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刀的成语 - 共119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心如刀锉 犹心如刀割。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元·周文质《蝶恋花·悟迷》曲:“病魔,心如刀锉,对青铜知鬓皤。”
枪声刀影 指激烈厮杀的场面。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梁建带着家破人亡的仇恨,带着年青人烫热的心,和战友驰骋在华北平原上的浓烟大火中,枪声刀影里。”
牛刀割鸡 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锥刀之利 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同“锥刀之末”。 《后汉书·舆服志上》:“争锥刀之利,杀人若刈草然,其宗祀亦旋夷灭。”
倩人捉刀 倩:请;捉刀:代人执笔作文。请人代做文章。 >> 倩人捉刀的故事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铅刀一割 铅刀虽不锋利,偶尔用得得当,也能割断东西。比喻才能平常的人有时也能有点用处。多作请求任用的谦词。 《后汉书·班超传》:“况臣奉大汉之威,而无铅刀一割之用呼?”
临阵磨刀 临:到、快要;阵:上阵打仗。到快要上阵打仗时才磨刀磨枪。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0回:“‘临阵磨枪’也不中用;有这会子着急,天天写写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一刀两段 ①一刀斩为两段。比喻坚决断绝关系。同“一刀两断”。②指斩首,被杀。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全书·论语十六》:“直是一刀两段,千了百当。”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只索便一刀两段,倒大来迭快。”
拔刀相向 指动武。 《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自然就不能不闹到扬眉裂眦拔刀相向起来。”
两肋插刀 两边肋骨插上刀,表示不怕死。比喻承担极大的牺牲。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让老乔先撤,你为他两肋插刀顶上一阵。”
火海刀山 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京剧《智取威虎山》:“哪怕是火海刀山,也冲上前。”
吞刀吐火 古杂剧之一,泛称魔术。 汉·张衡《西京赋》:“吞刀吐火,云雾杳冥。”
心如刀绞 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待着些粗粝,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
心如刀搅 犹心如刀割。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元·汤氏《赛鸿秋·北》套曲:“废了经史,弃了霜毫,每日家闷恹恹如痴似醉魂暗消,额似锥剜,心如刀搅,无语寂寥。”
善刀而藏 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宝刀未老 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靴刀誓死 指战死沙场的决心。 《旧唐书·李光弼传》:“及是击贼,常纳短刀于靴中,有决死之志,城上面西拜舞,三军感动。”
一刀两断 一刀斩为两段。比喻坚决断绝关系。 >> 一刀两断的故事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语类》卷四十四:“观此可见克己者是从根源上一刀两断,便斩绝了,更不复萌。”
枪林刀树 犹言刀枪林立。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 清·无名氏《木兰从军·陷阵》:“来见这,枪林刀树,杀人如麻。”
宝刀不老 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黄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笑里藏刀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 >> 笑里藏刀的故事 《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要权,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
心如刀剉 犹心如刀割。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刀笔老手 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动摇》:“你老兄是刀笔老手,所以非请你帮助不可了。”
捉刀代笔 指代人出力或代写文章。 >> 捉刀代笔的故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客止》:“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拿刀弄杖 挥舞刀枪棍棒。泛指动武。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宝玉一发拿刀弄杖、寻死觅活的,闹的天翻地覆。”
鼓刀屠者 鼓刀:动刀。宰杀牲畜的屠夫。指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战国·楚·屈原《离骚》:“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刀枪不入 刀杀不进枪刺不死。比喻一个人的思想僵化,批评、鼓励都不起作用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三章:“我同孙猴子一样,早练得刀枪不入啦!”
