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粗茶淡饭 |
粗:粗糙、简单;淡饭:指饭菜简单。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 |
宋·黄庭坚《四休导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
| 茶余酒后 |
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 |
元·关汉卿《斗鹌鹑·女校尉》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 |
| 浪酒闲茶 |
指风月场中的吃喝之事。 |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你浪酒闲茶,卧柳眠花,半世禁害杀,自矜自夸。” |
| 三茶六礼 |
犹言明媒正娶。旧指正式婚姻。 |
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
| 酒后茶馀 |
见“酒馀茶后”。 |
|
| 榷酒征茶 |
征收酒茶税。亦泛指苛捐杂税。 |
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草野抒忠告,榷酒征茶太纷扰。” |
| 茶饭不思 |
没有心思喝茶吃饭。形容心情焦虑不安。指一个人丢了很重要的东西,连吃饭喝茶的时间都没有了。思考一件重要的事情,茶点和饭都吃不下。 |
|
| 酒馀茶后 |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
|
| 茶余饭后 |
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 |
元·关汉卿《斗鹌鹑·女校尉》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 |
| 清茶淡饭 |
清:清淡。形容饭食非常简单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三叔,你今到寒家,清茶淡饭,暂住几日。” |
| 三茶六饭 |
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 |
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快嘴李翠莲记》:“做得粗,整得细,三茶六饭一时备。” |
| 清茶淡话 |
清:清淡。喝着清茶随意闲聊。形容待客亲切随和 |
金·侯善渊《西江月》词:“朝阳轩外一支斜,待客清茶淡话。” |
| 闲茶浪酒 |
指没正经的吃喝、浪荡 |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咱与您做参辰卯酉,谁待吃这闲茶浪酒!” |
| 不茶不饭 |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
《群音类选·〈玉簪记·秋江送别〉》:“霎时间云雨暗巫山,闷无言,不茶不饭,满口儿何处诉愁烦。” |
| 残茶剩饭 |
残留下的一点茶水,剩下来的一点食物。 |
元·马致远《黄梁梦》四:“如今天色晚了也,有什么残茶剩饭,与俺两个孩子些吃。” |
| 酒余茶后 |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
鲁迅《集外集拾遗·帮助文学与帮闲文学》:“但依我们中国的老眼睛看起来,小说是给人消闲的,是为酒余茶后之用。” |
| 酒后茶余 |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
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从别的地方--如北京,南京,我的故乡--的例子推想起来,当时大概有若干人痛惜,若干人快意,若干人没有什么意见,若干人当作酒后茶余的谈助的罢。” |
| 茶余饭饱 |
泛指闲暇之时。 |
元·关汉卿《斗鹤鹊·女校尉》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 |
| 茶饭无心 |
没有心思喝茶吃饭。形容心情焦虑不安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4回:“忙的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