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弹的成语 - 共62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脱手弹丸 形容诗作圆转流畅。 南朝梁沈约曾用谢朓“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的话,来评王筠的诗,见《南史·王筠传》。
弹冠结绶 朋友之间互相援引出仕。 《汉书·萧育传》:“[育]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
龈齿弹舌 龇牙咧嘴地咒骂。 明·沈德符《野获编·妇女·燕姬》:“所饷不满所望,必龈齿弹舌,狞凶万状。”
王贡弹冠 王:汉代王吉字子阳。贡:即贡禹。弹冠:拂去冠上的尘埃,喻将出来作官。比喻好朋友进退相随,取舍一致。也指一人得官,同类相庆。亦作“王阳在位,贡公弹冠”。 >> 王贡弹冠的故事 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 《汉书·王吉传》
枪林弹雨 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清 孙雨林《皖江血》:“此时人心一半改,结局真难测。且画策,枪林弹雨,木坏山颓,江城付劫灰。”
旧调重弹 老调子重弹。比喻把老的一套又重新搬出来。 朱自清《回来杂记》:“北平早就被称为‘大学城’和‘文化城’,这原是旧调重弹,不过似乎弹得更响了。”
弹丝品竹 吹弹乐器,谙熟音乐。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开场:“但咱们,虽宦裔,总皆通。弹丝品竹,那堪咏月与嘲风。”明·杨柔胜《玉环记·皋谒延赏》:“尽称我弹丝品竹,沉李浮瓜,此处当追赏。”
隋珠弹雀 隋珠:古代传说中的夜明珠,即隋侯的明月珠。用夜明珠去弹鸟雀。比喻得不偿失。 >> 隋珠弹雀的故事 《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一弹指顷 手指一弹的时间。比喻时间极短暂。 唐·白居易《禽虫十二章》诗:“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恩仇。”
以珠弹雀 用珍珠弹麻雀。比喻轻重颠倒,得不偿失。 >> 以珠弹雀的故事 《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弹斤估两 形容掂量轻重。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言真道假、弹斤估两的在日光中烜耀。惹得一市人都来观看,不住声的有人喝采。”
弹冠相庆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 弹冠相庆的故事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禹弹冠。’”宋·苏洵《管仲论》:“一日无促,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弹丸脱手 比喻作诗圆润精美、敏捷流暢。 宋·苏轼《次韵王定国谢韩子华饮》:“新诗如弹丸,脱手不移晷。”
龂齿弹舌 龇牙咧嘴地咒骂。
蕞尔弹丸 蕞尔:小的样子;弹丸:比喻地方很小。形容极小 清·王韬《琉事不足辨》:“虽蕞尔弹丸,弱小不能自强,而既托日本之宇下,又入贡中朝。”
糖衣炮弹 糖衣:包在药物外面的一层甜味的薄膜。用糖衣裹着的炮弹。比喻经过巧妙伪装使人乐于接受的进攻性手段。 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49章:“不要中了敌人的糖衣炮弹,被人家拉过去。”
相庆弹冠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 相庆弹冠的故事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禹弹冠。’”一日无促,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宋·苏洵《管仲论》
珠泪偷弹 有泪只能在暗中流,形容受到委曲而悲伤的情形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9回:“琼英知道了这个消息,如万箭攒心,日夜吞声饮泣,珠泪偷弹。”
弹觔估两 形容掂量轻重。《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這裡 陳大郎 拿着東西,又不放手,又不增添,故意走出屋簷,件件的翻覆認看,言真道假、彈觔估兩的在日光中烜耀。”
真枪实弹 战场上使用的武器弹药。多比喻实战。 柯灵《〈阿英散文选〉序》:“尽管有真枪实弹与纸上硝烟的不同,却同样要以活鲜鲜的生命相搏击的。”
定时炸弹 由计时器控制、能在预定时间自动引爆的炸弹。比喻潜伏的危机 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他们是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势力,不可小看,如果不在整党中解决,就会留下祸根,成为定时炸弹。”
牛听弹琴 比喻听不懂。 瞿秋白《乱弹》:“现在,‘治于人的小人’,要想在无线电的播音里去听清楚昆曲的平上去入,自然是牛听弹琴,一窍不通了。”
新沐弹冠 沐:洗头发;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沐浴的人一定会把衣帽收拾干净。比喻品格高洁的人不肯屈身于污秽之地 战国·楚·屈原《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硝烟弹雨 硝烟:爆炸后产生的烟雾,指战争;弹:子弹。硝烟浓密,子弹如雨。形容战场炮火非常激烈 曾朴《孽海花》第33回:“那些日军刚离了硝烟弹雨之中,倏进了酒绿灯红之境。”
濯缨弹冠 濯缨:洗涤帽缨;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比喻准备出仕 《艺文类聚》第35卷:“今大道既隐,子生末季,沉溺流俗,眩惑名位,濯缨弹冠,谘诹荣贵。”
跌弹斑鸠 指中弹落地的斑鸠。喻指失意落寞或受挫神伤的人。
放烟幕弹 比喻制造假象,掩盖真相
贡禹弹冠 指贡禹与王吉(字子阳)友善,见其在位,亦愿为官。比喻乐意辅佐志向相同的人。 >> 贡禹弹冠的故事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弄竹弹丝 指吹奏管弦乐器。
弹筋估两 指过分仔细地斟酌掂量轻重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一卷:“故意走出屋檐,件件的翻复认看,言真道假,弹筋估两的在日光中炫耀。”
乱弹琴 比喻胡扯或胡闹。 曲波《林海雪原》:“该简者你却详而不简,该详者你又简而不详。本末倒置,批评你还不愿意?乱弹琴!”
