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白的成语 - 共262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乌白马角 |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 乌白马角的故事 | 《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 |
| 批红判白 | 批:削;判:分开;红、白:指花卉。嫁接花木。 | 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李氏仁丰园》:“今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他木,与造化争妙,故岁岁益奇。” |
| 白屋之士 | 指贫寒的士人。 | 汉·王充《论衡·语增》:“周公执贽下白屋之士。” |
| 平白无辜 | 指清白无罪。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一回:“这样说,你竟是个平白无辜人了。” |
| 三清四白 | 指非常清白。 | |
| 知白守黑 | 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 《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
| 白日青天 | 白天。表示强调。 | 宋·杨万里《题太和宰卓士直寄新刻〈山谷快阁诗真迹〉》诗:“太史留题快阁诗,旧碑未必是真题。六丁搜出严家墨,白日青天横紫蜺。” |
| 深切着白 | 指深刻而显明。同“深切着明”。 | |
| 一品白衫 | 唐人推重进士,称应进士科者为“一品白衫”。意指他日可以官登一品,但今日则犹着白衫。 | |
| 清天白日 | 指大白天。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醒来!清天白日,却怎的这等酣睡?” |
| 虚室生白 | 虚:使空虚;室:指心;白:指道。心无任何杂念,就会悟出“道”来,生出智慧。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 | 《庄子·人世间》:“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
| 心贯白日 | 指心地与太阳一般光明。极喻坦诚,磊落。 | 《晋书·宣帝纪》:“国家委将军以疆埸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 |
| 白藋同心 | 犹言心如野草。形容不羡荣华的品节。 | 北周·庾信《竹杖赋》:“秋藜促节,白藋同心。终堪荷蓧,自足驱禽。” |
| 白玉微瑕 | 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 |
| 月白风清 | 形容幽静美好的夜晚。 | 宋·苏轼《后赤壁赋》:“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
| 白话八股 | 用白话写的类似旧时八股式的文章。比喻指应命而写的刻板文章。 | 鲁迅《南腔北调·“论语一年”》:“ 说是《论语》办到一年了,语堂先生命令我做文章。这实在好像出了‘《学而》一章’的题目,叫我做一篇白话八股一样。” |
| 白头之叹 | 指妇女被遗弃而作晚景凄凉之叹。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此身皆托于足下,勿以他日见弃,使妾有白头之叹。” |
| 半文不白 | 文言和白话夹杂。同“半文半白”。 | 鲁迅《关于翻译的通信·来信》:“半文不白,半死不活的语言,对于大众仍旧是不顺的。” |
| 忠贯白日 | 贯:贯通。忠诚之心可以贯通白日。形容忠诚无比。亦作“忠心贯日”。 | 《宣和书谱·颜真卿》:“惟其忠贯白日,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 |
| 真相大白 | 大白:彻底弄清楚。真实情况完全弄明白了。 | 《花城》1981年第1期:“要是能把他的疯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
| 白袷蓝衫 | 旧时士人的服装。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大抵青天碧海,不少峨眉见嫉之伤;谁知白袷蓝衫,亦多鼠思难言之痛。” |
| 白首一节 | 指年虽老而志节不衰。 | 《后汉书·吴良传》:“窃见臣府西曹掾齐国吴良资质敦固,公方廉恪,躬俭安贫,白首一节。” |
| 苍颜白发 | 颜:容颜。面容苍老,满头白发。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 白兔赤乌 | 月亮和太阳的代称。多借指时间。 | 唐·白居易《劝酒》诗:“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
| 指皁为白 | 指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 |
| 胡说白道 | 犹言胡说八道。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 《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单管只胡说白道的。” |
