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流失海外的马首铜像于2020年12月1日正式回归圆明园,这标志着这件流失160年的重要文物终于回到其原属地。圆明园作为清代皇家园林之一,曾经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海晏堂是其最著名的景观之一。马首铜像是十二生肖兽首喷泉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报时功能——在午时,十二尊铜像同时喷水,呈现出壮观的景象。
圆明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元素,海晏堂是其中更具代表性的欧式园林景观之一。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遭到劫掠和焚毁,十二尊兽首铜像流失海外。马首铜像的流失不仅是圆明园的损失,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
在过去的160年里,马首铜像辗转多地,直到2007年被澳门商人何鸿燊以6910万港币购得,并宣布捐赠给国家。2019年,何鸿燊决定正式将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2020年12月1日,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市在圆明园正觉寺举行了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标志着这件文物终于回归故土。
马首铜像的回归不仅是圆明园文物的重聚,也是中国文物追索工作的一个重要成果。截至目前,已有七尊圆明园兽首铜像回归中国,分别是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和马首。这些文物的回归不仅是对历史的补偿,也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一步。
马首铜像的工艺水准令人惊叹。它是使用精密的失蜡法铸造而成,整个铜像的颈部、脸部、眼睛、耳部、嘴和舌头都是一次性铸造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马首铜像的回归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窗口,也是对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贡献。
马首铜像的回归仪式在圆明园正觉寺举行,这里是文物的展示场所。国家文物局与北京有关方面共同提升了正觉寺的安防条件,确保了文物的安全展示。马首铜像的回归也促进了相关展览的开展,如《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展出文物、照片等共约100组件,成为正觉寺的基本陈列。
马首铜像的回归不仅是文化遗产的重聚,也是对中国文物追索工作的重要推动。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 *** 其所有权的 *** 的公约》框架下,积极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并与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协议。截至目前,已有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文物回归祖国,这是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成果。
马首铜像的回归也引发了人们对其他流失文物的关注。目前,圆明园十二兽首铜像中仍有五尊下落不明,包括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和龙首。这也提醒人们,文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圆明园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圆明园是清代皇家园林之一,始建于康熙年间,经过雍正和乾隆两朝的扩建,成为当时世界上更大的皇家园林之一。圆明园不仅是皇家居所,也是政治、文化和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元素,海晏堂是其中更具代表性的欧式园林景观之一。
文物追索与保护的国际合作
中国在文物追索工作中积极与国际社会合作,加入相关国际公约,并与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协议。截至目前,已有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文物回归祖国。这不仅是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成果,也是国际合作的重要体现。
马首铜像的艺术与工艺价值
马首铜像是使用精密的失蜡法铸造而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颈部、脸部、眼睛、耳部、嘴和舌头都是一次性铸造的,具有极高的形象逼真度。马首铜像的回归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窗口,也是对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贡献。
圆明园十二兽首铜像的现状
截至目前,已有七尊圆明园兽首铜像回归中国,分别是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和马首。这些文物的回归不仅是对历史的补偿,也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一步。仍有五尊铜像下落不明,包括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和龙首,这也提醒人们,文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