刀俎馀生 犹虎口余生。
持刀执棍 拿着刀枪棍棒准备打架。 >> 持刀执棍的故事 便有许多王孙公子要求娶他,又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他上车,自己不肯去。一回儿又有盗贼劫他,持刀执棍的逼勒。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
驽马鈆刀 劣马钝刀。比喻平庸之才。鈆,同“ 鉛 ”。《後汉书·隗嚣传》:“昔 文王 三分,猶服事 殷 ;但駑馬鈆刀,不可强扶。”亦省作“ 駑鉛 ”、“ 駑鈆 ”。 唐 张九龄 《登郡城南楼》诗:“駑鉛雖自勉,倉廪素非實。” 宋 吕公著 《定州谢上表》:“顧駑鈆之難强,嗟蒲柳之易衰。”
拿刀动杖 泛指动武。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今昔的情形不同,不怕她远走高飞,拿刀动杖。”
笑中有刀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 笑中有刀的故事 唐·白居易《天可度》诗:“看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
畏刀避箭 畏:害怕,畏惧。比喻遇战事退缩不前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我养军千日,用军一时。空有满朝文武,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都是些畏刀避箭的。”
横刀立马 指手持武器,纵马驰骋。指在沙场作战。犹言横戈跃马。 元末明初《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颜良横刀立马于门旗下,见宋宪马至,良大喝一声,纵马来迎。”
卖刀买牛 刀:武器。指卖掉武器,从事农业生产。 >> 卖刀买牛的故事 刘昆宰江陵,昔日反风灭火;龚遂守渤海,卖刀买牛。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
大马金刀 ①形容豪爽,气派大。②形容说话直率锋利,不留情面。 《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姑娘大马金刀的坐在上面,反眉一皱,说:‘你怎么这么俗啊?起来!’”
蜜里藏刀 蜜:蜂蜜。表面很友好,暗里却藏着害人之心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妒律》:“尔乃蜜里藏刀,必欲花间逐蝶,狡亦甚矣,罚岂容轻!”
笑处藏刀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清·李渔《蜃中楼·点差》:“威权震主,势焰薰人,笑处藏刀,毒性有如蜂虿。”
小试牛刀 稍微用一下宰牛的刀。比喻有大才的人在小事上试一下身手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簿书钱谷之余,小试牛刀,敢谓爱民如子弟。”
快刀斩麻 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同“快刀斩乱麻”。 茅盾《腐蚀·11月6日》:“此时局势,须要快刀斩麻,不能拖泥带水。”
放下屠刀 放:安放,搁置;屠刀:宰杀牲畜的刀。佛教语,劝人改恶从善。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改过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30卷:“只不迁不贰,是甚力量,便见工夫,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袖里藏刀 袖中暗藏凶器。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刀笔之吏 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钻刀立誓 钻刀:古代立誓仪式,立誓人要从刀门下钻过,表示如果负盟,甘愿死于刀刃之下。形容立誓定盟之真诚 清·李玉《牛头山》:“即当钻刀立誓,永受元帅鞭策便了。”
锥刀之用 指微小的功用 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
枪刀剑戟 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四种常用兵器。泛指兵器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回:“关前摆着枪刀剑戟,弓弩戈矛,四边都是檑木炮石。”
拔刀相济 拔:抽出。拔出刀来助战,多指见义勇为 明·汤显祖《紫钗记·剑合钗圆》:“想起黄衫豪客也,女伴仍袖手旁观,英雄拔刀相济。”
万剐千刀 剐:割肉离骨。古代的凌迟的酷刑。形容人的罪恶重大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将那厮万剐千刀,切莫轻轻地素放了。”
单刀趣入 单:单独。佛教语,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后比喻说话直接了当,不绕弯子 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灵佑禅师》:“单刀趣入,则凡圣情尽,休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刀山剑林 比喻险恶的境地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7回:“慢说是开封府,就是刀山剑林,也是要走走的。”
鞘里藏刀 刀室中藏着利刀。比喻暗藏杀心。
手起刀落 手一提起,刀就落下。形容用刀动作的迅速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9回:“武松道:‘原来恁地,却饶你不得。’手起刀落,也把这人杀了。”
刀山血海 比喻极其危险和艰难的地方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7卷:“有等恶人,受罪如刀山血海,拔舌油锅……诸般罪孽。”
持刀弄棒 持:拿;棒:木棍。形容喜欢习武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88回:“小女自幼亦喜持刀弄棒。”
磨刀擦枪 形容作战前的准备工作。 李晓明《平原枪声》:“红枪会的人个个赤膊卷腿,磨刀擦枪,横眉瞪眼地注视着马英。”
纵马横刀 纵:放。比喻勇敢、剽悍 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二折:“我与你纵马横刀去战敌,杀气腾腾映日起,助阵鼓凯春雷。”
真刀真枪 ①真实的刀枪。②比喻毫不作假,实实在在。 老舍《龙须沟》第二幕:“他们在这儿,不是先给孩子们糖吃,然后才真刀真枪的一杀杀一大片?”欧阳山《苦斗》三八:“你知道么?人家是拿真刀真枪的。不比我们光拿铁笔、扁担。”
刀笔吏 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
请人捉刀 捉刀:指代人作文。代人做事或写文章。 >> 请人捉刀的故事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刀刀见血 比喻说话厉害 古立高《隆冬》:“口尖舌利,刀刀见血,把人们的火都拱起来了。”
床头捉刀人 床:指坐榻;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站在坐榻边的卫士。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 >> 床头捉刀人的故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磨刀霍霍 现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乐府诗集·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快刀斩乱丝 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同“快刀斩乱麻”。 钱钟书《围城》:“恨自己心肠太软,没有快刀斩乱丝的勇气。”
捉刀人 指曹操。引申顶替人做事或作文的人 >> 捉刀人的故事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快刀断乱麻 快:锋利。比喻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果断解决复杂的问题 梁启超《乐利主义泰斗边泌之学说》:“苟其所发论所措施,与此正鹄相缪戾者,则昌言排击之,无所顾恋,无所徇避,快刀断乱麻,一拳碎黄鹤。”