| 青霄白日 | 犹言青天白日。比喻心地光明。 | 明·李贽《复邓石阳书》:“苟一毫衷赤不尽,尚有纤芥为名作诳语之,青霄白日,照耀我心。” |
| 白首如新 | 指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同“白头如新”。 | 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倾盖如故。’言以身托人,必择所安。孟德视仆,岂惜此尺寸之士哉,特以公非所托故也。” |
| 死求白赖 | 指不停地纠缠。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俗话说的:‘天下无难事’,只怕死求白赖,或者竟拦住他也不可知。” |
| 注玄尚白 | 指白纸黑字的文字记载。 |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丹青》:“斯文千古之不附也,注玄尚白,其功孰与京哉!” |
| 白雪难和 | 白雪:指楚国一首歌曲名。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艺术。 | |
| 不分青白 | 指不分黑白,不辨是非。 | 见“不分皂白”。 |
| 数黑论白 | 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同“数黑论黄”。 | 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非是俺巧言令色,素与您数黑论白。” |
| 马角乌白 |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 马角乌白的故事 | 《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 |
| 白头不终 | 指夫妇不能偕老。 | 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剔灯入帐,芸已寒热大作,余亦继之,困顿两旬。真所谓乐极灾生亦是白头不终之兆。” |
| 白首为郎 | 慨叹虽有才能而至老不遇。 >> 白首为郎的故事 | 《汉武故事》载:武帝尝至郎署,见郎官颜驷“须鬓皓白,衣服不整”。武帝问他:“何时为郎?”答道:“以文帝时为郎。”武帝又问为什么“老而不遇”?他回答说:“文帝好文而臣尚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 |
| 白发朱颜 | 颜:脸色。头发斑白,脸色通红。形容老人容光焕发。 |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二折:“绿衣黄里颠倒用,白发朱颜喜怒看。” |
| 白面书郎 |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 唐·白居易《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昔为白面书郎去,今作苍颜赞善来。” |
| 云中白鹤 | 象云彩中的白鹤一般。比喻志行高洁的人。 | 《三国志·魏志·邴原传》裴松之注引《原别传》:“邴君所谓云中白鹤,非鹑鷃之网所能罗矣。” |
| 青红皁白 | ①比喻是非、好歹。②比喻底细、情由。③犹言水落石出。 | |
| 脱白挂绿 | 脱去白衣,换上绿袍。指初登仕途。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今幸已脱白挂绿,何不且到丈人家里,与他们欢庆一番。” |
| 白日绣衣 | 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 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伐木血出以为怪者》:“(张辽)以二千石之尊过乡里,荐祝祖考。白日绣衣,荣羡如此。” |
| 白首相庄 | 指夫妇到老犹相敬爱。 | 明·沈德符《野获编·勋戚·惧内》:“近年吴中申王二相公,亦于夫人白首相庄,不敢有二色。” |
| 三复白圭 | 指慎于言行。 | 《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读诗至此,三反复之,是其心慎言也。” |
| 东方将白 | 指天将破晓。 | |
| 白天见鬼 | 比喻虚妄荒诞,不可能出现的事。同“白日见鬼”。 | 老舍《四世同堂》二九:“他太注意老二的无聊了,而始终以为老二的不敢到学校去是白天见鬼。” |
| 望断白云 | 形容想念父母。 | 《新唐书·狄仁杰传》:“亲在河阳,仁杰在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
| 白手空拳 | 形容手中一无所有。 | 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八回:“我从十几岁上,拿了一双白手空拳,和吴继之两个混;我们两个向没分家,挣到了一百多万。” |
| 深切著白 | 深刻而显明。同“深切著明”。 | 宋·司马光《与薛子立秀才书》:“观足下之文……深切著白,使其人果举而行之,则足下虽未得位,而泽固施于民矣。” |
| 织白守黑 | 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 |
