| 班门弄斧 |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 班门弄斧的故事 |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
| 不辟斧钺 |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
《汉书·赵充国传》:“不敢避斧钺之诛。” |
| 鬼工雷斧 |
同“鬼斧神工”。 |
明·宋濂《滩哥石砚歌》:“鬼工雷斧琢削古,天光电影生新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