二把刀 称对某项工作知识不足、技术不高的人。 老舍《四世同堂》:“我只会搭棚这点手艺,我的拳脚不过是二把刀。”
白刀子进 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不和我说别的还可;再说别的,咱们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一刀切 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 刘心武《钟鼓楼》第一章:“世界上的事,没有一刀切的时候,没有一切都合理都美满的时候。”
杀人不用刀 比喻用笔或嘴陷害人于死地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7卷:“问:‘如何是衲僧口?’师曰:‘杀人不用刀。’”
刀子嘴豆腐心 形容人说话尖刻,但心肠很软弱 浩然《艳阳天》第39章:“焦二菊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硬的不怕,软的受不了。”
软刀子 比喻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害和腐蚀的手段 鲁迅《集外集拾遗·老调子已经唱完》:“我们的老调子,也就是一把软刀子。”
快刀斩乱麻 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 >> 快刀斩乱麻的故事 《北齐书·文宣帝纪》:“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
人为刀俎 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故事 《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割鸡焉用牛刀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杀鸡焉用牛刀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 杀鸡焉用牛刀的故事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磨刀不误砍柴工 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冯德英《山菊花》下部第九章:“你先想想,你打石头要不要先打好工具!什么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放下屠刀 放:安放,搁置;屠刀:宰杀牲畜的刀。佛教语,劝人改恶从善。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改过,就能变成好人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微集》第一卷:“屠儿在涅槃会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放下屠刀 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柳树上着刀 比喻代人受过。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0卷:“忽朝一日,发出句说话来,教‘张公吃酒李公醉’,‘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鼎镬刀锯 鼎:古代烹用的青铜器物。镬:大锅。鼎镬:是古代的酷刑刑具,用以把人煮死。指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引用指称最残酷的刑罚。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若见此奸贼,必手刃其头……虽赴鼎镬刀锯,亦无恨矣。”
刀俎余生 犹虎口余生。 清·昭槤《啸亭杂记录·记辛亥败兵事》:“余刀俎余生,受君恩乃不死,今得以马革裹尸幸矣!”
刀头燕尾 比喻笔锋劲利。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工画佛道,兼精番马,笔锋劲利,名刀头燕尾。”
刀枪剑戟 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用于砍、刺的四种常用兵器。亦用于泛指兵器。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刀枪剑戟,灿若霜雪。”
刀山剑树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 刀山剑树的故事 《太平广记》卷三八二《裴则子》引《冥报拾遗》:“至第三重门,入见镬汤及刀山剑树。”
单刀直入 用短柄刀直接刺入。原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后比喻说话直接了当,不绕弯子。 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十二:“若是作家战将,便请单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封刀挂剑 比喻运动员结束竞技生涯,不再参加正式比赛。 《羊城晚报》1984.8.25:“中国女排完成‘三连冠’伟业之后,队伍将作小的调整。据悉二十七岁的老大姐周晓兰和队长张蓉芳将要封刀挂剑。”
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 借刀杀人的故事 明·汪廷讷《三祝记·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无昊,这所谓借刀杀人。”
持刀动杖 持:拿。杖:木棒。指动武。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谁闹来着?你先持刀动杖的闹起来,倒说别人闹。”
大刀阔斧 原指使用阔大的刀斧砍杀敌人。后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 大刀阔斧的故事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八回:“当下催军劫寨,大刀阔斧,杀将进去。”
刀光血影 形容血腥的杀戮。 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一:“武汉三镇,自北伐以来,在刀光血影之下已经窒息了整整十年。”
两面三刀 比喻耍两面派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 两面三刀的故事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岂知他有两面三刀,向夫主厮搬调。”
代人捉刀 捉刀:代别人写文章。指代别人做事,多指写文章。 >> 代人捉刀的故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王闻之,追杀此使。”
卖刀买犊 刀:武器;犊:牛犊。指卖掉武器,从事农业生产。 唐·武元衡《兵行褒斜谷作》诗:“三川顿使气象清,卖刀买犊消忧患。”
刀耕火耨 耨:除草。古人播种前先伐去树木烧掉野草,以灰肥田。泛指原始的耕作技术。 《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
刀光剑影 隐约显现出刀剑的闪光和影子。形容环境充满了凶险的气氛。 南朝 梁 吴筠《战城南囚首》:“剑光挥夜电,马汗昼成泥。”又《边城将》:“刀含四尺影,剑抱七星文。”
刀锯鼎镬 刀、锯:古刑具,也指割刑和刖刑;鼎镬:古炊具,也指烹刑。指古代刑具。也泛指各种酷刑。 《汉书·刑法志》:“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又,《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赞》:“丽生自匿监门,待主然后出,犹不免鼎镬。”
刀山火海 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卖犊买刀 指出卖耕牛,购买武器去从军。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六卷:“又何必劳民动众,卖犊买刀?”