烟幕弹 能发出带色浓烟的装置。比喻迷惑人的手段 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日本外交家的漂亮词句,都不过是掩盖其战争准备的烟幕弹。”
弹空说嘴 犹言唱高调说空话。 《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莫要弹空说嘴。假如不幸我庄周死后,你这般如花似玉的年纪,难道捱得过三年五载?”
见弹求鸮炙 鸮:鸟名,猫头鹰。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
持枪实弹 持:握。手握钢枪,子弹上膛。形容全副武装,准备战斗 邹韬奋《抗战以后·笔杆暴动》:“我们的门口……以及后门,都有好几位持枪实弹的武装同志防守着。”
丈夫双泪不轻弹 丈夫:成年的男子;弹:用手弹洒。大丈夫不轻易流泪 元·李洞《双调夜行船·送友归吴》:“丈夫双泪不轻弹,都付酒杯间。”
笔枪纸弹 指用笔墨文章作为论战的武器 邹韬奋《抗战以来·“笔杆暴动”》:“现代很流行的用语,指笔和书报为‘笔枪纸弹’。”
丈夫有泪不轻弹 丈夫:男子汉;弹:用手挥洒。大丈夫不轻易流泪 明·李开先《宝剑记》第37出:“回首西山日又斜,天涯孤客真难度;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三日不弹 弹:用手指拨弄。三天不弹琴,手就像长满荆棘那样不灵活。比喻技艺不经常练习,就会生疏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6回:“这果真是‘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男儿有泪不轻弹 弹:用手弹洒。指男子汉不轻易落泪 毛泽东《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他们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这个风也要整一下吧。”
明珠弹雀 用珍珠打鸟雀。比喻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 >> 明珠弹雀的故事 汉·扬雄《太玄经·唐》:“明珠弹于飞肉,其得不复。测曰:明珠弹肉,费不当也。”
吹弹得破 好象吹一吹、弹一弹就会弄破似的。形容面部的皮肤非常细嫩。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觑俺姐姐这个脸儿吹弹得破,张生有福也呵!”
古调单弹 比喻言行不合时宜。 唐·刘长卿《听弹琴》诗:“泠泠七弦上,静吹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吹弹歌舞 演奏管弦乐器,唱歌跳舞。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 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二折:“居士,如今那高楼上吹弹歌舞,饮酒欢娱,敢管待那士大夫哩。”
弹尽援绝 作战中弹药用完了,援兵断绝了。也比喻处境非常困难。 宋·杨万里《钤辖赵公墓志铭》:“公挺身与兵,屡捷。七年,粮尽援绝,势不能复支,遂率所部数千人南归。”
弹尽粮绝 作战中弹药用完了,粮食也断绝了。指无法继续作战的危险处境。 宋·杨万里《钤辖赵公墓志铭》:“公挺身与兵,屡捷。七年,粮尽援绝,势不能复支,遂率所部数千人南归。”
对牛弹琴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 对牛弹琴的故事 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弹丸之地 弹丸:弹弓所用的铁丸或泥丸。弹丸那么大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狭小。 >> 弹丸之地的故事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
荷枪实弹 荷:扛。扛着枪,上了子弹。形容全副武装,准备投入战斗。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冲要的马路和街道忽然密布了荷枪实弹的武装岗位。”
古调不弹 陈调不再弹。比喻过时的东西不受欢迎。 >> 古调不弹的故事 唐·刘长卿《听弹琴》诗:“泠泠七弦上,静吹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见弹求鸮 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 《庄子·齐物论》:“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
冯驩弹铗 指怀才不遇或有才华的人希望得到恩遇。 >> 冯驩弹铗的故事 据《战国策·齐策四》载,齐人冯谖(《史记·孟尝君列传》引作“冯驩”)为孟尝君门客,不受重视。冯三弹其铗而歌,一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三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一一满足……。
吹竹弹丝 吹奏管乐器,弹拨弦乐器。 唐·韩愈《代张籍与李浙东书》:“未必不如吹竹弹丝,敲金击石也。”
弹丸黑志 比喻极小。 语出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地惟黑子,城犹弹丸。”
击石弹丝 指奏乐。 宋·秦观《代贺兴龙节表》:“加笾折俎,初偿露酎之醇;击石弹丝,始奏《钧天》之妙。”
见弹求鹗 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同“见弹求鸮”。 明·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是以见弹求鹗,或欲速而不达;投珠抵鹊,或见小而妨大。”
冯生弹铗 指怀才不遇或有才华的人希望得到恩遇。 >> 冯生弹铗的故事 参见“冯驩弹铗”。
弹丸黑子 比喻极小。亦作“弹丸黑志”。 语出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地惟黑子,城犹弹丸。”
弹雨枪林 弹下如雨,枪立如林。形容战斗剧烈。 清·孙雨林《皖江血·拒敌》:“且划策,弹雨枪林,木坏山隤,江城付动灰。”
弹无虚发 弹:弹子或子弹。弹子或子弹颗颗中靶,没有一颗打出靶外。形容百发百中。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弓弦响处,那弹子如雨点一般打将出去,真是‘弹无虚发’,每发一弹,岸上即倒一人。”
老调重弹 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也比喻把搁置很久的技艺重新做起来。亦作“旧调重弹”、“重弹老调”。 邹韬奋《无政府与民主政治》:“如今不过是略换花样,实际是老调重弹罢了。”
弹铗无鱼 铗:剑把。指处境窘困,有求于人。 >> 弹铗无鱼的故事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战国策·齐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