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句诗出自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首词是李清照在新婚不久即与丈夫赵明诚分离时所作,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和无法排遣的离愁别绪。诗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形象地描述了愁思从眉间消失后,又深深地萦绕在心头的过程,展现了李清照独特的抒情手法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这首词中,李清照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自己的内心感受,展现了一个孤独而思念的女性形象。词中写道:“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些句子不仅描绘了秋天的凄美景色,还透露了词人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表达了她对远方音讯的渴望和期待。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句诗是全词的 *** ,表达了词人对离愁的深刻感受。它意味着,虽然表面上的愁容可能已经消失,但内心的思念和愁苦却依然存在,甚至更加深刻。这一句诗不仅仅是对情感的描述,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它告诉我们,人的情感往往难以被完全消除,在面对离别和思念时。
李清照的这首词不仅是她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对当时社会女性心理的深刻揭示。在那个时代,女性的生活往往被家庭和社会所束缚,难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李清照的词作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女性在面对离别时的感受和挣扎。
从艺术角度来说,“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句诗的构思非常巧妙。它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眉头”和“心头”对立起来,形成了一个起伏的结构,既有动态的变化,又有静态的深刻感受。这不仅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在阅读时产生一种动态的感受。
这首词也反映了李清照对词的艺术追求。她提倡词“别是一家”,强调词应该有其独特的形式和风格。她的作品往往使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简洁,却又能深刻地表达复杂的情感。这种手法使得她的词作既有古典的典雅,又有现代的通俗感。
李清照的《一剪梅》不仅是她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整个宋代词坛的重要作品。它影响了后世许多词人,并且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句诗,已成为中国文学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之一,常被用来形容深刻的思念和离愁。
在李清照的作品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她对词的艺术追求,还能感受到她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她的词作不仅仅是对情感的表达,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探索。通过她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她对生活的独特视角和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李清照的生活经历也对她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她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后来嫁给了著名的学者赵明诚。她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战乱和流离失所的艰难岁月。在这些经历中,她的词作不仅是她情感的表达,也是她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句诗是李清照《一剪梅》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之一,它不仅是对情感的深刻表达,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揭示。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看到李清照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并且可以感受到她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词的艺术追求。
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是北宋末期南宋初期的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出生于山东省济南章丘,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后来嫁给了著名的学者赵明诚。李清照的词作以婉约派为主,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简洁,深刻地表达了她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
婉约词派
婉约词派是宋代词坛的一个重要流派,以其对情感的细腻表达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而著称。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词作往往使用清丽的语言来描述复杂的情感和生活体验。这种手法使得她的作品既有古典的典雅,又有现代的通俗感。
《一剪梅》与李清照的创作
《一剪梅》是李清照最为著名的词作之一,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和无法排遣的离愁别综。这首词不仅是李清照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对当时社会女性心理的深刻揭示。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看到李清照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并且可以感受到她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词的艺术追求。
词的艺术特点
李清照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而著称。她提倡词“别是一家”,强调词应该有其独特的形式和风格。她的作品往往使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简洁,却又能深刻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生活体验。这种手法使得她的作品既有古典的典雅,又有现代的通俗感。
对后世的影响
李清照的词作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她不仅影响了许多词人,也被广泛传诵。“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句诗,已成为中国文学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之一,常被用来形容深刻的思念和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