| 沉冤莫白 | 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白:无法辩白,不能弄清。长期得不到申雪的冤屈。 | 宋·张商英《鄂州谢上表》:“虽有沉冤,莫能往诉。” |
| 数白论黄 | 比喻计较金钱。 | 明 汤显祖《邯郸记 赠试》:“有家兄打圆就方,非奴家数白论黄。” |
| 白费口舌 | 谈话一无所获 | |
| 数黄道白 | 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同“数黄道黑”。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4卷:“第一件一张花嘴,数黄道白,指东话西,专一在官宦人家打蜇,那女眷们没一个不被他哄得投机的。” |
| 抽黄对白 | 用“黄”对仗“白”。指只求对仗工稳。 | 唐·柳宗元《乞巧文》:“眩耀为文,琐碎排偶,抽黄对白,啽哢飞走。” |
| 空拳白手 | 谓一无所获。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小的們空拳白手,不敢回來,帶了一員地方官,教他自己來回話。” | |
| 驻红却白 | 指保持青春,延迟衰老。红,红颜;白,白首。 | |
| 须发皆白 | 胡须头发全都白了。指年事以高。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那太公年近六旬之上,须发皆白,头戴遮尘暖帽,身穿直缝宽衫,腰系皂丝绦,足穿熟皮靴。” |
| 白驹过郄 | 亦作“ 白駒過隙 ”。谓日影如白色的骏马飞快地驰过缝隙。形容时间过得极快。《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忽然而已。” 成玄英 疏:“白駒,駿馬也,亦言日也。” 陆德明 释文:“郤,本亦作隙。隙,孔也。”《史记·留侯世家》:“ 吕后 德 留侯 ,乃彊食之,曰:‘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何至自苦如此乎!’” 明 贾仲名 《昇仙梦》第二折:“衆高親,想人生白駒過隙,遇此節令,休要孤負。” 清 秋瑾 《感怀》诗之二:“煉石無方乞 女媧 ,白駒過隙感韶華。”《文物》1963年第7期:“对这些历史胜 | |
| 白浪掀天 | 掀:翻腾。形容风大浪高。 | 唐·白居易《风雨晚泊》诗:“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
| 清浑皂白 | 比喻事物的本来面目、是非、情由等。《红楼梦》第八十回:“你且問箇清渾皂白,再動粗鹵。” | |
| 白衣天使 | 指护士 | 海岩《堕落人间》:“既然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在救死扶伤时要以二十块钱和一瓶酸奶为前提,既然这一切……” |
| 白骨露野 | 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赞成的悲剧景象。 | 三国·魏·曹操《蒿里行》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
| 嘴清舌白 | 指话说得明确清楚。 | 茅盾《子夜》八:“连这毛丫头也来放肆了……想烫坏我么?料想她也不敢,还不是有人在背后指使么?你给我一句嘴清舌白的回话。” |
| 庞眉白发 | 庞:通“尨”,杂色。眉毛头发都已花白。形容老人相貌。 | 汉·张衡《思玄赋》:“尉尨眉而郎潜兮。”李善注引《汉武故事》:“颜驷,不知何许人,汉文帝时为郎。至武帝尝辇过郎署,见驷尨眉皓发。” |
| 白发郎官 | 指直到年老也没晋升的人。 >> 白发郎官的故事 | 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 东汉·班固《汉武故事》 |
| 风清月白 | 微风清凉,月色皎洁。形容夜景幽美宜人。同“风清月皎”。 | 宋·欧阳修《采桑子》词:“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
| 白费力气 | 徒然耗费力气,没有效果。 | |
| 白头蹀跇 | 形容老人发白体弱。 元 杨暹 《西游记》第十一出:“白頭蹀跇,似紅日西斜。”亦作“ 白頭疊雪 ”。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一折:“我是 王樞密 的女壻,那裏看的你個白頭疊雪的在眼兒裏。” | |
| 洁白无瑕 | 洁白:指没有其它颜色污染的白色。无瑕:指没有瑕疵(斑点)。原指纯白无斑点的玉,现用来比喻没有缺点或污点。 | |
| 青红皂白 | 皂:黑色。青、红、黑、白四色。比喻事情的是非或原因。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州官得过了贿赂,那管青红皂白,竟断道:‘夏家欠林家二千两。’” |
| 死标白缠 | 指极力纠缠。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8回:“若不是狄周死标白缠,他还要抓空子逃跑。” |
| 粉白黛緑 | 犹粉白黛黑。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緑者,列屋而閒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清僧》:“入門,則粉白黛緑者,紛集顧問。” 冰心 《六一姊》:“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花枝招展的妇女们,笑语盈盈的不休。” | |