拔刀相助 旧小说中多指打抱不平。 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师曰:‘路见不平,所以按剑。’”
火耨刀耕 犹火耕。多指比较原始的耕作方法。 唐·罗隱《别池阳所居》诗:“黄尘初起此留连,火耨刀耕六七年。”
剑树刀山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太平广记》卷三八二《裴则子》引《冥报拾遗》:“至第三重门,入见镬汤及刀山剑树。”
刀下留人 为营救将被斩首的人而向主持或执行斩首的人发出的留人一命的紧急呼吁。 元·李文蔚《燕青捕鱼》:“刀下留人!哥哥息怒。”
刀耕火耘 犹刀耕火种。 宋·苏轼《王公仪夔州路转运使程高夔州路判官制》:“三峡之民,刀耕火耘,与鹿豕杂居。”
操刀制锦 比喻出仕从政。 唐·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实谓枢机八座,上下三阶,岂惟缚柱鞭丝,操刀制锦。”
横刀揭斧 指持刀执斧。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据说,茶贩的队伍往往是一个人担茶叶,两个人保卫,‘横刀揭斧,叫呼踊跃’。”
利傍倚刀 倚:靠着。“利”的偏旁是刀字,意指追求私利犹如倚在刀口上。比喻贪利常得祸。 《古诗源·古诗二首》:“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傍有倚刀,贪人还自贼。”
风刀霜剑 寒风象刀,严霜象剑。形容气候寒冷,刺人肌肤。也比喻恶劣的环境。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林黛玉的《葬花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刀枪入库 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清·钱彩《说岳全传》:“其时天下太平已久,真个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五谷丰登,万民乐业。”
刀锯斧钺 古代四种刑具。借指酷刑。 《汉书·刑法志》:“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
横刀跃马 指手持武器,纵马驰骋。指在沙场作战。犹言横戈跃马。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十八回:“上元帅白从辉横刀跃马,望南阵冲来。樊爱能、何徽抵敌不住,弃战回马而走。”
弓折刀尽 比喻战斗力没有了,无法可想。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今日拟打罗山寨,弓折刀尽。”
操刀必割 操:持。手里拿着刀,一定要割物。比喻办事必须及时。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六韬·文韬·守土》:“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
操刀伤锦 操刀和割锦本不是一回事,后人并而为一,比喻才能太低,不能胜任责任重大的事情。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於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
刀头剑首 极喻危险的境遇。 清·钱谦益《苕上吴子德舆作丁丑纪闻诗六首盖悲余之逮系而喜其狱之渐解也感而和之》之五:“刀头剑首度冬春,欲杀何当有百身。”
刀耕火种 古时一种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 《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
刀过竹解 刀一劈下去,竹子立即分开。形容事情顺利解决。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后来,果然办得水到渠成,刀过竹解。”
单刀赴会 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 单刀赴会的故事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赴会。”
短刀直入 比喻开门见山,直截爽快。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四篇一:“我们可以短刀直入地便看定一个社会的真实相,而且还可借以判明以前的旧史料一多半都是虚伪。”
刀头舔蜜 舔: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比喻利少害多。也指贪财好色,不顾性命。 《佛说四十二章经》:“佛言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