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狂蜂浪蝶 |
比喻轻薄放荡的男子。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紫燕黄莺,绿柳丛中寻对偶;狂蜂浪蝶,夭桃队里觅相知。” |
| 蜂合豕突 |
如群蜂聚集,似野猪奔突。比喻众人杂沓会合,横冲直撞。 |
明·刘基《春秋明经·公会齐侯楚人败徐于娄林》:“今不然矣,中国之虚实在楚人目中矣!于是荆户乘广之旅,蜂合豕突以败徐于娄林。” |
| 蚁附蜂屯 |
像蚂蚁、螽斯一般集聚。比喻集结者之众多。 |
严复《原强》:“一旦有急,则蚁附蜂屯,授之以扞格不操之利器,曳兵而走,转以奉敌。” |
| 剔蝎撩蜂 |
比喻惹事生非。 |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偏你这罢职归田一老农,公然敢剔蝎撩蜂。”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常是个争龙斗虎,剔蝎撩蜂。” |
| 撩蜂吃螫 |
犹言撩蜂剔蝎。比喻惹犯恶人,自取祸殃。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那晁住娘子是刘六、刘七裹革出来的婆娘,他肯去撩蜂吃螫?说道:‘你不好问去?只是指使我!’”?? |
| 招蜂引蝶 |
招致蜜蜂,吸引蝴蝶。比喻吸引别人的注意。 |
叶文玲《独特的歌》:“没准是很爱卖弄俊俏,四送秋波的人呢,嘿,招蜂引蝶之流,对不起,本人向来深恶痛绝。” |
| 游蜂戏蝶 |
飞舞游戏的蝴蝶和蜜蜂。后用以比喻浪荡子弟。 |
唐·岑参《山房春事二首》:“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人房。” |
| 蚁集蜂攒 |
像蚂蚁、螽斯一般集聚。比喻集结者之众多。 |
明·宋濓《赠行军镇抚迈里古思平寇诗序》:“栝寇复兴,蚁集蜂攒,众号数万,遂陷婺之永康。” |
| 蜂屯蚁杂 |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
唐·韩愈《送郑尚书序》:“撞搪呼号以相和应;蜂屯蚁杂,不可爬梳。” |
| 撩蜂剔蝎 |
比喻招惹恶人,自讨苦吃。 |
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撩蜂剔蝎,打草惊蛇,坏了咱墙头上传情简帖。” |
| 游蜂浪蝶 |
比喻态度轻佻好挑逗女子的人。 |
明 顾大典《青衫记 裴兴私叹》:“不相饶,游蜂浪蝶簇花梢,生来懒去追欢笑。” |
| 蜂房蚁穴 |
比喻各自占据一方。 |
明·杨慎《丹铅续录·春秋·隐公元年》:“自共和以来,诸侯如蜂房蚁穴,不用天子之元年矣。” |
| 蜂猜蝶觑 |
同“ 蜂迷蝶猜 ”。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鬻女》:“敢還是年少多情,蜂猜蝶覷,穴隙踰牆被人話。” |
|
| 蜂腰鹤膝 |
指诗歌声律八病中的两种。泛指诗歌声律上的毛病 |
宋·苏轼《和孔密州五绝》:“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 |
| 蜂附云集 |
比喻人众从各处聚集。 |
明·归有光《昆山县倭寇始末书》:“夜则桅灯如列星,旦则吹螺举号,蜂附云集。” |
| 蜂虿之祸 |
指由小毒而引起的大祸。 铸铁 《湘路纪事》:“與其忍之于今日,以兆他日蜂蠆之禍;曷若不忍之於今日,猶可以救亡。” |
|
| 蜂虿起怀 |
比喻祸害侵身。 |
|
| 蜂拥而起 |
像蜂飞一样成群而起。形容许多人一拥而起。 >> 蜂拥而起的故事 |
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赞》 |
| 蜂游蝶舞 |
同“ 蜂狂蝶亂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近日 吴 越 州邑,有等無賴少年……狐羣狗黨,出入茶坊酒肆,蜂游蝶舞,顛狂紅粉青樓。” |
|
| 蝶使蜂媒 |
使:使者;媒:媒人。比喻传递信息者或媒人 |
宋·朱淑真《春恨》诗:“蝶使蜂媒传恨客,莺梭柳线织春愁。” |
| 蜂围蝶阵 |
指成群的蜜蜂围绕着,蝴蝶就像在列阵一样。比喻花开得非常茂盛,以至于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 |
|
| 蜂舞并起 |
蜂舞:群蜂飞舞;并:一齐。像群蜂飞舞一样,一齐聚集 |
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水、旱、饥、蝝、蛊、螟、蜂舞并起。” |
| 捅马蜂窝 |
比喻闯祸或敢于得罪厉害的人 |