| 青口白舌 | 指说话不知轻重,触犯忌讳。 | 洪深《五奎桥》第一幕:“这样的好风水,保桥还来不及呢!岂可青口白舌,轻易说拆去么?” |
| 白衣送酒 | 身穿白衣的人前来送酒。后泛指送酒的人。也比喻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朋友正好送来,遂心所愿。 >> 白衣送酒的故事 | 白衣送酒侮渊明,急扫风轩洗破觥。 宋·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问之》诗 |
| 白费心机 | 白费心思,形容徒劳无益 |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42回:“我只落得白费心机,徒然失身于人,也不能遂我之愿。” |
| 黄虀白饭 | 指粗恶的饭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風雨蕭條,衡門暫留,黄虀白飯度春秋。”亦作“ 黄虀淡飯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 房德 日常不過黄虀淡飯,尚且自不全,間或覓得些酒肉,也不能勾趁心醉飽。”《白雪遗音·八角鼓·雪映竹窗》:“嘆寒儒,紅爐缺炭冷難當,無奈何,拆了竹籬煎茶湯,黄虀淡飯且充腸。” | |
| 皂白沟分 | 皂:黑。比喻界限非常分明 |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述而篇四》:此是圣学极至处,亦是圣学、异端皂白沟分处。 |
| 以黑为白 | 指颠倒是非。 | 《吕氏春秋·应同》:“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 |
| 平白无故 | 平白:凭空;故:缘故。指无缘无故。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平白无故的生出这等毒计。” |
| 取青媲白 | 以青配白,比喻诗文讲求对仗。 | 唐·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世之模拟窜窃,取青媲白,肥皮厚肉,柔筋脆骨。” |
| 黑白不分 | 黑白:黑色和白色,比喻是非、善恶。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可惜一个卖土委员的调查,一个小毛的申明,把事情弄得黑白不分了。” |
| 白马素车 | 驾白马,乘素车。传说伍子胥被害后,化作涛神,其魂魄常驾白马素车来往于江水之中。后一般来代称“钱塘潮”。也指丧事用的车马。 >> 白马素车的故事 | 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 《史记·秦始皇本纪》 |
| 白手兴家 | 形容原来无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出一番事业。同“白手起家”。 | 沙汀《记贺龙》十一:“联络参谋极力称赞这些同志都是白手兴家的能手。” |
| 虚室上白 | 室:比喻心;上:尚;白:明亮。指人能够清虚无欲,则道心就会自然生成 | 唐·韦渠牟《商山四皓画图赞并序》:“虚室上白,玄门不关。” |
| 白发婆娑 | 婆娑:四下披散的样子。形容满头白发的老人 | 清·张岱《自为墓志铭》:“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 |
| 白发偕老 | 白头:头发白。指夫妻相爱相守一直到老 | 冯德英《迎春花》第20章:“淑娴抱着与孙若西白发偕老的贞操节烈的决心,等待着孙若西的花轿。” |
| 白骨再肉 | 白骨上再生出肉来。比喻起死回生。 | 唐·张文成《游仙窟》:“十娘怜悯客人,存其死命,可谓白骨再肉,枯树重花。” |
| 白板天子 | 没有国玺的皇帝 | 《南齐书·舆服志》:“晋中原乱没胡,江左初无之,北方人呼晋家‘白板天子’。” |
| 皂白难分 | 皂:黑。黑白很难分辨,比喻是非不易辨别 | 川剧《评雪辨踪》:“穿钉鞋的,你二天来,不要穿钉鞋,要穿草鞋嘛,免得我们秀才要评什么足迹,给他做个皂白难分。” |
| 襟怀坦白 | 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 宋·黄榦《黄勉斋文集·七·祭李贯之》:“贯之性质粹美,襟怀坦夷,凝静有常。” |
| 白雪阳春 |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
| 白云青舍 | 比喻在异乡思念亲人 | |
| 黑牛白角 | 形容办事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 黑牛白角的故事 | 詹何坐,弟子侍,有牛鸣于门外。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 |
| 两鬓斑白 | 两边鬓角头发花白。形容年老或操劳过度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三章:“他关住门,立在脚地上,低倾下两鬓斑白的头颅,开始沉重地思考这新的使命。” |
| 须眉交白 | 交:都。胡须和眉毛都白了。 | 《庄子·渔父》:“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 |
| 急扯白脸 | 心里着急,脸色难看。形容非常焦急的神情 | 老舍《离婚》六:“她把气咽下去,丈夫是好意,可是,何必那么急扯白脸的呀!” |
| 白首无成 | 白首:白头,指年老。头发白了,一事无成。指到老没有成就 | 宋·陆游《谢钱参政启》:“名场蹭蹬,几白首以无成,宦海漂流,顾青衫而自笑。” |
| 说白道緑 | 犹言说长道短,信口雌黄。《水浒传》第二一回:“那婆子吃了許多酒,口裏只管夾七帶八嘈。正在那裏 張 家長, 李 家短,説白道緑。”亦作“ 説白道黑 ”。《金瓶梅词话》第八八回:“小肉兒,還説白道黑。他一個佛家之子,你也消受不的他這個問訊。” 吴晗 《真空的乡村》:“成天有一批人在说白道黑,谈论是非。” | |
| 胸怀坦白 | 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待人诚恳,光明正大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到任之后,会见大先生胸怀坦白,言语爽利,这些秀才们,本不来会的,也要来会会,人人自以为得明师。” |
| 白发相守 | 白头:头发白。指夫妻相爱相守一直到老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七卷:“但小女无瑕之玉被汝点破,端期白发相守,慎毋见弃可也。” |
| 黑白混淆 | 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 黑白混淆的故事 | 《后汉书·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
| 白头迭雪 | 见“ 白頭蹀跇 ”。 | |
| 无瑕白玉 | 瑕:玉上的赤色斑点。洁白的美玉上没有一点疵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 清·孔尚任《桃花扇·奇扇》:“得保住这无瑕白玉身,免不得揉碎如花貌。” |
| 清浑皁白 | 比喻事物的本来面目、是非、情由等。 | |
| 视白成黑 | 视:看。把白色看成黑色。比喻颠倒美丑是非 | 唐·柳宗元《瓶赋》:“视白成黑,颠倒妍媸。” |
| 白龙微服 | 比喻贵人微服出行,恐有估计不到的灾祸。 >> 白龙微服的故事 | 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西汉·刘向《说苑·正谏》 |
| 指皂为白 | 谓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动不动神头鬼脸,投河奔井,拽巷逻街,张舌骗口,花言巧语,指皂为白。” |
| 精白之心 | 精白:精纯洁白。指纯洁的心 | 汉·桓宽《盐铁论·讼贤》:“二公怀精白之心,行忠正之道。” |
| 白昼见鬼 | 泛指虚妄荒诞、不可能出现的事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龙香嘻的一笑道:‘白日见鬼!枉着人急了这许多时。’” |
| 浮以大白 | 浮:违反酒令被罚饮酒;白:罚酒用的酒杯。原指罚饮一大杯酒。后指满饮一大杯酒 | 汉·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 |
| 白吃干饭 | 只会吃饭不会干活 | 巴金《探索集·探索》:“我从小就不安于现状,我总是在想改变我的现状,因为我不愿意白吃干饭混日子。” |
| 红颜白发 | 颜:面容,脸色。头发花白,面色红润。形容老年人身体健康。指红颜少女和白发老翁 | 明·张伯纯《收江南·寿康对山太史》曲:“看了这红颜白发老风流,觑的那今来古往似蜉蝣。” |
| 以白诋青 | 以白色诋毁青色。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否定别人。 |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宁藏拙而不为则可,若护其所短,而反讥人之所长,则不可。所谓以宫笑角,以白诋青者,谓之陋儒。” |
| 白往黑归 | 比喻只看表面不看本质。 >> 白往黑归的故事 | |
| 抽青配白 | 以青配白,比喻以对偶为专长 | 金·元好问《送诗人秦略简夫妇……》诗:“昨朝见君临水句,乃知抽青配白非诗人。” |
| 白昼做梦 | 大白天做起梦来。比喻幻想根本不能实现 | 郭沫若《洪波曲》第11章:“我们真是白昼做梦!” |
| 白毫之赐 | 白毫:佛家称如来的32相之一。指供养僧徒之物 | 《佛藏经·了戒品》:“随顺法行,于白毫相百千亿分,不尽其一。” |
| 混淆黑白 | 混淆:使界限模糊。故意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制造混乱。指故意制造混乱,使人辨别不清。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
| 混造黑白 | 故意颠倒黑白,制造混乱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回:“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倘有混造黑白之人,那时妹子求死不得。” |
因篇幅关系,白成语只列出前 120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