老舍《骆驼祥子》:“小时候去用竿子捅马蜂窝就是这样,害怕,可是心中跳着要去试试。” |
| 议论蜂起 |
蜂起:指很多人或事物如群蜂飞舞。种种议论像蜜蜂一样涌现出来 |
宋·陈亮《又乙巳春(答朱元晦秘书熹)书》:“秘书与叔昌子约书,乃言‘诸贤死后,议论蜂起’。有独力不能支之意。” |
| 异议蜂起 |
蜂起:像蜜蜂一样涌出。各种议论像蜜蜂一样涌现出来 |
唐·卢照邻《南阳公集序》:“近日刘勰《文心》,钟嵘《诗品》异议蜂起,高谈不息。” |
| 撩蜂拨刺 |
撩:挑逗。引逗蜜蜂拨开刺儿。比喻挑起事端 |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89回:“你倒先来撩蜂拨刺,此仇如何不报?” |
| 麇集蜂萃 |
麇:通“群”,成群;萃:汇集。像蜜蜂一样成群结队地聚集在一起 |
清·薛福成《书沔阳陆帅失陷江宁事》:“贼船自新洲大胜至七里洲,麇集蜂萃,莫纪其数。” |
| 蚁拥蜂攒 |
比喻集结者众多。同“蚁萃螽集”。 |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东军务记》:“乡民蚁拥蜂攒,布满山麓,约有十余万众。” |
| 一窝蜂 |
一个蜂巢里的蜂一下子都飞出来了。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8回:“那些小妖,就是一窝蜂,齐齐拥上。” |
| 蜂虿作于怀袖 |
比喻出乎意外的惊吓。 |
《晋书·刘毅传》:“蜂虿作于怀袖,勇夫为之惊骇,出于意外故也。” |
| 蜂出并作 |
蜂出:像群蜂出巢,多而杂乱;作:兴起。形容纷纷兴起,层出叠见 |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是以九家之术,蜂出?作。” |
| 蜂迷蝶恋 |
旧指男女间行为放荡。同“蜂狂蝶乱”。 |
《白雪遗音·岭儿调·草桥惊梦》:“说不尽梦儿里半推半就,蜂迷蝶恋花心动。” |
| 蜂攒蚁聚 |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三回:“那跟随楚王人众,何止千人,一个个俱脱衣露甲,手执暗器,如蜂攒蚁聚,飞奔上坛。” |
| 蝶恋蜂狂 |
指留恋繁花似锦的春光。 |
明·张凤翼《灌园记·太史赏花》:“知否,算蝶恋蜂狂,少不得为韶光一逗溜。” |
| 蜂虿有毒 |
虿:蝎子一类的毒虫。比喻有些人物,地位虽低,但能害人,不可轻视。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其无谓邾小,蜂虿有毒,而况国乎?” |
| 蜂腰削背 |
细腰窄背。形容轻盈俊俏。同“蜂腰猿背”。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蜂腰削背,鸭蛋脸,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瘢。” |
| 蜂趋蚁附 |
比喻很多人迎合投靠。 |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联升社学和钟镛社学》:“果然蜂趋蚁附,攘攘熙熙,诚不出神灵所料者矣。” |
| 蜂拥蚁聚 |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
罗振常《史可法别传》:“城下死者山积,攻者反藉叠尸以登,蜂拥蚁聚,城遂陷。” |
| 蜂拥蚁屯 |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
清·昭梿《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帆樯衔接,倏然蜂拥蚁屯者数千人。” |
| 蜂狂蝶乱 |
旧指男女间行为放荡。 |
明·王玉峰《焚香记·允谐》:“那淫奔坞,多少蜂狂蝶乱,毕竟傍谁虚度。” |
| 鹤膝蜂腰 |
①这是指诗歌声律八病的两种。泛指诗歌声律上所犯的毛病。②书法中的两种病笔。 |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诗病·诗病有八》:“三曰蜂腰,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四曰鹤膝,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 |
| 蜂媒蝶使 |
花间飞舞的蜂蝶。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 |
宋·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词:“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偏是你瘦影疏枝,不受那蜂媒蝶使。” |
| 蜂腰猿背 |
细腰窄背。形容轻盈俊俏。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九回:“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越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 |
| 蜂出泉流 |
像群蜂倾巢,如泉水涌流。形容一时并作。 |
清·龚自珍《古史勾沉论二》:“孔子殁,七十子不见用,衰世著书之徒,蜂出泉流。” |
| 蜂拥而来 |
象蜂群似的拥挤着过来。形容许多人一起过来。 |
《史记·项羽本纪》:“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
| 蜂目豺声 |
眼睛象蜂,声音象豺。形容坏人的面貌声音。 >> 蜂目豺声的故事 |
《左传·文公元年》:“蜂目而豺声,忍人也。” |
| 蜂起云涌 |
比喻许多事物相继兴起,声势很大。 |
鲁迅《二心集·我们要批评家》:“然而,大部分是因为市场的需要,社会科学的译著又蜂起云涌了。” |
| 蜂攒蚁集 |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八卷 :“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 |
| 狼猛蜂毒 |
形容人凶狠毒辣。 |
《南齐书·王融传》:“夫虏人面兽心,狼猛蜂毒,暴悖天经,亏违地义。” |
| 蜂拥而上 |
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来。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墨雨遂掇起一根门闩,扫红、锄药手中都是马鞭子,蜂拥而上。” |
| 浪蝶狂蜂 |
轻狂的蜂蝶。比喻轻狂的男子。 |
元·高明《琵琶记·牛小姐规劝侍俾》:“惊起娇莺语燕,打开浪蝶狂蜂。” |
| 蜂营蚁队 |
比喻乌合之众。 |
明·宋濂《次刘经历韵诗》:“一朝闽寇掠乡部,蜂营蚁队来无涯。” |
| 蜂屯蚁附 |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
宋·李纲《上道君太上皇帝札子》:“犬戎之众,蜂屯蚁附,渡壕临城,梯长如云,箭落如雨。” |
| 浪蝶游蜂 |
比喻态度轻佻好挑逗女子的男子。 |
明·高濂《玉簪记·姑阻》:“我若做浪蝶游蜂,老天呵,须教是裾马襟牛。” |
| 蜂拥而至 |
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徐承志等他去远,刚要回船,前面尘头滚滚,喊声渐近,又来许多草寇。个个头戴浩然巾,手机器械,蜂拥而至。” |
| 蜂屯乌合 |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
宋·王禹偁《贺圣驾还京表》:“蕞尔林胡,无名内侮,蜂屯乌合,鼠窃狗偷;必想边民夺挺以殴攘,亭长持绳而絷缚。” |
| 蜂屯蚁聚 |
形容成群的人聚集在一处。 |
唐·韩愈《送郑尚书序》:“蜂屯蚁杂,不可爬梳。” |
| 蜂窠蚁穴 |
比喻占据的地方极为窄小,借以对偏安一隅的地方势力的蔑称。 >> 蜂窠蚁穴的故事 |
宋·曾慥《类说·见闻录·胡讷》:“开宝八年,王师围金陵。朝廷殿试《桥梁渡长江赋》、《习水战诗》;江南亦试《王德惟亲赋》、《谈笑却秦诗》。太祖笑曰:‘江南畜文臣武将,迨同飞走,岂不知中原有真主耶?’赵普曰:‘蜂窠蚁穴不足挂圣虑。’” |
| 蝶粉蜂黄 |
指古代妇女粉面额黄,妆扮美容。 |
唐·李商隐《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何处拂胸资蝶粉,几时涂额藉蜂黄。” |
| 蜂迷蝶猜 |
比喻男子对女子的思慕。 |
明·高明《琵琶记·丞相教女》:“绛罗深护奇葩小,不许蜂迷蝶猜。” |
| 蜂识莺猜 |
比喻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同“蜂迷蝶猜”。 |
元本·高明《琵琶记·牛相教女》:“绛罗深护奇葩小,不许蜂识莺猜。” |
| 稷蜂社鼠 |
谷神庙里的马蜂,土地庙里的老鼠。比喻倚势作恶手的人。 |
《韩诗外传》卷八:“稷蜂不攻而社鼠不熏,非以稷蜂社鼠之神,其所托者善。” |
| 蜂合蚁聚 |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
前蜀·杜光庭《中和周天醮词》:“蠢彼不庭,敢违天道……欲恃其蜂合蚁聚之势,仗锄耰白挺之徒,垂二十年不宾睿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